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台灣茶路大家說 [打印本頁]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19 10:43     標題: 台灣茶路大家說

台灣的茶產業不能與大陸或南洋比,台灣山地雖佔全島土地六成以上,但狹小可耕作的
面積非常有限,利於安全作業的區域非常珍貴,台灣茶除非走精製路線,否則在世界茶
舞台上完全沒有競爭力,更難得到愛好烏龍茶者的青睞,這方面的問題,消費者與業者
應當謹慎再做思考。

而精進的路程是艱難和崎嶇的,其中可能牽涉到製茶師傅烏龍茶的工藝基楚和茶園主人
的經營理念,影響新茶最大的是上市機會和生產成本,同時也拉長成本回收的時間,影
響所及是利潤的獲得是否合乎投入的時間以及心力,這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調適,無論在
得失之間和心態反應。

可是我們都知道適度的發酵不但風味更佳外還可更早到達適飲期,而特愛輕發酵魅力的
茶友們必須去承受鑑賞期或許較短,以及或需要長時間使其完成後發酵的特殊現象,莫
等到最適飲時,我們可能都已不在,只好等待兒孫後人去評說與享用。因為太低發酵的
茶一旦過了最佳賞味期,即將會進入一段為期很長時間的低潮期,依前人的經驗短者五
六年長者數十年之久。

我們並沒有特別推崇哪一種茶葉的製作與呈現方式,輕發酵茶當然也可以投入更多心力
去完成一件帶有藝術色彩的商品,在此我們必須要感謝台灣全島許多舉辦優良茶分級包
裝比賽的單位,不但為我們消費者篩選出優秀茶品,更給致力於生產出優良茶品的製茶
師以及後製烘焙師傅一個公平的獲利舞台,更希望茶師們不僅僅只為比賽而失去締造優
質台灣茶的初衷。

※以上內容彙整自各節網路討論,純為個人觀點,敬請茶友們提出個人看法以為指教。
作者: arthas989    時間: 2018-5-19 11:17

請問前輩對於「精製」的定義是什麼呢?
作者: arthas989    時間: 2018-5-19 11:46

請問前輩對於「精製」的定義是什麼呢?

是指製茶用心投入程度提高 與 製茶成本的取舍? 或是走特色行銷 或 有機,生態茶......?
在產業上是生死存亡問題,但在消費者關心的是有安全與性價比高的茶可喝。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19 13:38

請問前輩對於「精製」的定義是什麼呢?
arthas989 發表於 2018-5-19 11:17

精製茶不同於初製茶,也就是不同於我們一般所謂的毛茶。
精製茶沒有什麼特殊定義,只是要求必須剔除黃片和茶梗,且嚴格確立成品上
市前必須達到3~5%的乾燥度而已。

一個最簡單的辨別概念和方式是,全國各區比賽茶都是精製茶。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19 15:16

台灣的茶產業不能與大陸或南洋比,台灣山地雖佔全島土地六成以上,但狹小可耕作的
面積非常有限,利於安全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19 10:43


發酵較低的我兩年內儘可能喝光,剩下的就隨便放了,一般剩下不多,放著喝看看變化也當好玩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19 19:11

走精製再精製路線...
最後會不會像東方美人茶一樣?

一般 2,600 / 斤
一花 3,800 / 斤
二花 4,800 / 斤
三花 10,000 / 斤
參等 13,000 / 斤
貳等 22,000 / 斤
頭等 50,000 / 斤

如果烏龍茶最後也是這種價格

一般人是否還喝得起?

以烏龍茶來說,
個人最常喝:1,200-1,800 / 斤
剛好可以達到不苦、不澀(或極微澀)以及回甘不錯

2,xxx 甚至 3,xxx 以上
有沒有比較好喝? 當然有比較好喝...
只是值不值得花那個錢去追求那只好一點點的差異?

不反對走精製路線
但也要考慮一下一般庶民的生活呀~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19 20:05

回復 6# root3721

以目前台灣茶區及其價格分布來講,精製茶依茶區與季節訂定的價格,
從一斤600至15000元或更高的都有,其中比賽茶也有2000元以下的,
實在是不難買到,茶友們大可不必過度憂慮買不到CP質高的精製茶。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19 20:36

走精製再精製路線...
最後會不會像東方美人茶一樣?

一般 2,600 / 斤
一花 3,800 / 斤
二花 4,800 / 斤
三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5-19 19:11


來算一下成本和合理收入,如果烏龍(非金萱)只賣1200,那能喝怎樣的東西
就算是1800好了,這個價位茶農可以花多少的有機肥料呢?光手採一斤就要好幾百台幣了,製茶也要錢,這些都是成本
我是從不覺得喝茶是低階品,喝茶是種娛樂或享受,屬於滿足基本生活後的產物
以茶農角度來算,台灣只有春、冬才是茶農真正有利潤的,其他的有時甚至打平都有困難,以台灣一般茶園的規模,春、冬總產量才多少?一斤目前普遍給茶農賺多少?如果收入是連基本生活都滿足不了,茶農怎會放心力在茶園,哪來的好茶?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19 20:38

回復  root3721

以目前台灣茶區及其價格分布來講,精製茶依茶區與季節訂定的價格,
從一斤600至15000元或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19 20:05


所以參加比賽怎會划算,成本高之外,只有前幾才起碼打得平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19 20:48

