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茶氣和茶味》

在品茗喝茶的時候,大概都已知道,我們會接觸到的有滋味和氣味兩種,
滋味我們今天暫且不談,就比較有趣的氣味來說,又有兩種非常明顯不同
深淺的差別。

第一種為前段部分存在較淺,是由茶葉本體的表面或表層所帶來,絕大部
分原因是受種植地面上的環境所影響,我們通常稱之為風味。另外一種為
存在中後段較深沉的部分,感覺是為較濃烈趨向內部的氣息,原因是茶樹
受種植地底下環境所左右,我們稱之為地道。

在茶的製造上,輕發酵對於前者風味的表現較為明顯,而稍重發酵則更能
充分發揮出地道氣息,市面上喜好輕發酵茶者多於重發酵者,但稍重發酵
的茶更利於保存且有不少擁護者,在存成老茶以及烘焙工藝的作用上,其
價值更高於前者。

一般來說,茶的氣與味不一定是共同存在,有些茶是氣多於味,另外還有
味大於氣者,但以茶葉的鑑賞價值來說,茶的氣大於味要更勝一籌,這氣
代表的是一種隱藏的力的表現,在茶葉市場上是異常珍貴。
3

評分人數

  • huangchan

  • chen3058

  • 射過溪

一般來說,茶的氣與味不一定是共同存在,有些茶是氣多於味,另外還有
味大於氣者,但以茶葉的鑑賞價值來說,茶的氣大於味要更勝一籌,這氣
代表的是一種隱藏的力的表現,在茶葉市場上是異常珍貴。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2-9 13:52


沒錯! 這也正是一個茶耐人尋味與否之關鍵所在了......
2

評分人數

TOP

在品茗喝茶的時候,大概都已知道,我們會接觸到的有滋味和氣味兩種,
滋味我們今天暫且不談,就比較有趣的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2-9 13:52


但輕發酵台灣烏龍並沒有很有年代的茶可以比較
我手上能比較的是約1980年代中後期比較輕發酵(現代的發酵大多更輕)
香氣上的變化老台茶也很多種,我沒研究怎造成的,也不清楚是否是發酵程度不同造成的

TOP

本文中提到的氣,是指我們在鑑賞烏龍茶時可以發覺到的氣,這是可
以由鼻子感覺出來的,與一般較靈敏的茶友喝普洱時,在身上所發現
可流動的氣有所不同。(個人身體在烏龍茶裡感覺不到氣的流動)

也就是說,能用鼻子嗅吸,可以感覺出一股類似山上的空氣,由聞香
杯或品茗匙上散發出來源源不斷的氣。而有些茶的氣息,只停在聞香
杯的杯口出不來,有一種感覺類似是堵在鼻頭進不到鼻腔裡。

茶友們若能在品茶過程時仔細些,應該可遇到也都能感覺得到。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但輕發酵台灣烏龍並沒有很有年代的茶可以比較
我手上能比較的是約1980年代中後期比較輕發酵(現代的發酵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12-9 17:26

這個太容易!

把輕發酵和中發酵的茶都拿來焙成中火,立便分出差異,根本不難。
因為,焙茶原理是依據梅納反應來的,而梅納反應就是促使快速發酵。

無須傻傻,真正把不同發酵的茶放到老才能分別出來!

試問人生有幾個十年?等到都明白過來時,都不知道自己要死過幾回。
2

評分人數

TOP

這個太容易!

把輕發酵和中發酵的茶都拿來焙成中火,立便分出差異,根本不難。
因為,焙茶原理是依據梅納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2-9 18:42


加速跟沒加速後面變化不是不同嗎?
這不是有點生普洱、熟普洱放老的類似狀況?

TOP

加速跟沒加速後面變化不是不同嗎?
這不是有點生普洱、熟普洱放老的類似狀況?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12-9 19:12

根據我們製茶焙茶三十多年的實際經驗得知,輕發酵茶的本質是無法
被梅納反應給加速出來,中發酵以上的力道和茶質則很明顯被激發出
來。而無法被烘焙結果所激發出能量的茶,存放的結果也遠比已被激
發出來能量或是未被激發出來能量的茶,在後續存放後,其結果顯示
仍然是輕發酵茶遠比中發酵茶的能量表現落差更大。

生熟普原茶的產生過程和烏龍完全不同。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本文中提到的氣,是指我們在鑑賞烏龍茶時可以發覺到的氣,這是可
以由鼻子感覺出來的,與一般較靈敏的茶友喝普洱時,在身上所發現
可流動的氣有所不同。(個人身體在烏龍茶裡感覺不到氣的流動)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2-9 18:22

"氣" 在中國文字上泛指 "動態" 通常會在前面加上主要的字


例如天氣,就是一種氣候的動態
腳氣, 就是腳的味道的動態傳播
口氣也是,例如有人口氣不好,就會讓人產生一肚子氣
如這氣太強了就會化為火, 俗稱龜難爬火, 亦稱火氣

茶有各種物質能產生人體動態的感受
這方面的研究在西醫叫做"藥物動力學"
例如茶鹼,咖芬因,單寧,芳香物質...於人體的動態作用皆屬之

只是普洱茶界很奇妙, 原本一個很平常的動態形容用字
到普洱茶界就變成能產生神秘,玄奇生命能量的茶氣
飲之能悟道,能登仙,能成佛,能永藍叫貢九逃
天哪! 真是神經病
2

評分人數

TOP

其實懂得做茶的人都知道,茶園底子差或是嚴重欠缺肥力,在採下的
茶菁上面就能看的出來,況且經驗豐富的製茶師傅不會把體弱的茶菁
甘冒風險做成中發酵。

另一方面,經得起多次加重攪拌的茶菁,其茶樹是非常健康且茶菁內
含物是豐富的,因此不是任何茶菁都經得起做成中發酵。

說句不客氣的話:「好茶菁可遇不可求,除非茶園自己顧。」
2

評分人數

TOP

其實懂得做茶的人都知道,茶園底子差或是嚴重欠缺肥力,在採下的
茶菁上面就能看的出來,況且經驗豐富的製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2-11 07:41

FB那邊有茶友質疑問道:「質好的茶做成中發酵一定比輕發酵好喝嗎?
上等生魚片生吃好吃還是紅燒?
」其實這是個好問題,也是許多茶友思
想上的誤區和心結!

個人以為以魚來比喻茶的發酵度或是新老都甚好,在下完全同意也很支
持。沒錯,這也是各人口味偏好而已,確實沒什麼對錯,都只是立論的
基處點不同。

畢竟這個世上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渾然天成,倘若或假如能容許其他愛
好者,用特別不同的觀點來思考事情的話,那麼我們便可以說朽木不可
雕,或以站在玉不琢不成器的面向來製造茶、對待茶,這又會是如何?

其實我們都知道,有容乃大才是茶的精神和學茶的本意。
1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