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台茶與論壇的發展大家談 [打印本頁]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9 22:34     標題: 台茶與論壇的發展大家談

早期的台茶因外銷量大而風光一時
但量大後,品質就隨便了,因此外銷量大減

民國60年代後期,後來政府為解決這困境
發展出由外銷轉內銷的各種策略與方法
而比賽茶就是其中之一非常有效的方法
加上70年代初,台灣各地茶藝館及茶藝教學的興盛,引領了一時的風騷
而明星茶的產地及種類也由鹿谷烏龍茶,文山包種,鐵觀音,漸漸轉向高山烏龍茶


這時期的台灣好茶是無比風光的,茶價也不比三十年後現在的低
但這是在保護國內產業,保護關稅及媒體壟斷下的時空背景成長的
國民的選擇少,再加上壟斷性媒體的渲染,而成氣候的


民國70年代後期~80初,因台灣的經濟奶媽,美國的強勢要求
及之後全球經濟及關稅開放下,台灣不得不一步步的開放
外來的飲食文化,也漸漸的衝擊著台灣的傳統飲食
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與變化,台茶自是不能免於其外
於是台灣人日常飲料的種類變多元了
各種即飲碳酸飲料,咖啡,花草茶,水果茶,外國的紅茶及台式茶飲....充斥市面
致使台茶面對了極大的衝擊,而不再獨大


但個人對台茶從不悲觀,畢竟一方水土,產一方的風味,也養一方人
不過別想像過去那般的獨大,畢竟大家都要生存
都會在自由開放的全球經濟環境下,各自使出渾身解數 to be alive
這之間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了


那台茶有何條件及方法,從中殺出一條路
並成為一顆長青樹,存活於多元飲食文化的世間呢 ???


我想...在T4U茶藝論壇共同討論這議題是無比適合的
因為這裡聚集了無數的資深茶農,製茶師,茶商及愛茶的消費者
大家可談談自己的感想,願景與方法
在這多元的飲食文化下,找出台灣茶現在及未來的路.......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9 23:46

另一個相關議題....
這十幾年來,不可否認的,茶藝論壇對茶業發展的貢獻是很大的
它是一個..茶農,製茶師,茶商,投資客,愛茶人,共同聚集交流分享的好園地

但隨著FB, line...很方便即時分享功能的發展,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雖說目前茶藝論壇有著它類網站,暫時無法取代的功能與性質
可是,這3C世界通路的發展速度是快到讓大多數人無法想像的
一不小心,一不留神,就可能被這網路世界給淘汰


我想...以一般論壇經營者軟硬體的財力及才力,是無法亦無力與之抗衡的
但我相信,具有深度的生活價值與生活茶飲文化,會是一個論壇極其重要的存在價值所在
這非一般即食的,淺根性的它類3C通路所能及的
但即食及淺根性的文化發展,有其速食及消化快的便利性
易於被接受,也符合現代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流方向
所以這之間在堅持價值觀的同時,如何求新求變,以因應這世界發展的潮流不被淹沒
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也許...我們暫不求大,但求永續發展的可能性與積極性
但在這艱困的時機,實際的方法又要如何做呢 ???
這就有賴各位愛茶的茶友,提供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了
我想...這對論壇未來的發展,將極具價值.....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6-1-10 14:25

個人覺得產業要組織化,要大一點的組織整合發展,目前太零散了,對於做出產業品牌非常不利
作者: 夢幻茶    時間: 2016-1-10 18:53

另一個相關議題....
這十幾年來,不可否認的,茶藝論壇對茶業發展的貢獻是很大的
它是一個..茶農,製茶師,茶商 ...但隨著FB, line...很方便即時分享功能的發展,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9 23:46



但隨著FB, line...很方便即時分享功能的發展,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沒錯....
但.t4u論壇是充實茶知識一個超理想的地方.這裡茶識最豐富.最多元.正確少欺騙的地方(相較之下)..

當然.同時t4u論壇的茶人嘴最挑.成交不高的.以致有些茶商轉到fb.lin變主要戰場.戰績似乎比這裡輝煌.燦爛....

新手.新茶人來這裡的可少走很多冤亡路...
作者: teddysu    時間: 2016-1-11 12:48

網站的最大功能在"過濾",找出好茶商,讓茶友們享有相對應的品質...適合新茶人...競爭少,相對較價格偏高...

FB.LINE的經營型態較鬆散,好茶要尋尋覓覓才可得,且要自身有相對的茶識與認知...適合老茶友...相對價格較低...

但問題一樣存在,仿的與品質不良的,到處都是,良莠不齊,差別只在程度多少而已...

