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至今日鐵餅存在的意義為何? [打印本頁]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5 09:40     標題: 時至今日鐵餅存在的意義為何?

各位茶友應該都知道,下關是少數時至今日依舊繼續製作鐵餅的廠家
而且很多產品都有出鐵餅跟泡餅兩個版本,究竟意義何在?
早期可能為了運輸及長期儲藏方便因此才有鐵餅產生
鐵餅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點就是陳化非常緩慢
當下人們生活步調快,時間就是金錢
有些青餅已朝向現做現飲的速成方式
且許多廠商也以傳承古法為由,採石磨人工壓制
讓茶餅不至於太緊壓,不利於陳化
既然如此為何下關還要繼續做鐵餅呢?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5 09:44

還有一點很不解
為何相同產品系列如8653或白金歲月等
鐵餅總要比泡餅貴一點呢?
既然原料一樣陳化又比較慢
它貴的原因在哪?
作者: chpb7516325    時間: 2013-9-25 12:09

答案很簡單,若干年後鐵餅跟泡餅滋味就是不同。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5 13:12

答案很簡單,若干年後鐵餅跟泡餅滋味就是不同。
chpb7516325 發表於 2013-9-25 12:09




若干年後是多少年?
20 or 30年甚至更久?
別說鐵餅跟泡餅滋味不同,就算同一批的鐵餅
一件放在大陸一件放在香港另一件放在台灣
2,30年後拿來開泡,您覺得滋味會一樣嗎???
倉儲的影響應該遠比鐵餅跟泡餅的差異來的大多了
又有哪位專家手上有同一批鐵及泡餅同倉儲的陳放2,30年的
可拿來證明說滋味的確有差別的???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5 13:21

下關的餅莫說是鐵餅就算是泡餅也應的跟石頭似的!
就以弟拆過04年的繁體8653泡餅而言,中間凹洞附近那一塊根本還是像石頭似的
除了外表及邊緣部分有比較完整的條索,其他就跟老茶頭似的成塊狀
都邁入第十個年頭啦還這樣,鐵餅更不用說啦
看來得命夠長的人才喝得到陳年鐵餅啦!
連大益現在都壓的比較鬆啦,下關還堅持鐵餅究竟原因何在???
作者: ljchen    時間: 2013-9-25 14:24

堅持傳統......不然一切都朝功利看待....何來傳統滋味???
作者: 屏東昇仔    時間: 2013-9-25 14:50

堅持傳統......不然一切都朝功利看待....何來傳統滋味???
ljchen 發表於 2013-9-25 14:24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百年企業......不是只看當前..........................................
作者: teddysu    時間: 2013-9-25 15:28

這問題剛好直指... [越陳越香] 與現在流行的 [純乾倉] 之間的的矛盾...

人們.總是跟著 [流行] 走.大家在玩甚麼.就跟著玩甚麼.那管甚麼傳統不傳統... 普洱茶.古早時代本來就只是很便宜的茶.為了抹些原因(主要應該是運輸方便吧)所以才做成緊茶.也沒有 [越陳越香] 的說法.茶運到了.到了喝茶人手中.不就乾淨的泡著喝了就功德圓滿了...久存只是茶太多喝不完的結果.茶味能否保存的好.還得看倉儲有沒有弄好...傳說中.以前的藏人為了存茶.不是還挖地洞把茶 [凍存] 起來.為了不是陳化.而是要 [乾淨的喝茶] ... 新茶不適口? 加點料.茶就溫潤了.何需時間來陳化...

老茶.只是茶賣不出去.或是無意間所保留下來的一個 [美麗的錯誤] 而已...基本上.所有的茶應該都是以現賣現跑現喝的目的來生產... [越陳越香].只是因為現在流行了.所以才會大行其道... 新茶也好.老茶也罷.都有其適合的喝法.剩下的只是是否適合個人的口味而已...喝茶嘛.本來就只是件很簡單的事...呵呵^^

以上.只是位小茶蟲的感覺.看看就好.謝謝^^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5 16:08

這問題剛好直指... [越陳越香] 與現在流行的 [純乾倉] 之間的的矛盾...

