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歸田瑣記 - 品茶

歸田瑣記. 卷七.品茶 -


余喬寓浦城,艱於得酒,而易於得茶。蓋浦城本與武夷接壤,即浦產亦未嘗不佳,而武夷焙法,實甲天下。浦茶之佳者,往往轉運至武夷加焙,而其味較勝,其價亦頓增。其實古人品茶,初不重武夷,亦不精焙法也。畫墁錄云:“有唐茶品以陽羡為上供,建溪、北苑不著也。貞元中,常袞’(原文上六下衣)’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茶。丁晉公為福建轉運使,始制為鳳團。”


今考北苑雖隸建州,然其名為鳳凰山,其旁為壑,源沙溪,非武夷也。東坡作鳳咮硯銘有云:“帝規武夷作茶囿,山為孤鳳翔且嗅。”又作荔支嘆云:“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佳。”


直以北苑之名鳳凰山者為武夷。漁隱叢話辨之甚詳,謂北苑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與西來武夷溪水合流,東去劍溪。然又稱武夷未嘗有茶,則亦非是。

按武夷雜記云:“武夷茶賞自蔡君謨,始謂其過北苑龍團,周右父極抑之。葢緣山中不曉焙製法,一味計多狥利之過。”是宋時武夷已非無茶,特焙法不佳,而世不甚貴爾。


元時始於武夷置場官二員,茶園百有二所,設焙局於四曲溪,今御茶園、喊山台其遺跡並存,沿至近日,則武夷之茶,不脛而走四方。且粵東歲運,番舶通之外夷,而北苑之名遂泯矣。武夷九曲之末為星村,鬻(ㄩˋ撯献賣)茶者駢集交易於此。多有販他處所產,學其焙法,以贗充者,即武夷山下人亦不能辨也。


餘嘗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觀中,每與靜參羽士夜談茶事。靜參謂茶名有四等,茶品亦有四等,今城中州府官廨及豪富人家競尚武夷茶,最著者曰花香,其由花香等而上者曰小種而已。

山中則以小種為常品,其等而上者曰名種,此山以下所不可多得,即泉州、廈門人所講工夫茶,號稱名種者,實僅得小種也。又等而上之曰奇種,如雪梅、木瓜之類,即山中亦不可多得。大約茶樹與梅花相近者,即引得梅花之味,與木瓜相近者,即引得木瓜之味,他可類推。此亦必須山中之水,方能發其精英,閱時稍久,而其味亦即消退,三十六峰中,不過數峰有之。

各寺觀所藏,每種不能滿一斤,用極小之錫瓶貯之,裝在名種大瓶中間,遇貴客名流到山,始出少許,鄭重瀹之。其用小瓶裝贈者,亦題奇種,實皆名種,雜以木瓜、梅花等物以助其香,非真奇種也。


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則曰甘,清而不甘,則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須從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此等語,餘屢為人述之,則皆聞所未聞者,且恐陸鴻漸茶經未曾夢及此矣。憶吾鄉林越亭先生武夷雜詩中有句云:“他時詫朋輩,真飲玉漿回。”非身到山中,鮮不以為欺人語也。

6

評分人數

巖韻的清香甘活,由此衍生而來也

TOP

歸田瑣記. 卷七.品茶 -
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
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
再等而上之,則曰甘,清而不甘,則苦茗也。
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
活之一字,須從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maple 發表於 2015-11-26 22:07

烏龍亦可以此法評之,無誤!

TOP

作者簡介:梁章鉅(1775~1849),字苣中、閎林,號苣鄰,晚號退庵,福州人。嘉慶七年(1802)進士,曾任禮部主事,充軍機章京,道光元年(1821)升為禮部員外郎。曾經宦遊湖北、江蘇、山東、江西、甘肅、廣西等地,官授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等職。官屐廣,見聞多。案牘之餘,勤於筆耕,自錄著述41種。《歸田瑣記》是他晚年(1843-1844)僑居福建浦城時的隨筆,共八卷。

TOP

本帖最後由 maple 於 2016-5-30 17:48 編輯

姚月明 "岩茶重味以求香”,不同於安溪茶的”香而求其味”。一方水土一方茶。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不同追求。有前輩指出他所追求的是香甘滑稠,我覺得滑稠兩字多了人氣,而少了土地(目前理解,隨時會變)。

梁先生指出活之一字非瀹以山中之水方可悟得,又提到“非身到山中,鮮不以為欺人語也”,可以體會他在茶湯中想要體會得到還原為何物。

清為本,清可以是單純以手路論定,但也可以再推置採摘時回推前幾年的環境。
清為始,活則一直到品茗的結束,所有非微乎微矣的應該都不是梁先生所體會之活。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