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存放老茶之迷惑 [打印本頁]

作者: fuyung168    時間: 2011-10-17 12:08     標題: 存放老茶之迷惑

以往我主要接觸及收藏的炭焙老茶均為半球狀,


為讓其完全乾燥,大都須歷經6-7年復焙才能乾透,


嗣後之保存方式,仍需密封(如裝入磁甕),否則仍會受潮。


不過我心中一直不解的是,普洱茶可以壓成餅、沱、磚、或為散茶,


都不必密封,可較隨意存放,仍會繼續陳化,無受潮問題。


但我所收存的台灣老茶則需密封妥存,我心中一直懷疑是否茶種不同所造成?



日前參加一個茶會,主人以民國38年其親戚所做的台灣老茶拿來請我們



是放在一個購物袋內,也未密封,主人說他曾拿給一位目前是雜誌專欄作家


且頗為有名普洱茶人喝他還評為藍印


該老茶茶乾當時我未拍照(以後如有機會再補上),茶形成條狀、無雜味


茶味乾淨、茶湯透紅、會涼、不太會回甘


主人還認為我用錫罐裝台灣老茶不妥問我為什麼不用紫砂甕存放?


由於我當時未詳細請教其台灣老茶存放等相關問題,


不知論壇上有否這方面經驗之前輩可以釋疑。


當時茶乾未拍照,只拍茶湯如上圖。


台灣老茶葉底(在上層部分)倒入葉底收集盒(裡面有當晚泡的普洱茶葉底)準備再行煮過。


作者: 煎茶人    時間: 2011-10-17 13:16

回復 1# fuyung168

李大藏茶之討論: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7557&extra=page%3D1
作者: 煎茶人    時間: 2011-10-17 13:45

回復 1# fuyung168


   好久未曾在論壇發表個人心得了,真的會「事事惶恐」:您的問題小弟就發表一些蠢意見給大家參考~~~~
1.您是要「存茶」還是要待其「陳化」?...................這個就跟存放容器有關了。
2.存茶除了「炭焙功夫茶」外,若目的是為了要求「乾燥度」,需要1、2、3、4、5、6、7、8、9~~~~~~~焙嗎?
3.茶的轉換(陳化」過程需要的是:「時間」、「適度之溫度」與「適度之水氣」來作為後續陳化(發酵作用)不是嗎?
4.有人崇尚「自然就是美」,有人欣賞「清妝淡粉」,又有人喜歡「濃妝豔抹」.............您喜歡哪一種?
5.您現在存茶是為了這輩子喝的,或是留給子孫那代喝的?
6.「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現證明鑽石都無法永遠不滅了,何況是「茶」。
7.普洱散茶適合「隨便放」不怕潮嗎?
小弟的結論:
茶就是茶,不管存放在哪裡,她都會繼續轉化,能夠延緩的方法諸如「焙火」,您的茶若是「乾燥度」能維持一定水準(別讓她發霉),不管您放在哪裡,只要時候到了、她自然會回報您。爾後再聊~~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1-10-17 14:51

不過我心中一直不解的是,普洱茶可以壓成餅、沱、磚、或為散茶,


都不必密封,可較隨意存放,仍會繼續陳化,無受潮問題。


但我所收存的台灣老茶則需密封妥存,我心中一直懷疑是否茶種不同所造成?


fuyung168 發表於 2011-10-17 12:08


這實在一言難盡,就說說個人的經驗好了..............

十幾年前弟買了些新的生普,因未到適飲期且量少,就隨便用很薄的麻將紙包一層,然後往牆角丟
十幾年後檢驗成果,有的質還很強悍,有的卻已奄奄一息,可見這不一定的
這還是要看質的強弱

台茶一般都很注重香氣的保存,這點與以前的普洱很不一樣
所以收藏上都會盡量想方設法的給它密封好

弟手上也有些存放於北部的受潮老台茶,乖乖....其味跟入倉老普還真像呢
很多人喝了都以為是老普呢,但這已經不是優質老台茶追求的方向了.
因為香氣及細緻度上就差了很多.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1-10-17 14:55

這實在一言難盡,就說說個人的經驗好了..............