人們.總是跟著 [流行] 走.大家在玩 ...
老茶.只是茶賣不出去.或是無意間所保留下來的一個 [美麗的錯誤] 而已...基本上.所有的茶應該都是以現賣現跑現喝的目的來生產... [越陳越香].只是因為現在流行了.所以才會大行其道...
teddysu 發表於 2013-9-25 15:28


兄所言極是
雲南當地少數民族,保留下來最傳統普洱茶的喝法
就是將現採的茶葉直接跟炭火攪一攪再加入熱水,就是一壺新鮮的普洱茶啦!
下關鐵餅的歷史也不過就是從70年代開始,何來堅持傳統一說
最主要的功能還是在於體積小運輸及儲藏方便較不佔空間及受潮
除此之外似乎都是牽強附會,沒啥科學根據.
作者: minca    時間: 2013-9-25 16:47

不談個人品飲  倉儲  配料 因為這是討論不出結果的

我個人喜歡鐵餅
一是長的好看  比起泡餅要圓不圓  要扁不扁  中間還一個大洞  鐵餅好看多了
二是比較不占空間  同樣的一筒泡餅就是比鐵餅高
三因為體型的關係  泡餅的紙在運送的過程中相對容易磨破 我偏好完整

所以  如果喝起來差不多  
而且現在泡餅也壓得很硬
我覺得淘汰的反而是泡餅
作者: minca    時間: 2013-9-25 16:48

不談個人品飲  倉儲  配料 因為這是討論不出結果的

我個人喜歡鐵餅
一是長的好看  比起泡餅要圓不圓  要扁 ...
minca 發表於 2013-9-25 16:47
當然   這是針對下關的茶來說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5 17:12

不談個人品飲  倉儲  配料 因為這是討論不出結果的

我個人喜歡鐵餅
一是長的好看  比起泡餅要圓不圓  要扁 ...
所以  如果喝起來差不多  
而且現在泡餅也壓得很硬
我覺得淘汰的反而是泡餅
minca 發表於 2013-9-25 16:47


泡餅也壓得很硬的現在大概也只有下關吧?
很多廠家如孟庫,倚幫,國艷,可以興...甚至大益
都已經改變以前壓的死緊的緊縮方式跟美國人學習寬鬆啦
弟是比較喜歡寬鬆的啦,畢竟要拿來喝了放了十年八年還硬梆梆
挖也挖不動掰也掰不開,您教小弟這種年過半百的小老兒情何以堪
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放個三五年後,用手就能掰開來,而且要條索分明
對了忽然想到那些硬梆梆的鐵泡餅,會不會就是因為內部都是碎料
為了遮羞壓的死硬,反正你們沒放個20年以上也不會拿出來喝!
到時候也不知道地球還在不在了,先賺再說啦
作者: 晨之風    時間: 2013-9-25 22:43

會不會因下關簡鐵,繁鐵的歷史地位,
繼續做鐵餅有承先啟後的用意!
.........................
簡鐵,繁鐵也大有粉絲在,所以
生產鐵餅賺的穩達達,,,,穩銷ㄟ
作者: 晨之風    時間: 2013-9-25 23:04

製作鐵餅是下關的強項,還有哪一家廠做的有他鐵嗎?
快變成獨佔事業了.......
鐵餅第一大廠, 鐵餅第一大專家,鐵餅天下第一,
這個頭銜豈能輕易放棄!跟錢過不去嗎?
....................................................
放棄自家的強項,去攻人家的強項,還混得下去嗎?
講拼配~~~拼的過大益嗎?
論售價~~~能便宜過其他的拼配小廠嗎?
談純料~~~純的過各茶區各山頭的小製作所嗎?
爭高端~~~壓的出千年單株老大樹一口純料嗎?
.......................................................因之,不得已之,
鐵餅必須繼續壓,對下關廠存在好...大...的意義哩!
作者: 晨之風    時間: 2013-9-25 23:23

補充一句~~
茶廠經營不是慈善事業,時至今日,競爭存活一線之間,
攸關工廠員工數百(或數千)家庭的生計,
如我是下關經營高層,我能放棄鐵餅這一塊綠洲嗎?
.........................................................
有一部分悠閒的飲茶人,好像講到功利就是洪水猛獸,
來來喝茶就好,談茶價市儈了, ........而茶廠經營者不能這麼想的!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5 23:34

