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台灣茶產業註定是這樣嗎? [打印本頁]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7-24 17:32     標題: 台灣茶產業註定是這樣嗎?

台灣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物產豐富自然不在話下,我們現在只來說說茶葉,台灣北起石門南到
屏東、由西部丘陵、山區到東部宜蘭、花蓮以及台東都有種植茶葉,而且最奇妙的是茶區相隔幾
公里就會有不一樣的地理風味,不由得要再次讚嘆真是名不虛傳的珍寶島。

可是我們發現目前主要的幾個茶區的茶葉製作風格卻是如出一輒,製作手法上完全沒有被明確的
展現出其特有的風格,說好聽嘛就全都是代表台灣茶葉特色,說不好聽的就是相互模仿,同時這
正好也提供方便給了商人仿冒造假機會,以致消費者摸不著頭緒,最後連專業茶師也分辨不清,
大家都搞不清楚這到底是「最」還是「罪」?

說到底,台灣也不只是茶葉這樣,我們出去看看全省各個旅遊景點,尤其夜市上賣的東西是全省
一致,這時大家也就能夠恍然大悟,在這裡我們不得不馬上明白又要再一次讚嘆,競相模仿便是
台灣最大特色,簡直太有特色了!

其實只要大家努力去研究、創造和開發以及深刻去做一些有效的討論,不只是每個茶區的茶葉都
能夠擁有一個獨有特色,個人或是廠家都可以辦得到,我們三十多年來就一直是做著這樣的事,
個人以為,大家只不過是都太過於遷就市場罷了,而不是不願意或是完全辦不到。

另外,在下也不是要反市場和反對消費者尋求個人喜好的權力,而是希望能夠更有效的遏止及端
正市場行銷機制,更不希望一窩蜂追求某種口味才是正宗,而忽略以及去抹煞和左右某些茶區該
有的風格走向,凍頂茶綠化就是一個最明顯被消費者拉著鼻子走的典型例子,同時我也要問,為
什麼茶葉只要綠就是好,其他就不好嗎?。

我不相信台灣的茶葉市場自由,一定要搞到這樣的程度,反倒是大部份茶農以及經營者經不住流
行趨向和龐大的經濟誘惑,願意捨去原有的風格去隨波逐流,然後美其名是順應潮流,我看其實
一些經營者只是在自絕後路和貶低台灣茶身價而已。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7-24 19:18

自從茶葉商販對製茶師傅指手畫腳下指導棋起,台灣茶就開始走向統一的道路,也就是外行領導
內行的一路青時代開始,那時起製茶師傅的身份和地位便逐漸被冷落,接著空調設備的建設更快
速的將製茶師傅置之高閣,真正的製茶師傅變成是牆上的溫濕度計和時鐘。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7-24 20:54

其實就是時代的演進
就像長輩在吃東西都比較重油重鹹
而現代的年輕一輩則比較注重養生

堅持理想的同時
還是要顧肚子呀
除非家境不錯那就可以做自己
庫存多寡會告訴你市場方向

綠茶化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就是一種風格的呈現
只要不要跑出菁味就好XD

比較大眾口味的烏龍茶我分成兩樣
一個喝發酵香
一個喝鮮甜爽

發酵香大概是回甘不錯
鮮甜爽則是入口即甜(回甘普通)

高海拔做發酵香可能有點浪費
因為中低海拔就可以做到
口味上和高海拔沒差很多

反觀鮮甜爽的口味面向
中低海拔要做到入口即甜很難
即使做到了我想也會當成高海拔來賣

在商言商
消費者要知道自己的口味
誰牽誰的鼻子走
可能也不重要了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7-26 19:47

台茶主要種植小葉種茶葉,本身就容易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而有變化,而地形複雜的海島地區給我們豐富的條件,但我們分割成很小,缺乏推廣,對未來發展很受限制的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7-26 19:52

自從茶葉商販對製茶師傅指手畫腳下指導棋起,台灣茶就開始走向統一的道路,也就是外行領導
內行的一路青時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7-24 19:18


