發新話題
打印

我的...你的..............他的普洱茶.....

引用:
原帖由 來自高雄 於 2009-11-24 16:47 發表
7 m2 Y: G) a1 G* j' ]- ?tea for you
9 }6 w" z5 n4 ?* Q& _8 y! {! H" [tea,t4u做生意還好吧...
7 F! _4 ?. [- H7 Vtea,t4u我是靠這專業吃飯...理所當然..tea,t4u1 t& u# s% e2 o6 H
倒是您..我就認為不簡單..身為公務員..興趣之外..還能與同好交流交流 tea for you% L5 ~9 F; i# v" S/ z  D" [
看似平常..呵呵 實可大作文章...tea,t4u7 n! a9 \8 `) v1 N

% a4 I0 h' }  W% B3 n$ y4 E* x$ `7 ptea,t4u我對綠茶確實沒有研究, 因為我專業不在綠茶,tea,t4u  N0 o2 H0 G8 h, U! n
主 ...
6 J% b$ J+ z) N& j) etea for you
5 f) Q! z3 @7 m7 Vtea,t4u您說您專業tea for you, y6 V, z! g% f' k5 ^
那您來說說曬青跟越陳越香有什麼理論關係?

TOP

引用:
原帖由 頑童 於 2009-11-24 22:57 發表 tea,t4u, w6 s) B- C: G$ N' ?7 w; U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7 P/ J  k& Q8 V: k
呵呵~~這個問法有趣...
! d% ?7 D) g8 e" J0 O2 E& ptea,t4u可能太陽的能量大於機械吧~~
4 [2 H5 U  Z- M1 atea for you所以曬菁優於烘青...可以越陳越香囉~~
$ ^, P+ ?3 z: ?( X' x/ Jtea,t4u猜的...別罵我~~
tea for you- K7 d5 P( y5 K# c; P1 O7 p

3 [% w; H5 G4 K% p) kTea For You 茶藝論壇嗯,有可能tea,t4u9 B7 ^+ J4 w$ L1 F! n: H

# V# y2 f: c+ U' T, l" s6 Owww.t4u.com.tw聽說吃了廟街之花--雞姐以手工垂打十萬八千次所製作的撒尿牛丸後: t- I5 V: B' _) v
厭食症者開始進食了
- d8 M% ?& Q' J' ~  k' I3 v小學生考一百分了9 X6 O: |1 X  d! u# o+ c
瘦子便壯了. x+ V/ T; O! P
連胖子也變瘦了tea,t4u. p7 M( e: a/ g: n# K. R

7 `( P+ _5 V; O% H( v4 [9 R* @tea for you....反正手工的就是優啦 天然的尚讚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idiot 於 2009-11-25 00:24 發表
" ~1 o$ T# S! D; Y1 P9 e9 D# @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到底有沒有越陳越香吧 @@www.t4u.com.tw9 P& Y4 p! F8 {

- ?. k, _! i) w+ r# ~& K) Ntea,t4u熱力學的定律不要忘記
www.t4u.com.tw, ~* o! i$ v5 s

: `, E9 a/ y( q& x8 F3 h" Ttea for you應該說是『熱力學的第二定律』

TOP

引用:
原帖由 頑童 於 2009-11-25 00:32 發表 www.t4u.com.tw, X" D/ ?" D) }. _: b8 ]& `
0 S' m. L$ e9 R/ M3 G% T4 A- ~

6 I* B* K0 N* {tea for you這個學有趣喔~能否分享~!!
5 b: ?- t: d' ?  I) @

+ I" @) z  m7 P' M+ M9 P4 Mtea,t4u普洱事件 2007/4/1 愚人節談談普洱的越陳越香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NQlqCHHAJnpewqv66W_w--/article?mid=373( j. l' L' p" {8 G. c+ E4 E# O

& _+ Q$ W8 I6 }+ X9 xtea for you普洱事件 2007/10/15 對話(下-4完)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NQlqCHHAJnpewqv66W_w--/article?mid=1029

TOP

引用:
原帖由 羽身 於 2009-11-25 23:49 發表
( W- w3 }* g% {- R- _7 e  uwww.t4u.com.tw無味之味是何味?有誰喝過?---------------
" ]5 E$ j& y4 Z5 o, o/ m" jtea,t4u嗯--------在下我還真的喝過  約十多年前
: r  i- `& x2 }# e( R+ Lwww.t4u.com.tw
; K0 k" [  l3 H! S' dtea,t4u那是一次令人印像深刻的品飲經驗
8 @+ n, \) o, T9 o2 J- M& g+ @5 {  Q茶是猛緊香菇頭 友人請的
2 C4 ^* k, g# kwww.t4u.com.tw那茶從頭到尾都是有色無味 茶湯卻是濃稠得好像勾了芡一般這樣的無 ...
tea,t4u; t6 |  l5 |# D# k, w

