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泡茶要注意那些技巧~~~~~~求解 [打印本頁]

作者: ax711224    時間: 2014-3-17 19:48     標題: 泡茶要注意那些技巧~~~~~~求解

前輩們好  以下是小弟的疑問1.泡茶   不管生茶  熟茶 請問時間都是一樣嗎
2泡茶  時間要多久剛剛好
3請問 是不是不管在好的茶都不能泡太久  生茶泡太久是否會有 苦澀味
多謝前輩講解
作者: ax711224    時間: 2014-3-17 21:09

忘記說了   茶餅  是要猜成碎碎散散的像散茶一樣  還是猜成一小塊依小塊
作者: teddysu    時間: 2014-3-17 21:10

簡單的回答一下,您參考就好^^

1. 不一樣

2. 要看是甚麼茶,也要看個人的泡茶手法,水質,水溫...與 "個人口味" 來決定是否 "剛剛好" ,同一泡茶,同一把壺,可能試好幾次才會知道...還得看當天個人的味覺如何...只有 "大概" 沒有 "定論"

3. 原則上都不能泡太久,但也要看置茶量,量少時可以久泡...生茶泡久會苦澀,但如果是老生茶,老到一個程度,苦澀就淡了,久泡無礙.只是味道重一點而已...
作者: 045045045    時間: 2014-3-17 22:42

泡茶其實並不需要技巧.個人認為.泡茶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定"
心靜.才能泡出好茶.才能去感受茶在口中的滋味變化.依照滋味變化的不同.去調整泡茶的置茶量.時間.溫度.等等可被調整的細節.去找出每一泡茶.最適合您口味的泡茶方式.才是真正的技巧.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供您參考.謝謝.
作者: Jha    時間: 2014-3-17 23:46

茶餅是不需要拆成碎片散茶狀,小塊、小塊即可,除非茶餅比較鬆散,可從外邊慢慢撥弄下來,否則就直接小塊的丟進壺內泡就好了。
作者: bebo1234    時間: 2014-3-18 00:29

以下為個人方法

不管生熟 全憑經驗來決定時間 若是沒把握 可以都先從10秒開始加時間 另外若是大樹熟茶膠質重的 或是老茶頭的 洗茶後先讓他潤一下比較好泡,另外若是茶餅條索明顯的 我會慢慢拆,若是碎料多的數字茶,就洗茶後靜置一下在開始泡。最後,如果很怕苦澀,那就在降秒數或是水溫,還是苦澀的話,就當做人生的歷練吧!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3-18 14:49

要泡好茶是需要很挑剔的

台灣的功夫茶及日本的茶道對於喝茶是斤斤計較的

還有泡茶的環境,包括人物的移動,都會影響,所以會有一個單純的房間泡茶,歷史上也有人對房間(茶室)的設計佈置吹毛求疵

有些人重視味道,有些人喜歡香氣,有些人重視口感,有些人重視健康......泡茶的手法也可以是不同的


小小意見破題供參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3-18 14:57

回復 4# 045045045


    泡茶其實並不需要技巧.個人認為.泡茶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定"

小弟深表同意


但請問如何定?如何靜?    只是泡茶過程定就好嗎?還是需要平時其他的練習?



最開始,以水壺接水需要定嗎?  定就會影響水的甜度.........自己是看看自己接的水甜不甜?用不同的心境接水,甜度是不同的
當熟鍊之後連接的自來水都是甜的無氯味...泡茶才會有好的開始
作者: 045045045    時間: 2014-3-18 16:09

回復  045045045


    泡茶其實並不需要技巧.個人認為.泡茶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定"

小弟深表同意


但 ...
huangfafo 發表於 2014-3-18 14:57



    日本的茶道也好.功夫茶也好.就是制定一套泡茶的軌儀.讓學習的人遵守.在一些規範之下.讓您的心靜下來.慢慢的專注於眼前泡茶.
當您靜下來之後.專注於泡茶品茶的境界.就是"定".以上是個人見解.
當您進入泡茶.品茶的意境之中.根本就不會去介意接水.角度......等等的問題.在意的只是."享受"
享受泡茶的過程.享受茶湯在口中的滋味.
只要您能隨時都有享受喝茶.泡茶.的心境.哪們.根本就不會去在意環境.....等等的變化所造成的影響.
當然.茶道的學習.有助於使人們更快的找到對於泡茶所必須的"定"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3-18 16:17

有句話<淡定>
有本書也較淡定, 前言說:
淡定,是一種態度,遇事不亂、輕鬆自若,用冷靜的眼光綜觀世情;淡定,是一種力量,了悟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平淡恬和的精神面對生命中的潮起潮落;淡定,更是一種人生智慧,從生命中最平凡無奇的日常中,發掘出最光明燦爛的美好。

可能是天份,也可能是熟練而成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3-18 16:46

取材於禮記大學篇裡的定、靜、安、慮、得。其中的定、靜、安等五個字應用在泡茶是極為理想的境界,

前三個字連用,是強調安靜、安靜、又安靜的意思。靜慮是修心養性的方法:先把身體安靜之後,再把心安靜下來
;只有心安靜之後,人才能開啟智慧而深謀遠慮。茶也才會聽人的意思容於茶湯