十幾年前弟買了些新的生普,因未到適飲期且量少,就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1-10-17 14:51



另外,不管任何茶類,只要通風過度了,氣韻都會變得鬆散薄弱
只是有時候老韻會比較明顯而已,這類茶喝來會讓人很不爽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1-10-17 15:45

存放好茶的關鍵是在茶本身,垃圾擺100年還是垃圾,不會變黃金
要擺成老茶的茶,必須發酵度及乾燥度夠,因此先挑對茶,再來討論要如何存放
要保持台茶本身的香氣,必須擺放在瓷器或是內釉的陶器,蓋口施以蠟封或是棉布包裹軟木塞,這樣較不是受潮,香氣也不會退的太快
通常焙火過的茶,會放在陶甕或是紫砂甕讓其退火(時間視焙火程度而定),待轉趨穩定後再置入瓷甕中或是類真空包裝(非抽真空)
若是想讓台茶轉成普洱茶的味道,那就讓他受潮+高溫,保證蔘香味會轉的較快,但是注意不要霉變,太多人把霉變的味道當成老味
焙火是補足發酵度或是乾燥度不夠的手法,或是要讓茶葉更凝香時施作的,若是每年都拿來覆焙,這種茶是沒活性的,是死的,喝起來就是軟水甜水沒變化
若是乾燥度及發酵度好的茶,在其存放過程中因為受潮及高溫,導致口感變差或是酸度加劇,可以施以輕微焙火,排除表層水味及酸味,但若是吸入雜味,則需較高溫度覆焙,會影響其茶質!
後學就本身經驗分享,在去年曾經處理過一批民國50幾年的老包及凍頂,因為當時的包裝是紙包+油紙袋,根本沒密封可言,經過時間轉化,其酸味及水味很重,經過覆焙並裝入老瓷甕中靜置一年,國慶那幾天休假取出品飲,其凍頂茶的熟果酸及香,竟然再度出現,整體茶氣迴盪在肩頸等部位,隨同品飲的茶友也嘖嘖稱奇(因為當初此批茶他亦有收藏)!
作者: fuyung168    時間: 2011-10-17 16:12

不管普洱茶或台茶存放6-7年,似有一個明顯轉(變)化,
我大多收7年以上之炭焙茶,
有一位製茶朋友認為台茶若經6-7年培養
( 視茶之情形,例如受潮時焙火,除可去溼外,加溫也可助其轉化),
再密封保持其品質會很不錯。
作者: fuyung168    時間: 2011-10-17 16:41

回復 6# 喝茶賞壺


    謝謝前輩指教
    台灣陳年茶之保存方式:陰涼、隔光、密封、避異味,如有受潮再焙火去溼。
    前輩說,台灣烏龍茶如以"受潮+高溫+不霉變"方式,可轉成普洱味,。
    其意思就是台茶如受潮,趕快將茶拿到頂樓以高溫去溼及避霉味?
作者: Mic    時間: 2011-10-17 16:41

最近有一些機緣,喝到約莫40年的老包種
就如射大所言剛喝時的蔘香,棗香有如普洱同時期
的文革磚茶味,若不是第三泡之後的烏龍陳味出現
還真以為是普洱茶
老台茶我是剛接觸,還不是很清楚,不過我的印象是
只要是優質的老台茶,其品味與茶韻都不輸老普洱
唯一的差別就只有耐泡度而已
而且價格上來說,老台茶的性價比更優,
約莫僅老普的五成左右
但是說實在的,優質的老台茶實在不多
我喝過的老台茶不少,
但要有老味(蔘香棗香或仙草味)
又沒雜味倉位的不多
大多是老雜一體,五味雜陳
我想可能是早期台茶並沒有喝陳茶的習慣與傳統
刻意保存良好又有密封而留下來的不多
所以要遇到優質的老台茶真是可遇不可求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1-10-17 17:30

