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還是一些不想說出口的事 [打印本頁]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7-18 18:35     標題: 還是一些不想說出口的事

以前鹿農比賽茶領茶頒獎在母親節當天,現在都要搞到六月,
不然的話根本沒人報名,因為高山茶還沒做出來。
現今是管喉韻的不買比賽茶,賞賽茶是香氣優先,於是評審規則逐次變,
現在好像是香氣佔60%滋味20%外觀湯色各佔10%,
20年前,滋味40%香氣30%外觀水色葉底各佔10%,
最早之前鹿谷比賽茶沒記錯應該是滋味60%香氣佔20%外觀湯色各佔10%。

功利主義下,民眾受普遍的社會價值影響和帶動,越來越注重外表,內涵都被狗吃了。

多年之前和我很要好的某些茶界名人或前輩們,許多人都曾受我邀過一齊上過福壽山和梨山等地做茶,
憑藉有幾十年的革命情感,都同意我對茶的許多看法和堅持,也極愛喝我做的重發酵炭焙茶,
但談到利益,馬上變成尊重我的想法,好現實好笑不?
當然我知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任由生意人引領消費導向折騰去!

距此2-30年前,我也常常跟茶農說,烏龍茶要發酵、應發酵,但都說消費者是要這樣,而不是要那樣,
我還說您不做怎知誰要誰不會要?!爭勸許久還是不願為我所動,我只好每樣我要的茶都自己來。

現在追求復古的消費者被我吵醒了,又要來爭地盤,我沒怎樣,反而背後說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惱我,
還越說越尬有其事。我不是個天生會報復的人,只是他們不知道惹惱兔子生氣還咬人。

我也多次說過類似警告的話語,您別說消費者大多不懂茶,純粹好喝就好,可不知所以,懂茶的人要更有責任!
台灣能拿的出去的東西本就極少,現在還要把能在世界爭一席之地的台灣茶,踩在地上打,
以後人民每樣事都照這樣搞,自己要滅國根本不需要敵人了。

記得我剛到高雄那時候,也就是1980年前後,台灣經濟大起飛的年代,老百姓各個向錢看,
什麼只要有錢、笑貧不笑娼,於是色情行業遍佈大街小巷,一頓飯吃下來上萬塊錢都是小事,
上夜店幾十萬幾十萬塊錢的撒。那時起,人心開始變了,價值觀變了,消費習慣也變,越來越浮誇,
上行下效,接著民族大義也沒了,整個社會就成了這樣子,看不過要怎樣,只能自尋活路去。

問題是,有些茶農根本不該這樣,放著自己土地上的茶葉不顧,只追高山茶。
往大的講,愛鄉土愛國家,不成廢話和大笑話嗎?
古時候的文人,常有對社會國家感到極大失望時,總是會採取冷漠不語,我也多次這樣,
就沉潛著冷眼以觀,實在看不下去才會和朋友說兩句或自己一個人關在屋裡喝悶酒。

十年前鬧出病來開了刀,難不死五年後又復發,本來放著不治就這樣死去,
然而很多事還是放不下,於是接受了生不如死的三個月化療後再次開刀,
連著三年進進出出醫院數十次,命雖撿回來了,可想做的事是一件也沒做成,活得真憋屈。

再說件更離奇的事,十年前我罹癌的事一傳出,突然有個茶友一下子買更多茶回去待著,
心想接下來每款茶都有可能是我的遺作,將來其價無可比喻,
兩三年後突然感慨對傳消息的朋友說,他怎還沒死?!
我知這事後我立即傳話要把茶退還給我,我知當然不允,
就再也沒賣茶予他,所以我才常說茶葉賣錯人就如女人嫁錯郎。

其實死生對我來講就像睡一覺又醒來一般,根本沒有恐懼感,
但對於能預知的將來,其社會亂象是非常懼怕和恐慌的。
其實目前大家追捧那些老茶我之前也喝過很多,當時其實也不過爾爾,
所謂名人製茶或製茶名人,只不過是政商名流搶購以及幸運下得過獎罷了。