小弟不排斥下關甚至也算是下關的愛好者!
只是覺得下關似乎沒必要壓那麼緊實
緊到拆開的餅變成一堆碎塊粉末
至少十年內的餅幾乎如此
30年的老鐵拆開變什麼德性,那就不得而知啦!
反倒是那些石磨壓的,就算再新,掰一掰拆一拆
就恢復毛茶條索,而非下關抹茶!
作者: 晨之風    時間: 2013-9-26 00:07

小弟不排斥下關甚至也算是下關的愛好者!
只是覺得下關似乎沒必要壓那麼緊實
緊到拆開的餅變成一堆碎塊粉末 ...
johnny 發表於 2013-9-25 23:34


兄說的是,後學也是這麼認為呀!
難怪叫做鐵餅,也許要分別鐵餅,比較不鐵(硬)的另外一種壓法叫泡餅!
好像也是下關廠針對自家茶品製作方法的獨特稱呼!
其他廠好像沒這麼分的!??

我從第一帖看到這裡, 也沒看出兄有任何排斥下關之意哦,可不要誤會哩!
上述發言是針對主題~時至今日鐵餅存在的意義?~發表個人的看法而已!
弟認為鐵餅的存在對下關廠有相對的重大意義~理由如上述發言!
但對其他廠家而言,相對上意義不大...
作者: t775921    時間: 2013-9-26 01:29

兄你好  講下關鐵餅製作問題    我倒想問一句話為何大益不把7542壓成鐵餅或是泡餅 若干年後一定更有韻味
其實兄說別家茶廠都學大益改鬆散青餅  試問一下  那原本店家的特色茶丟了  全大陸製做普洱茶都變成大益一個模子  那普洱茶就很悲哀了
我倒覺得一點舊有的保存像下關緊茶陀茶鐵餅都相當好  尤其10年15年滋味  ㄛ麥加  讚  開發新口味新做法我贊同   也不排斥
兄有空花些錢買些老東西品嘗一下滋味  像小弟沒大錢有時老陀茶買個一坨  茶餅買個一餅  或是買個茶樣回家享受一下滋味    至少給自己多些經驗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10:40

兄你好  講下關鐵餅製作問題    我倒想問一句話為何大益不把7542壓成鐵餅或是泡餅 若干年後一定更有韻味
其 ...
t775921 發表於 2013-9-26 01:29




   兄好大益應該還不算鬆,應該說是除了下關之外排行第二硬的吧?
其他的二線大廠如之前提過的,幾乎都採適度緊壓政策,小弟對於04年之前
年度不明的茶有恐懼症,對於那些來路不明的天價明星茶自然也無福消受
因此只好重從改制後有標示日期的開始喝,04的8653也有近十年啦
應該也大概可以稍微感受到所謂的陳韻,至於更早期的茶既然已擦身而過,便無需執著啦!
像我們這種年近花甲的小老兒,可沒那個閒功夫在去等2,30年的鐵餅陳化!
個人還是推崇石磨腳壓,尤其是優的大樹茶,壓成鐵餅似乎太...
作者: austin888    時間: 2013-9-26 11:04

如果鐵餅的優點只有...體積較小有利運輸(包括棉紙不易破),以目前大陸交通運輸進步的情況來看,鐵餅其實沒什麼存在的必要,頂多用好一點的棉紙避免磨破即可,否則陳化速度上差了泡餅很多年....守舊,就成了落伍與不科學的象徵。
但是另一個癥結點就在...是否鐵餅的優點只在於運輸? 對於喝多少撥多少的人來說,從餅緣(包含撥過後的新切面)慢慢變鬆散的方式,是否品飲起來的口感,比較有利於這種人?
只會固守傳統不懂創新的食品加工製造廠,已經一堆被時代淘汰了,下關近年也有所警惕,開始出現了些變革,這種鐵泡路線之爭,講清楚說明白較適當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11:25

不論是大益或下關它們的產品似乎都用拼配方式
配方五花八門,面底裡皆不同,如此情況之下
若不將餅或沱完全解散均勻分配,根本無法表現拼配的好處在哪?
一口料的就容易多啦隨便掰一塊都8,9不離10,不是嗎?
作者: 普普人    時間: 2013-9-26 12:55