回復 8# fuyung168


    入倉的生普,不就是用這種方式?高溫高濕讓其變化較快,但是茶質也同時喪失了,不過普洱茶質畢竟較台茶厚,因此快速發酵後茶質仍較台茶好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1-10-17 17:43

最近有一些機緣,喝到約莫40年的老包種
就如射大所言剛喝時的蔘香,棗香有如普洱同時期
的文革磚茶味,若不是 ...
Mic 發表於 2011-10-17 16:41


老台茶放成藥香、蔘香及帶雜味倉味是目前較多的
老台茶放成藥香及蔘香,不帶雜味倉味是可遇不可求的
老台茶經過30年以上的陳放,仍保有熟果香,那是珍藏品
老台茶經過30年以上的陳放,仍保有熟果香轉花香的,那是夢幻逸品
作者: 星天牛    時間: 2011-10-17 18:12

目前我已收到的老台茶.幾乎全部都是只用塑膠袋2層.甚至只有一層的+裝茶用的茶巾袋 包裝保存.效果就不錯了.如此的包裝就算是梅雨季也無影響.
    那另外保存成一包的茶葉重量多少.好像會有影響.大包的聚氣效果.真的比小包裝的效果好.大包的總是味道濃郁穿鼻..
作者: 夢幻茶    時間: 2011-10-17 18:33

老台茶放成藥香、蔘香及帶雜味倉味是目前較多的
老台茶放成藥香及蔘香,不帶雜味倉味是可遇不可求的
老台 ...
喝茶賞壺 發表於 2011-10-17 17:43



    兄說:老台茶經過30年以上的陳放,仍保有熟果香轉花香的,那是夢幻逸品


後學沒此經驗...不知道30年了又有熟果香轉花香..是原茶就有還是時間轉出來的..還有"年格"陳年味如何??明顯嗎?

新茶找熟果轉花香容易..但這樣的茶放30年是否還保有........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1-10-17 21:56

回復 13# 夢幻茶


    後學當初也不認為有此種茶,但是當親身喝過後,才知道茶世界的奧妙!尤其他是原封原包的茶,在老茶人刻意保存下,後生晚輩才有機會喝到
作者: kkt48    時間: 2011-10-19 13:02

我年紀大,但資歷淺,對老茶沒有認識,對茶也認識不多。各位師兄的討論,增加了我對茶葉轉化的認識。我還想加三個假設:
1. 普洱陳化或轉化,主要講的是生餅,把茶葉壓成餅(或沱或磚等),茶葉緊密壓在一起,與空氣接觸少,可以慢慢陳化。一般茶葉是散茶,供論怎樣存放,都會接觸較多空氣,自然會一路轉化中。
2. 不同茶葉性質始絡不同,因此味道也不同。不同品質的茶葉,自有不同的轉化結果。白茶可否成餅?凍頂可否製成餅,這個問題---可否製成餅是指這些茶葉製成餅,存放5年、10年、20年後,會產生甚麼轉化結果?差了,好了?誰知,誰會做科實驗呢?幾百斤上好茶葉不賣,製成茶餅,10年20年後才看結果,誰會做----險了政府?
3. 茶葉存放成老茶是不是一定不行?綠茶要早喝,這是品茶的基本知識。我試過存放了十年的綠茶。結果,還喝得。綠茶的豆香沒有了,代替的是甘香陳韻。這不是綠茶的本色,但又不減茶味茶韻。這又妨?福建有茶商做觀音紅,即以紅茶製法製鐵觀音,結果當然不好,但難保一直研究下去,又成了新品種呢?
茶,仍然有十分奧妙的地方。
作者: fuyung168    時間: 2011-10-21 23:10

目前我買的陳年茶(已有6-7年以上,其間有復焙)

如果量多(十多斤),大多買新酒甕密封存放,

要喝的部分,才用小陶罐、小錫罐、或白鐵罐分裝。

大甕由於量大及密封度很好其陳化速度較慢,

陳化速度慢,表示可延長保存期限(茶之保存應有極限)

分裝的小罐由於接觸空氣較多或開罐較頻繁,

喝到後來都是覺得越來越好喝(應與醒茶也有關)

尤其放著幾個月後,陳味加速顯現。

截止目前,量多的茶,我還真不敢捨棄上述密封方式,

或採用陶甕裝老茶(因曾受潮,再請人幫忙焙乾)

這個顧忌不知何時才能突破

這個顧忌---包含沒這方面經驗及昔日製茶工藝

(例如退菁、茶揉捻、茶形狀、乾燥方式…)與今天多有不同。

如果採行將來那些陳年茶不知會以優質或劣質來作回饋?