以下內文是從另外一題複製過來的,已劃重點,請一併理解:

30年來台茶產地的躉售價格,可以說是不升反降,以最暢銷的梨山茶區來說,除了
福壽山農場外,可說是掉價最甚者。原因是「相輔相成」及「自相殘殺」,怎麼說
呢?茶商要殺價消費者也要低價,茶農以不施或是少施有機肥來反映耕作的成本價
格,反正做成輕輕輕發酵,有沒施肥也沒啥差別,人工除草換成藥劑除草,而除草
藥劑恰恰是能讓茶葉的葉面表現更綠,何樂而不為?另外,少了有機質肥力的支撐
,茶樹體質日漸衰弱,病蟲害漸多,只能噴灑殺蟲劑,到後來最受傷害的是誰,咱
就不知道了,反正茶得繼續採做繼續賣,賣到沒人要再說唄。
作者: h3h111    時間: 2018-5-19 21:39

小弟覺得「台灣茶」是被我們自己搞砸的,上自生產製造,下至消費者,為了利潤,為了買得比別人便宜,導致品質良莠不齊,價格混亂,當初在中國、日本,拿出台灣茶,大家都豎起大姆指,但現在呢?記得1986年度蜜月時在瑞士和導遊聊天:
「百貨公司手錶那麼貴,去外面的店家買會比較便宜嗎?」
「他們規定不二價,如果被抓到,除了處罰重以外,店還要關門。」(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那這款勞X士為什麼台灣賣比較便宜?」
「他們只買錶,錶帶是泰國生產製造的,不是原廠。」

消費者本身需要有「一分錢一分貨」的認知,但是先決條件很重要,「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就像跟朋友聊天講的,山腳下是梨山,山頂也是梨山,但種出來的茶能比嗎?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19 21:50

回復 11# h3h111

在某個層度上,台灣人被『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句廣告詞傷害不小,
因為,這句話只是提醒您多做觀摩和研究,而不是讓您到處去比價。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20 10:02

就算是1800好了,這個價位茶農可以花多少的有機肥料呢?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19 20:36

茶商要殺價消費者也要低價,茶農以不施或是少施有機肥來反映耕作的成本價
格,
反正做成輕輕輕發酵,有沒施肥也沒啥差別,
人工除草換成藥劑除草,而除草藥劑恰恰是能讓茶葉的葉面表現更綠,何樂而不為?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19 20:48


記得有位茶農說過:「同質比價, 同價比質.
重點是:1.你喝不喝得出好茶壞茶? 2.好茶是否值那個價錢?

不施或少施有機肥
或是施等級比較差的有機肥
這不是重點阿...你的茶是否 OK 才是重點.

個人覺得物有所值, 繼續跟你買,
覺得沒那個價值, 就找下一位賣家.
我不會被單一茶農或茶商給綁架,
當整個產業貴參參時大不了不喝而已~(茶非生活必需品)

至於農藥殘留問題, 那是另一個議題,
基本上個人不太擔心, 當然也不是亂買就是了.
和蔬菜比反而蔬菜更毒, 因為茶葉經過近百倍稀釋才下肚.
你餐餐吃有機菜嗎? 何不先擔心你吃的菜再來擔心茶葉?!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0 10:33

記得有位茶農說過:「同質比價, 同價比質.」
重點是:1.你喝不喝得出好茶壞茶? 2.好茶是否值那個價錢?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5-20 10:02


有機肥的多少和質量當然和茶的品質有關,不然幹嘛浪費錢去施肥
辨別的確是個問題,但對於食物、酒、....等有基本分辨能力的人,辨別茶不會多困難的
作者: 夢幻茶    時間: 2018-5-20 11:31

走精製再精製路線...
最後會不會像東方美人茶一樣?

一般 2,600 / 斤
一花 3,800 / 斤
二花 4,800 / 斤
三 ...
個人最常喝:1,200-1,800 / 斤
剛好可以達到不苦、不澀(或極微澀)以及回甘不錯

2,xxx 甚至 3,xxx 以上
有沒有比較好喝? 當然有比較好喝...
只是值不值得花那個錢去追求那只好一點點的差異?


root3721 發表於 2018-5-19 19:11



   如上文:
前輩可以心裡自訂想花多少錢喝怎樣的茶品...這道理沒對與錯...

比如有3~4000元/斤的茶品比您需要高二倍或有更高價的汝會覺得不值德而不喝...這樣人生生活方式也沒錯..

我想前輩之意是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生活哲學...前輩想當個理智清醒的消費者.精打細算的消費者...

但.有人類生活用在食衣住行上的萬物買賣市場.物品上高低價各行各業皆有如此生態.仔細想一下產品沒高低價人類的生活科技會怎樣.社會會多單調..

至於高價茶品是否有其價值c/p.我想購買者會有所考慮其物品的價格位置..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0 13:38

如上文:
前輩可以心裡自訂想花多少錢喝怎樣的茶品...這道理沒對與錯...

比如有3~4000元/斤的茶品 ...
夢幻茶 發表於 2018-5-20 11:31


稀少而有特點,且能讓有錢的人願意付出高價買單,自然有其存在的價值,有錢人也不是錢太多隨便花高價買的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3 15:49

社會上有一個常有的現象,一般消費者遇到不大容易分辨商品好壞時,這個時候的
分辨能力是要怪自己不用功?還是要怪商家沒解釋清楚?