鐵餅一定有存在的價值
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陳化後才能顯出鐵餅或壓的堅硬的茶餅的迷人/價值之處
我個人是老鐵餅 中茶簡 中茶繁的忠實粉絲
如果藍印跟藍鐵讓我選--------------------我選藍鐵
如果黃印跟中茶簡讓我選-----------------我選中茶簡
如果80-7542系列跟中茶繁讓我選------我選中茶繁
17-8年前我也曾質疑過鐵餅存在的必要性:
又苦又硬又酸又澀 連鐵鎚都敲不破 每次都落得流血又流汗還是搞不定餅心的部位
當年這些讓我吃盡苦頭的繁鐵 現在也沒多好剝 可滋味已大大不同
這是其本身的特性加上時間的力量所共同創造的
如果他不緊壓就不會有鐵餅特有的陳化風味
少了這一味對於品飲普茶的樂趣是種莫大的損失
作者: 哈里小凱    時間: 2013-9-26 13:03

下關沱茶,包裝紙上都有教飲用方式,不是放進飯甄等器皿將沱茶蒸軟,揉散,涼干後........
為何大家那麼苦惱如何扒開....蒸一下1分鐘,就很好撥開了..索條分明耶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13:10

鐵餅一定有存在的價值
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陳化後才能顯出鐵餅或壓的堅硬的茶餅的迷人/價值之處
我個人是老 ...
17-8年前我也曾質疑過鐵餅存在的必要性:
又苦又硬又酸又澀 連鐵鎚都敲不破 每次都落得流血又流汗還是搞不定餅心的部位
當年這些讓我吃盡苦頭的繁鐵 現在也沒多好剝 可滋味已大大不同
這是其本身的特性加上時間的力量所共同創造的
普普人 發表於 2013-9-26 12:55


那換個角度思考如果17-8年前這些鐵泡,採用石磨人工壓制
現在的陳化效果是否如同30年以上的老普???
請問老紅印88青有採用這種極端製作方式去壓嗎?
應該沒有而且以當時的工具應該也是石磨腳壓
既然如此那為何老紅印會被捧上天呢???
因此滋味跟壓制方式並非絕對,茶質跟倉儲還是首要因素吧?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13:17

下關沱茶,包裝紙上都有教飲用方式,不是放進飯甄等器皿將沱茶蒸軟,揉散,涼干後........
為何大家那麼苦惱如 ...
哈里小凱 發表於 2013-9-26 13:03


那請問蒸軟,揉散,涼干後一次泡完嗎???
不然已經受潮後要如何存放,況且這麼搞不會走味嗎?
作者: 哈里小凱    時間: 2013-9-26 15:19

我的經驗涼干後..就乾燥了..你自己去看包裝紙有寫啦..
這是下關自己教使用者的撥沱方式..我認為小蒸一下,沒什麼差異耶
我沒存放好幾年,所以不知道好幾年後,是什麼樣子
走味..一開始沒差異..好久年後不知道..
你拿一個便宜的測試.,水滾後放入小蒸1分鐘..就很方便撥了
如果不喜歡..那就硬撥吧..(我都用在新沱..舊沱都用普洱刀處理)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16:03

我的經驗涼干後..就乾燥了..你自己去看包裝紙有寫啦..
這是下關自己教使用者的撥沱方式..我認為小蒸一下,沒 ...
哈里小凱 發表於 2013-9-26 15:19


請問倒底是哪沱有這麼寫?
我的下關沱有十幾種從05-12年的都好像沒看到耶!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16:09

還有一點關於內飛問題是否也需要改進一下?
一張五顏六色的銅版紙印刷品,放在茶餅裡
結果硬壓之後要去出來也取不乾淨
更嚴重的是在蒸壓的高溫過程油墨是否滲透到茶餅似乎沒人關心!
然後再經過n年的陳化到底會有甚麼影響也無人聞問,反正就是傳統嗎!
難道不合時宜的傳統不能改嗎???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16:12

有時候要扒開那張黏在茶上的內飛,扒到火大還是八不乾淨
只好將那小塊給丟了比較安心,這不是找麻煩嗎?
現在都有標示製造廠跟日期了,還塞一張廢紙在茶裡作何用?
作者: Mic    時間: 2013-9-26 21:03