很多是成本上的考量
而人的技術所創造出來的變化需要市場來認同
在商業時代,人工技術沒經過商業的包裝那一般消費者怎會知道呢?
行銷上一直都說東西好不如賣得好,更別說東西好那消費者怎知道這是好東西呢?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7-27 08:19

無論是藝術家、工藝師或是商品製造商及一般開發商的思考模式,是普遍消費者比較不能夠理解
的,其中有非常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秘密,沒有親歷其中是無法感受。

不諱言,任何產業面臨到市場沖激時,都需要進行變革,無論是從原物料或是人力開銷上進行削
減,影響所及的無非是商品的品質必將受到下降的危機,此時假以一貫作業將商品一致化,再適
當程度的廣告招引顧客青睞,便是勢在必行。

這些都是大部分有知名度或是正在爭取知名度的商家正在做或已經做過的事,而消費者也都能夠
照單全收。而我們不是不知道這些改革後的商品在品質上一定較一般更堅持品質的商品更為薄弱
,但就是只有極少數消費者願意去選擇後者,我們都知道這是情理之中的事,這也就是大家想要
的心安嘛,因為大品牌才有大擔當。

但茶葉畢竟是可以或已經是包含極大部份藝術成份的作品,創作者的心情必須得到相當時日的深
思和沉澱,不然很難能夠妥協於與一般工業產品的經營方式之下,更多只是因為財力以及機運和
更多原因無法使其商品在世人面前嶄露頭角,其實這時候政府也是無能為力的。

過去的例子也實在太多,就舉現在大陸浙江某個地區,專做精良無與能比之手工皮包,但就是闖
不出一個品牌和名堂,於是經由仿冒商介入開始製造法國某知名品牌包包,結果原廠負責人看到
居然認不出來,還一度將他們拿來比對的正品疑為贗品。這只是其中一個小例子,其實紫砂壺和
書畫的世界裡更多仿品美過正品的案子,這就不再贅說。

回到原話,礙於世態並且屈服於命運,大多時候這些無名小品也就只能服務小眾顧客,知道這樣
的市場受到先天侷限,因此獲利便也更顯微薄或者根本就是入不敷出,據我們所知,這類創作主
兼經營者的事業,通常會一直到財力物力都耗盡,最後累了宣告終了,不然改換跑道。
作者: tonystyle2002    時間: 2018-7-27 22:11

無論是對你的工藝還是理念
你所擁有   所感受   所接觸到的
都是來自於這群小眾顧客   
給你最直接   最親切的肯定與支持

這不是屈服於命運的結果
而是開創未來的動力

可知   
這樣的真實擁有
是很多企業掌門人夢寐以求
而他們的行銷手卻無法幫他們做到的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7-28 13:36

無論是對你的工藝還是理念
你所擁有   所感受   所接觸到的
都是來自於這群小眾顧客   
給你最直接   最親 ...
tonystyle2002 發表於 2018-7-27 22:11


小眾也需要適當的曝光推廣,不然有興趣的人連知道都沒有,做的人怎賣
另外是生活的問題,除非製作愛好者本身生活夠了,不然如果不夠生活,怎樣堅持技術呢
作者: tonystyle2002    時間: 2018-7-28 16:52

回復 8# chen3058

我很贊同
生活都不夠了   
千萬別硬撐

想想妻小家人
換個跑道   也許是更好選擇
作者: tonystyle2002    時間: 2018-7-28 17:43

路   
之所以愈走愈長   愈長愈累
愈累愈孤單   愈孤單愈失望
都是因為堅持的關係

少了它
一切何必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7-28 18:28

其實..."你懂消費者" 與 "消費著懂你"
有如人之二足,缺一就難成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7-28 23:26

其實..."你懂消費者" 與 "消費著懂你"
有如人之二足,缺一就難成行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7-28 18:28


