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轉貼:请教关于普洱生饼的后期陈化 [打印本頁]

作者: 朝旺德昌號    時間: 2010-8-10 23:24     標題: 轉貼:请教关于普洱生饼的后期陈化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普洱茶成品的储存中,不论生茶或熟茶,在良好的条件下,都能够通过数年至数十年的后熟作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味,使普洱茶具有相对的越陈越香的特点和某些特殊的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热湿条件催熟
   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成品茶中还具有黑曲菌,根霉毛霉、酵母菌等真菌的孢子和菌丝体,他们依靠茶叶作为营养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生长繁殖。这些真菌在摄氏15度以上,空气湿度在60%以上,孢子能够萌发,菌丝体能够产生包子,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可以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就完成一个时代的交替。在摄氏35度的液体培养基里,真菌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普洱茶叶对真菌来说,是一个丰富的粮仓,笔者曾对60年代的勐海茶厂的生饼做过微生物培养试验。经过严格消毒的茶叶能够在培养基上长出毛霉、根霉、青霉和黑曲霉。在接种第3-6天,毛霉、根霉的菌丝体象棉花团般的布满整个培养瓶,说明培养初期,根霉、毛霉这些易生长繁殖的真菌占优势。

   但三周以后,黑曲菌开始逐渐占优势,至一月之后,固体培养瓶的培养基表面,主要是黑曲菌的群落了。

   这个实验初步表明,40多年的普洱茶还具有营养物质,他还能供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40多年的普洱茶还是“活茶”,他还进行着后发酵过程。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以黑曲菌为主的真菌群的繁殖速率是很重要的,在真菌酶作用及氧化作用下,茶黄素转变为茶红素、茶褐素,茶多酚和茶碱逐渐分解,毛霉的糖化作用等生化反应,使茶汤由青、黄向宝石红转化,可溶性物质增加,口感逐渐醇厚、甘甜,感觉变得更加滋润。

   在广州、香港、云南西双版纳储藏普洱茶,因为高温、高湿,真菌繁殖速度快。因此茶界人士认为,在广州、香港和西双版纳。普洱茶的后熟比昆明、北京等地要快一倍,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本人也赞同,并总结为“热藏熟”。

   热湿催熟的作用使某些茶商过分追求快熟、快销,以假年份牟取较高的利润。但是,普洱茶在温度和湿度过高的条件下,茶叶含水量超过15%,在茶叶暴露的条件下,是很容易滋长杂菌的。茶商有意识的进行湿仓、洒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湿仓茶中,由于毛霉、根酶和某些杂菌在茶叶表层占优势,所以霉味较重,已经不是优质的普洱茶。如果茶叶发酸,再沾染有害微生物,就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废品茶了。

冷藏条件增香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在许多发酵食品如葡萄酒、白酒、啤酒、奶酪、老酱和火腿中,都有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香的生化机理比较复杂,有蛋白质的熟化、糖的焦化反应,但更重要的是糖类转化为醇,醇类转化为酯,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普洱茶在漫长的储藏年代中,真菌能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酯化酶,在不同茶本质和不同年代和生化条件下形成特异的芳香酯,使普洱茶越陈越香。发酵食品中,老酱、火腿和陈酒,需要数年到数百年,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可以延至数十年以上。

   发酵食品中醇类在酶促作用下的酯化方应,所需要的温度较低,芳香酯在较低温度下更有利于保存和缓慢释放,这就是许多发酵食品冷藏增香的机理。

   普洱茶香是茶本质和茶内微生物酶酯化作用的产物,这与大叶品种茶树共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樟树和其他产生芳香油的植物没有多大关系。

   在昆明的温度湿度条件下,3至11月份,普洱茶内的真菌已经有了繁殖的条件,6至10月是后熟的良好时期,而冬季的昆明,菌丝体产生酯化酶,使普洱茶逐渐积累芳香酯。在不同茶本质的基础上,就能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特异的香气。普洱茶香具有多样性,其中的奥秘还等待生物化学学者们去研究和揭示。

