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熷烏龍茶」經反覆烘焙與陳放轉化出的精製烏龍茶



「反覆烘焙與陳放轉化」

這也是我們多年研究並一直是這樣在做,後來才看到有學者研究並寫成論文,現在已有影片推廣! 

影片裡所看到,提供拍攝的那些茶都比我們烘焙更高溫以及更短時間焙出來,而且他們是用電熱圈為熱源,
我則是堅持使用木炭低溫烘焙,所以我們家的高山茶並不同於片中所說會傷胃的那種輕發酵茶。

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家的茶都要烘焙超過半年以上才能到達重焙程度,看片中的茶經沖泡後的外觀,顯然過程稍快了點。 

其實,30多年來我們都是這樣在做反覆烘焙,《台灣T4U茶藝論壇》上大部份的茶友也都曾經喝過,只是我們不太做強調。

不過,我發現成敗和原茶的發酵深淺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差別,不是坊間隨便找個茶來就可以這樣玩的,所以我才一直堅持,
上山找茶園或與茶農合作,自己做茶,還必須介入茶農的茶園管理,否則只是理想,沒用的!
3

評分人數

我們都知道,同樣一款茶,使用電焙和炭焙是有著極大的差異,尤其在茶湯膠質感
的表現上,簡直是天壤之別。使用木炭烘焙茶葉,在明朝的時候是茶葉製造的必經
途徑,來到幾百年後的現在,已經淪落到屬於民間傳統技術。至於傳承這件事,官
方想要幫助也只是虛晃一下意識,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民間團體以及消費者大
多也處於觀望態度,喜歡就試試,沒了就再說唄,餓死的又不是咱。

從小到今看到過許多傳統技藝的師傅們,各個逐漸落魄凋零,許多行業比如打鐵、
榻榻米、衣鞋縫紉以及許多手製工藝,都接近失傳邊緣,若非從事這些工作的業者
本身夠熱枕,如不既有樂趣又不愁吃穿,否則真是難以為繼。

多年以來,我們一家子人都有一種使命感,一直都以做茶看作是一種創作,也以能
焙出自己所鍾愛的味道為樂事,無論多麼辛苦,從來都沒有任何怨言,反而覺得成
天能生活在茶香中,又能看到茶友臉上的笑容與讚賞的言語,以及有茶為伴,是再
幸福不過的事了。
5

評分人數

TOP

「反覆烘焙」,也不是現在才有,其實早期的茶行都是這麼做,每年秋天都會將過
去的存茶拿出來翻焙,拚堆或直接上架出售。只是此種烘焙方法並沒有特地的名稱
,「熷」確實是較精準的描述了過程與火力運用,依老一輩師傅們的說法,較多是
同意以「燉」來描述用火情況。

但不管「熷」或是「燉」都是需要精準地控制火力,所費時間和人力可不是一般能
想像,但那時是有免費的學徒可招喚差使,現在可就甭說了。想招學徒嗎?一個小
時您需要付一百五十塊錢,否則免談。

現在的茶行哪有這麼多閒工夫在那邊跟您熬著玩,都嘛從山上茶農那邊拿來直接出
售。別說茶葉需要烘焙,沒向消費者做負面教育已算不錯了。有些茶商骨子裡根本
就認為茶不需要焙,要焙的都是不好的。山上下來的就是原裝貨,我們無法理解這
是哪門子的思想和腦袋。

我同意「反覆烘焙」出來的茶比較不傷胃,只是比較不傷而不是完全不傷,喝過之
後會覺得胃不舒服的茶,主要是因為原茶發酵度不足的關係,但發酵不足傷胃不是
無解,只不過這需要花更長時間處理。另外,我還同意喝過不會睡不著,因為焙火
超過一百個鐘頭,咖啡因幾乎全數揮發殆盡,但還是需要準確地控溫。
3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