茶,不是民生必需品,是"享受"用的飲品,最終還是應該要回歸 負擔得起 適口為珍!

至於台茶的未來,小弟是樂觀的,只要賣茶的別亂騙,讓喝茶的能喝到應有的茶味,台茶不死! 只是在面對 "進口茶" 的競爭時,難免苦戰,利潤不會很好...最好是能建立完整的 "產地認證機制" 逐漸走向 健康 "有機茶" 的領域,品牌化,精緻化...千萬別只是 "利潤至上" ...才不會把路給走絕了...

小弟非常喜歡台灣高山茶,雖然因為體質之故不能常飲,但仍不時來一泡過過癮...希望台茶能更蓬勃,更健康!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6-1-11 18:44

網站的最大功能在"過濾",找出好茶商,讓茶友們享有相對應的品質...適合新茶人...競爭少,相對較價格偏高...

...
teddysu 發表於 2016-1-11 12:48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上如何有個客觀的分級,現在是一團亂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11 21:50

雖然我在論壇寫了很多東西
但這些只是個人日常的飲茶心得分享而已
喜愛茶葉,但不懂茶業,也是3C白癡一個
甚至我的手機還沒開通網路呢
更不是一個商業行銷人才,因為我是吃技術飯的
所以台茶在多元的茶飲市場中,要如何生存
論壇要如何在網路世界中殺出一條路
這方面我是全無概念的,只能以一個消費者的心態來看事情.......

1.沒有明價標示,還要詢價,這點我超討厭的
   a 雖然我長得英俊瀟灑,挺拔出眾,出手大方,但卻有著一顆內向害羞的心
      總怕詢價不買,會被看不起,所以就極少詢價
   b 詢價還要等回復,超級浪費時間與精神,這降低了我很多的購買慾
      直接標價,我覺得價錢可以,就馬上下單轉帳購買,這不是很好嗎???
      大家省時省事嘛.
   c 價格及運費的標示,盡量簡單明暸,別讓客人在那邊算來算去的還搞不清楚
      銀行帳號也別讓客人找半天找不到,這些都會影響購買意願
   d 除非是期貨(例如焙火茶),現貨的話,最好能及時發貨(有經過溝通的另當別論)
      因為有興趣購買的人,心中總有先睹或先飲為快的強烈渴望
      若讓人等太久,會使這渴望變成意興闌珊,更別說追訂了

總之就是要讓客人能明確,方便,快速的購買
這在講究效率的時代是極其重要的
作者: teddysu    時間: 2016-1-12 15:23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上如何有個客觀的分級,現在是一團亂 ...
chen3058 發表於 2016-1-11 18:44


"比賽茶" 就有 分級認證的機制 但比賽茶的 傳統製茶法  (有些是 機採 以茶味來論級) 卻不受市場喜愛... 茶客們喜愛的是 綠綠的手採高山茶 與 加味的手採炭焙茶 ... 這就沒辦法了... 除非 "比賽茶" 把 "綠綠的手採高山茶 與 加味的手採炭焙茶" 也列入比賽茶的機制...但看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這兩種茶類存在的變異性與不易標準化,要當比賽茶來比,爭議恐怕會很大...(這是小弟的理解,謹供參考!)
最終還是得喝茶的人要喝得出茶的差異,才不會傻傻的分不清台灣高山茶與大陸茶越南茶的差別...才不會被 "使用低價茶混充高價茶的不良茶商" 騙了... 天價的"雪烏龍"很多茶客愛,但當他們混茶時又有多少茶客能喝得出來?

話說回來,還是要有更多的 "良心茶商" 才會使茶產業回歸理想,否則再多的認證恐怕也是無法使茶友安心吧...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12 21:02

雖然我在論壇寫了很多東西
但這些只是個人日常的飲茶心得分享而已
喜愛茶葉,但不懂茶業,也是3C白癡一個
甚至我的手機還沒開通網路呢
更不是一個商業行銷人才,因為我是吃技術飯的
所以台茶在多元的茶飲市場中,要如何生存
論壇要如何在網路世界中殺出一條路
這方面我是全無概念的,只能以一個消費者的心態來看事情.......

1.沒有明價標示,還要詢價,這點我超討厭的
   a 雖然我長得英俊瀟灑,挺拔出眾,出手大方,但卻有著一顆內向害羞的心
      總怕詢價不買,會被看不起,所以就極少詢價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11 21:50

2. 價值觀及定位
    我們知道,商業上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小吃攤,能夠永續存在
    必有其中心的價值觀及定位,而這也是"行銷"的重點所在
    而不同消費者會長期的前往消費,並成為死忠客戶
    往往也是因為這不同的價值觀與定位

    先談價值觀.......
        您的存在能給及想給消費者甚麼 ???
        有的以無毒,健康安全,價美物廉為中心思想
        有的以極品,稀有做為高端的訴求
        有的以保真為訴求
        有的以低價為訴求
        .........
        .........