有時也在想,宇宙下的世界本來就這樣,無論你再努力,你也只不過是一顆小沙塵,
影響極其有限,徒勞罷了,願君各位,珍惜性命。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20-7-18 22:52

這些事雖不是發生在我身上,倒也感同身受因為那些茶我喝過
那個人也曾數次喜孜孜的打電話給我....
所以說別看人一天到晚佛啊...道啊.....茶禪一味的
貪婪之心一起,內心及手段的那股陰狠毒辣勁兒,可是會嚇死人的

話再說回來,生命不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或想像的
誰要先走,沒人說得定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人的心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

如果學佛,學道,學茶  學成這種走火入魔的狀態
那我真心的勸此人別學了,也許還能當個正常人也說不定,真的!
作者: Templeton    時間: 2020-7-20 11:14

說句得罪人的話
我也越來越看不起比賽茶了
感覺只是給茶販鍍金用的
喝過特等頭等的高山及東美
老實說不值那個價
那個生青味讓你覺得喝過就算了
不會有懷念的感覺
東美是不錯,但也不值那個價

香氣30%我已經覺得夠誇張了
現在竟然拉到60%
那我買花茶薰香茶不就好了?
香氣高揚,卻缺乏飽滿度、喉韻淺、生津回甘弱的茶
無論什麼等級,都只是徒有其表的空心蘿蔔

說到這,突然想到被我丟在櫃子的佛手柑紅茶
前年自英國帶回,很香但是沒有靈魂,喝兩次就打入冷宮
今天就再體驗一下香而無味吧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20-7-20 15:25

數據要去確實找
[attach]150370[/attach]
這是民國83年的
作者: 夢幻茶    時間: 2020-7-20 15:53

數據要去確實找

這是民國83年的
chen3058 發表於 2020-7-20 15:25



   [attach]150371[/attach] 78年春茶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20-7-20 16:45

78年春茶
夢幻茶 發表於 2020-7-20 15:53


這香氣20%
喝的滋味40%阿

不是光只有聞的香

大比賽會請茶改場
沒覺得茶改場會這樣偏頗香氣(聞),那也與國際標準差太遠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7-20 18:17

上面誤植數字,在此道歉,可能只是我長久以來的心理數據,只能算是一種相對比喻。
但無論如何,我以前做過好幾季茶,交到鹿農確實得過幾個頭等獎。
而且那些都是湯質重於香氣的,只是現在要找這樣的茶,幾乎找不到。

後來也漸漸覺得,在那麼短時間內要焙出來交件的茶,
只能在用火時略施小技,把滋味都趕到第一泡全部釋放出來。
茶友們買回去罵時就不關我事,反正價值是評審評的!

大致是這樣,不合我的理念,因此便不再聞問比賽茶,也不想喝它。
大家應該都有相同感覺才對吧!?
作者: 夢幻茶    時間: 2020-7-20 18:25

78年春茶
夢幻茶 發表於 2020-7-20 15:53



   沒注意看是"香味"60%.以為是單純滋味60%
作者: 夢幻茶    時間: 2020-7-20 18:37

[attach]150372[/attach]

75年春香為30% 滋味30%

[attach]150373[/attach]


74年春 就沒有

了解一下鹿農比賽所要求品質在哪一面比較重視的歷史資料...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20-7-20 22:18

比賽有它的規範和定義
凍頂大賽都會有茶改場專業的人來當評審
是會配合商家做些調整
但也會有一定的堅持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20-7-20 22:19

比到後面差異小會喝第二泡來了解耐泡差異
不同的比賽定義不一樣
但評審總要能說出個理由來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7-20 22:24

茶香有熱香跟冷香,熱香大多是屬於揮發性芳香酊,
冷卻的時候,香味會穩穩地凝固在茶杯底和茶具裡。

一些品級略差一點的,冷了就沒什麼香,氣還會剩一點;
差一點的,熱時很香,冷了很快就不見,連氣都沒了。

好茶則是,熱的時候聞起來是清秀乾花香,中溫走秀香甜味,
冷掉全是蜜果香,氣息強勁無壓迫感,淺嚐一口茶湯,
生津不斷、回味無窮,談吐之間香氣綿源不絕。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7-21 00:39