其實喝茶就是如此,您喝不出1000元一斤與2000元一斤的好壞時,您偏要去買一
斤超過2000元的來給和您一樣分不出好壞的朋友一起喝,然後聽其胡言亂語,說
您被騙了等等話語時,您能去怪商家沒把您教會分辨2000元的茶好在哪裡?

有些商家或許會教您,但他並沒有這方面的義務,因為您或許會想他教您了,您
卻認為他那套恐怕是騙術而產生心驚,那豈不是更糟糕?

況且坊間確實有許多以話語騙術賣茶的優良茶商,這種屢見不鮮的小事也已不是
啥新聞,還是多用心練練自己的嗅覺和味覺較實在。

※分辨茶品價值高低,除了嗅覺和味覺之外,觸覺才是影響價值的最關鍵所在,
但是這個技術也是最不容易學會的。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3 16:13

社會上有一個常有的現象,一般消費者遇到不大容易分辨商品好壞時,這個時候的
分辨能力是要怪自己不用功?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3 15:49


評分就是四個大項目,挑茶有真的去執行的比例才多少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3 16:30

評分就是四個大項目,挑茶有真的去執行的比例才多少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3 16:13


沒錯,比賽茶普遍採用的評分標準:
1. 滋味、40%
2. 香氣、40%
3. 湯色、10%
4. 外觀、10%

一般消費者挑茶的比例恐怕不是這樣,也不會真正在意啥多少%。

我個人則不那麼麻煩,看茶湯嚴重混濁,滋味和香氣根本不用評,直接淘汰便是了,
因為滋味不純香氣不雅,茶湯一般都是混濁的。相反的,滋味渾厚香氣純正,茶湯一
定自然透徹,否則渾厚是泥爛、氣味是粗鄙。外觀則可以粗略看一下,沒有很嚴重的
大小顆,基本上是合格。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23 17:29

回復 18# chen3058

我自己有評分標準
不過不是用比賽茶那套
而是分成香氣、苦澀、茶體和回甘

香氣佔 25%(茶乾和泡出來之後)
滋味佔 75%(苦澀、茶體、回甘)
當滋味同一個水準時才會去比香氣

酒或茶我曾經喝過香氣嚇死人
但滋味卻笑死人的產品
所以仍心有餘悸

簡單說個人重滋味
香氣別差太多就可以了
沒什麼好比時才會去比香氣

因此我喝過的每支茶都會做記錄
這樣下次才有機會買到 C/P 值高的茶
同時也不會被茶農或茶商給欺騙

PS. 其實我喝過的單一麥也都有做記錄...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3 17:45

回復 19# 嗜茶士

倘若香氣可以稍微忽略的話,那麼茶滋味在口腔的留存度上必須特別留意,也就是說
回甘是必須的,而且甘甜上面的香味,無論是花香還是果香,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作者: h3h111    時間: 2018-5-23 18:27

小弟在11樓說「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茲說明如下:

小弟在1984年正式接觸台茶,之前都是長輩們聊天,我負責執壺,大多沖泡高雄崛江買的大陸茶,均以焙火老茶為主。
84年北上求學,經同學介紹,於社子市場附近的茶行購買茶葉,老闆為四年級生,我們一坐下,他就泡茶聊天,喝了三種之後,他問了一些問題,這是那裡的茶?春茶冬茶?感覺怎樣?你多少錢要買?
當時茶區少,凍頂茶很出名,尤其是永隆、鳳凰,金萱也才剛出來,一斤1500左右已經是中上等級。老闆不厭其煩等我們三種茶都喝過了,才一一解說,加深個人的體會,使我獲益良多。
現在大部分茶行,似乎沒有人願意去教導客戶「品茶」,只要他們願意掏錢買單就可以了,而我們消費者要自立自強,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
套一句社子茶行老闆的話,「人的嘴巴很賤」,不一樣的茶湯入口後,嘴巴會很忠實告訴你它的感覺,接下來就只剩下「錢」的問題了。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3 19:18

台灣喝茶的人口很多...很多......
但大多數消費者都停留在...便宜好喝.....
當然...這便宜好喝....就只是 便宜的好喝
也就是所謂的"口糧茶"
只會偶爾買點高檔的嘗嘗

由此可見,越高檔的茶,消費量越少,就如金字塔原理一樣
這除了是經濟能力因素外,還有就是對茶的重視程度
一般消費者會認為,只要有香有甜且價格合宜就可以了
因此面對其他國家較低生產成本的茶葉,價格就被壓下來了

我們無法跟人家比便宜,只能找出自己無法被取代的特色
當然這樣產量就會少,因為費時搞肛且成本高售價也高
例如北埔的東方美人茶,還有一些精製的紅茶,單價也是屢創新高
但喜歡的還是會買,可見台灣高端的消費能力也是不弱的


不過消費量大的普飲級產品是生存的基礎
所以這方面的產品還是要兼顧的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3 19:48

回復  chen3058

我自己有評分標準
不過不是用比賽茶那套
而是分成香氣、苦澀、茶體和回甘

香氣佔 25%(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5-23 17:29


我是認為人的感覺是很不穩定的,今天28度覺得熱,但明天一樣氣溫可能不覺得,感覺會因為各種不同因素而浮動
我是認為每次兩支在一樣條件下當比較基礎比較客觀,幾乎就是同時比較差異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3 19:50

台灣喝茶的人口很多...很多......
但大多數消費者都停留在...便宜好喝.....
當然...這便宜好喝....就只是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5-23 19:18


因生產的成本要素來說,台灣低海拔一般品在中國、越南比台灣單位面積大至少20倍起跳下,台灣是很難有競爭力的
在經濟學的比較利益法則之下,各自做自己有效益的部分,然後彼此貿易來交換,這樣會取得兩國的最大福利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23 19:55

回復 23# 射過溪

這是真的...
個人熱沖主力是 1,200-1,800 / 斤
而 3,4 字頭中高階茶也會買來品嚐

這買一點、那買一點
會不會囤? 完全不會~~
因為消耗量少, 而且選擇很多.

