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大家聊聊環境的溫溼度對茶的轉換影響 [打印本頁]

作者: up0184    時間: 2014-5-21 17:25     標題: 大家聊聊環境的溫溼度對茶的轉換影響

自家中的2010年下關小圓鐵餅來源一部份來自高雄茶商,一部份來自南投茶商,目前泡起來的茶湯味道差很大:
南投茶商:目前已經有陳茶味相當明顯,霸氣十足,耐泡度至少12泡以上。
高雄茶商:目前泡起來味道算很淡,耐泡度只有8以上。
請教前輩們的經驗,一般茶的在台灣的環境,北、中、南的氣候哪裡會比較適合存放對未來的轉換是有正面影響?
作者: andy    時間: 2014-5-21 20:10

只講地區.不夠明確.地區只是儲存環境的一部分.還要考量其他地理條件.甚至房屋座向.
我如說雲南茶都是乾倉.香港都是濕倉.這樣是不是太籠統了也太以偏蓋全.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5-21 22:03

台灣的環境,北、中、南還是各有好壞,

不過從地板的建材來通說,花崗石 優於 石英磚 優於 磨石子 優於 磁磚  優於 水泥地

基本上主要地板是硬度越高越好,香港及金門都是花崗岩小島,所以有些港倉的倉儲很棒,金酒的高梁也是一流,花崗岩的地質是原因之一

至於房屋空間的整個環境,觀察是否有不當之處,可以參考病態建築協會對檢測病態建築的四個指標,1濕度 2揮發性氣體 3有害黴菌及真菌濃度  4二氧化碳的濃度
該協會有專人在進行檢測,也開發出固定的檢測工具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5-21 22:13

另外只要家人有不明疼痛,或罹患有重大疾病,跟居住空間通常有關,當然也會影響到茶葉的倉儲環境

其中居住者身體疼痛,是病態建築最常見的缺點,當然也會影響到茶倉,甚至也會連累到獨立設計的茶倉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5-21 22:19

至於環境對茶的轉換,如果是正向的
退倉的能力與速度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如果您的倉儲退倉能力很強,港倉茶可以很快退倉,當然新茶也會快速陳化

另外退倉速度快還要有量,幾箱的普洱放進去退倉都不成問題,這環境應該是很好
作者: zxcvb    時間: 2014-5-21 22:52

自家中的2010年下關小圓鐵餅來源一部份來自高雄茶商,一部份來自南投茶商,目前泡起來的茶湯味道差很大:
南 ...
up0184 發表於 2014-5-21 17:25

一部份來自高雄茶商,一部份來自南投茶商 >>>請問你的一部份數量是 幾封?還是件以上?
正常存放來講件以上的數量差別不會很大.除非少量幾封才有明顯差別.
作者: up0184    時間: 2014-5-21 23:04

原來茶倉的學問還真的不少,真的是受教了,目前自家藏茶地方只有在溫度,濕度和通風有在做控制,其它的部份到是沒有在注意.感謝前輩們提供的知識。
作者: up0184    時間: 2014-5-21 23:09

回復 6# zxcvb


    是剛買回來的時候試茶就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才會在這提出,看看前輩們的看法。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4-5-22 15:13

台灣的環境,北、中、南還是各有好壞,

不過從地板的建材來通說,花崗石 優於 石英磚 優於 磨石子 優於 磁磚  優於 水泥地

huangfafo 發表於 2014-5-21 22:03

小心喔! 原礦石及石英磚地板鋪材,有些輻射都超標,會致癌滴
當然,遇到你們這些氣宗的都會認為"氣很強"

老是這麼感覺及觀念錯置,也難怪你的身體會那麼弱那麼差
作者: up0184    時間: 2014-5-22 15:34

可否請前輩們提供一下自家存茶環境的溫溼度都控制在哪個範圍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4-5-22 15:39

我的室內溫30度以下,濕度長年都不超過60,轉化良好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4-5-24 18:30