鐵餅一定有存在的價值
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陳化後才能顯出鐵餅或壓的堅硬的茶餅的迷人/價值之處
我個人是老 ...
普普人 發表於 2013-9-26 12:55



    我個人非常認同普普姐文末所講的最後一句
"少了這一味對於品飲普茶的樂趣是種莫大的損失"

弟最近曾赴雲南茶廠考察普洱茶的製作工序    也曾與茶廠負責人交換對於普洱茶種種包括毛茶  生熟茶製造   壓模   乾燥與包裝等
意見,其中曾深度討論到從過去木模  石模   與現今金屬模壓型的優缺點,茶廠負責人語重心長的提出他20多年來實務經驗的見解
他說"  金屬模壓製如鐵餅般堅硬的茶餅    可能陳化較慢   但是說到陳化後的茶品表現  那種泡出來的香氣韻味與口感等    是一般
壓模茶餅(石模或金屬模輕壓)無法比的境界"   個人也非常認同      以近年品飲80繁鐵與其他同年代茶品來比較    繁鐵的確在茶湯的強勁度
與活性上  高於其他同年代茶品     不過這種體會是最近幾年的想法   約5年前對繁鐵的印象   難喝的要命(苦澀難耐)阿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22:02

我個人非常認同普普姐文末所講的最後一句
"少了這一味對於品飲普茶的樂趣是種莫大的損失"
他說"  金屬模壓製如鐵餅般堅硬的茶餅    可能陳化較慢   但是說到陳化後的茶品表現  那種泡出來的香氣韻味與口感等   以近年品飲80繁鐵與其他同年代茶品來比較    繁鐵的確在茶湯的強勁度與活性上  高於其他同年代茶品   
Mic 發表於 2013-9-26 21:03


這種比較方式跟本不客觀,毛茶原料不同怎麼比,弟從頭到尾沒有説鐵餅滋味不好
而是對他的陳化時間及拆解困難不以為然,請勿再用這牛頭不對馬嘴的方式回應tks
作者: Mic    時間: 2013-9-26 23:06

弟僅是針對個人經驗提出看法
普洱深是海    茶友間因個人經驗不同
對很多議題的觀念的確會南轅北轍
樓主所提對於鐵餅的疑問很多
弟僅覺得
單從鐵餅陳化後與其他同條件餅型的口感表現來看
鐵餅是值得存在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6 23:08

看來小弟開這個題似乎有擋人材路之嫌,算啦還是閉口不談免遭人厭!
普洱圈子似乎就是這樣閉戶造車自high就ok啦,恕小弟多嘴啦 sorry!
作者: t775921    時間: 2013-9-27 01:36

J兄  每家茶廠都有他的特色茶跟製作方法  但不能用一種製茶方式去論定對錯好不好  因為普洱茶有陳化時間問題  
大家只是表達對鐵餅看法並無金錢問題   可能鐵餅這東西跟J兄緣淺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我尊重每人看法也尊重每種茶  就像我今天喝到千兩茶   似乎又發覺到另一種茶的美  心中如獲至寶  有幸在人生的路上又多學習到一種茶滋味
J兄  喝茶而已沒那麼複雜
作者: 翩翩芳蹤    時間: 2013-9-27 03:08

時至今日鐵餅存在的意義為何?
~~就是讓喜愛鐵餅的人還能買的到,不會因為鐵餅消失不見導致精神崩潰,
就是鐵餅存在的最大意義!

J兄 放輕鬆一點,從消費者(指鐵餅喜好者)的角度去看事情會簡單的多,
真的太硬敲不開的話,"鐵餅迷"會再拿一根榔頭敲的
作者: 翩翩芳蹤    時間: 2013-9-27 03:09

補充一句,我真的看過!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7 09:53

弟就是不大信邪
之前就買了一些下關同款茶的鐵及泡餅
且會持續的買入,同款茶相同的儲藏環境
不定時試喝看到底有何差異
然後再等個十年八年甚至如果老命夠長的話等個2,30年就知道答案啦!
作者: 趙公子    時間: 2013-9-27 11:38