其實中高階產品對廠商來說
都是展現實力的成分居多
最熱銷產品還是平價款

如果高階又要暢銷
那你的品牌得市場第一名!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3 20:01

我是認為人的感覺是很不穩定的,今天28度覺得熱,但明天一樣氣溫可能不覺得,感覺會因為各種不同因素而浮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3 19:48


以前我品茶時也有過這樣的問題,也常在山上看到茶商拿別家茶廠的茶來做比較,但是後
來練到好比有一把尺擺在腦袋裡的時候,才知道怎樣才算是穩定而是真的可以辦到的。不
過,這真的是很難,而且我也沒見過一般消費者有這能力,反倒是用三杯以上作比較就亂
了的茶友非常的多,最多情況是嘴巴裡的澀不知道是來自哪一杯?因為整個嘴巴都麻了。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23 20:09

我是認為人的感覺是很不穩定的,感覺會因為各種不同因素而浮動...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3 19:48


是的...
所以我不是很喜歡去茶行試茶
因為當天的味覺如何很難掌控

我喜歡多樣買一點回家慢慢試
多喝幾次就會了解該茶的特性
然後把自己的感受確實記下來

這算是給自己參考的評分
所以不可能像比賽茶那麼嚴謹
好喝...追加幾斤
不好喝...下次避開

總之有紙本紀錄對照
比起印象應該好很多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4 11:14

回復  射過溪

這是真的...
個人熱沖主力是 1,200-1,800 / 斤
而 3,4 字頭中高階茶也會買來品嚐

這買一點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5-23 19:55


高海拔產量才多少,怎熱銷,真能熱銷就造假了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4 11:16

以前我品茶時也有過這樣的問題,也常在山上看到茶商拿別家茶廠的茶來做比較,但是後
來練到好比有一把尺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3 20:01


所以我偏好一次兩個就好,比較不會亂
當然受過訓練其實會好很多,但對一般人來說,一次兩個還是簡單點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4 23:16

高海拔產量才多少,怎熱銷,真能熱銷就造假了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4 11:14

熱銷跟產量不一定要劃上等號啊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4 23:31

熱銷跟產量不一定要劃上等號啊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5-24 23:16


就沒那樣多能賣怎不會是等號
就如同中國喜歡Lafite紅酒,中國一年熱銷十萬瓶以上,但Lafite產能一年都沒那麼多,那是怎賣的
茶葉來說,這幾年瘋大禹嶺,也是熱銷,但大禹嶺2000海拔以上一年產量才多少,喝到的有多少是真的呢?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4 23:40

就沒那樣多能賣怎不會是等號
就如同中國喜歡Lafite紅酒,中國一年熱銷十萬瓶以上,但Lafite產能一年都沒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4 23:31
熱銷,應該只銷售得快而言...

例如我推出內湖牛難爬為號的牛難爬山牛難烏龍茶,年產量只有100斤
一推出即銷售一空....算不上熱銷啊.............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25 10:25

回復 32# chen3058

大禹嶺有一斤一千的
也有一斤五千以上的
價格不對的...直接跳過
價格合理的...再透過品飲篩選

覺得有那個價值...追加幾斤
覺得沒那個價值...喝過就好

練習品飲的目的不就是如此嗎?

茶農茶商也不笨
推出後幾天內就銷售一空
(高價茶真有那麼好賣?)
下次絕對會漲價
這也是市場機制

其實大禹嶺海拔也不是最高的
已經收掉的 105.5K 才 2460m 左右
和福壽山農場差不多

天池、華崗部分產區還比它高
零售價才 3,600 左右

總之重點還是那兩個:
1.你喝不喝得出好茶爛茶?
2.你覺得好茶有沒有那個價值?

真茶假茶混茶重要嗎?
1.先透過價格初篩
2.再透過品飲複篩

還被騙就認了呀...技不如人不然呢?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10:55

回復  chen3058

大禹嶺有一斤一千的
也有一斤五千以上的
價格不對的...直接跳過
價格合理的...再透過品飲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5-25 10:25


都不知道何時台灣烏龍海拔和品質可以掛等號,那應該去西藏種,隨便都4000海拔起跳
高價和品質是等號?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10:57

熱銷,應該只銷售得快而言...

例如我推出內湖牛難爬為號的牛難爬山牛難烏龍茶,年產量只有100斤
一推出即銷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5-24 23:40


你有名人效應阿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25 11:02

回復 35# chen3058

我有說海拔 = 品質?

如果海拔 = 品質
我看也不用辦比賽了
海拔最高的直接得第一

要討論就正經討論
若要火藥味這麼重
在下就不再回應啦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25 11:15

還是換成您來論述
我來挑毛病質疑你?