一些品級略差一點的,冷了就沒什麼香,氣還會剩一點;
差一點的,熱時很香,冷了很快就不見,連氣都沒了。
嗜茶士 發表於 2020-7-20 22:24


前者若是茶湯濃度夠的話,照以前的評審,會有可能包成優良二梅或三梅,
現在的茶,樂香不重濃度,應同後者一個命運,肯定是直接淘汰。
作者: lewis6033    時間: 2020-7-22 00:48

最近認識一個返鄉打拼的年輕人,親人及親戚都是茶農,
他除了煮一手好咖啡,也對製茶很有熱忱
第一次參加阿里山農會比賽就拿了一個優良獎,眼神看的出來很興奮,並說下一次打算參加梅山鄉農會更大型的比賽~
閒談中,聽的出來很用心在製作參賽作品,這些過程就忽略不提了
但~優良獎1斤也就公定價2千多元,他說這價格真的很超值~一直在苦笑
這也是很多茶農,對比賽茶興趣缺缺的主要原因,各位前輩自然明白其中道理

比賽茶或許口味變了,每一款參賽作品,卻是努力付出的成果⋯

老饕級的茶友或許會嫌棄比賽茶,也很容易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茶,
但為什麼台灣的茶能夠名揚國際,比賽互相切磋,我覺得是有其功勞
作者: Templeton    時間: 2020-7-22 09:48

每一款參賽作品,卻是努力付出的成果⋯ ...
lewis6033 發表於 2020-7-22 00:48



我最不認同這種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說法
蔗民百姓,哪個不是努力工作賺錢謀生?
哪個人的錢不是辛苦努力賺來的?
如果說某某某很努力很辛苦就要怎樣怎樣
那永遠沒完完沒了
承受政府搞一堆事的便利商店的年輕人辛不辛苦?
頂著高溫的外送員辛不辛苦?
工地的勞工朋友辛不辛苦?
有人為這抱不平嗎?
還是農民就比較大?青農比較潮?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7-22 17:00

茶香有熱香跟冷香,熱香大多是屬於揮發性芳香酊,
冷卻的時候,香味會穩穩地凝固在茶杯底和茶具裡。
...
嗜茶士 發表於 2020-7-20 22:24


喝茶的朋友,倘若多想想。

茶裏的香氣是一種慈悲和善良的話,
您會需要哪一種?
而茶換作您的朋友,您需要哪個?

熱的時候來的善意,
還是,
當您失意掉入谷底的時候,
一直都還在的,
那種溫柔堅定與溫馨關懷的慈悲?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7-22 17:58

但~優良獎1斤也就公定價2千多元,他說這價格真的很超值~一直在苦笑
lewis6033 發表於 2020-7-22 00:48


這都是人之常情,也不用苦笑著,
其實敢比就已經「勇氣可嘉」了!

可是,很多人還不知道勇氣是什麼!
真不明白社會上,哪來那麼多勇士?

廣泛的說,一個人要勇於承擔,
並且知道失敗的後果是什麼,
還能夠迎刃而解,這才算勇氣。

否則,只是一個不折不扣,
不負責任的莽夫罷了!

因為,比賽遭淘汰的茶,
還是要賣出去,而不是扔掉。
作者: Mic    時間: 2020-7-24 11:34

我個人也很不認同比賽茶   原因出在
既然是比賽茶   那標準很重要  
問題是那種標準誰訂的?  從哪裡來的規範?  誰夠資格來評定?
我最反對鑑定杯的泡法   誰會用那種泡法來喝茶  
只是為了簡便而設計出的泡法實在很沒品  
拿西方人喝茶的標準來充數   就更沒品味了
作者: dsh0218    時間: 2020-7-25 12:40