近日陰雨綿綿特別買了 2台最新的日立除濕機 . 可隨時注意到室內的濕度 . 發現 1 2樓的濕度都偏高. 幾乎都在 70%以上 . 甚至整天除濕也都是 70-80% .
當然也特別注意放在 4 樓以上加蓋鐵皮屋的茶倉濕度發現若是正當下雨時濕度達90%以上與1 2 樓相當 . 但只要是中午有出太陽濕度立即降到5-60% . 茶香始終清爽 .
此一發現在我個人認為 . 長期存茶的茶倉最好在 3 樓以上 . 因為一樓有地面的水氣 .  2樓雖比 1 樓好但仍屬低層樓 . 牆壁的含水含濕仍高 . 2年前有幾筒06年的生茶放在一樓鐵架上 . 當時沒用除濕機結果原包卡白霜 . 是讓我注意到一樓濕度偏高 . 非除濕不可 . 今年見 2樓濕度亦如此想來若要當茶倉也一定要用除濕機隨時注意 .
相信老茶友都會感覺到在雨天泡茶 . 茶香與茶湯都較悶濁 . 這應該可證濕度高對茶質的表現不是好事 .
若長期處於濕度高的環境對茶的轉化我想不會是往好的方向轉 .
作者: up0184    時間: 2014-5-25 15:31

我家目前藏茶室也設在三樓,有擺除濕機,濕度目前控制在60以下,發現家裡一樓濕度是最高,最近下雨天濕度是80上下。
作者: mmc    時間: 2014-5-26 08:39

溼度、溫度、空氣三者是普洱茶轉換的重要因素,何種條件最適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必有更多的科學數據驗證,拭目以待,也希望有參考數據的發現,茶友們能不吝分享。
作者: 鎔陞玉璽    時間: 2014-5-26 16:25

溼度、溫度、空氣確實是茶之陳化重要因素
有梅雨季節,濕度會有升高現象,個人茶倉(放茶的位置)1.以整箱木炭做濕度調節用,2.空氣清淨與除溼機除溼兩用,設定70%為除濕啟動,倉內濕度很難超過,所以等同未用. 倒是偶而的空氣清淨藉著氣體的流動將角落濕氣帶出.
茶倉外另置兩台除濕機(不直接與茶接觸),設定濕度60%自動除溼,配合冷氣,造成溫度微差與濕度微差,讓茶倉裡的水氣維持70%以下(也可以說長期維持到60%之間,冬天更乾燥,會更低),
作者: mmc    時間: 2014-5-27 16:48

回復 15# 鎔陞玉璽

兄好:
您的普洱茶存放方式,甚講究,個人認知是一技術倉的的方式(人為控制溫、溼度),不知兄是否有作對比式的存放(自然倉),若有,其茶質轉化為何,希兄不吝分享,謝謝。
作者: 鎔陞玉璽    時間: 2014-5-27 18:17

回復 16# mmc

兄好 ,後學的茶倉算是家藏茶,藏茶技術倒是搆不上(這個部分包含科學與學理)
個人只是參酌當年前輩們分享的藏茶幾要,再依個人茶倉所在(因地制宜,因器而用.),換言之,就是 藏茶環境地運用
依據前輩分享觀念,後學基本概念上,藏茶環境 溫度最好不要超過32度C,濕度不超過80% ,維持倉內一定地通風程度,不見光或少見光

自然倉? 後學不懂其意.是指茶放置在一處,靠大自然隨一日溫濕度變化與空氣流動,讓茶內含物自然產生化學變化(降解聚合),經多年達到熟成適飲.(這是目前地推想)

這個主題聊到環境的溫濕度對茶的轉換影響 ,
環境是主因
先看茶陳於何處?
再看溫度與濕度之間地變化對茶的影響
這也涉及到所謂'倉別',高溫必然讓茶熟化程度比低溫快,若加上濕度高低變化(水之進與出),這個過程必然造成茶葉革質層不同程度的皸裂,日久必影響到內含物溶出多寡

剛上來只想到這些
作者: mmc    時間: 2014-5-28 08:57

回復 17# 鎔陞玉璽

兄好:
感謝您的答覆,就個人信念,普洱茶的倉儲是區分技術倉(以人工控制溫、溼度、空氣流量)與自然倉(依大自然的環境存放,不作人為的介入)兩種,這或許與主流觀念~乾、溼倉不符,因為個人認為無所謂的乾倉(除非講得是乾淨的倉儲環境),而溼倉(非潑水、埋地下等非常手段)是的標準為何,誰給予定義?(本人非茶商,僅喜品飲普洱茶,受限於空間、財力,所有的普洱茶僅區分生、熟分開存放),技術倉的概念源自存酒方式,而自然倉即為兄所言,自然環境下存放,讓茶自然陳化。
會有向兄請教的念頭,主要是兄以較科學的方式控制溫、溼度來使普洱茶轉換,若有對比組(上所言,自然環境存放的同樣茶)來作比較,能讓茶友在存放方式有好的參考樣本,造福茶友,再次謝謝您。
作者: lin146    時間: 2014-5-28 11:22

我個人所見與認為
把溼倉放茶說成 技術倉 是一種詭辯之術 . 真正用意在偽裝 做舊與做仿 令之有合理化說法 . 茶友別再相信這種說法 . 好毛料與大廠茶在2008年以後就幾乎9成9沒人會再放濕倉了. 改製前的大廠茶也要放大眼睛細細判斷 . 否則破財傷身 .