論述可要打一大堆字
質疑只要幾個字加問號
我也可以喔...要不要試試?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16:51

還是換成您來論述
我來挑毛病質疑你?

論述可要打一大堆字
質疑只要幾個字加問號
我也可以喔...要不要試試?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5-25 11:15


該說的前面都說了,你是直接從茶農買?如果是,你就知道實際狀況
抓一個你說的高價茶好了,我是不知道你怎定義高價
前面我就說了,一斤只喝一千多,從成本面上是真的沒辦法多好的
價高就一定難賣?那還真不一定
拿有歷史的長春茶來說,他算高價吧,且產量其實不算小,還真的不難賣,長期看也調高價位
至於質好的就漲價也不一定,茶農和長遠配合的客戶關係上,品質好遇到搶手也很少漲價,很多是客戶關係的考量
今年中海拔以上烏龍春茶來說,品質屬近幾年中比較好的,起碼我接觸的幾個茶農關係上沒有遇到漲價,但銷售很快,甚至當天就把最好品質採收那天銷完的也遇到過
不同區域、海拔,可以用包含製茶來調整出好的品質的茶葉,會有各自的獨特特色
但市場價位難說,市場常因為特定印象給部分名號高的價位
至於你說的華岡、天池,價位3600我是不知道你怎給單一價位,起碼天下第一好茶這個牌子的價位是3600的一倍起跳
在2200海拔以上,又想有比較好的品質,我是不知道3600怎合乎效益的
華岡大多數產量的地區海拔沒非常高,1700左右海拔有相對大的產量,以這個地區的成本,賣3600我沒覺得很貴或很便宜,一年兩收,可以回推茶農該給的合理利潤
烏龍屬於小葉種茶葉,會容易受氣候影響風味,好壞每個人會有偏好,但一些基本訴求不會不同,營養很差、茶質薄、香味不揚、....等等基本的東西應該大多數人有相同認同

好了,一次略說點,以後不回應這題,這樣沒糾紛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5 16:55

海拔高低一直都不是生出好茶的唯一因素,我們看嘉義縣大阿里山茶區的比賽場,仔
細去了解參賽得獎茶區分佈就很明顯,全縣茶園海拔最高是在石桌再上面的頂湖,而
得獎最多的是梅山鄉的瑞里和瑞峰茶。

但是在一般茶友的飲茶習慣及口感要求上,接受度最高和普遍選擇的是石桌和樟樹湖
,且這邊的茶價也相對較高,但比賽不見得吃香,原因就只是比賽茶的沖泡方式和評
選規則。

我不是否認得獎的茶葉不見得就較好,而是它們有一個符合比賽規則的制式口味,喜
歡的就是非常喜歡而繼續買。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5 17:27

回復 39# chen3058

以我過去在梨山茶區建廠做茶多年的了解,種在華崗的茶很少,載去華崗做的茶很
多,因此華崗茶從海拔1400M到2300M都有,但是在翠巒有超過20公頃的茶園時,
華崗連一棵茶樹都沒有。

只是因為後來有茶廠蓋在華崗才開始有菜農參與種茶的,而且數量非常的少,僅賣
給非常特別的對象,茶菁的最大宗來源還是來自翠巒,因此梨山茶的價格彈性非常
的大,只能靠自己的品飲能力去分辨和購買。

而一年只採兩三季,要因海拔而異,基本上1700公尺以下的茶園,一年足足可以採
收到四季,從四月下旬起,平均二個月可採一次,海拔1550以下的冬茶大多在立冬
前就結束,過了立冬後才採的茶大多是高過1700公尺一點點的,這類茶就很少。

海拔在1700以上到2000以下的,基本上茶農都會在春茶採收完後擇期進行修整,調
節到一年三採,也就是說略過夏茶不採,但實際是採在夏末和中秋前,冬茶一樣是
在立冬前結束,一年只採收二次的只有海拔2100以上不到十分之一的極少數而已。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17:51

海拔高低一直都不是生出好茶的唯一因素,我們看嘉義縣大阿里山茶區的比賽場,仔
細去了解參賽得獎茶區分佈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5 16:55



    [attach]138900[/attach]
這三支都是頂湖的,最左邊和右邊是同一茶園,不同採收日的茶(發酵也差3%),中間是隔壁茶園
烏龍品質其實起伏變化可以很大,所以今天好的不一定代表明天好,今天好、大家搶,明天賣的能漲價這件事真的超有難度
圖片這三支,如果版上老茶人來喝,感覺上的落差可能就不小了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5 18:21

這三支都是頂湖的,最左邊和右邊是同一茶園,不同採收日的茶(發酵也差3%),中間是隔壁茶園
烏龍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5 17:51

大部份茶農做出來的茶,每天會而且可以是都不一樣,原因是出在茶農製茶是按表
操課,最普遍的是在空調室裡搞,一切成敗交給空調機器做主,製茶師傅只是按照
老闆訂下的時間去執行逐步工序,也代表現在大部份的製茶師傅充其量也只能是操
作員罷了(遲早會被機器人取代),那就別怪每天的茶都不一樣了,不一樣只因氣候
、茶園海拔和所處地勢及土壤的肥力,其他條件都一樣。