新酒甕裝陳年茶12-15斤(容量米酒45瓶)


小茶罐


作者: 福嫂    時間: 2011-10-22 00:17

目前我買的陳年茶(已有6-7年以上,其間有復焙),如果量多(十多斤),大多買新酒甕密封存放,要喝的部分,才
由於量大及密封度很好其陳化速度較慢,

陳化速度慢,表示可延長保存期限(茶之保存應有極限)

分裝的小罐由於接觸空氣較多或開罐較頻繁, ...
fuyung168 發表於 2011-10-21 23:10

存茶的轉化除了與茶園條件及製茶工序等外,另與量的多寡,有很大的關係.


   


作者: RTYU    時間: 2011-10-22 01:30

存茶的轉化除了與茶園條件及製茶工序等外,另與量的多寡,有很大的關係.


     ...
福嫂 發表於 2011-10-22 00:17


1.會不會跟氧氣有關?細菌要分解物質,需要消耗大量氧氣
茶量多相對分解掉的氧氣比較多,密閉空間當中,快速自然類似真空化狀態,
細菌進入休眠狀態,只剩陳化,沒氧化作用=>細菌分解會吃掉茶葉的質
  眾前輩的經驗都指向,最好10斤以上放同一容器聚香轉化效果最好!

2.我覺得是環境不良因子被茶葉的數量均分=>像是容器異味,表層氧化,水氣侵蝕=>像是石沉大海,感覺不出來!
作者: RTYU    時間: 2011-10-22 01:35

陳化
指的是=>我們吃的罐頭,不是都抽真空,高溫殺菌過,還是會變質=>變質=陳化
作者: fuyung168    時間: 2011-10-22 18:35

藝術筆記網討論版,有一篇關於"茶葉發酵"與"發酵程度"之文章,
與各位前輩之討論有關,我試將原文PO上, 讓未看過茶友參考。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1-10-22 21:29

截止目前,量多的茶,我還真不敢捨棄上述密封方式,

或採用陶甕裝老茶(因曾受潮,再請人幫忙焙乾)

這個顧忌不知何時才能突破


fuyung168 發表於 2011-10-21 23:10

這個顧忌就不要去突破了,茶有茶性,是無法一兼二顧模蛤兼洗褲

較透氣的陶甕或紫砂甕,用於長期存茶是很不利的
雖會轉得快,但放個二,三年,茶可能就會有氣無力的
就算沒受潮,也會變得有老味卻氣韻薄弱.

藏茶還是盡量把它封好,使它不透氣不受潮為上,也不用擔心轉化慢的問題
年份若夠,只要開封見空氣,很快就會把失去的時間要回來的

把茶進量藏好,日後再用醒茶的手段把它喚醒既可
這樣既安全,且確保日後有老而彌堅的老茶可喝呢
作者: fuyung168    時間: 2011-10-22 22:11

回復 21# 射過溪


    謝謝前輩,受教了!  
    我就保持原狀,不做另外更動。
    目前我的老茶保存方式有三種,
    量多用大酒甕、或由商家直接裝茶罐(僅密封) ,
    量少(一、二斤以下)用瓷甕密封或以錫罐裝茶,
    經過五年多之實際收藏經驗,
    錫甕的效果好像比較好,
    隔光、密封、又稍有空氣進入,
    既可以稍稍促進陳化外,又不會感覺很快速。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1-10-22 22:38