   以笔者在昆明收藏的不同地区,不同茶山的普洱茶与港台、广州储藏的普洱茶比较,收藏生茶前5年港台、广州茶熟得快,但藏到10年以上,茶叶的色泽、油亮度、香味和冲泡茶的汤色、口味及香气,都远远超过港台、广州的入仓茶,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和港台名商都认可的。

   根据理论和收藏实践,笔者认为,让普洱茶存放在不同气候型的地区,如北京、上海、西藏、昆明等等,相当于给普洱茶内的真菌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只要在干净、清新的储藏条件下,就能储藏出别具风味的普洱茶。热藏熟,冷藏香,让自然的环境,冷热的交替,季节的轮回来滋润普洱茶,使普洱茶越陈越香,让茶友们享受普洱茶的神奇的滋味和保健功效。

酽普点评:非常值得参考的一种经验和理论解释。然而,茶叶的自然后熟,究竟是更依赖于普洱茶中的未经钝化的活性酶,还是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商榷。也许,历史和实践中,主要依靠不同原理后熟的普洱茶都有。























作者: 朝旺德昌號    時間: 2010-8-10 23:33

此貼是在三醉中看到的,我層級不夠無法鍊接,只能擷取一段供茶友參考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1 00:37

偽科學文章
作者: kokal    時間: 2010-8-12 15:21

文章看看就好,不必太認真。
作者: 下港人    時間: 2010-8-12 17:13

什麼時候昆明、雲南各茶山也開始談藏茶、老茶了?

作者: 牛飲茶碗    時間: 2010-8-12 19:16

結論﹕昆明、雲南氣候環境影響下只會長益菌。連肉類放在室外也不會霉掉!可喜可賀
作者: Mic    時間: 2010-8-12 21:49

偽科學文章
ulumochi 發表於 2010-8-11 00:37



    不知是太單純,還是太笨,我怎麼看不出來是
"偽科學"的立論,可否請
"烏大"提醐灌頂一 下
作者: Mic    時間: 2010-8-12 21:54

什麼時候昆明、雲南各茶山也開始談藏茶、老茶了?
下港人 發表於 2010-8-12 17:13



    我去年到過昆明一趟,有三大茶城,合起來有上千家的普洱茶商
難道都是"新手上路"?
因為都只敢遠觀,且阮囊羞澀不敢進店,兄提示一下,下次一定去挑戰一下.
作者: 下港人    時間: 2010-8-12 21:58

我去年到過昆明一趟,有三大茶城,合起來有上千家的普洱茶商
難道都是"新手上路"?
因為都只敢遠觀,且 ...
Mic 發表於 2010-8-12 21:54

中國各地雲南也好,廣東也罷,茶商真正開始有量的存茶,
應該在2003年以後,所以他們所言,在雲南存茶十年後如何如何等言論,
都不真實,望兄明鑑啊,以免受騙,買了黑心茶。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09:25

不知是太單純,還是太笨,我怎麼看不出來是
"偽科學"的立論,可否請
"烏大"提醐灌頂一 下 ...
Mic 發表於 2010-8-12 21:49



    這類文章在對岸很多
差不多都是一個言論,很奇怪怎麼都消滅不了0....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09:28

這類文章在對岸很多
差不多都是一個言論,很奇怪怎麼都消滅不了0....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8-13 09:25



    文章說>>>
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成品茶中还具有黑曲菌,根霉毛霉、酵母菌等真菌的孢子和菌丝体,他们依靠茶叶作为营养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生长繁殖。这些真菌在摄氏15度以上,空气湿度在60%以上,孢子能够萌发,菌丝体能够产生包子,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可以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就完成一个时代的交替。

這段全部都對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09:38

接著又說>>>
在摄氏35度的液体培养基里,真菌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普洱茶叶对真菌来说,是一个丰富的粮仓,笔者曾对60年代的勐海茶厂的生饼做过微生物培养试验。经过严格消毒的茶叶能够在培养基上长出毛霉、根霉、青霉和黑曲霉。在接种第3-6天,毛霉、根霉的菌丝体象棉花团般的布满整个培养瓶,说明培养初期,根霉、毛霉这些易生长繁殖的真菌占优势。
   但三周以后,黑曲菌开始逐渐占优势,至一月之后,固体培养瓶的培养基表面,主要是黑曲菌的群落了。


這段好像也對...但是又不對!