   但不管你以何價值觀作及定位為企業或商行的存在價值
   您的行銷表達及產品表現必須如實,如是,不能表裡不一
   例如..明明很普通的東西,硬要講成多麼的稀有難得
            明明是慣行農法的,硬是說成有機產品
            明明是受潮的爛東西,硬要凹成是老古董
            ......罄竹難書........

商家要知道,消費者不是笨蛋,我們會因為認同您的價值觀而去消費並推薦
也會因為您的不實,而給予您最無情及毀滅性的打擊
前不久的胖達人及鼎王就是很好的例子

您為產品行銷所做的一言一行,消費者都會用放大鏡來看,來檢視
只要一發現有所不實,那無情的毀滅性攻擊,絕對會不停不斷的接踵而來
而頂新案的事件,就是現在進行式,大家可當作借鏡

所以在行銷上的措辭千萬別誇大不實
因為我們消費者是會依您的行銷用詞而產生慾望購買的
因此您所有的行銷用詞,都會被用放大鏡來看,來檢視
當收到貨品,實際服用後的感覺卻與您的行銷表達相去甚遠時...
不滿的情緒與反彈,必定接踵而至,且絕不會留情,不管您是有心還是無心的
這就是台灣社會的現狀,千萬別忽視了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12 21:43

2. 價值觀及定位
    我們知道,商業上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小吃攤,能夠永續存在
    必有其中心的價值觀及定位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12 21:02
定位就沒啥好說的


反正金字塔的頂端~底端,您想取哪一瓢飲,就各憑自己經營理念與本事了
當然也可以上中下通吃,也無不可,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就看自己的能耐了

但還是回歸到一個重點....就是如實如是....
稀有的就絕不能變成普遍
普遍的東西也不能硬ㄠ成稀有
這之間的分隔,要定位清楚
不然商家模糊的亂講,消費者必定給妳模糊的亂打
到時誰也怪不鳥誰..........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6-1-13 21:36

"比賽茶" 就有 分級認證的機制 但比賽茶的 傳統製茶法  (有些是 機採 以茶味來論級) 卻不受市場喜愛...  ...
teddysu 發表於 2016-1-12 15:23


應該是類似比賽茶這類的評比方式吧,歐洲的酒類方式套用上來應該可以
至於喝得出來,其實經過一些基本的瞭解和實質比較,大的差異一般人都應該可以分辨的,對照的方式比較差異並不是非常困難的
另外是對茶葉適當知識的瞭解而非商家以銷售當出發點的言語推銷,茶區怎樣的方向找好茶,版上高手是有方向而不是亂槍打鳥的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6-1-21 02:06

幾年前,茶友常說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電腦上T4U,可現在反都端著手機到FB和LINE哈拉去了,
大家都看到街道任何有人的地方或是捷運列車上盡是低頭族,且每個人手機上划的幾乎都是LINE不然就是FB,
除了看圖看笑話外,未見認真閱讀或發文,啥事都沒能有個結果,充其量只是打發時間。
而此現象的重點並不是FB好用,我認為FB是複雜到太多東西至不知該管哪個,以至於讓大家耗費太多時間翻滾在FB的大浪裡,
而LINE和微信之類就是接替之前我們玩ICQ再到MSN和雅虎即時通以及SKYPE和大陸的QQ,接著會是什麼?也許還沒人能知道。

茶友經常提到論壇的貼圖問題,記得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論壇曾經連續5個月每月都超流數十到幾百G,
致使我們每月要多繳好幾萬元的超流費,因為在2011年之前我們的平均日訪客都未上萬,
所以一直都沒限制過文章內的發圖量,當時也沒有超流量的壓力,一下子可真的是給那次嚇壞了。

之後為了看圖方便,我們建議茶友們直接把要張貼在論壇的圖片預先發到臉書或Flickr,
再將圖片複製貼到論壇,如此熱愛論壇的茶友也就都能把網友留在T4U,而不是把人拉出去瀏覽,
我心裡想,大部份的茶友都會為論壇繼續存在下去而盡力才是。

還有,帖子內張貼連結的問題,一般來講在文章內張貼外部連結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可我們這裡是比較特殊的商業論壇。
就好比您正在做生意,突然有人進來您店裡發名片邀請您的客人到他店裡去光顧,那您會作何感想?何況我們這裡是多商家的平台。