倘若茶農家的消費者一直都一樣的話,那豈不是整天會被茶友罵每次品質都不一樣,
能理直氣壯說這很正常嗎?這是該如何經營下去?又若是幫其他茶農代工,問題豈不
更大,他若被責問到做A家的和B家的怎都比做我家的好,那請問他要如何收費?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18:50

大部份茶農做出來的茶,每天會而且可以是都不一樣,原因是出在茶農製茶是按表
操課,最普遍的是在空調室裡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5 18:21


圖片這三支不是照表操課製作的
其實喝了一些管理和製茶用心的茶園,也是會有落差的,但能不能喝出差異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需要一些基本的訓練或素養
最左和右就是為了瞭解發酵差異做的實驗,頂湖的味道我之前一直不偏愛,但阿里山海拔最高是這區,實驗看看是不是製茶中發酵造成的差異
實際一點看,每個山頭的特色是略有差異的,如老師所說阿里山比較被偏愛的也是蠻明顯的
製茶師得依據條件狀況做些調整,每天的狀況都略有差異,喝到差一天就差很多的我也遇過幾次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18:53

大部份茶農做出來的茶,每天會而且可以是都不一樣,原因是出在茶農製茶是按表
操課,最普遍的是在空調室裡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5 18:21


所以我要說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即使是同一茶園、同製茶師(且素質不錯的),每天會有差異甚至落差比較大也是有的,當然也有失手的
所以價格上不是那樣容易可以給出來的
同一茶園大概會賣同樣價格,但喝到的東西品質上有差異不奇怪,好的通常幾組人就拿光了,起碼我遇到的是這樣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5-25 19:54

回復 45# chen3058

真的好的通常也是搭售
你只挑好的買, 差的要賣給誰?

另外若只買春茶、冬茶
你在茶廠眼中會是 VIP 嗎?
還是連秋茶也收的茶商才是 VIP?

茶農、茶廠摸茶那麼久
我是覺得要佔到便宜有點難
說不定真正頂級茶都自己藏起來
哪輪的到終端?(有也要付出代價~)

但這其實都還好
因為你是懂得品飲之人
茶好茶壞有差嗎?

喝到好茶多收一點
喝到普通茶就少買一點
其實也沒什麼困擾

酒也是一樣
批次的差異一定存在
真要自喝都會先試過
覺得質價都 OK 才會開始囤積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5 19:59

就大部分有固定收入且每天要喝茶的消費者而言
為自己日常茶飲的消費金額定上限
並在上限的範圍內尋求品質口感適合自己的,也很正常
這部分屬日常口糧茶的範圍

超過上限的也會偶爾買一點來享受,但不會常喝
大概只有逢年過節或初一十五才會來一泡,珍惜著喝

台灣茶路要怎麼走 ???
除了製作生產的技術面,以及貨真價實的行銷面外
未來長久的發展....我想服務面將會是影響銷路的很大的因數
但卻是大部分台灣茶商最弱的一環.....

如何真心誠意的服務消費者
讓消費者有信心,感到放心甚至窩心
在行銷配送上,有很多細節要注意
而同理心是一切的總指導....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20:16

回復  chen3058

真的好的通常也是搭售
你只挑好的買, 差的要賣給誰?

另外若只買春茶、冬茶
你在茶廠眼中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5-25 19:54


本來不想說
但每個人與熟悉的通路關係不同,你自己的經驗不一定是別人的,我也不會拿特殊的當一般來說
且我又不是茶商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20:22

就大部分有固定收入且每天要喝茶的消費者而言
為自己日常茶飲的消費金額定上限
並在上限的範圍內尋求品質口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5-25 19:59


目前台茶大多數拆了真空不適合久放,開了就是儘快喝,高價要偶而喝也是會有一定量的
建立品嚐差異性能力,買適合的我是覺得比較實際一點
至於一般消費者,這是我們目前販售體系的問題,信任度幾乎都不太好,或者說讓大部分的人感覺信賴的還不多
缺點是糾紛多,優點是如果有能者能做到讓消費者信任,會有不小的收穫
我是比較認為要多一些活動教導基本的品茶,讓消費者有基本分辨的能力,且也得對新的消費者推廣,不然喝台茶的未來.....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5 22:24

回復 49# chen3058

多多舉辦品茶活動是個好主意,但是也有些許已經是根深蒂固的困難必須克服。

比如,好茶的定義為何?這部份最容易各說各話,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好,最容
易弄到最後整個是瞎子摸象,最可怕的是在好壞的批評上引起爭執。

再來是喝茶的方式,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習慣喝法,換了方式便喝不出所以然,
再比如,有人喜歡大口大口喝,有人就愛濃濃的小口啜,濃淡適應皆不同。

本站也舉辦多次網路品茶會,參與的多於樂於回應交流的,導致主辦的無力感。

真希望經常更換主辦人,或者是有茶友自告奮勇出來辦,徵求商家出茶都可以。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5 23:04

如何真心誠意的服務消費者
讓消費者有信心,感到放心甚至窩心
在行銷配送上,有很多細節要注意
而同理心是一切的總指導....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5-25 19:59


這點很重要....
說真的,工作繁忙的普羅大眾
喝茶賞壺,無非是讓緊繃的身心獲得喘息的機會
而茶與壺,的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雖說業者的專業能力與良心很重要
但我想...在這之外能讓消費者獲得品賞的生活樂趣更為重要
畢竟愛茶之人,都是想在這方面增加生活情趣的
所以不要用太過專業的東西障礙了這些生活情趣
甚至用些茶道或佛理把人關在門外,不得其門而入........