  U$ R! H  t9 |* T( N3 i. C我也喝過幾次無味之味的茶
2 k% h9 J+ a. `  @8 t) V: Ctea,t4utea for you3 a& [9 ^8 }1 d
第一餅茶是厚紙商檢8582(純乾倉)4 E- l% o, {  I  W  q& B% k
那時候喝到時嚇了一跳,因為完全沒有茶味,但是其生津力卻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tea,t4u) t. R) [) n$ c* y8 r1 N
只能以『爆漿』來形容
' s5 v' [/ G& [9 a- y9 Cwww.t4u.com.tw04年的時候商家要賣我一筒50000元tea,t4u8 M2 \& @' J; u( `8 G) f( O; S
當然沒買,後悔Tea For You 茶藝論壇2 w+ Q+ D: ]0 K

$ q1 e& o! `; w2 n' mwww.t4u.com.tw還有一次喝到無味之味也是8582,但是是薄紙的(純乾倉)
) A0 E! C7 Z3 T5 r6 Ctea for you當時對方還以為此茶是熟茶7 Y1 {" }, a2 I
因為喝不到生茶的感覺
& F7 A4 d- n8 c/ p4 ^5 wwww.t4u.com.tw他說此茶放在櫃子通風處已經不知年www.t4u.com.tw: z2 l! h4 z" A1 f. A: ]
看來是過度通風了tea for you- e, v6 B! Z' N' E  n) ^  W" t
這茶就沒有上一餅厚紙的讓人驚豔(生津回甘都不佳,香氣極弱,幾乎達到無味之味)www.t4u.com.tw' W0 E: k& e' |6 }4 E
某一個友人以便宜的價格買下他tea for you5 t8 s6 ^9 N2 _/ o
然後給他密封包裝希望能夠讓茶質起死回生www.t4u.com.tw7 j2 o' b" n: H/ a7 t+ M8 N" W
數年後我問他結果如何?
8 C7 y$ r! ]' J) K9 V: b3 i( [7 Z! wtea,t4u他說大約沒救了

TOP

轉貼一下石先生在大陸論壇上針對這個主題寫的貼子----
# F/ q+ Z+ u* f! l: T5 w' C4 @tea for you1 h$ q1 O3 l9 Q" [" z: e

- O0 N% z" x& n0 R9 Q9 y8 Xwww.t4u.com.tw1渥堆熟茶工藝並非在1973年才完成,從歷史上很清楚記載,1957、1964年進出口公司二次率領下四大國營廠核心人員至廣東、香港了解濕倉茶;以目前了解的渥堆技術來說,並非十分困難,可從相關文獻了解(如香港 盧鑄勳 先生所言),沒有理由直至1973年才完成所有渥堆工藝。依 黃安順 老師傅(1957年第一批勐海茶廠員工,1964年普洱車間組長)口述,渥堆技術在1966年已經完成現代技術,文化大革命時白天關在廠內工作,晚上拖出去戴帽子批鬥,也就直言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73年)勐海茶廠仍繼續生產,只是情緒低落,產量低。這樣就能解釋國營廠能大量穩定供應1976-79年法國與日本的訂製熟茶。
  z7 k* P, s- w. s  c- Itea,t4u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V, X6 K  f6 `3 `3 o' n

/ O2 P  B5 c, e# ]& ^6 ?3 u: }/ I' Ktea,t4u$ i, J* N- u9 }' J
2“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下氣,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消胃生津,功力猶大也”。這句話不是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而是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
; z# Y' U4 }# Y" `* x: _- z* O' ftea for you
7 ?& p: I7 [* p( x) t, Ltea,t4u
- `4 i# ?0 j! i9 ~tea,t4uwww.t4u.com.tw2 t; B1 N% c! l9 h" S3 w
3依香港吳姓茶商口述,香港入倉的歷史從清朝末年開始,但並非有意儲存陳化,系統性倉儲概念是從1952年開始的陳春蘭茶莊開始。所以,嚴格說法,濕倉的起源應是清朝末年,人為蓄意「入倉」概念則是1952年。tea,t4u  |3 F( b9 p& L: @% w. Q; g3 ]0 o