總之,論壇不只是純給打發時間的,我們有很完整的討論區塊和明確的主題和優秀的商家,且有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文章放在這裏,
我們隨時都可以再次查閱,再次閱讀的時候您會發現和上次閱讀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也就是論壇存在的最大價值。
唯時代潮流持續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棄電腦依賴手機上網的茶友陸續在增加,多數茶友都祈望我們論壇暫時還是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短時間內還不至於乏人問津,萬一至經營不下去時不知道是何年後的事。到時我們便會多了一個懷念,我想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作者: 夢幻茶    時間: 2016-1-21 09:17

幾年前,茶友常說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電腦上T4U,可現在反都端著手機到FB和LINE哈拉去了,
大家都 ...我們隨時都可以再次查閱,再次閱讀的時候您會發現和上次閱讀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也就是論壇存在的最大價值。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1 02:06



這裡是茶知識博物館.它處無法替代........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25 17:32

2. 價值觀及定位
    我們知道,商業上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小吃攤,能夠永續存在
    必有其中心的價值觀及定位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12 21:02

3. 明確的分級
    這點就如chen3058兄於6樓所說的.....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上如何有個客觀的分級,現在是一團亂"

這也就是成本(cost)與價值(value)的選擇問題了
就茶而言,我是很贊同用價值定價的
也就是英文所說的.."value-pricing (按質訂價)"
而不是以成本(cost)定價


因為茶葉是農產品,品質上有著很多難以人為控制的地方
不若工業產品,可以做很好的標準化品質管控
只能做差異化的定價

因為消費者根本不管你的生產成本是多少
只管口感上的價值值多少
例如..去年四千一斤的茶,在口感價值上他覺得是超值的120分
若今年同樣的價錢,口感價值卻不到60分,那一定會不爽的
但若您按質定價把售價降到50%,那消費者的心裡就會平衡
這點從事茶業生意的人,就要有很好的"質與值的定位"
與市場行情的敏銳度才可得,千萬不能死抓著一時的Cost去定價

當然,利潤也必須用較長的時間去平衡
品質極優的,該多賺的就多賺
品質較差的,該虧的就虧
售價要用品質級數的差異去調整高低及平衡利潤才是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27 20:47

3. 明確的分級
    這點就如chen3058兄於6樓所說的.....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25 17:32

4. 良好的服務精神
    就台灣的傳統產業而言,這方面一向是比較缺乏的
    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總是少數,茶的產業更是如此
    這在成熟的商業化時代,將會是個致命傷
    也難怪茶藝館沒落了,咖啡館卻越來越興盛
    但這裡所說的良好服務並非卑躬屈膝
    而是一種應有的精神,及因此而來的服務態度

    精細之處我不講,以免落落長
    有興趣的就從日常各種消費中,去觀察,去理解與體會

    但就網路商業而言
    收到貨款成交後,盡快給客戶一個發貨日及預定到貨日是一定要的
    因為現在是個忙碌的社會,對時間的明確與否是會很計較的
    更別說想盡快收到貨,盡早嘗鮮的渴望心態了
    可惜,很多傳統產業,尤其是茶業,都忽視了這點
    只會讓客戶痴痴的等,然後一邊等,一邊唱著.....
    123456789....你還要讓我等多久..的童謠........

別小看這些細節,因為這是一種fu,而現代人是很重視fu的
不管交貨日的快慢,一定要給個別客戶一個明確的預期時間
因為這也是一種尊重,在重視服務的現在,是很重要的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27 21:10

但就網路商業而言
    收到貨款成交後,盡快給客戶一個發貨日及預定到貨日是一定要的
    因為現在是個忙碌的社會,對時間的明確與否是會很計較的
    更別說想盡快收到貨,盡早嘗鮮的渴望心態了
    可惜,很多傳統產業,尤其是茶業,都忽視了這點
    只會讓客戶痴痴的等,然後一邊等,一邊唱著.....
    123456789....你還要讓我等多久..的童謠........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27 20:47

就滿足客戶想盡早嘗鮮或想盡快知道我花錢消費的是什麼東西
的渴望及好奇心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應盡速地給予滿足
不然以後的購買意願是會降低很多的
除非您有蘋果的能耐,可以做飢餓行銷,不然免談

就個人的消費經驗,有些商家就做得很好
例如收的是郵局的運費,但收到貨款時剛好遇到隔1~2天是例假日
若用郵局寄的話,客戶的收貨日就會延遲好幾天,若是遇到長假就更久了
這時客戶的渴望及不耐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於是他們就會用宅配寄送,雖多花幾十元的運費
但換來客戶的感心與即時的滿足,後續效應之大,是難以想像的
而這也是優質口碑的一種,也是一種優質的服務精神
有無這種隨時放在心裡的服務精神,在商務上是極其重要的
良好的口碑往往因此而來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27 21:43