回復 37# johnny


    不用榔頭----用老虎鉗撥泡多少撥多少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7 13:22

回復  johnny


    不用榔頭----用老虎鉗撥泡多少撥多少
趙公子 發表於 2013-9-27 11:38


弟有私人祕密武器,專殺頑固不堪的鐵餅硬沱
那就是金門菜刀.....
出品的一把超迷你的袖珍折疊刀
目前為止還沒碰到戳不下去的

弟知道T4U臥虎藏龍前輩高人甚多
能否懇請哪位前輩將手中超過15年的同款
下關鐵泡餅,開泡作個AB test,讓後學們
看看照片聞聞香,如此當可造福蒼生,功德無量矣!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3-9-27 17:11

不管是早期的鐵餅還是硬梆梆不怎麼泡的泡餅,我都是先用鐵鎚伺候的
先大卸八塊,再用茶針茶鑽給他見縫插針的來幾下,很快就出來了,而且不會痛

不過近代的鐵餅好像不怎麼鐵,不用敲隨便用茶針或茶鑽戳幾下就出來了,很好搞
作者: 哈里小凱    時間: 2013-9-27 17:35

我還不會使用照片上傳..
不然就把包裝紙的使用說明傳給你看
SORRY,沒幫到你的忙
真的..電鍋小蒸1分鐘就很好處理了
作者: 建宏    時間: 2013-9-28 00:49

回復 39# johnny


小弟可用手直接撥開鐵餅
下關沱也可用手握破
前不久在茶馬司茶聚就有約近10位茶友看見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9-28 16:17

回復  johnny


小弟可用手直接撥開鐵餅
下關沱也可用手握破
前不久在茶馬司茶聚就有約近10位茶友看見 ...
建宏 發表於 2013-9-28 00:49



    莫非兄台有練過少林大力金鋼或九陰白骨爪!
功夫了得小弟甘拜下風,只能用小小屠餅刀誅之
作者: 建宏    時間: 2013-9-28 21:03

回復 43# johnny

呵呵
小弟歹命.年輕時就當粗工.經常搬重物和下貨櫃
力量大些.普洱很少撥不開的.記憶中只有華聯無法撥開
作者: nesty    時間: 2013-9-29 00:58

雖然鐵餅的陳化變得比較慢
但是畢竟是一種傳統象徵
換個角度想, 有多少人買茶是買個象徵跟買個未來的
很多人是想脫手賣掉的, 喝到肚子的人比例還是相較得少
作者: 雲潽    時間: 2013-10-1 06:48

用老虎鉗從邊緣掰開很容易的.
作者: wkchang    時間: 2013-10-1 12:25

歷史存下來的東西,總有其內藏的價值,用我們這一代的眼光來看或是下一代用他們的眼光來看,角度是不同的,似乎不能完全抹滅他的存在。若都以這一代的實用性來看,就忽略它的價值,對後世子孫是不公平的。舉個例來說,古人製作弓箭是做什麼用的?答案很明顯的是當武器,那現在為什麼還有人在製作弓箭?甚至於奧運還在比賽?他們是瘋了嗎?這種不合時宜的東西老早該被消滅的吧。

鐵餅也一樣,歷史的價值就在那裏,姑且不論它的陳化是如何,現在又是如何好喝;光是“鐵餅是下關的招牌“,這一個價值,他就有義務傳承下去,否則在我們這一代就把鐵餅斷了路,後代子孫要瞻仰鐵餅就得在圖片上著墨了。

世事不完全是在“功利“上出發,否則“古法製作“這四個字早該在這世上消失…。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1 14:32

歷史存下來的東西,總有其內藏的價值,用我們這一代的眼光來看或是下一代用他們的眼光來看,角度是不同的, ...
鐵餅也一樣,歷史的價值就在那裏,姑且不論它的陳化是如何,現在又是如何好喝;光是“鐵餅是下關的招牌“,這一個價值,他就有義務傳承下去,否則在我們這一代就把鐵餅斷了路,後代子孫要瞻仰鐵餅就得在圖片上著墨了。
世事不完全是在“功利“上出發,否則“古法製作“這四個字早該在這世上消失…。
wkchang 發表於 2013-10-1 12:25