專業,良心,誠信.....
是默默的內含在服務信念,精神與行為上的
消費者自會感受得到........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23:14

回復  chen3058

多多舉辦品茶活動是個好主意,但是也有些許已經是根深蒂固的困難必須克服。

比如,好茶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5 22:24


我比較說的是基本的辨別,例如有沒有香氣、水會不會濁、....這類比較基本的
比較高的好壞會有每個人偏好問題,例如比賽焙火過,有些人不喜歡焙火過的茶,每個山頭、季節、....等走向又不同,這類的比較難有很大的共識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5 23:17

這點很重要....
說真的,工作繁忙的普羅大眾
喝茶賞壺,無非是讓緊繃的身心獲得喘息的機會
而茶與壺,的確也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5-25 23:04


茶是自己喝的,個人的一些能力還是要具備
廠商當然能做更好的服務更好,從商業的角度,服務也是有成本的,得有足夠的客戶替這一塊買單
版上大多喝茶有一定能力,需要的服務可能不多
但沒接觸或剛接觸的消費者該如何有個好的商業模式,空間應該不小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5 23:19

茶是自己喝的,個人的一些能力還是要具備
廠商當然能做更好的服務更好,從商業的角度,服務也是有成本的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5 23:17

就個人的經驗....一體適用的...............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5 23:20

就個人的經驗....一體適用的...............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5-25 23:19


這也正所謂的....禮多人不怪..........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5 23:34

這點很重要....
說真的,工作繁忙的普羅大眾
喝茶賞壺,無非是讓緊繃的身心獲得喘息的機會
而茶與壺,的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雖說業者的專業能力與良心很重要
但我想...在這之外能讓消費者獲得品賞的生活樂趣更為重要
畢竟愛茶之人,都是想在這方面增加生活情趣的
所以不要用太過專業的東西障礙了這些生活情趣
甚至用些茶道或佛理把人關在門外,不得其門而入........


專業,良心,誠信.....
是默默的內含在服務信念,精神與行為上的
消費者自會感受得到........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5-25 23:04

不要用太過專業的東西障礙了這些生活情趣
甚至用些茶道或佛理把人關在門外,不得其門而入........


說真的,老是強調這些,好像要懂得這些才算夠格品茶
那是自閉門戶的自殺行為.........

茶之為茶....生活之飲也.........慎思....慎思......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5 23:52

通常茶行在做行銷的同時都會對消費者做一些說明及詳解,無論是用一些促銷語法還是以幻
術做某些程度的誤導以達到成交的目的,這方面消費者首先都不會特別去設防,但是遲早也
都會察覺,業者千萬不可存僥倖心理,得不償失。

當然這方面都可算是茶商提供給客人的附加價值,只不過類似這樣的附加價值,對消費者或
是對茶商本身來說,到底就是所謂的良心上的事,然而在這個點上,消費者必須要有很敏銳
且理性及客觀的判斷能力才好,因為黑心和良心之間是沒有公平尺度的。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5-25 23:55

通常茶行在做行銷的同時都會對消費者做一些說明及詳解,無論是用一些促銷語法還是以幻
術做某些程度的誤導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5 23:52
我很贊同,但這也是永續經營與短暫發跡的分隔點...........
作者: weberdece    時間: 2018-5-26 09:15

大部份時間都喝一斤 700-800的台灣茶
作者: idiot    時間: 2018-5-26 09:57

就沒那樣多能賣怎不會是等號
就如同中國喜歡Lafite紅酒,中國一年熱銷十萬瓶以上,但Lafite產能一年都沒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4 23:31


Lafite  一軍年產 15000 ~ 20000 箱
二軍年產  20000~30000 箱
作者: idiot    時間: 2018-5-26 09:59

1700左右海拔有相對大的產量,以這個地區的成本,賣3600我沒覺得很貴或很便宜,一年兩收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5 16:51


1700m 那邊一年三四收耶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6 11:27

1700m 那邊一年三四收耶
idiot 發表於 2018-5-26 09:59

以下是作者原話
在2200海拔以上,又想有比較好的品質,我是不知道3600怎合乎效益的
華岡大多數產量的地區海拔沒非常高,1700左右海拔有相對大的產量,以這個地區的成本,賣3600我沒覺得很貴或很便宜,一年兩收,可以回推茶農該給的合理利潤
烏龍屬於小葉種茶葉,會容易受氣候影響風味,好壞每個人會有偏好,但一些基本訴求不會不同,營養很差、茶質薄、香味不揚、....等等基本的東西應該大多數人有相同認同


剛剛又仔細看了一下,陳兄在其整段話裏頭「華岡大多數產量的地區海拔沒非常高,1700m左右海拔有相對大的產量」這兩句是多餘的,也就是說,他指的是另外關於海拔1700m的事,未必指海拔1700m一年也只能兩收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5-26 11:45

我比較說的是基本的辨別,例如有沒有香氣、水會不會濁、....這類比較基本的
比較高的好壞會有每個人偏好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5-25 23:14

這些基本認知上的交流,未必一定要舉辦茶會,網上筆談便能達成。就香氣與滋味的先前概
念,有時間咱再來開立專題一起討論和研究。屆時達成共識的機會可能極為渺茫,但也不是
沒有努力空間,倘若能讓所謂喝茶這種良好習慣與文化是中國人的 “國飲”,能夠在台灣發揚
讓世人矚目,對於促使台灣茶在世界上成為重要的腳色,咱論壇的茶友們可謂居功至偉。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6 13:26