4. 良好的服務精神
    .....
    精細之處我不講,以免落落長
    有興趣的就從日常各種消費中,去觀察,去理解與體會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27 20:47

會這麼說,是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
真正的學習是來自生活上的體驗,而不是學堂

你去餐廳甚至小吃店消費
店員的服務方式,周遭的環境,食客的表情....
在在都提供了您,珍貴的課程與各種資訊
只看您會不會去體會與學習而已
而同理心會是各種學習的根本所在
若無同理心,啥也別談了.....真的 !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6-1-29 10:51

台灣有用的土地有限,茶葉的栽作方式完全無法與大陸及印度或東南亞一些國家相提並論,
唯有往精製再精緻的方向才能爭得一席之地。

二十多年前,連續數年我一直都在為自己製焙的茶品銷路而擔憂著,
大家買回去都捨不得喝,當然那也是我自己的喜好。
大部份茶友都是偷偷的泡來喝,或偶爾想到了再拿出來回味,且因泡水特別的長,
自從改喝我們的茶後便可一斤抵數斤用。此後我便為自己的創作動機和行為銘下註記,
我們販賣的是一種回憶,於是便為店號取個別名「販賣回憶的店」。

當初之所以會在茶葉的製焙上花很長時間做研究,是因為我有一段時間經常在茶友家中傾聽受教,
最常發現且讓茶友困擾的是,一包茶葉拆開都會剩下一大半擱著不想再泡來喝。
回家後我就潛心思考著一連串的這些問題,一定要在我們的茶品上根除這種現象,
於是確定唯有從烘焙工法和茶葉初製上做完全的通盤改變,才可能辦到.....

回想起那時適巧台灣茶正受到普洱來襲,一群老茶愛好者也奔紛沓至,
於是我的根除想法得到最有利的驗證,我的茶一定是能“藏越久越好喝”,
如今很多茶友常常對我說,我們的茶能泡到一粒不剩,茶末也還能泡,
並且剩越少越好喝,實是給了我們一直以來的辛苦做了最大的鼓勵和最佳的安慰!。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6-1-29 16:25

台灣有用的土地有限,茶葉的栽作方式完全無法與大陸及印度或東南亞一些國家相提並論,
唯有往精製再精緻的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9 10:51


我會擔心製茶經驗的傳承未來可能有問題,製茶收入不是平均穩定的,在製茶季節又忙碌且耗費體力,年輕一代願意加入的比例讓人憂慮阿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6-1-29 20:01

我會擔心製茶經驗的傳承未來可能有問題,製茶收入不是平均穩定的,在製茶季節又忙碌且耗費體力,年輕一代 ...
chen3058 發表於 2016-1-29 16:25


我們做茶是全家總動員,這裡面有很多的無奈,因為大部份用心做茶的都不懂得行銷。
產量少倒是無所謂,只會得不到溫飽,但若做多了就是會面臨生產過剩的問題。
因此許多茶農也都不鼓勵下一代承繼家業,自己老了便把茶園出租出去。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6-1-29 20:48

近十多年來,尤其高山茶區,為了要因應不可預期的天候因素,製茶廠紛紛加裝恆定溫濕控制,
同時也節省了不少人力和時間,製茶師傅的技術便無需太大要求,一切按表操課根本無需經驗,
做出來的茶是穩定了很多,可也使茶葉失去了人味,取而代之是十足的工業味道。

我們都知道製茶是一種臨場的即興工藝,絕對不可能比照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式
而大家都做了,消費者也買了,也喝了,但誰能分辨得出來何者是工業味?
我個人認為,茶友們分不出來才是台茶真正的隱憂。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6-1-29 21:50

我們做茶是全家總動員,這裡面有很多的無奈,因為大部份用心做茶的都不懂得行銷。
產量少倒是無所謂,只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9 20:01


種茶的也大多這樣的現象,會種植的大多不會賣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6-1-30 07:42

"比賽茶" 就有 分級認證的機制 但比賽茶的 傳統製茶法  (有些是 機採 以茶味來論級) 卻不受市場喜愛...  ...
teddysu 發表於 2016-1-12 15:23


據傳台灣首次大規模的辦比賽茶是1975年,及更早在坪林小規模和試辦。
沿革和方式是採用英國紅茶的鑑定方式,目前還在沿用,裡面存在著許多無奈之因素!
1. 只評出當時當前茶樣的表現
2. 限定火候,過與不及皆不取
3. 限定3%~5%乾燥度
4. 憑主審個人感官裁決
5. 限定日期交茶,許多茶都未能焙妥
其實,所有的比賽都一樣,不只以上等等,還有很多因素皆可造成遺珠之憾。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30 22:21