兄言之成理但弟以為茶是拿來喝的,而不是拿來論定其歷史價值的!
弟對下鐵也是又愛又恨,愛其外型及風味獨特
恨其像頑石般硬梆梆陳化超慢拆解困難
這似乎跟功不功利扯不上關係吧?
反倒是想放個2,30年的,可能才是以功利為考量吧?
下鐵也才幾十年的歷史,石磨不是都上百年啦嗎,古法製作還談不上吧?
作者: wkchang    時間: 2013-10-1 15:50

兄言之成理但弟以為茶是拿來喝的,而不是拿來論定其歷史價值的!
弟對下鐵也是又愛又恨,愛其外型及風味獨特 ...
johnny 發表於 2013-10-1 14:32


照兄的說法,那緊茶、沱茶也都該丟掉啦,這二種茶也是難分解又佔空間的產品不是嗎?班禪緊茶還是1986年才開始量產的,還比鐵餅更晚,所以更沒有歷史價值呢,管它是那個活佛喝過的是吧…。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1 16:09

照兄的說法,那緊茶、沱茶也都該丟掉啦,這二種茶也是難分解又佔空間的產品不是嗎?班禪緊茶還是1986年才 ...
wkchang 發表於 2013-10-1 15:50


兄台似乎火氣很大!
弟從頭到尾也沒說下關的茶爛吧???
只覺得其製程需更現代化一點迎合時代潮流別太死硬而已
畢竟沒多少人能等2,30年再來喝它的茶吧?
那些2,30的鐵餅的價位也絕非一般人負擔的起,您以為呢?
作者: 小茶僮    時間: 2013-10-1 17:34

回復 48# johnny

一、沒有那個茶商會立志把茶放個二、三十年,那實在太不合乎現金週轉的原則。

二、如果想要鐵餅別壓那麼緊,只要拿出白花花鈔票訂製一批,就知道自己的想法對不對。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1 21:02

回復  johnny

一、沒有那個茶商會立志把茶放個二、三十年,那實在太不合乎現金週轉的原則。

二、如果想 ...
小茶僮 發表於 2013-10-1 17:34



    何必訂呢除下關之外多數廠家都採寬鬆政策,感覺很好阿
普洱何其多有必要死抱住一跟柱子不放嗎?
下關買來就是要放的,沒有個1,20年拿來喝可能還會被看笑話吧?
既然如此大家都那麼有耐心哏材力就既續買來壓倉當寶吧!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1 21:09

手上現有04跟07的8653泡餅,雖差了三年但喝起來感覺差異極微
或許要喝的出明顯差別,得再等個10年後再跟新的8653比吧
這也太...人生有多少10年。
作者: YDT    時間: 2013-10-1 22:14

不要喝存個2~30年,當小孩的結婚伴手禮豈不快哉!
留給子孫吧!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1 23:11

回復 54# YDT


    留給子孫這個話題有人討論過,別太自我感覺良好,你當成寶你子孫極可能當成草
別想太多啦稱有一口氣在喝了比較實際啦,把茶當遺產並不是個好主意!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1 23:15

好啦這個帖討論下去看來也沒啥意思啦,反正有一票人都愛上鐵餅鐵了心
要你們變心也太難啦,各位happy就好,祝各位藏普愉快,打擾啦此帖不再回應啦!
作者: t775921    時間: 2013-10-2 02:22

回復 56# johnny
J兄  你個人對鐵餅的看法  我沒有意見    既然開了主題大家也表示對鐵餅的看法   或許有些意見跟你相左   為何    這是值得思考的
小弟引用本身經驗談   多年前小弟有幸得到30公克綠茶化鐵觀音  一喝  挖  那滋味是台灣得獎烏龍茶比不上的  聽說是專門供應中南海的禮品 數量極少    也相當難得讓我肯定的一泡大陸綠茶
但小弟不會因此否定熟茶鐵觀音的存在   所以喝茶也是一種平常心   包容心   廣納百川     我相信  你會慢慢品出每種茶的精髓    一同成長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2 09:00

回復  johnny
J兄  你個人對鐵餅的看法  我沒有意見    既然開了主題大家也表示對鐵餅的看法   或許有些意 ...
所以喝茶也是一種平常心   包容心   廣納百川     我相信  你會慢慢品出每種茶的精髓    一同成長
t775921 發表於 2013-10-2 02:22