把撥亂反正的 乾倉放茶 的方式 . 再創出另一種說詞叫 " 自然倉 " .  這說法是想用來與所謂 " 技術倉 " 歸成一類新論調 .

一些支節細末的分類 . 看似專精其實只要離開合理與正統的常識 . 都可不必費神去瞭解 . 那是迷宮也是迷藥 .
作者: 鎔陞玉璽    時間: 2014-5-28 15:36

回復 18# mmc
兄好,討論區彼此分享藏茶體驗,後學僅就玩藏說說自身體驗,  
如兄所言之概意自然倉(依大自然的環境存放,不作人為的介入),後學倒是玩過一回
環境,淡水

時間:2004~2005
地點,屋外陽台,陽光未直射處
試用物: 普洱生茶
方式:依大自然的環境存放,不作人為的介入
結果:濕度高時發霉,天晴溫度高霉就消失....這個茶試喝後就當花肥去了
很可惜當年的圖檔不知去向,不然就貼上來參考

環境的選擇(陳茶地點,茶倉之所在),應該算是陳茶技術之一環,在某些黑茶類如六安六堡茯磚,
它在製成後是注重環境與自然力作用,很符合兄所言的自然倉法
至於,時下所有的普洱茶都能使用自然倉法嗎 ?後學目前個人體驗是否定的.

關於環境的溫溼度對茶的轉換影響 (其實不只普洱),老前輩們(不一定是年紀大),是有很多寶貴經驗,請多多分享惠施我們這些後學吧!感恩.









作者: 怪頭    時間: 2014-5-28 15:50

自然就是美...收藏就是一種樂趣...把樂趣搞的那麼累...安ㄋ甘好??
存放的地方乾淨無異味...茶應該就不會差到哪去...本質好就是好...本質不好你打通他任督二脈也沒用!!
作者: mmc    時間: 2014-5-28 17:00

回復 20# 鎔陞玉璽


    謝謝兄的分享,個人未曾將茶放置室外的經驗,僅將茶放在室內,注意遠離異味(個人所言自然存放較符此意),區分生、熟而已;且生性懶散,加上類別尚多(以純喝茶者的收藏估量),少時常去檢查茶的變化,所以置於室內是否有兄所言「溼度高發霉,晴天霉消失」的情況,真不知,但拆茶時倒少見有發霉的情況,兄之言是一個經驗體會,謝謝兄的說明。
普洱茶學問頗深,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相信愈來會有更多的茶知識呈現供愛茶人參考,再次感謝兄不吝分享,祝福您凡事如意順心。
作者: 鎔陞玉璽    時間: 2014-5-28 18:30

回復 22# mmc
兄好,後學舉自己在室外讓茶藉自然力陳化,所得結果只是玩茶趣,做一個觀察而已,很自然丟棄作花肥
買茶喝,除非環境特殊,大概都放室內,藏茶當然是放在各種容器內自陳一個環境,擺著[自然陳放],這部分與兄無異.
兄問置於室內是否有兄所言「溼度高發霉,晴天霉消失」的情況?
在室內,我是遇過入倉茶發白霜現象(據說是一種醣類),發霉的普洱,早期(多年前)遇過,其他的茶未見過.近年調整陳茶方式,有些茶很少翻動,未注意到這問題

此外,2004~2006我買的一些茶餅都有乾燥不足的現象,其中有一餅茶購入前茶餅表面發霉,雖不是很嚴重(茶商退貨收回).我特地購入做觀察,以紙袋紙箱放室內茶倉中[自然]陳放,八九年下來未再見發霉現象,可見,購入的茶品(入倉或受潮),雖無法判斷是否發過霉,但在家中特定環境避免溫度與濕度變化過巨,茶還是會有很好地陳化效果.
若是所在環境濕度高,茶又若未用是當茶器減少濕氣進出,發霉機率相對高(茶友提過親身經驗).(以上所言僅言普洱)