如果一個人的心安靜不下來,他內心的智慧就沒有辦法去開發。
每個人都有內在潛藏的智慧,之所以無法開發,是因為人的心安靜不下來。
而心安靜不下來,腦中必然充滿妄念,所以人就有了煩惱,茶也會跟著思慮並將思慮的訊號反映在茶湯之中

個性強烈的人也就容易將腦中的煩惱及妄想的雜訊融入茶湯中,而產生了苦澀
作者: jakie1971    時間: 2014-3-19 13:01

小弟以前讀的是理工
所以開始泡茶時也想用理工那一套~~追求一個準則
但一段時間下來
發現泡茶這件事是沒有絕對制式的準則


生茶熟茶的泡法不一樣
光是水溫就好...熟茶用沸水...但生茶就不適合用到100度的水

即便都是生茶
來自不同茶區....泡法也不盡相同

再來
同樣一款茶
不同的人喜歡的口感不同...泡法當然也不需一樣

所以
想泡好茶
最需要的還是不斷的嘗試
因為自己的口感只有自己最清楚

嘗試的過程中
可以從少一點的置茶量
少一點的出水時間
逐步增加.....去找出某一款茶最適宜自己的口感
作者: jakie1971    時間: 2014-3-19 13:06

曾有個電視節目去訪問一位住坪林的茶葉專家
名字忘了
據說他家曾是大茶廠
現在則是到處在教人泡茶

他在電視上說
世界評茶公認用量為三公克茶葉,沖入150CC沸水,泡後五分鐘飲用。
他說這樣泡出來的茶一定好喝
但這講的可能是台茶
就不知對普洱是否適用

我上次試過一次
但沒特別的印象
作者: mark7055    時間: 2014-3-19 13:14

小弟我目前都是...
朱泥壺(生茶)
普洱茶大約6克,
洗茶2次,每次約10秒,
第一泡 20~30秒....以此類推每次加10秒左右,
(本人好像越喝越重)
每泡完一泡,就先打開壺蓋,不讓茶悶太久,再泡下一泡,...
這是我目前的喝法,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3-19 15:34

心的靜定程度,決定了泡茶的層次

心的靜定過程--------
                  有一種過程是在干擾中學習面對,避免產生煩躁,一但忍不住產生煩躁,就前功盡棄

                       另一種普遍的現象,是自心會不斷攀緣,將外在的各種因素融入茶湯,產生綜合性的味道口感,多一個人或多一件物在場,茶湯就多一種成分.

所以連穿什麼衣服都會影響泡茶,以上純屬胡言亂語,不用穿印有大益mark的衣服泡茶,,說錯莫怪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3-19 17:43

回復 15# huangfafo


    前幾個月茶聚, 一位茶商穿著帥氣的紫色T袖來泡茶,那件衣服是高級服飾,當然很透氣有能量(可能是有光觸媒進行光催化效應)

當天他泡出來的茶湯就比以前的好喝


以上是小弟的個人口感,與眾人可能不同,若覺的說錯請莫見怪
作者: kokal    時間: 2014-3-19 20:42

不明茶性,飲茶無益!
作者: 一起喝吧    時間: 2014-3-20 09:42

这个话题可多多讨论,请各位前辈别惜墨如金,让晚辈们都能学习
作者: lee5168    時間: 2014-3-20 15:52

回復 2# ax711224


    把茶解成小片的目的在於:1.醒茶 2.易於泡開,如果一整塊放下去泡的話一樣是可以的,但泡出來的茶湯及喝起來的口感就會有差異.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4-3-21 16:26

忘記說了   茶餅  是要猜成碎碎散散的像散茶一樣  還是猜成一小塊依小塊
ax711224 發表於 2014-3-17 21:09

壓得較鬆的餅磚沱,遇水就會鬆開,所以塊狀沖泡是沒問題的

壓得很硬實的就盡量拆散些,沖泡時才容易出味
若真的太硬難拆,那就整塊下去
於溫潤泡獲一~二泡後,用尖細茶針在那已經濕潤微開的葉片間
輕輕的插...一直插....一直插.....一直插.....不停的插......不斷的狂插........直到........
.....
.....
.....
.....

咳....咳.....
Sorry! 思緒有點飄掉了..........

Anyway !
我的意思是說,溫潤泡後,小茶塊已經濕潤微開時
用茶針把緊結的茶塊輕輕的挑開挑鬆,以利內含物質的釋出
不然會影響茶滋茶質應有的表現
有的茶硬到泡了十幾泡還是塊狀的,裡面的內含物質就泡不出來而浪費了
作者: jackyt    時間: 2014-3-22 22:33

基本上...各位大大說的都對...
不過..不就是泡茶、喝茶唄...
泡茶不是什麼精準的工藝製程..
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說得準
影響泡茶結果的不外乎
置茶量、水量、水溫、時間、茶器等
但最重要的是您當下的口感及飲茶的心情
您慢慢試...日久自然就會心領神會喽..
作者: ax711224    時間: 2014-3-23 18:39

小弟  在此  多謝所有老師  的教導     
謝謝`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