大多還是消費者導向比較符合市場狀況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7-28 23:42

大多還是消費者導向比較符合市場狀況
chen3058 發表於 2018-7-28 23:26
但我這邊卻是銷售者導向居多........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7-29 07:12

據歷史考證,自石器時代以來人類就有交易行為,而交易本身在基本上來說就只是供需,因時代不
斷的演變到今日,供需的層次變得多樣、精細和精緻一直到奢侈,我們都知道這都是社會發達後的
自然現象。

主導消費市場走向分為兩大類,第一種大多由生產方透過廣告引導,讓消費者產生嚮往或以為覺醒
,然後社會才有可能出現大量的消費品需求,其次是自然形成的消費需求,比如經過街坊展示、模
仿、比較、流行等等。

因世代交替,許多手工技術和家庭工藝勢必被機械和變通性材料所取代,唯能不斷被傳承和留下來
的必定是極不易被先進科技所取代的技術,其中最重要以及最不可被取代的是藝術和憑靠人類的直
觀和感覺的行業。工業機械產品會不斷更替換新和取代,如民生用品、罐頭食品飲料,西方醫學也
較容易被科學機器人取代,而中醫的許多看診方式無法被科技淘汰。

簡單說,以前師長總是教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但現在有用的人已經將被機器人取代,現在只能
做一個有藝術眼光能審美和使用感覺思考和創作的人。較有企圖心的人能引領社會風騷,獨創一番
事業,較為保守者等待時代潮流跟上腳步,再造奇蹟。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7-29 21:31

但我這邊卻是銷售者導向居多........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7-28 23:42

當然,要做到這點並不是容易的事

這不是您把東西硬塞給消費者完成銷售的概念
而是要了解什麼才是對消費者好的東西,才給消費者
不過這彼此信任的過程很費心,時間也很長,且自己的經驗要夠
但一但建立了,就是長久的關係了,因為別人無法取代
所以我這邊大都是相處十幾年以上的老朋友

更當然,這種模式銷售量不可能大且廣,與一般的商業概念不同
卻有我獨一無二的定位與愉悅的相處
在無法求大的台灣茶業,這何嘗不是條既好又溫馨的路呢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7-30 06:44

當然,要做到這點並不是容易的事........
這種模式銷售量不可能大且廣,與一般的商業概念不同
卻有我獨一無二的定位與愉悅的相處
在無法求大的台灣茶業,這何嘗不是條既好又溫馨的路呢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7-29 21:31

目前建福茶莊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近二十年來每年茶量也就只那麼些,可
茶友大多買回去捨不得泡,久而久之茶友的倉庫便會呈現飽和狀態,極大
部份也是喝久了,失去新鮮感,或有些因為家人因素,減少採購。故而我
們也極力在研究如何減產之中,望能提升品質兼與減少庫存壓力,這兩年
受景氣因素影響,銷售仍覺力有未逮處,但依舊戰戰兢兢埋首在工作中,
不敢荒廢時日輕忽職守。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7-31 02:08

好東西都是不便宜的.....
昨晚到常去的seven寄貨,店員居然說要跟我買茶買壺
價格無所謂,只要品質好就OK
It` shock me one jump, really !

我想他也是觀察我很久後,才有此舉
但這讓我很傷腦筋,因為價格與品質的交配
每個人的滿意度實在差異太大了

Anyway! 夜深了,明天起床後,再傷這腦筋唄, 各位親愛的茶友們晚安 !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8-7-31 02:14

好東西都是不便宜的.....
昨晚到常去的seven寄貨,店員居然說要跟我買茶買壺
價格無所謂,只要品質好就OK
I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7-31 02:08
其實這家超商的店員都是看著我一路成長的最佳見證人,真的!