這兩天上來看看,看到好主題話多了些,請兄包涵,後學忙別的事了,止筆於此, 祝兄茶愉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7-5-16 20:28

自家中的2010年下關小圓鐵餅來源一部份來自高雄茶商,一部份來自南投茶商,目前泡起來的茶湯味道差很大:
南投茶商:目前已經有陳茶味相當明顯,霸氣十足,耐泡度至少12泡以上。
高雄茶商:目前泡起來味道算很淡,耐泡度只有8以上。

請教前輩們的經驗,一般茶的在台灣的環境,北、中、南的氣候哪裡會比較適合存放對未來的轉換是有正面影響?
up0184 發表於 2014-5-21 17:25


茶葉的含水比例的確影響茶滋很大

含水量太多的,會感覺悶,無力,但比較耐泡
含水量適度的,在力度,滋韻上的表現比較好
很乾的滋韻會鎖住,因此味道較淡也較不耐泡

這都需要用醒茶的方式去調整
乾者潤之,濕者燥之,剛好者飲之.......
作者: up0184    時間: 2017-5-19 01:39

從發文到現在也已經快滿三年了,這三年存茶經驗發現,對於存茶環境的濕度濕度已經不在刻意去控制它維持在70以下,因為發現沒有適度的濕度是不利茶的後續陳化,目前濕度沒超過80以上,是不太會去開除濕機,平常就讓它自然陳化下去。
作者: up0184    時間: 2017-5-19 01:42

另外就存茶環境重點就是乾淨與適度通風就好。
作者: chz51    時間: 2017-5-19 14:50

本帖雖說"環境的溫溼度對茶的轉換影響"但好像是比較注重濕度的影響,
晚輩的茶放在三樓,人並未居住該房間,去年夏天觀察溫度常在35度左右,濕度則在60左右
請問各位前輩這個環境對茶會不會很不好,是不是該給茶搬個家?煩請前輩指導一下.謝謝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7-5-20 22:13

本帖雖說"環境的溫溼度對茶的轉換影響"但好像是比較注重濕度的影響,
晚輩的茶放在三樓,人並未居住該房間,去 ...
chz51 發表於 2017-5-19 14:50

藏茶空間溫度越高,茶葉熟化的速度與程度就會越快越高
例如熟茶的熟化就是利用溫度熟成的

是好是壞很難說,端看個人喜好的方向
有人喜歡比較溫熟的口感
有人喜歡活潑生爽的口感 (個人比較喜歡此類)
這都可依自己的喜好去做倉儲環境的決定
作者: 小胖    時間: 2017-5-21 00:39

夏天觀察溫度常在35度左右,濕度則在60左右---這是在那個地區?
在台灣夏天[相對]濕度可以保持60左右的地方不多見,
我家夏天白天頂樓藏茶的溫度也大約是這樣,
濕度沒量過但也應當是很少低於70,
依我的經驗要注意的是茶體本身的含水量與收藏容器的透氣度,
含水量過高加上不夠透氣容易出現悶味甚至霉變,
含水量低若太透氣則香氣易散失,
陳化與熟化我覺得意思差很大,
至於陳化的速度與熟化我覺得沒有特別差異,
與我放置於下一層樓的茶經過10多年差異不大,
或許是只差個5ˋ6度C差異不夠明顯吧!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7-5-21 01:11

其實些許條件上的不同,變數就會很大

例如走香甜路線的近代普洱茶
與過去走厚實喉韻的,在相同35度高溫倉儲下
就會有不同的表現.......生死也在一線間......
作者: chz51    時間: 2017-5-22 10:56

夏天觀察溫度常在35度左右,濕度則在60左右---這是在那個地區?
在台灣夏天[相對]濕度可以保持60左右的 ...
小胖 發表於 2017-5-21 00:39



晚輩的茶是放在台中梧棲,3樓半的建築,西曬.風特大,遇到下雨的日子,看到濕度70會開除濕機,但是經常是放它自由過活
作者: chz51    時間: 2017-8-15 20:57

今年夏天不知怎樣,放茶的房間乾得不得了,濕度都在50左右,甚至低到40,因感覺太乾, 就在磁磚上灑水,結果2~3小時就乾掉,一天灑三回也只是把溼度拉高到55左右,很怕那些茶渴死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