真菌均勻的散佈在空氣中,我們一天最少會吸進一億顆黴菌到我們的肺中,所以黴菌(真菌)是無所不在的,線在你的螢幕上/鍵盤上肯定就有大量的黴菌/真菌/葡萄球菌/甚至大腸桿菌...這有什麼稀奇??

另外,黴菌不需要茶葉的營養也能生長,我家廁所的牆壁縫中就有黑黴菌,難道我家牆壁的營養豐富?

所以把茶葉跟黴菌做一個連結是集中打擊面的作法,事實是,黴菌可以跟全世界連結!
作者: brucechen    時間: 2010-8-13 09:40

所謂"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理論,或是”酸葡萄”理論都可說明這些現象...大多數00年的茶品不在香港就在臺灣,那麼大陸的茶商如何混??
唯有找一些理論如港倉=溼倉,然乾倉才是正道,.....唯有雲南才適合陳放普洱茶....等的謬論
這些無非是為了”愚化”茶友,也只有茶友認同,那麼該茶商才有利可圖。。。。
其實不只大陸,台灣也有這種現象阿!大家應該都還記得舊論壇裡最紅火的一帖”99鐵”
事件。。。

其實茶是用來喝的,只要大家回歸到這個理論,讓你的嘴巴來告訴你好不好,而不要去”聽故事買茶”,另外再交一些茶友多交換心得,就比較不容易中標,也可以較快瞭解普洱茶。。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09:43

文中說>>
这个实验初步表明,40多年的普洱茶还具有营养物质,他还能供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40多年的普洱茶还是“活茶”,

很好呀,我家那片40多年的廁所牆壁老是發霉,所以也是活牆壁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09:46

热湿催熟的作用使某些茶商过分追求快熟、快销,以假年份牟取较高的利润。但是,普洱茶在温度和湿度过高的条件下,茶叶含水量超过15%,在茶叶暴露的条件下,是很容易滋长杂菌的。茶商有意识的进行湿仓、洒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湿仓茶中,由于毛霉、根酶和某些杂菌在茶叶表层占优势,所以霉味较重,已经不是优质的普洱茶。如果茶叶发酸,再沾染有害微生物,就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废品茶了。

咦?前文不是還說真菌對普洱茶的好處,怎麼才一轉頭好茶變成了廢茶???>>>

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以黑曲菌为主的真菌群的繁殖速率是很重要的,在真菌酶作用及氧化作用下,茶黄素转变为茶红素、茶褐素,茶多酚和茶碱逐渐分解,毛霉的糖化作用等生化反应,使茶汤由青、黄向宝石红转化,可溶性物质增加,口感逐渐醇厚、甘甜,感觉变得更加滋润。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09:50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在许多发酵食品如葡萄酒、白酒、啤酒、奶酪、老酱和火腿中,都有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香的生化机理比较复杂,有蛋白质的熟化、糖的焦化反应,但更重要的是糖类转化为醇,醇类转化为酯,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普洱茶在漫长的储藏年代中,真菌能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酯化酶,在不同茶本质和不同年代和生化条件下形成特异的芳香酯,使普洱茶越陈越香。发酵食品中,老酱、火腿和陈酒,需要数年到数百年,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可以延至数十年以上。

誰說普洱茶是發酵食品??
懶的辯駁這種偽科學,給個網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6122402433
作者: 阿山哥    時間: 2010-8-13 10:35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在许多发酵食品如葡萄酒、白酒、啤酒、奶酪、老酱和火腿中,都有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8-13 09:50

大師可否給我們一點資訊,普洱不屬於發酵茶品,那普洱是屬於何種茶品?小弟接受的資訊裡,文中所提應該是指熟普才對,所以才有後發酵的論點,就如同酒,醬之說說法吧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10:53