回復  射過溪


    謝謝前輩,受教了!  
    我就保持原狀,不做另外更動。
    目 ...
fuyung168 發表於 2011-10-22 22:11


酒甕內的藏茶,日後若想醒茶備用,錫罐的確是很好的容器
氣密度佳,又微透氣,錫罐的溫度也會比陶瓷低 (用手指摸就知道了)
這些都提供了老茶很好的醒茶空間及條件
可以慢慢喝而不用怕漏氣受潮.
作者: 容爸    時間: 2011-10-24 18:21

回復 22# fuyung168


    請教兄,
現在存的台茶,都是原包寄來,大的一斤,小的四兩裝,抽真空的那種...
如此有存放的限制嗎?
現在都大包小包集合放在櫃子裡....
作者: fuyung168    時間: 2011-10-24 20:45

回復 24# 容爸


    前輩您好 !
    目前我大多買炭焙陳年茶(6-7年以上,已多次復焙並乾透者),
    其情形是這樣 :
    直接到商家那裡試過其品質後,才決定買多少斤,
    十斤以上我就不分裝,直接買回去裝入酒甕(事先買並弄乾淨)封存。
    如果五斤以下,我通常以半斤裝(四兩裝也有),
    不過茶要久存,還是需考慮量多較優,
    至裝茶袋只密封,然後以易開罐之茶罐封裝。
    有一小部份,也以瓷甕或錫罐裝(一斤或兩斤),
     這只是想藉各種方法存茶,以期瞭解各種保存之陳化情形。
     不管四兩、半斤、一斤、二斤、十斤以上只要陰涼處,例如客廳、房間、櫃子(不要緊閉)都放。
作者: 喝茶賞壺    時間: 2011-10-24 21:29

回復 24# 容爸


    若是高山茶早喝,存了不會變老茶,建議在陰涼處,或是用報紙包藏放冰箱
作者: Mic    時間: 2011-10-24 22:40

今天有幸喝了同事封存10年以上的老包種,聽其描述
是民國68年生產,用鋁箔包裝,包裝鋁箔的印刷花樣看
起來有點土(用現代的標準來看)感覺的確滿久遠的包裝
但當時有無鋁箔包裝,倒讓我好奇,不知版上能否有茶友釋疑
這泡茶讓我堅信,所有老茶若要有"香氣".韻味".飽滿的口感"
最好還是要乾燥密封,就有如"射大"所建議的一般原則
今天,我親身體悟了這一事實
作者: wenhan74    時間: 2011-11-8 11:12

那請問一下要藏茶所選的茶是哪類的茶呢

高山茶不適合那麼哪類的茶適合這樣存放

煩請各位前輩說明一下謝謝
作者: 山城茶戀    時間: 2011-11-8 12:25

本帖最後由 山城茶戀 於 2011-11-8 12:54 編輯

1.原料:日照夠少施肥或是久久未施肥的茶園所產的
2.製作:適合存放的茶,一開始做好她是不怎嚜香的,也可說他是香在骨子裡! 茶湯厚滑飽滿度佳,泡後葉底是呈現鱔魚黃的色澤,過於青綠不好。也就是論壇上常說的,萎凋攪拌發效度適足的茶,過輕發酵與過重發酵都不好,過輕發酵的茶葉由於被製作出的茶質濃度不足,在焙火階段當中,所能存留的茶底有限,並且一旦低沸點香氣因火失去了之後,沒有了宜人的發酵香,後來只剩火香。過重的發酵也不好焙火,操作當中會直直滑落,焙升中溫之後會hold不住茶性穩固。換句話說重發酵的烏龍茶,銜接焙火時所使用的機具與方法,是須看人(找對的人)與選擇機具的。
這些內容業內尚有人不知喔!

感恩聆聽!

.
作者: lin    時間: 2011-11-8 12:30

為何高山茶不能藏..不能一概而論.......不是欣賞鮮香者就可選擇自然質重.或重質喟清無雜味的高山茶.藏時不透氣真空不真空皆可....