- P; |6 s9 `+ N&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2 h* h/ m; L: B" |# C! y) ctea,t4u& x- a' D' N" e/ I1 ~
4龍馬同慶,從其使用緊條索原料、條黑、小餅模、葉底等特徵與後其茶品接近,加上其內票上所言「葉色金黃而厚水.味紅濃而芬香」,可以充分懷疑龍馬同慶並非百年老茶,而是在印級茶之後所生產。如果當時的茶品都是如此,龍馬同慶不需刻意標榜。
) x7 S4 J' J0 G! ~tea for youtea,t4u9 V" E  G  {8 }9 }$ q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K# X8 b) p8 S1 [% _7 p
tea,t4u; _, l  {7 ?4 }1 R8 P+ u0 K0 }
5香港、廣東在清末民初應該有喝陳茶的習慣,所以存放普洱茶、喝老普洱,應有其可能性。而其他地區,包含雲南,不只在1995年以後,多數都在2002年之後才普遍了解普洱茶越陳越香。
% k, H/ [- X# ^tea,t4u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u# {6 @% u2 G+ D6 P6 S, u: c
www.t4u.com.tw9 H* }- n; ]6 m' N) F& J
tea for you; k. q% i: }3 w* |
6生茶放久了就熟化,比如青蘋果變成紅蘋果,放的再久都是生茶;生茶撒水渥堆稱熟茶,如蘋果做成蘋果醬。生茶老味與熟茶有相當大的區別,如果二者都稱熟茶,或無法區分,老生茶有何價值?tea for you8 i+ v8 X9 G0 Y* ^- _: D1 l

/ V) k9 k6 W8 W& m9 \  I9 G" awww.t4u.com.tw
5 S. b9 D1 a+ }www.t4u.com.twtea for you  I) H, Q  h! l2 }/ a7 j
7紅茶,一般不殺青,但在台灣也有些有殺青製程的紅茶;另,白茶也不殺青,不是所有茶都有殺青。
$ a% x8 j- e: [+ i- ~. g4 Y$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tea for you; A1 G8 \# F  f# g
) b, w+ V( d. b9 C5 j* g

9 ^) v" x- e  T$ \# s0 Btea,t4u8普洱茶當貢茶,可不是像綠茶、烏龍一樣用蓋碗品飲。個人在北京故宮與管理者討論證實,滿清是馬背族,普洱茶是當作煮奶茶用,而不是當品飲茶。所以當貢茶的歷史,不需要拿來炫耀。www.t4u.com.tw3 w( \3 k/ U9 Y8 `1 l5 C. [7 g

  q4 c( M3 Z) z4 S& Y8 xtea for you
9 V- |7 D7 n; H: E- U3 [" X4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6 q7 c7 R7 v+ @6 \" e; f* @9普洱茶由寒轉溫,若沒有經過相當溫溼度(濕倉)則需要很長時間(台地茶二十年以上,古樹茶至少也要十年),追求口感與氣感是風馬牛不相及,無法混唯一談。當然,個人曾經說過,如果有三十年以上的未入倉茶,我當然選擇未入倉,只是這在二十年內是不可能量產,只能當天方夜譚。www.t4u.com.tw, j8 u% F9 s, s& R, B
tea,t4u+ h0 Q: N9 o4 k( b

( H9 b* ^8 g& A+ Y  _Tea For You 茶藝論壇10個人曾經多次擔任茶博會比賽茶評比,只給大家一個意見,茶博會的金銀獎都不只一個(雖然評審給的都只有一個),籌委會會多增加幾個酬庸性質的金銀獎,不要迷信得獎茶。7 K$ Y# ^! S+ l1 r
tea,t4u, Z6 R, g7 s$ A# \5 }) P
tea,t4u0 T# t! y) l' M; [7 R/ U
11下關茶廠在1996年就開始高溫乾燥,與勐海茶廠在2005年以後都大量使用省外境外料,茶質快速掉落、無法長存久放與這些都有關。
  c: Z- Z  s" a0 v7 a" {2 ^; Y& J) ltea,t4uwww.t4u.com.tw" P( H" F: Z& O* F4 O2 r- ^
tea for you3 H+ x, B; O  q- {
12所有台地茶與古樹茶都會經歷轉化期(口感香氣掉落),只是明顯與否,只要原因在於茶菁拼配年份與種類跨距所導致。tea for you& e: _! ~9 _/ t
tea for you- E! A# ?2 h1 E6 C8 m- i4 i