1700m 那邊一年三四收耶
idiot 發表於 2018-5-26 09:59


台茶除春、冬外,利潤狀況大概知道吧,不是這兩季如何應該大概也知道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6 13:28

以下是作者原話


剛剛又仔細看了一下,陳兄在其整段話裏頭「華岡大多數產量的地區海拔沒非常高,1700m左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6 11:27


的確是我混在一起
我要說的是1700產量和2200以上產量差異很大,成本和價格其實差異很大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6 13:29

這些基本認知上的交流,未必一定要舉辦茶會,網上筆談便能達成。就香氣與滋味的先前概
念,有時間咱再來開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5-26 11:45


其實是說明和實際驗證
文字上的解說畢竟不如配合實際東西的體驗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5-26 13:31

Lafite  一軍年產 15000 ~ 20000 箱
二軍年產  20000~30000 箱
idiot 發表於 2018-5-26 09:57


數字上我沒有實際去查
我要說的是當名氣大的時候,市場賣掉的比原廠產出的還多
這點在台茶中梨山、大禹嶺、....等這類名氣比較大的茶也有
包裝是公版,消費者只看包裝是遠遠不能真實知道裡面的內容物的
作者: arthas989    時間: 2018-6-5 11:48

請教各位前輩
如本帖主題開頭,如此看來,「毛茶」與「精製茶」要走的路線,就有本質上的不同
在討論上是否就是造成較難有共識的原因呢?

若以我一介初喝茶外行人消費者來想「毛茶」與「精製茶」,大致想到的分類如下
  (有錯請前輩指正)

(1)原本茶質 (包含栽種方式二收三收等等、施肥方法、海拔高度、山頭風味......等林林總總)
(2)初製茶技術 (發酵......等初製成毛茶技術)
(3)精製茶技術 (焙火......等加工成為精製茶技術)
(4)行銷技術

我認為「毛茶」與「精製茶」應佔的比重如下

毛茶(輕發酵未焙火的茶):
(1)原本茶質佔比 50%
(2)初製茶技術佔比 30%
(3)未精製故佔比0%
(4)行銷佔比 20%

精製茶:
(1)原本茶質 佔30%
(2)初製茶技術 佔20%
(3)精製茶技術 佔30%
(4)行銷佔比 20%

是否因毛茶為了發揮茶質特色,取得較好的品質的成本較高
一般較少拿來做「精製茶」呢?又有一說是浪費? 不知道前輩怎麼看

在前面前輩討論的,現況可能是
毛茶(現況):
(1)原本茶質佔比 20% 可能有混非原產地的茶
(2)初製茶技術佔比 20%
(3)未精製故佔比0%
(4)行銷佔比 60% 消費者挑選依「價格」及「包裝」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6-5 14:05

回復 68# arthas989
最終目標可能是想把茶價拉高
這樣農民就不用再那麼辛苦種平價茶
只是人均所得跟不跟得上可能是另一回事了

品質好的毛茶大概就像頂級生魚片
你要拿來紅燒也不是不行
只是應該很少人會那麼做

精製茶有點像老師傅的手路菜
食材當然也要有一定的水準
只是不太需要到非常頂級

說到包裝還真的有點無言
行銷倒還OK但過度包裝真的不需要
簡簡單單的包裝就可以了
(以免讓人困惑我是在買包裝還是在買茶?)

與其花心思在包裝上
倒不如專心把茶做好
或是把產地、海拔、發酵度、焙火等標示清楚更好
我看到有茶農甚至把自家茶園的經緯度都標示出來
(以上指的是正確標示,虛構的就先不討論)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6-6 16:56

請教各位前輩
如本帖主題開頭,如此看來,「毛茶」與「精製茶」要走的路線,就有本質上的不同
在討論上是否 ...
arthas989 發表於 2018-6-5 11:48

關於「毛茶」與「精製茶」,在茶農與茶葉銷售業者都有不一樣的解釋,但在未精製前都叫做
毛茶。

而茶農說的「毛茶」代表的就是可以直接用來銷售的茶,不需要再經過任何加工,茶農間有一
個術語叫做「菜茶」,也就相似於現在普遍大陸人說的「口糧茶」。

在成為「精製茶」之前的茶,在茶農心裡則是分為專為比賽用和專供比較高階客人需要的茶。
直接或是間接成為這樣的茶,唯一關鍵就只取決於地力的優勢與否,因為在茶農所有的農地裡
,不是每一塊地上長出來的茶的品質都是一樣,大都受制於先天地理環境和其它條件的約束。

兩者之間並不會在製作工法上大作區別,有些茶農甚至不會在這兩者之間作價格區分,只待消
費者自己去碰運氣或是自取所好,有者最多也只可能會選擇在比較好的氣候下採製而已。

在一般具有茶葉烘焙能力的茶商而言,「毛茶」一樣也是直接用來銷售,數量與價格帶大部分
都是以消費者分佈決定,而「精製茶」是從「毛茶」裡挑選較具烘焙價值的出來再做處理,用
意當然是以越烘焙越好的原則下做裁決,而不是為烘焙而烘焙的糊塗作為,依消費者指定要進
行烘焙的不在此限。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