社會的發展是一直往前走的,沒有停留
早期的台灣,您只要勤勞肯做就有飯吃
但隨著發展與競爭,您必須有技術(與品質相關)才能生存,不能只憑勞力
接著稍有規模後,您必須有管理的能力才能生存
等這些大家都有了,接下來拚的就是產品差異化的市場認同及行銷能力
規模較大的產業還會將行銷細分成...廣告,業務,公關,市調,客服...等部門
再將所得訊息回饋給生產及研發部門,如此循環不息
最後拚的就是服務,其實服務也是行銷,且是行銷的最終點,也是最重點


就台灣的茶業來講,先天上就無法有較大的經濟生產
大都是小規模的家族生產與銷售
自是無法與能夠大規模生產的國家拚產量與價格
更無法如大企業般,細分及設立各種精細的行銷部門

但台灣有台灣地理位置的獨特性
小規模也有小規模.小而精小而美的產品差異化與優勢
若能做到精美獨特,就算量小,也是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這時服務品質與精神就更顯重要了
只有好的服務品質與精神,才能襯托出產品的獨特與精美
不然長得再美,沒有優雅的態度與氣質,也是枉然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30 22:29

社會的發展是一直往前走的,沒有停留
早期的台灣,您只要勤勞肯做就有飯吃
但隨著發展與競爭,您必須有技術(與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30 22:21
其實...現在台灣的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
都在服務品質上下足了功夫,絕不敢輕忽
就連路邊的小吃攤,也在拚這個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30 22:39

其實...現在台灣的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
都在服務品質上下足了功夫,絕不敢輕忽
就連路邊的小吃攤,也在拚這個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30 22:29


在小規模的商業行為來講
所謂的服務其實也隱含了廣告,行銷,業務,市調,公關,客服...等行為
就看您有沒有這樣的精神與服務技巧而已
而這點龜毛的日本人就做得很好,很極致,可供借鏡與學習效法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1-30 23:15

近十多年來,尤其高山茶區,為了要因應不可預期的天候因素,製茶廠紛紛加裝恆定溫濕控制,
同時也節省了不少人力和時間,製茶師傅的技術便無需太大要求,一切按表操課根本無需經驗,
做出來的茶是穩定了很多,可也使茶葉失去了人味,取而代之是十足的工業味道。

我們都知道製茶是一種臨場的即興工藝,絕對不可能比照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式
而大家都做了,消費者也買了,也喝了,但誰能分辨得出來何者是工業味?
我個人認為,茶友們分不出來才是台茶真正的隱憂。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9 20:48

而這也正是業者必須費心及用心的地方
如何讓某部分的消費者產生真實的感動與價值認同
就看如何真實且有效的服務顧客了

以前可以用教育的精神去服務顧客
但現在必須用服務的精神去教育顧客
時代不同了,用心也必須不同

我不是業者,但就我身邊共同喝茶幾十年的老朋友身上,倒也學到了不少
一些一開始感覺不出一斤幾百元~幾千元~上萬元的茶葉有何不同的人
到現在懂得分辨,欣賞與認同,這過程常常花了我十幾年的時間去"服務"
這裡面牽扯到很多的心理因素,價值觀,品味.....
往往必須用尊重包容,同理心,去慢慢地"服務"
這必須誠懇有心,有服務精神,同時尊重包容....才有蛻變的可能,且不勉強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6-1-31 08:19

而這也正是業者必須費心及用心的地方
如何讓某部分的消費者產生真實的感動與價值認同
就看如何真實且有效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30 23:15


推廣認同度跟廣告類似,那是需要不斷持續進行的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2-2 00:35

許多年來,很多人看著普洱茶的興盛與發展

也希望台茶能依照普洱茶的模式,大放光明

但個人卻深深不以為然.......
1.普洱茶的興起,有其歷史因素
   a.90年代台茶的製作普遍偏向青綠且高價,也因此而傷胃而少韻,為人所詬病
      而90中低價便宜又醇和厚重的陳年老普洱大量引進台灣,剛好切中時機
      這是當時老普洱能在台灣颳起旋風的原因之一


  b.那時剛好香港97大限將至,很多人將老普洱清倉,低價售出換現金
     讓台灣茶商有了很大的利潤空間,因此大力的推廣


  c.鄧時海的普洱茶書上有關茶氣...的健康訴求
     在當時健康狀況普遍不佳的國人(尤其是企業家)
     在對普洱茶成分及實際功效的證驗,普遍缺乏時
     於無知迷信的心態下,更是一大說服帖
     因此在ㄧ些知名大企業家盲目的推寵下
     因盲從或好奇者眾


  d.如b點所言,因為利潤空間很大,因此介入推廣者眾
     為了獲利及強化日後的增值空間,不實的神話越來越多
     也因厚利而盲從跟進的也越來越多,終於堆壘成一時的氣候與泡沫


  e.但這種泡沫應該不會太持久的,就如過去的荷蘭鬱金香與台灣蘭花一樣
     可是陰錯陽差,大陸的經濟起飛,在一切向錢看的氛圍下接棒
     把這00初~00中,應該破滅的泡沫,硬是給吹得更大了