9 O8 O) Q# a, I/ n/ h: s9 pwww.t4u.com.tw13烘青與烘乾完全是不同概念,烘青是指毛茶乾燥方式,成品烘乾是緊壓後乾燥方式,下關勐海茶廠在1970年代就有使用烘房乾燥。下關茶廠2004年之前自有茶園只有幾百畝,茶菁絕多數來自茶農收購,毛茶都是曬乾或暗火烤乾,沒有資本買烘乾機烘乾茶菁;因為下關氣候乾燥,因為量少,成品乾燥在1996年之前以自然乾燥居多。勐海茶廠近千畝基地茶園,2003年之前也都是以晒乾為主,剩餘40-50%茶菁仍然是跟茶農收購。2 a* d+ b# |, H* E8 v

9 ]6 v7 }, J, @8 s) o4 v7 W3 M3 t* ^6 d: S
14QS所必備的是烘房設備,不是烘青設備,不可混淆概念。
1 G6 t4 a. e) y5 }www.t4u.com.twTea For You 茶藝論壇6 W6 D: S: Q( B8 ]/ }

6 ]! M1 t' i8 N) G5 c& Mtea for you15毛茶晒乾與烘乾在陳化優劣上沒有相關,茶葉中多數活性物質都怕紫外線,日曬反而導致傷害;只要低溫乾燥,保持活性物質最大量,烘乾成效比晒乾優勢許多,迷信曬青是專業上的缺失。tea,t4u% d; f3 Y, h6 n% y
tea,t4u( G4 }- s+ ~% v" Z

# n( A5 X) R9 E8 Vtea,t4u16雲南普洱茶定義於08年底重新修定,把07年以前制定生茶必須一定時間陳化才稱作普洱這規定取消。但,沒有多少人能辨識雲南大葉茶類(包含變異中小葉茶類),以及特有製程,所訂定的地方標準無法執行,形同虛設。

TOP

引用:
原帖由 ulumochi 於 2009-11-30 02:03 發表
3 s: Z1 e: x9 O+ M2 L) \tea for you轉貼一下石先生在大陸論壇上針對這個主題寫的貼子----tea,t4u; v7 t2 B. a- V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5 g. d- w9 T5 K8 R  e( e
tea,t4u+ k3 J0 K/ q4 h% `& R7 s
1渥堆熟茶工藝並非在1973年才完成,從歷史上很清楚記載,1957、1964年進出口公司二次率領下四大國營廠核心人員至廣東、香港了解濕倉茶;以目前了解的渥堆 ...
9 O. n% {; i6 t. E8 Q6 y1 ctea for you
+ @5 O0 x+ q  u8 `- F7 O3 Y  B# rtea,t4u我對上面石先生帖子內容大致同意,但也有些部分有不同想法1 p; E6 ?* v! h( D1 ^8 Z  ~. p
不過今天太晚了,明天要上班
0 H4 R7 J/ f: Ttea for you上班才打字吧tea,t4u  ^3 [# v5 ~4 U- _; ^0 |
先掛號

TOP

先寫一下好了
  `/ D) w6 @* i% V! D8 ^8 [tea,t4u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U+ N% O. ^: r
石老師說---
. |7 }" B' m. j% {, Xtea,t4u3依香港吳姓茶商口述,香港入倉的歷史從清朝末年開始,但並非有意儲存陳化,系統性倉儲概念是從1952年開始的陳春蘭茶莊開始。所以,嚴格說法,濕倉的起源應是清朝末年,人為蓄意「入倉」概念則是1952年。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 `/ L3 m$ M
tea,t4u7 `) n" H8 G/ l% O3 X1 _
我想這位茶商可能記憶有點待考證
0 o* `1 H) @! \2 g: n: c1 OTea For You 茶藝論壇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5 z) f/ P- E3 J+ W7 R# ~

% C0 I5 a5 `( H0 v6 k! a& D1 t上圖是清末時的香港,頭綁辮子那個人站的地方是香港本島,對岸那片山應該是九龍新界部分,那部分直到1898年才割據給英國(租期99年),據我在香港看到的歷史照片展覽,當時那邊只是一個小漁村,遍地蠻荒,人數大約只有數千人,大多是當地漁民。所以我認為香港人在清末就喝入倉普洱茶...有待考證。

TOP

引用:
原帖由 ulumochi 於 2009-11-30 02:03 發表
4 d6 F+ t3 I7 x* F% K' ?. Z轉貼一下石先生在大陸論壇上針對這個主題寫的貼子----Tea For You 茶藝論壇7 {) ]: a/ F& f. n