也很感恩他們貼心的服務與溫馨的問候,這是無價的 !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7-31 08:25

捨不得泡~因為也不便宜啊~金錢 + 300 T元 威望 + 100
大胃 發表於 2018-7-30 06:44

我們也有CP值超高的大眾飲品
是不是覺得將原葉包成袋茶,就是劣質茶了?
其實核算起來一斤才1500元
作者: 乌龙三杯    時間: 2018-10-19 11:03

大陸的閩南烏龍因為綠茶化而走下坡路,這幾年的銷量遠遠不如堅持傳統制茶方法的閩北烏龍。臺茶應該吸取教訓,堅持傳統,才能將臺茶發揚光大。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10-19 11:27

大陸的閩南烏龍因為綠茶化而走下坡路,這幾年的銷量遠遠不如堅持傳統制茶方法的閩北烏龍。臺茶應該吸取教訓 ...
乌龙三杯 發表於 2018-10-19 11:03

一二十年來大陸茶的綠化是跟台灣人學的,禍害也是台灣人帶給他們的。
個人倒覺得台茶的經營者,能夠自我反省反而比接受教訓還來的重要些。

而所謂的傳統製茶方式,本來就是自清代乾隆朝起,從大陸安溪及閩北陸續傳至台灣的。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10-19 23:29

一二十年來大陸茶的綠化是跟台灣人學的,禍害也是台灣人帶給它們的。
個人倒覺得台茶的經營者,能夠自我反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0-19 11:27


問題在市場接受度,為何市場更接受低發酵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10-20 06:44

問題在市場接受度,為何市場更接受低發酵
chen3058 發表於 2018-10-19 23:29

輕低發酵度的茶裡面若是還含有未完全轉換及尚未揮發殆盡的芳香酊,這類具有微
毒物質的芳香酊好似交際場上女人身上的香水般,能夠短暫的佔領大部分人的心理
和神經,包含個性和人類基本弱點,此時也正好是迎合了近代人喜好速食的口味,
所以這樣的茶葉特別暢銷。但是仍然有少部分較為保守的茶友,留有習慣以及愛好
舊時的工法和老味道。

※吸收過多揮發性芳香酊,會使人產生短暫暈眩及胃不舒服。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10-21 15:53

輕低發酵度的茶裡面若是還含有未完全轉換及尚未揮發殆盡的芳香酊,這類具有微
毒物質的芳香酊好似交際場上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0-20 06:44


說到低發酵剛好遇到一個案例
某個討論串中認識一個喝茶不算久的壯年(3X算壯年吧)
偏好喝的茶屬傳統鹿谷工藝,卻很缺乏管道買到相關的茶葉,對鹿谷地區的品質不是太滿意卻找不太到更好的選擇
當市場變成單一時,變相的把不偏好主流的人驅逐了(如果他就不喝了,反正茶葉的需求彈性很大),市場越來越小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10-21 16:35

回復 24# chen3058
類似這樣的客人我也曾見過幾個,且是我的客人帶來的。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只認定一種口味,除了那種味道都不叫做好茶。
因此乾脆就不喝茶,有人改喝咖啡,有人喝紅茶或酒,直到遇上我。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10-21 19:44

個人覺得輕低發酵很吃茶質
好比要生吃的肉其肉質不能太差
茶質普通的茶做成輕低發酵
基本上只是在自曝其短

有一定的海拔
再加上不錯的茶園管理
此時才能做成輕低發酵

入口即甜的「生甜」
只有輕低發酵才能表現
也是中低海拔無法模仿的

所以輕低發酵(生甜)
和輕中發酵或中發酵(發酵香)
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不適合拿來同時比較就是了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10-21 21:19

回復  chen3058
類似這樣的客人我也曾見過幾個,且是我的客人帶來的。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只認定一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0-21 16:35


所以單一不是好事,很容易變成排他
味道當然每個人有偏好,這誰都難免,但多喝累積不同的經驗,會有比較客觀的判斷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8-10-21 21:24

個人覺得輕低發酵很吃茶質
好比要生吃的肉其肉質不能太差
茶質普通的茶做成輕低發酵
基本上只是在自曝其短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10-21 19:44