但時至今日,隨著普洱的產量大增,資訊的透明,醫學常識的普遍
這普洱大泡沫,漸漸的消風...消風.....到現今二岸市場幾近停頓,倒店潮湧現
且最壞的時刻還沒到來呢


所以別羨慕他人快速起高樓,應看他的地基實不實,穩不穩,才是正步
還好台灣茶業,雖然在有心人推波助瀾下,有點步上普洱茶發展的路程
但因為生產型態不同,而無法成為氣候,也因此躲過了此一浩劫


台茶雖然2015年因為整體經濟的因素,銷售量普遍下滑一些
但這是隨著經濟的好壞,正常起伏的
跟普洱茶民失去投資信心的狀態不一樣


台茶是正常的消費與消耗
而普洱茶卻是不正常,幻想致富的大量堆積
而這麼大量的不正常堆積,必造成長時間的市場停頓
這對一個產業的發展是很致命的大傷害,甚至毀滅
還好台灣茶沒步上這個後塵
但面對世界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2-2 01:04

許多年來,很多人看著普洱茶的興盛與發展
也希望台茶能依照普洱茶的模式,大放光明

但個人卻深深不以為然.......
1.普洱茶的興起,有其歷史因素
   a.90年代台茶的製作普遍偏向青綠且高價,也因此而傷胃而少韻,為人所詬病
      而90中低價便宜又醇和厚重的陳年老普洱大量引進台灣,剛好切中時機
      這是當時老普洱能在台灣颳起旋風的原因之一
....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2-2 00:35

2. 藏茶致富的投資效益,迷失了人們的理性
    以我97年購入的一些茶品而言,20年間增幅了百倍以上
    如果量夠多的話,也是一筆巨大的金額了
    也因此讓人不知停止,不知風險的勇往直前,直至......

但我想這也是人的本性啦,以小小台灣島的過去歷史來看....
十姊妹,螺類,蘭花,沉香,檀香,天珠天鐵,股票,到這20年來的普洱,都是一個個的發財夢
有發財夢不是壞事,我也想致富,到處走路有風
但也要記得風險,最好能夠築夢踏實,才能穩健的發展.






作者: teddysu    時間: 2016-2-2 04:23

回復 23# 嗜茶士


   小弟個人的認知是這樣的...
1. 只評出當時當前茶樣的表現
---茶 "未來" 的表現很難預料,以 "當前的表現" 在客觀的條件價來評茶,應屬合理,也比較公平."未來" 應該是無法評定的.

2. 限定火候,過與不及皆不取
---這應該也是幾經試驗之後所得的一的 "最佳評定質" 以為少的外在干擾為原則,以 "原茶味" 為主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客觀的評定.

3. 限定3%~5%乾燥度
---(理由同上)

4. 憑主審個人感官裁決
---這是必然的,所有的比賽都會有評審,所有的結果都是依評審在客觀制定的規則下,主觀的評定茶味...這在各種比賽場合應該都是一樣存在的...而比賽的評審的 "品質" 就會反應在其比賽後的展銷會,有信譽的自然價高銷量好...這應屬合理

5. 限定日期交茶,許多茶都未能焙妥
---要比賽,為穩定參賽的茶品,不會因為時間而產生過多的變化,在一定的時間內交茶,讓比賽的茶的品質保持在一定的客觀條件的範圍內,不受時間的干擾,這也應屬合理的措施...比賽者都是經驗豐富者,應可抓好時間交茶才對...這也算是經驗值吧...