: [( w- D* }/ g+ U6 mtea,t4u
7 [$ l7 E7 i0 e, q9 m% W2 Uwww.t4u.com.tw1渥堆熟茶工藝並非在1973年才完成,從歷史上很清楚記載,1957、1964年進出口公司二次率領下四大國營廠核心人員至廣東、香港了解濕倉茶;以目前了解的渥堆 ...
tea,t4u$ X2 t2 t, w$ J0 s3 Q7 Z4 {, K0 p

1 V& y  P( }: W) s9 g6 ^/ m2“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下氣,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消胃生津,功力猶大也”。這句話不是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而是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
) \1 q9 p5 k/ @5 {tea,t4u
9 A" z% M/ _4 t: {tea,t4u
4 y. ]  o" E+ d$ [1 P- x+ ATea For You 茶藝論壇上面一段話{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下氣,刮腸通泄},我覺得好像更符合改制前兩大廠的常規貨口感多些...
5 f9 L  P6 |+ Y! q0 u' |可見清朝以前的普洱茶口感也並非現在強調的大樹茶口感
9 a- X* z3 i1 G* Rtea,t4u+ I) U  |/ {. z  u
www.t4u.com.tw. e! ]" t- q  K  g& k( L3 ^* X8 p

! ]# d7 g+ S8 a; h: N+ |( y3 Gtea,t4u另外
9 j; R$ d) b0 p; Utea,t4u後面是形容普洱茶膏的功效,下面接著寫的{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消胃生津,功力猶大也},應該是接著普洱茶膏的話尾,www.t4u.com.tw- [8 |8 {/ n1 I3 u1 M+ b; n
亦及說的是---一般普洱茶膏是黑色的,但是綠色尤佳...而非說普洱茶綠色尤佳!!

TOP

引用:
原帖由 ulumochi 於 2009-11-30 02:03 發表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i; w! N+ c* C1 _
轉貼一下石先生在大陸論壇上針對這個主題寫的貼子----tea,t4u; Z( `/ \4 N; Z
) W( W% Q9 @5 d  U

4 U' K2 w; m* g3 S6 f! I1渥堆熟茶工藝並非在1973年才完成,從歷史上很清楚記載,1957、1964年進出口公司二次率領下四大國營廠核心人員至廣東、香港了解濕倉茶;以目前了解的渥堆 ...
tea,t4u4 E9 p+ [7 W/ [
tea,t4u# y# ~4 M0 l  t$ f0 u0 j3 r
8普洱茶當貢茶,可不是像綠茶、烏龍一樣用蓋碗品飲。個人在北京故宮與管理者討論證實,滿清是馬背族,普洱茶是當作煮奶茶用,而不是當品飲茶。所以當貢茶的歷史,不需要拿來炫耀tea for you# ]; b1 G5 l  ^# ~: m, ?& N

( B! B# ]( |  X: f* v* @tea,t4u昨天沒打完,99兄已經提出許多資料了,現在我也寫上我的想法2 Y+ W$ x$ j- Z. @
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l: B( [: n$ G) u+ r; U
大清朝從皇太極到多爾袞為止,說他是馬背上得天下並不為過
; Y- J- E( P# w5 _Tea For You 茶藝論壇但是從多爾袞以下
2 W8 A2 Z; w: x7 e順治帝真正幹沒幾年就得天花病早夭了
! K: a. e+ B4 }5 zTea For You 茶藝論壇接下來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飽學詩書甚至琴棋書畫精通之士---已經完全漢化Tea For You 茶藝論壇0 ~) s+ Q# ]$ U, I$ p: Q
甚至比前朝的諸皇還具漢人文化,除了頭頂那一撮頭髮tea,t4u+ T9 S! S: V' r* K0 f
説康雍乾是馬背族
' `: J; z% T: R4 W! e2 ctea,t4u那是有點不搭嘎的Tea For You 茶藝論壇$ d  n+ J4 q& i2 F1 j, \
至於以後那更別說了
2 g8 v0 P  T& Ctea for you連八旗軍都潰不成軍
2 N  o; d# D. H" N3 B( E: Btea,t4u1 _# ?7 J+ x% E
我認為在長城外,普洱茶拿來煮奶茶是可能的
4 L  ^2 R( j8 q& X& L, t- Fwww.t4u.com.tw但若說皇家也喝馬奶茶
2 Z5 A; ?6 x/ ^; }4 [# T$ v: Q$ k: \. Ctea,t4u我不太相信---有滿漢全席誰還會喝馬奶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