大師可否給我們一點資訊,普洱不屬於發酵茶品,那普洱是屬於何種茶品?小弟接受的資訊裡,文中所提應該是指 ...
阿山哥 發表於 2010-8-13 10:35



    我看不出來文中有說普洱茶是熟茶的筆意...
只有一段說到>>>笔者曾对60年代的勐海茶厂的{生饼}做过微生物培养试验。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11:03

發酵食品最重要的步驟是加入大量的水
例如米+水+麴=米酒
麥+水+啤酒花=啤酒
奶+菌=奶酪
麵粉+水+酵母=麵包

白米不加水能變成米酒?
麵粉不加水能變成麵包團?

另外
我不知道火腿算是什麼發酵食品?
它好像是先用鹽醃,把豬肉的的水分鹽化(防腐)
然後加香料
然後也許煙薰,也許日曬,也許陰乾(抽掉剩餘水分)
最後熟成
如果為了好吃而刻意留下部分水分,為了怕壞掉,還要抽真空甚至冷藏哩

這裡面何來發酵步驟??
作者: 素還真    時間: 2010-8-13 11:06

回復 19# ulumochi

火腿風味也算特殊一種
它是利用肉裡一些酵素.....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11:07

這一段最卑鄙>>>
以笔者在昆明收藏的不同地区,不同茶山的普洱茶与港台、广州储藏的普洱茶比较,收藏生茶前5年港台、广州茶熟得快,
但藏到10年以上,茶叶的色泽、油亮度、香味和冲泡茶的汤色、口味及香气,都远远超过港台、广州的入仓茶,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和港台名商都认可的。


前半段他說前五年港台廣州的生茶表現比較好
但是藏到10年以上,昆明的茶湯表現遠遠比港台廣州的入倉茶

這是哪一國的貍貓換太子???
作者: ulumochi    時間: 2010-8-13 11:14

回復  ulumochi

火腿風味也算特殊一種
它是利用肉裡一些酵素.....
素還真 發表於 2010-8-13 11:06



    是的
我的意思是>>>火腿主要的熟成步驟不是靠發酵,而是靠鹽巴/香料/煙燻等方法

試舉一例
有人說生魚片的最佳賞味期大約在捉上船後第三天(現殺現吃甜味不顯)
這三天的熟成期也許也是利用肉裡面的一些酵素作用所致
但是似乎沒有人說
生魚片是發酵食品吧
作者: Mic    時間: 2010-8-15 11:32

回復 10# ulumochi
我認真的再看一次,真的發現文章中的立論,整體上看起來好像是對的
就好比拿"昆明與廣州台灣的藏茶條件變化來說"文內說
"十年內廣州台灣的茶轉化相對較快,陳味較佳,但十年以上,則昆明因為
相對濕度較低對於茶香與茶酯的轉化較優,較有收藏陳化價值"
此論點依本人在去年同一20年左右陳期茶品分別在台灣與昆明品飲的
經驗,好像不能這麼說,
雖然同一茶品在兩地泡出的陳期表現
(無論在湯色.茶香.韻味)有非常明顯差異,但是
我倒覺得台灣的陳化表現,並未減低該茶品的茶質,只是陳化較快而已
況且以台灣在普洱茶各方面的發展歷史,尤其是把普洱茶當作是
珍藏古董般的陳放技術與觀念方面的發展,雖然處於高濕熱的自然條件下
但透過人為的陳放技巧應可以改善此問題甚至提升陳化表現
所以說此文章的立論
應只是建立小樣本的科學研究結果上
然卻延伸過度推論其研究的適用範圍
顯然有
"拿雞毛當令箭的嫌疑"
作者: ko001    時間: 2010-8-15 22:46

普洱茶的科學研究談了很久
結論如百家爭鳴

我主觀一點認為:好喝就是好茶,管他來自那個倉
好喝的普洱茶基本條件必定可以
作者: 日月弘    時間: 2010-9-4 12:30

長知識...
作者: chen6955    時間: 2010-9-4 17:30

昆明茶商賣的許多「老茶」,都是從廣東肇慶進的。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