2012年春


2019年春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7-25 13:45

回復 19# dsh0218

其實我們都知道,香氣和滋味是有一定的連帶關係的。

中海拔的茶,比較多的情況是,滋味夠厚實的,香氣一定都不錯;
而香氣很好的,滋味不一定夠強烈,這方面,海拔越高的茶越明顯。

也就是說,為迎合社會大眾的口味及流行趨勢,幫梨山茶開一條路,
過去之前梨山茶是擠不進去的,因為茶湯滋味都太柔、收斂性不夠強烈。
作者: lewis6033    時間: 2020-7-25 22:44

最近體會到,
中海拔(阿里山)的茶很少找的到製作完美且價格低(1斤2千左右)的,有的話則如獲至寶
所以,經濟好ㄧ點的,喜歡高海拔,因為容易找到好品質,價位高又何仿,但需要有判斷力,才不會買到菁味走水發酵不足的當冤大頭~
不想麻煩或喝牌子的,就喜歡找比賽茶,高中低價格任君挑選~
現在的茶,高中低海拔水準參差不齊,好茶越來越難找⋯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20-7-25 23:52

最近體會到,
中海拔(阿里山)的茶很少找的到製作完美且價格低(1斤2千左右)的,有的話則如獲至寶
所以, ...
lewis6033 發表於 2020-7-25 22:44


好的成本有那樣低嗎?
把茶園管理好得投入多少成本有概念嗎?
要好得先把茶園管理做好、天氣要配合(所以得把氣候不行時的成本也算進去)、製茶要好(這師傅功夫不同,價錢不同)
作者: chen3058    時間: 2020-7-25 23:53

最近體會到,
中海拔(阿里山)的茶很少找的到製作完美且價格低(1斤2千左右)的,有的話則如獲至寶
所以, ...
lewis6033 發表於 2020-7-25 22:44


然後你真的瞭解海拔的含意?
高海拔賣得貴又做得爛的也是一大堆
你確定你有喝過不同海拔好的?
作者: lewis6033    時間: 2020-7-26 17:44

最近是喝 1994年桃園龍潭包種茶比賽三等的,林口茶區,1盒1斤裝,最近買的:700元
夏天喝來清爽無負擔,因為機採的,所以也不貴~
但製茶師傅做得真好,20幾年後打開喝,還是清香又有質韻~

夏天熱,我們用鐵觀音煮奶茶,鄧國權師傅茶園紅茶煮奶茶,冰著喝
阿里山紅茶煮紅茶,冰著喝也很讚~
以前追求極致的,現在有時候會笑笑,喝茶,能夠解渴就好~
前輩說的是,別太迷信高海拔,做不好的一大堆,真的~
作者: lewis6033    時間: 2020-7-26 18:12

更正一下,
林口茶區是龍壽茶,林口區農會106年度比賽優良,700元(機採)
1994年是龍泉茶,桃園龍潭鄉農會比賽三等,2500元(手採吧?不清楚)
都是可以喝的茶,1994年很讚~
我把它們混為一談,在此更正,抱歉~
作者: 道滘蔡白    時間: 2020-10-23 12:15

常去的龍潭客家菜館都會附上一壺茶解油膩,談不上茶香飽滿但粗茶滿滿豐富口感。
幾個月前老闆娘閒聊時說已改用南投茶了。茶滋味弱些不那麼配合客家油鹹的菜。
石門龍潭台三線路邊早期茶園遍佈,現今茶園風景早已消失大半甚至看不到。
讀過南投茶人的書,茶不在高,在種茶的環境,在作茶的人能循規蹈矩,深信不疑!
受霜雪濕氣,人力,時間限制,不一定梨山出好茶。至少阿里山的氣候相對穩定風險少。
常看到嘆惜台灣的環境不如前,作好茶的條件越少,茶人難作茶,且喝切珍惜。
年輕人多喝咖啡,簡單容易輕鬆。手沖耶加雪菲一泡不用台幣50。
台灣紅茶,無論蜜香或紅玉都容易,冷泡芳香口感也好。
每天丟一把加冷開水,壺放冰箱,防止家裏年輕人喝可樂手搖飲。
喝茶,還是興趣樂趣,故事很多,聽聽也有趣,健康消遣,大家高興愉快就好。
茶喝了好不好,對不對,各人一把尺,小弟承認買錯的茶(非台茶)不少,但仍期待找到喜歡的茶。
下雨天純聊天,等焙火茶寄來,溼寒大口喝熟普挺好。
作者: 芋仔平    時間: 2020-12-13 17:13