一段時間(5年)後.茶湯定有不同.更久的話如何再觀察...不喜老舊味純賞湯者可用此法..
作者: fuyung168    時間: 2011-11-8 16:01

我曾在部落格寫過 "陳年老茶之我見"一文, 請參考:


一提起老茶大家一定會想到普洱茶,其實半發酵之台灣烏龍茶也有很多不錯的老茶,


惟先決條件必須採摘適度成熟的茶菁(一心兩葉)又在曬青'晾青'攪拌階段能夠加強,


使它適度發酵,再經過時間陳放及妥為收藏,屆時會令人驚豔 .

普洱茶由於是喬木大葉種,因此茶氣與茶質,可能不是灌木烏龍茶所能比.


但是依實際需要(即含水量高時),在陳化過程中經過適當炭焙(竹炭'龍眼炭)僅將水份及雜味趕走,


不是為焙(讓茶色快轉深)而焙,其所製成老烏龍之香氣,非常濃郁迷人,遠非普洱茶所能及.

台灣老茶的形成,分兩派.一派認為茶製成後只要妥善保管收藏即可,


千萬不能再焙,主要論點在焙的過程中會將陳味焙掉也會傷到茶質,


更有可能用焙火讓茶色轉深可魚目混珠,以仿老茶(年紀不足).


另一派則認為,茶放久可能會潮濕或有雜味,需靠火焙乾及焙清,另外也可以利用焙的過程讓茶質轉化.

其實兩派都有其著力之處,依個人實際品飲經驗中,覺得製成後都不焙者較有陳味,


因為焙一次火,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退火氣,當然陳味要重新開始.不過不焙火的老茶澀的機會比較高,


而經過適當炭焙的老茶,茶湯比較順'較柔,也有難得之焦糖香(不是焦炭味).

辨別臺灣老茶與普洱老茶,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時間之陳化是騙不了人.


無論那一種老茶,如果真有年紀其葉底一定要展開(具活性),顏色似酸菜色(不能是焦黑),


茶湯顏色則越紅越好並要晶瑩剔透,一定不能死黑(像醬油)及混濁.


氣味是令人心曠神怡之陳香,而不是焦味或其他怪味.


作者: Daiwan-Te    時間: 2011-11-10 23:53

凍頂可否製成餅,這個問題---可否製成餅是指這些茶葉製成餅,存放5年、10年、20年後,會產生甚麼轉化結果?
差了,好了?誰知,誰會做科實驗呢?幾百斤上好茶葉不賣,製成茶餅,10年20年後才看結果,誰會做----險了政府?
(恕略)
kkt48 發表於 2011-10-19 13:02

 
凍頂可以做成餅
吳振鐸博士曾在1982年利用凍頂茶葉做成小龍團
放了5年、10年、20年以後, 還是不怎麼樣

手上還留有一些吳老親手做的小龍團
以前每隔幾年還會拆一塊來喝, 近幾年都沒再試了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1-12-2 17:08

年份若夠,只要開封見空氣,很快就會把失去的時間要回來的 射過溪 發表於 2011-10-22 21:29


怎麼講得跟走出香格里拉一樣,急速衰老!

剛剛在其他版面看到以下這段,頗感無言

茶種:紅心歪尾桃
陳置: 2011年初仲夏收入 原包原味陳置陳放至今.
陳期:超過100年  

台灣真的有這種幾乎歷經三朝到今天的茶還沒喝掉的嗎?
誰能證明這是真的?
普洱亂吵也就算啦,怎麼連台茶都炒得這麼兇!
百年前的台灣人大概連溫飽都成問題
怎麼可能會有這種心思去存茶,射兄您才是淵博指點一下小弟吧!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1-12-2 17:33

怎麼講得跟走出香格里拉一樣,急速衰老!

剛剛在其他版面看到以下這段,頗感無言

茶種:紅心歪尾桃
陳置:  ...
johnny 發表於 2011-12-2 17:08



這大概又是另一則 How old are you ? (怎麼老是你 ? ) 的故事了.........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12430&fromuid=1869


PS. 清末民初時,台茶的生產及出口量很大,的確有一些被留放至今
       但量很少,市場亦無公開販售,通常只在內行的藏家間私下交流著
作者: vincent6171    時間: 2011-12-2 20:13

這大概又是另一則 How old are you ? (怎麼老是你 ? ) 的故事了.........