管理比較多在內容物的多寡,高低海拔很大的差異在條件上給予茶樹的不同
例如:山高則日照短,茶樹的兒茶素含量相對少,都在有良好管理下,比較高海拔的兒茶素含量相對少,氨基酸含量相對多,特性就不一樣
管理好,氣候適合當地條件、製茶有一定水準,都屬於好茶,只不過風格走向不同,每個人偏好不同
當然針對其特性在製茶時做些適合的調整是很合理的,更能發揮其特色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8-10-22 09:15

個人覺得輕低發酵很吃茶質
好比要生吃的肉其肉質不能太差
茶質普通的茶做成輕低發酵
基本上只是在自曝其短
...
root3721 發表於 2018-10-21 19:44

茶質優異的茶較能顯現輕發酵茶的特色,這一點都沒說錯,
但不一定做成中發酵就比較沒價值。

因為,做成中發酵茶,就其工序,更確切的說,是在做完全萃取,
倘若原鮮葉沒有相當程度的質量,所費時間和財力只是徒勞罷了。

所以,無論做成什麼類型的茶,茶質本身是主要必備條件,天氣和環境才是次要。
比如,天氣較冷的溫帶適合做輕中發酵,亞熱帶適合做紅茶,寒帶地區不適合做茶。
作者: root3721    時間: 2018-10-24 12:13

茶質優異的茶較能顯現輕發酵茶的特色,這一點都沒說錯,
但不一定做成中發酵就比較沒價值。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10-22 09:15


其實我沒說中發酵沒價值
只是實物差距上可能較小
就好像紅燒黃魚和紅燒黑鮪魚

茶質好
可以做輕低發酵或中發酵

茶質普通
我覺得做成中發酵會較好

但目前現況較多是
茶質普通卻做成輕低發酵
這才是我要說的自曝其短

從來沒有貶低中發酵茶喔

像比賽茶特等獎多不是輕低發酵呀
作者: 不爭不譏    時間: 2021-6-13 15:39

大陸的閩南烏龍因為綠茶化而走下坡路,這幾年的銷量遠遠不如堅持傳統制茶方法的閩北烏龍。臺茶應該吸取教訓 ...
乌龙三杯 發表於 2018-10-19 11:03

傳統讚

但傳統愈來愈被汙名化與被忽視了
作者: NEWMAN    時間: 2021-6-14 16:32

大陸的閩南烏龍因為綠茶化而走下坡路,這幾年的銷量遠遠不如堅持傳統制茶方法的閩北烏龍。臺茶應該吸取教訓 ...
乌龙三杯 發表於 2018-10-19 11:03


閩南烏龍有多個路線吧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21-6-15 17:35

傳統讚

但傳統愈來愈被汙名化與被忽視了
不爭不譏 發表於 2021-6-13 15:39


閩南烏龍最主要的茶種是鐵觀音
而那邊鐵觀音的製作跟台灣一般的認知是不同的
所謂的傳統是正味的鐵觀音

製作上因為機器設備大多是台灣人開發的
所以製茶方式一定是改過的
還維持傳統的那是示範製茶(不然還手揉那產量和成本怎辦)

基本上還是看有沒有自己的獨特性和消費者接受度
最近幾年中國鐵觀音也來台灣了解木柵鐵觀音的包覆焙
這個杜老師應該熟悉
請杜老師講解會比較專業


另外說閩北烏龍還是傳統
這個其實也不一定
閩北烏龍的品種很多
比較現代的觀點是依據品種的特性作相對應的調整
不是都傳統的方式為好
從思維邏輯上
這樣應該是比較正確的

但茶葉畢竟是商品販售
主要還是得看消費者的反應
做得好不如賣得好
這很現實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21-6-15 17:37

閩南烏龍有多個路線吧
NEWMAN 發表於 2021-6-14 16:32


之前有一陣子大概分四種
但後來還是主要比較傳統的為主
然後也開發一些新的品種
大多都是高香路線
那發酵通常會低一點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