十年前我罹癌的事一傳出,突然有個茶友一下子買更多茶回去待著
嗜茶士 發表於 2020-7-18 18:35


2014年小兒回學校探望以前論文的指導教授,聽說老教授喜歡喝茶,
我就給他帶了兩罐杜先生製作的2007年t4u週年紀念茶(鐵觀音)。
回來後小兒說老師很驚訝我怎麼有這個茶,我也訝異教授為何會這樣子問。
現在才知道原來杜先生早期製作的茶品是老茶蟲追逐的珍品。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12-14 03:30

回復 27# 芋仔平

謝謝平兄支持與愛護。

其實幾十年來,我們的茶一直都是堅持發酵,並且大多都做炭火烘焙的。
早期確實是有過一段極短時間,因為要爭取競爭時機,用火較為猛烈。
但很快又再改回較早之前較長時間的繁複多次反復烘焙方式。

不是因茶友反感或不喜歡,而是我們自己覺得雖然效率是有提高了,
可是效果沒有更好,這樣子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茶和比賽茶越不一樣。
作者: 劍痞    時間: 2020-12-14 12:10

回復 1# 嗜茶士

認同!其實茶葉應經過發酵,湯色其實沒那麼重要.已焙茶技術來修正創造或提升茶的風味如此一來茶葉的品質級數的定位會非常清楚.你是想躲都躲不掉!現今把茶湯做黃會遇到存放多年後會發生問題!風味上沒想像中的好.
作者: 不摸门    時間: 2020-12-19 21:46

回復 28# 嗜茶士


  个人浅见: 发酵程度是支持长时间慢火细工的前提。现在经常出现,轻发酵重焙火提红汤色的的品种,在后期则质如空壳。而长时间达到重焙火后,后期存储则比较忌讳复焙。重发酵目前少有人做,主要是一部分观点,容易死青,汤水不够清澈,清点度下降。
遵从内心,必有后福!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0-12-20 09:10

謝謝樓上兩位資深茶友的經驗談!
1. 茶的湯色,不是在說茶水的顏色,而是在講麗色,也就是有無晶亮光澤和乾淨清透。
2. 發酵的意義並沒有大於目的,因為我們只因要取得豐厚的滋味和膠質感而啟動發酵手段。
3. 輕發酵茶葉的保鮮效果和程度遠大於重發酵,但不利於後續發酵和果膠質在再製時的轉換。
4. 茶葉的烘焙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只有越來越重而沒有越輕道理,焙後反青則是非正常現象。
作者: 不摸门    時間: 2020-12-20 10:16

从福建武夷山岩茶的火攻到凤凰单枞的火攻讲来,后期的质感方向转化是一个重要目标。反观很多茶品,最后多数有色而无质感。
希望早日学习到焙火精品。谢谢
作者: 嗜茶士    時間: 2021-10-30 20:03

从福建武夷山岩茶的火攻到凤凰单枞的火攻讲来,后期的质感方向转化是一个重要目标。反观很多茶品,最后多数 ...
不摸门 發表於 2020-12-20 10:16


古人常告誡我們說:「朽木不可雕」,以及「爛泥敷不上牆。」
茶葉一樣,內容不夠好,您用再厲害的火攻,也只是表面功夫。

其實,種茶、做茶、焙茶再到賣茶,以及從事各行各業,都和做人一樣,
都必須從本質上做起,否則到頭來得到的,只會是鬧個欺世罵名而已!

要嚴格說嘛,茶品如人品,
個人賣出去的作品、以及任何一件商品,就是他的人品。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