以上個人淺見! 提供參考! 說錯莫怪! 謝謝觀賞! 感恩^^
作者: teddysu    時間: 2016-2-2 04:26

回復 31# teddysu


   拍謝! 半夜寫回應,錯字一堆,還請多多包涵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6-2-2 09:34

回復 31# teddysu

感謝 teddysu 茶友為這些無奈做了這麼多詳細的說明,
本來世間就存在著無數且無可非議的暫且公平。

太多的不定因素讓我們無可論定公不公平,
應是人們常說的天意、天理啊!等等‧‧‧‧‧
人也、事也、物也盡是如此,當然茶也逃不過。

我們都曾留意這一句俗話:「茶(本身)沒有對錯,只有是非(人)。」嗎?
※或我們要談她的是非就不談她對錯!
作者: 黃大俠    時間: 2016-2-2 11:36

只要是比賽,就會有規則。這不是必然之惡,而是一種讓參與者共同遵循的規矩。
個人的看法,比賽茶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中,多年前台茶外銷失利,開始轉為內銷,全民喝茶風氣興起,茶行林立,我們台灣人喝台灣茶,外行的才把喝比賽茶當標準,老茶人誰不是到茶行試茶。直到島內觀光風氣興起,很多人會到山上找茶,甚至網路興起後又變成網路買茶。對很多人來說,比賽茶不是買給自己喝,而是送禮用的。
因為我們台灣人對台灣茶熟識,所以我們不用依賴比賽的評鑑制度,好比法國人喝葡萄酒,相信也不會像其他國家的人,那麼講究是不是那五個等級酒莊的酒,他們自然知道哪個酒莊、哪個品牌合自己口味,畢竟那五個等級的酒只是法國葡萄酒的少數而已。
而法國以外的人,少了當地的優勢,自然買名氣大,容易了解的酒。當台灣茶走出台灣,如果外國少了台灣茶行這種坐下來試茶聊天的經營模式,什麼樣的茶可以讓外國消費者可以信任而持續購買?那就是品牌了!
比賽茶就是一個品牌!好比有些外國機構每年也會辦理的葡萄酒品鑑,一旦得高分的酒就會受到市場追捧,是同樣的道理。外國人看到XXX比賽茶,只要認同這個比賽茶的茶湯滋味,每年春冬兩季照著買,就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沒試喝,也不用怕踩到地雷。因此,台茶外銷,比賽茶會越來越受重視,就因為公信力。不管我們自己喜不喜歡,能持續維持在一個標準和品質,就是公信力。
台灣茶農往往是小農型態,要自己撐起一個品牌不容易,不過我認為因為網路興起,不必付費上報章電視打廣告,許多網路名店不都是從家庭工廠白手起家一路崛起的。茶葉自然也可以如此,只是要點時間來厚實客戶基礎。
我透過網路買很多茶,囤整個房間一輩子都喝不完了,卻跟女人買衣服包包一樣,看到喜歡的茶還是想買。不過經由T4U跟賣家購買的卻不多,主要是在網拍公開標價的茶,在T4U變成要詢價,這點實在是很奇怪。我這個人臉皮薄,詢價不買會覺得不好意思,可是不詢價不知道價格,品質再好也要價格合適啊,所以我習慣找公開標價的買!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6-2-5 20:38

雖然說比賽茶不見得是品質的絕對指標
但若以一種"活動"的觀念來看比賽茶,那就有很重要的意義
這也是一種"活化或動力"的概念,也是一種引人注意並參與的有效方法
所以對於比賽茶的意義,我們應該用更寬廣的眼界與思維去認知他

我們知道,經營一個事業,家庭或管理一個團隊,組織
除了必要的精神理念外,必須用各種作為(活動)去產生推進的動力
這也是把一個靜態的精神理念,做成動態的活化作為
不然陳義再高的精神理念,也只是一種高空言論罷了
就如一個高效能的電鍋,如果沒有電的話,也只是一個廢物一樣
而過去的茶葉比賽,也確實為台茶產生了很好的活化動力與實質效益


另外,過去的茶藝館經營模式,雖然個人相當的不以為然
如今茶藝館也沒落了,但過去他的存在
也確實相當有效的帶動台灣茶飲文化的普及化
在台茶歷史上,是功不可沒的


所以要用整體面的寬度及時間的長度來看是非成敗才是
就算隨著歷史的推進及社會文化的轉變,他以不合時宜
但他過去所產生的動力與活力,卻值得我們借鏡與尊敬的


而茶藝論壇的發展,對茶葉茶藝...的推廣
不可否認的,是這十幾年來,很重要的活力與動力來源之一
勞心勞力辛苦的論壇經營者,自是功不可沒


但凡事起必有落,而2015~2016會是個發展的瓶頸
現在2015已過,2016的現在,只要有危機意識的
對未來的發展,莫不憂心忡忡


當然這裡面有極其複雜的因素,必須去探究原因研究對策
然後用各種方式去激活他,讓他再度產生推進的活力與存在的價值
而這些必須廣大的茶友,茶商共同熱情的參與
為這共同的園區,產生實質的助益並永續發展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