您說的極是, 喝茶是平常心   包容心   廣納百川
弟沒排斥任何茶,反而自認是t4u上少數嘴斗好的吧
只要不是難以入口如濕倉重臭普味的霉普,應該沒有甚麼不能接受的
弟向來不會去做那些莫名堅持的事,畢竟喝茶是賞心悅事隨興的很
沒必要搞得這麼複雜,您說是嗎?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2 09:10

弟開這帖旨在於質疑鐵餅其根本不是為了
一堆粉絲心想的陳化效果較佳而產生的
而只是單純為了大量生產,自動化下的產物
卻被誤以為經典傳承,如此積非為是,倒果為因令人啼笑皆非!
跟老茶其實大多是不經意留下的美麗的錯誤如出一轍!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3-10-2 09:25

下關廠有用石磨壓的餅嗎?
拿來相互比較就知道為何下關喜歡壓鐵餅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2 09:54

下關廠有用石磨壓的餅嗎?
拿來相互比較就知道為何下關喜歡壓鐵餅
huangfafo 發表於 2013-10-2 09:25


請問所謂百年下關,難道您以為古時候有機器可以壓餅嗎???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2 09:56

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2 09:56

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2 10:19

清代咸丰年间,云南茶叶集散地逐渐从滇南转移到了交通方便和工商、手工业更为便利、发达的大理下关。得益于此,下关汇聚了各种云南各种优质茶叶。当地白族“喜洲商帮”在吸收这些优质普洱茶各自优点的同时,也将各种制茶工艺、文化相互融合,研制出了沱茶“窝窝头”独特的形状。

    玲珑“窝窝头”:茶马古道的特殊记忆

    曾几何时,马铃悠悠响起时,就代表着马帮正往来于通往西藏的茶马古道上。从大理带上货物穿过茶马古道去西藏,单程最快也要80多天,一个马帮往返大理和西藏之间一趟至少也得花上半年时间。云南出产的普洱茶,经过一路颠簸和反复的装卸货物,运抵西藏时总会出现大量的损耗。

    随着茶市西移,1902年,下关“永昌祥”等几个商号对传统普洱茶形状做了一定的改进,率先研制出了形状独特的“沱茶”,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普洱茶运输途中的损耗及淋雨变质等问题。

   “沱茶利用巧妙的设计,可以说走出了云南制茶发展历史上关健的一大步。制作工艺的改进,极大地推动了茶马古道的茶叶交易,这是下关沱茶为茶马古道做出的巨大贡献。”李其康说。这些被白族人称为“沱茶”的紧压茶有着极其独特的造型——犹如一个用茶叶紧紧压成的“窝窝头”,精巧而玲珑。

    造型独特而小巧的紧压茶,比起传统的团茶来说更小巧和便于运输;中空的形状不但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了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使传统的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能有效地促进沱茶在运输途中缓慢地自然发酵,不但有效地避免长途运输中风雨等造成的茶叶发霉问题,也为沱茶长期贮藏提供了可能。

   “沱茶借鉴了云南景谷‘姑娘茶’的模样,让茶体具有了更强的抗压性,我曾尝试单脚站立在一个沱茶上,70公斤的体重落在沱茶上,沱茶依旧完好无损。”李其康说。

   “沱茶”二字是汉字记录的白族语,白族人称沱茶为“tua zao”,“tua”意为用模具托出来的东西,有别于散茶,指的是“用模具压出的紧压茶”。又因茶叶要用水来冲泡,故雅化为用三点水旁的“沱”字,就写成了今天的“沱茶”二字。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锡禄做出了他的解释。

以上已經說明緊壓茶的原始目的,現在時空背景不同運輸條件跟當日已不可同日而語啦!
為何還要堅持鐵一樣的餅???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3-10-2 10:46

至於緊壓的原因,應該是物資貧乏得來不易又無優良倉儲存放
為利於長期儲藏不得如此,而不是因為傳說中的越陳越香買來放到老才來喝
因此陳化一說也絕非原始目的,只是傳說中一連串美麗錯誤造成的產物而已.
小弟只是就事論事而已,並無牽扯其他利益,如果無人回應就到此為止啦.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