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台灣烏龍茶四十年》 [打印本頁]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9-9-25 12:42     標題: 《台灣烏龍茶四十年》

前幾天一個年輕茶友私下問我幾個他們完全不知道,也是較沒人提及,近
數十年來的烏龍茶演變過程到底是怎樣。在此簡單回應一下他的問題,不
足之處請茶友們指教。

凍頂茶較為大家記憶的滋味和香氣,是類似【松脂味】以及【梔子花香】
,而紅水烏龍名稱是民國73年由知名茶人季野先生所創,主要是為提倡
恢復中發酵的傳統凍頂茶製作技藝。但還有另外一派說法,“紅”代表是一
種熱門的意思。兩派說法都一致主張,紅不是指茶湯紅變或是紅色的意思
,只是茶湯更趨向深褐色的代名詞。

當初茶葉都是經過烘焙,除非消費者特別訂製,絕大多數只是箱型中焙,
售價較高的炭焙反而是比較少數。市面上常見的凍頂烏龍茶較多是中焙,
少部分重焙,極少老店賣原茶。

凍頂烏龍茶的流行起於民國60年代初,全盛時期大約是民國70年初,至
民國80年前後,凍頂烏龍茶緣自漸漸綠化,或幾近是在全面綠化下,盛
極一時的烏龍茶寶座,最終被高山茶取而代之。當年的凍頂烏龍茶的味
道和北部包種茶味道完全不一樣,北部包種的味道幾乎沒變。

現在的茶葉市場並沒有很亂,只是消費者自己的心在亂,或願意跟著亂。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9-9-25 13:26

變的東西很多,不光製茶,光氣候的變化就很大,40年前凍頂的氣候跟現在可差遠了,現在比40年前高好幾度
茶園的管理方式變了,更密集的種植、更針對性的給予養分、.....等等
更多的設備使用,40年前製茶設備和現在並不都相同,蓮花機發明還沒40年吧
瞭解相關的知識和邏輯,會比較知道變了這些造成哪些變動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9-9-26 10:28

只要是地球還在運轉,所有萬物都會有所改變,
無論是樣貌、特性、體積、重量等等,無一倖免。

公開本題,主要是追憶一下歷史,勾起大家對於過往的印象,能重新
思考固是好事,妄能從中記取一些教訓或啟發以為用,否則當作是一
堆廢話也就罷了。
作者: Templeton    時間: 2019-9-26 20:43

回復 2# chen3058

變的東西很多沒錯
但影嚮最大的是制程綠化
這也是樓主所強調的
不懂你所謂的「後面羅輯」是什麼
是氣候、地力、工具因素導致茶農將凍頂茶綠化嗎?
發酵度越輕對氣候、地力越敏感(要求)不是嗎?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19-9-27 16:44

回復  chen3058

變的東西很多沒錯
但影嚮最大的是制程綠化
這也是樓主所強調的
不懂你所謂的「後面羅輯」 ...
Templeton 發表於 2019-9-26 20:43


現在的凍頂地區的凍頂烏龍,即使用40年前的方式製作,味道也絕對不一樣的
作者: arthas989    時間: 2019-11-4 08:48

讓我想起曾看過的此篇文章
消失的茶山 01》不敵高山茶受市場青睞,被打入冷宮的凍頂烏龍茶

其中更是印象深刻的一段話如下
一位在台中賣茶的茶商也證實了這樣的市場現象。「一些上過陳煥堂老師課的客人,來店裡都先聲明『發酵度太輕的茶,我們不要喔!』但是試完茶之後,下訂的都是茶湯顏色比較青綠的那一款。」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9-11-4 12:04

讓我想起曾看過的此篇文章
消失的茶山 01》...............試完茶之後,下訂的都是茶湯顏色比較青綠的那一款。
arthas989 發表於 2019-11-4 08:48

我想,這情況肯定會發生,因為我們不是當事人,
也沒在場,發生這種事的原因,我們也只能猜猜。

造成買家決定購茶口味選擇的因素,以我已有的經驗裡,大概有三種。
首先是共享者影響的成分比較大,也就是家人、茶侶、客人,
其次是茶葉品質,還一個就是習慣等等。

因為,茶湯綠綠的已經普遍被教育成最好的,而且也是健康和速食流行的代表。
再來,製茶方式改變,操持舊時的技術功夫不如往昔。其中原因非常多且複雜。
主要是中度發酵烏龍茶的技術含量非常高,而且還要受天候、茶菁熟嫩度的影響,
大多贏不過青草味予人們的誘惑。社會大環境變遷,泡茶和飲茶方式,
以及情緒心態,一時無法適應和改變,難以靜細欣賞。