PS. 清末民初時,台茶的生產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1-12-2 17:33



How old are you ? ....
......How 歐的(黑的) are you ?
作者: johnny    時間: 2011-12-2 22:08

不過小弟還有個問題
百年老茶葉應該已炭化成灰了吧?
真的還有品飲的價值嗎?
就算普洱老到這種程度也未必好喝吧?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1-12-3 10:28

不過小弟還有個問題
百年老茶葉應該已炭化成灰了吧?
真的還有品飲的價值嗎?
就算普洱老到這種程度也未必好 ...
johnny 發表於 2011-12-2 22:08


保存不良,有受潮的才會炭化,茶湯嚴色也會變黑濁
受潮越嚴重的湯色越黑,保存良好的是一種透亮的褐色


下帖是T4U茶友喝老台茶的實錄.................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14792&fromuid=1869
作者: 折梅吹雪    時間: 2011-12-5 12:31

有些阿里山區的老茶會用電窯烘焙 .老茶的活性變消失了.在泡茶時不易展開.茶湯也少了甘醇..

我喝的老茶是這禮老茶師(84歲)早期保留30的烏龍.他放在大甕 (會透氣那種)裏 然後每2年入冬他會用龍眼木碳縕火焙乾...我是因找調釉的木灰 跟他要龍眼木灰 無意喝到 也收購一些  它每年有不同的變化  秋季喝起來較甜 夏天有青草味  冬天有龍眼香.......
作者: 容爸    時間: 2011-12-24 17:39

請教前輩們,
到竹山工業區內的"遊山茶訪",
現場活動是用小电焙籠自已烘茶,
會後我買了电焙籠(80W)回家,
它的指示用100度先焙,聞到茶香後轉以80度焙....
請問我可以以此除溼回茶香嗎了
作者: Mic    時間: 2011-12-24 21:54

回復 39# 容爸


    我個人的建議是不要,但還是要看茶体本身的狀態,如果已經受潮嚴重或已經受過傷
茶香流失的茶就比較沒關係,但還要要用低溫(60度以下)較不會有焦化的變化
如果茶体狀態良好,茶香猶存,那可以放在較乾燥的地方將茶体內的溼氣排出即可
我的方式是用布包放在除濕機排氣孔上方(約離15-30公分)除濕乾燥, 效果不錯
提供參考
作者: hifi    時間: 2011-12-26 02:41

回復 39# 容爸
這個嗎?
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d62212695
   
可能需要重測一下,溫控器之設定溫度與實際表現溫度(需要放置茶葉才準)
通常差別會很大的。
作者: 容爸    時間: 2011-12-26 11:14

回復 41# hifi


    是的,就是這個,
要重新測温嗎,
有沒有可用之處?謝謝
作者: hifi    時間: 2011-12-26 12:35

回復 42# 容爸


記得舊論壇有團購過,當時有做了溫度測試,記得實際溫度比設定溫度高了很多所以建議您在未正式投茶(好茶)之前,先了解機性!

舉例:
目前坊間使用最多簡易的德製EGO溫控器


舊型的焙籠與早期直立箱式焙茶機,都是使用這一顆,它的正負值高達15度!! 也就是說當設定100時,加溫會到達115,而未加溫時會降到85之後再啟動加溫,所以以現今茶類的型制並不好用。

建議
在小焙籠置茶下方加一支檢測用的溫度棒
作者: 容爸    時間: 2011-12-26 12:54

回復 43# hifi


    難怪當天用100度把翠峰茶焙出焦味,毁了
感謝指導,做茶還是交給專家才安心
作者: idiot    時間: 2011-12-27 19:09

醒茶也要很注意  有時明明火不重 也放得很乾的 還會泡不太開
要好好的醒 才行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