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閔老子茶》/ 張岱 [打印本頁]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9-5-23 05:40     標題: 《閔老子茶》/ 張岱

清晨早起沒事,找來一篇寫茶事的經典文章,與大家分享,順便也試譯著請大家指
正,沒寫好或解釋錯誤,敬請見諒,望多包涵。但能看原文的茶友還是盡量看原文
,個人覺得讀起來雖然艱辛,但還是比較有味道。

【原文】

周墨農向余道閔汶水茶不置口。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訪閔汶水於桃葉渡。日
晡,汶水他出;遲其歸,乃婆娑一老。方敘話,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余
曰:「今日豈可空去?」遲之又久,汶水返,更定矣。睨余曰:「客尚在耶?客在
奚為者?」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暢飲汶老茶,決不去。」

汶水喜,自起當罏,茶旋煮,速如風雨。導至一室,明窗淨几,荊溪壺、成宣窯、
瓷甌十餘種,皆精絕。燈下視茶色,與瓷甌無別,而香氣逼人。余叫絕。余問汶水
曰:「此茶何產?」汶水曰:「閬苑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紿余,是閬苑製
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產?」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羅岕甚也
。」汶水吐舌曰:「奇,奇!」余問:「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曰:「莫
紿余,惠泉走千里,水勞而圭角不動,何也?」汶水曰:「不復敢隱。其取惠水,
必淘井,靜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甕底,舟非風則勿行,故水不生磊;
即尋常惠水,猶遜一頭地,況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言未畢,汶水去
。少頃,持一壺滿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撲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
,向瀹者的是秋採。」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賞鑒者無客比。」遂定交。

【白話對照】

周墨農向我介紹說有一個人名叫閔汶水的,茶藝之深令人讚不絕口,他品茶可以不
用喝,光聞乾茶就能判斷出個端倪。時年戊寅的九月我親自乘坐舟船到留都(南京
),到達岸口,即刻前去探訪設店在桃葉渡的閔汶水。到時已傍晚時分,閔汶水外
出還沒回來;我就在那邊等他,看上去他似一衰老的老頭樣貌。才一開口要說話,
他卻猛一起身說:「拐杖忘了放在外頭在某個地方。」又要出去。我暗自心裡說:
「今天我怎能白走一趟?」又等了好一回,汶水終於回來,這時已經是夜晚八點多
,燈火早已點上。他用斜眼看著我說:「客人還在呢?客人是有何貴幹,為什麼呀
?」我說:「敝人仰慕閔老先生已久,今天若不暢飲一下閔老的茶,決不離開。」

汶水聽了非常高興,親自起身升火煮水準備烹茶,閔老泡茶技巧之嫻熟,速度如風
雨傾來的流暢。接著邀至另外一間屋內,室內窗几明淨,內擺設泡茶用的宜興荊溪
紫砂壺、成宣窯瓷杯具、小瓷器皿共有十幾種,樣樣都是精美絕倫。在燈下看茶水
的湯色,與瓷甌內看來沒什麼特別的差別,而香氣卻是相當逼人。我為之驚聲叫絕
。我問汶水說:「這是哪裡的茶?」汶水說:「是閬苑茶。」我再啜嚐一口,說:
「別騙我,這是閬苑的製法沒錯,但是味道不像。」汶水偷偷的笑說:「閣下知道
是哪裡產的?」我又喝一口,說:「這個倒是比較像羅岕產的。」汶水咋了咋舌稱
讚說:「奇了,奇了!」我問:「水是哪兒的水?」他說:「惠泉。」我又說:「
別騙我,惠泉到這裡,也就是從無錫紹興到這有千里遠,水早已失其氣韻、光澤,
應也沒有那麼的清冽,為什麼這道茶泡出來還會這樣?」汶水說:「不敢再瞞你,
我自己有一套應對的方法。要取惠泉時必需重新淘井,再在夜裡等候新泉湧現出來
,然後立刻汲取。此後將山上的石頭沉放在盛裝惠泉水的甕底,並迅速乘風速快船
運送,這是汲取新鮮泉水的方法,也就是模擬泉水之原有環境而盛裝,並且盡量縮
短運送時間的方法,這樣便能保有惠山泉水源地特有的味道了。若非如此處理的話
,就是尋常一般惠山泉就已經遜色甚多,何況一般水。」我再次稱讚道:「神奇,
真是神奇!」話沒說完,汶水轉身離去。過沒多久,手拿一壺茶滿滿的給我斟上,
說:「這杯你喝看看。」我說:「香氣強烈撲鼻,味道特別渾厚,這是春茶,而剛
剛你泡的乃是秋採。」汶水大笑說:「我活到今年七十歲,遇到懂茶的人這麼多,
可說是閱人無數,這麼精於賞鑒的茶客已經沒人能跟你相比了。」於是我倆定下交
情。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9-5-23 14:42

我們讀文言文,常有的問題和盲點,許多實際情形則要當事人才知道,也是令人玩味再三的地方。

比如本篇第一句,「周墨農向余道閔汶水茶不置口」,可以有兩種解釋。
道閔汶水茶,不置口。是指,說到閔汶水的茶,讚不絕口。
道閔汶水,茶不置口。是指,介紹閔汶水這人,品茶無須入口。
兩個茶放不同位置,口變成兩種功能,一個是說話的口,一個是喝茶的口。
不知茶友們,認為如何,何者正確?
我乾脆兩種都寫到.........呵呵
作者: 趙公子    時間: 2019-5-31 20:02

回復 2# 嗜茶士

道閔汶水茶,不置口。是指,說到閔汶水的茶,讚不絕口。品茶不入口就是聞茶-------品乃三口------色香味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9-5-31 23:06

回復 3# 趙公子
這裡含有一個非常技術性的問題,第一次看到此篇文章大約是在民國78年,
當時著實為之震撼,視以為神人,後隔大約五年時間,
我也已經有幾年製茶販售經驗,已有能力由茶乾直接判斷一隻茶的好壞。

因此,茶不用泡,可以依茶乾直接評斷,是有能力可以辦到的,而非玄學胡說。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9-5-31 23:17

回復  趙公子
這裡是含有一個非常技術性問題,第一次看到此篇文章大約是在民國78年,
當時著實真為之震撼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9-5-31 23:06
泡茶也是如此, 看一下茶乾,聞一下味道,
未泡就能對某些茶的茶性,茶滋,茶韻,了知十之八九了
不過這必須有足夠的內化經驗值才能如此
作者: 趙公子    時間: 2019-6-1 13:17

回復 4# 嗜茶士

我不懂茶如何製作------但茶品種太多-----每種製程不同-------如何每種茶都可看茶乾就可判斷茶好壞---------白紅黑綠茶--------或許小弟喝過茶經驗太少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