總歸一下,因為歷史的演變,1972年起,台灣茶葉外銷受阻之後,
所有出口必須急轉內銷,人們接受政府的極力宣導,喝茶人口越來越多,
人們的生活富足了,追求越來越高,高山茶葉越種越多,
再以媒體散布綠茶保健的飲茶風氣下,市場催促和急切需求。

為了供需問題,很長一段期間,雨天也必須採製高山茶,
因此發酵才越做越輕來掩蓋天候影響發酵。鹿谷附近的傳統茶區,降少問津茶商,
同時為因應流行趨勢,無法再以古早的方式製作重發酵再慢慢烘焙,
許多茶農子弟改以採購或製造高山茶回鹿谷販售,
既有鹿谷鄉內四大比賽茶場,大多已成為全國最大高山茶的競技場。

總之,台灣茶失去競爭力的前因後果,很難述說詳細,以上報告,
絕非拋磚引玉,卻是冰山一角,但仍然冀望重拾舊實的榮光。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9-11-4 16:03

在我孩提時,大約是50多年前的記憶裡,鐵觀音一直都是最貴的茶,
其次才是凍頂茶,但父親一般還是以喝文山包種居多,一兩大約二至四塊錢,
香片一兩塊錢一兩,經沒幾年後竟漲了一二十倍。

我剛開始接觸茶的時候,最喜歡的是年節時泡來請過訪親友喝的那種甜茶,
也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習慣喝茶,所以加了冰糖的香片更多人愛喝。

年歲漸長才適應沒加糖的包種清茶和烏龍,包種喝淡,烏龍喝濃,
我早就明白是因為作法不同,喝法和喝時的情境皆也不同。
就經濟因素而言,我們家也不是經常有茶喝,但一泡起茶來,
還依各種心情和情景,搭配不同風格的茶來品飲,我想經常人家應是再普通不過的了。

也就是說,我們聞到茶香就知道主人此時的心情如何,可不是?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19-11-4 17:04

這個世界一直在做著重複運轉的事....從發現到研究、發明、創新,最後引領流行風騷,
直至尋找到新的元素後,又再回到研究、發明、創新,這樣循環反覆,經過了千萬年。

其中還沒被發現有新的元素可加進來的時候,會有一段所謂的空窗期在空轉,
人類會在這段空轉期裡顯得特別無助,且極端懷舊,所謂的復古就是這樣被激發演變出來。

而復古也不是件壞事,它是幫我們把既有的一些技術或是學術,
全數推翻或是利用新的事物來取代或是捨棄。過些時日待去蕪存菁後,
相對較差的幾被封殺殆盡,剩下沒被淘汰就是這當中最優的,
而其中有些不被討論的東西,就如同我們的生命一般,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

人們一再推寵和擁戴的舊式木柵鐵觀音和古味凍頂烏龍茶不也就如此?
我們同理亦可證,目前還能繼續監持傳統工序,
繼續以炭火烘焙茶葉的苦心經營者,就是最佳、最優的。

現在還能留在我們論壇繼續經營的商家,同樣也是最佳、最優的。
作者: lewis6033    時間: 2019-11-6 23:00

我喜歡夏天拿著扇子輕鬆搧風,喝輕發酵沒有焙火的台灣高山烏龍茶,當然茶質也要一定水準
那種由內而外的涼感,很舒服
冬天才會打開茶倉,拿些焙火烏龍茶,喝著讓身體暖和
炭焙烏龍茶的角色,已轉化成對焙火師傅的敬重,喝的是功夫與驚嘆
順應身體的感覺,喝自己舒服的茶就好。
作者: arthas989    時間: 2019-11-7 08:53

我喜歡夏天拿著扇子輕鬆搧風,喝輕發酵沒有焙火的台灣高山烏龍茶,當然茶質也要一定水準
那種由內而外的涼 ...
lewis6033 發表於 2019-11-6 23:00


謝謝 我看到
順應身體舒服的感受
夏天 涼感
冬天 溫暖

輕發酵 吃地力 山頭氣 茶園管理
焙火 更多了焙火師傅的功力、毛茶的製程也要「正常」,發酵是否足夠

能注意到自己身體對於喝茶的反應是一條不歸路

很主觀的信服自我的感受,清楚自己的喜好很好
糊里糊塗跟著人在喝茶的也不少

如同版主所說,共享者的影響力很大
主流環境如此,要堅持古早味需要很大的熱情吧
抱持著學習的心態,聽師傳說明對茶的堅持
就像走過過去的歲月一般

茶,是茶,不止是茶。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