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勐海茶廠、下關茶廠改制前後的茶品茶質差異有多大? [打印本頁]

作者: 台灣茶人豐    時間: 2011-12-12 10:59     標題: 勐海茶廠、下關茶廠改制前後的茶品茶質差異有多大?

勐海茶廠和下關茶廠的茶品從1950年代以來,生產過無數茶品,50年代的印級茶系列,紅印、藍印、大字綠印、紅鐵、藍鐵、黃鐵。
到70年代至今各種編號的茶品,諸如勐海茶廠70年代黃印系列、大口中7572青餅、大藍印7682、7452熟餅、73青餅7542、特級大葉青餅等,
80年代8582、7542、雪印7532、8592熟餅、7572熟餅,90年代7542、7582、7532、8592、7572等等。
到2004年改制前的茶品,品質和差異性都不大,只差別在年份和數量多寡,品相的完整漂亮與否?倉儲的輕重?
絕少人否定改制前的品質,這是大家對該兩大廠茶質肯定的重要原因,因為改制民營的關係,
茶品的數量增加了,品質因數量的增加下降了,但究竟差異性有多大?
很值得大家討論,如果手中有相同編號或同質性的茶品可以拿出來比對看看,喝喝看,順便發表一下看法。
作者: 台灣茶人豐    時間: 2011-12-12 11:03

下關茶廠從80年代至今生產期最長,數量最多,就是8653這個編號,可以比對04年前後的8653,
和05年以後至今的8653,有何改變?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2 12:33

下關茶廠從80年代至今生產期最長,數量最多,就是8653這個編號,可以比對04年前後的8653,
和05年以後至今 ...
台灣茶人豐 發表於 2011-12-12 11:03



    茶人兄所言甚是   一個晚上一次到一個晚上7次  品質自然就不一樣了  一年三採茶跟看到葉子就採  哪有茶樹受的了  茶樹受傷了  至少要停採7-10年  現在年年採  眼看要油盡茶哭  菁盡人亡  慘
作者: 天夜    時間: 2011-12-12 16:24

就勐海廠來說所生產最大量生餅的就屬7542這麥號,小弟比較好奇想了解的是改制前後這款茶的差異性有多大?特別是這幾年的7542跟改制前的比較, 畢竟早期的7542給人的感覺很好 , 所以很多人想買年輕便宜的7542自己來放  , 期待未來有老的7542可以喝 .
有前輩比較過嗎?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嗎?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2 18:42

其實   不管7542  8582 ..... 都是配方茶   只要其中一兩株種類茶種受傷  品質就掛了
作者: t775921    時間: 2011-12-13 00:03

小弟認為普洱茶的最大盲點是年份   所以很難比較   因為年份才有很多遐想空間
勐海跟下關 改制過後的茶  小弟個人認為差在 少了苦跟澀 多了回甘  記得以前新茶很苦也澀  這些似乎有改善    或許往後一泡茶放10年就很好喝不用放到20年  至於製茶其中細節  我覺得不用太計較 因為你也看不到   你買的就是編號   只要不是B貨或是假貨 就OK      只要是真品一切OK拉
作者: 羽身    時間: 2011-12-13 07:30

年份跟喝茶  沒有直接關西跟投資才有直接關西 跟價錢有直接關西  年份跟新茶 有直接關西跟老茶沒有直接關西  原料好壞  製程到不到位 倉儲環境的優劣都是後製發酵普洱茶好壞的關鍵  品飲者 沒有真假的問題 只要茶種 製程都對 茶質好都可以是選項
作者: 羽身    時間: 2011-12-13 08:02

勐海   下關   2大茶廠可以說是指標茶廠  也可以說是 普洱茶的基本款茶廠  粉絲最多  茶質也算最穩定的了
沒有最特別 也沒有最差  中規中矩  改制前改制後的品質還是有好有壞  就是量的問題跟倉儲環境
大家都知道 猛海 下關大部分 都是茶園茶 如果是管理好的茶園茶 會不會有好的茶質 如果以台茶來看普洱茶 好像茶園茶 好過野放的大樹茶  以目前大量採收野生  大樹茶的情況而言 茶質要多好 是一個未知數
作者: 品葳    時間: 2011-12-13 09:42

就以7542來說, 如果現在要買的人先喝一下相信大家心裡就有數跟以前的7542差別有多大(喝的出有勐海區的味道嗎?),再說以新茶的價格來說跟以前的價格有多大的價差?(經銷商賣一件新茶比賣一件中期茶還好賺,相信一些前輩都知道以前的價格)這些都跟量沒有很直接的關係,最關鍵問題應是私人企業為追求大利益大公司大開支嘛!還有一種是盲目的炒作盲目的跟風。
作者: 品葳    時間: 2011-12-13 09:42

就以7542來說, 如果現在要買的人先喝一下相信大家心裡就有數跟以前的7542差別有多大(喝的出有勐海區的味道嗎?),再說以新茶的價格來說跟以前的價格有多大的價差?(經銷商賣一件新茶比賣一件中期茶還好賺,相信一些前輩都知道以前的價格)這些都跟量沒有很直接的關係,最關鍵問題應是私人企業為追求大利益大公司大開支嘛!還有一種是盲目的炒作盲目的跟風。
作者: 品葳    時間: 2011-12-13 09:56

大家知道?就以7542的毛料在原產地的價格是多少嗎?就算是品牌效應也沒那麼大吧?相信只要是有上茶山的人都知道,再說其他的產品價格也都是無法想像的。
作者: bravo    時間: 2011-12-13 10:14

大廠茶品眾多, 茶質一定有好一點和差一點的, 改制前後的差別應該在口味和口感上
作者: 下港人    時間: 2011-12-13 11:06

茶人兄所言甚是   一個晚上一次到一個晚上7次  品質自然就不一樣了  一年三採茶跟看到葉子就採  哪 ...
asimon 發表於 2011-12-12 12:33

茶樹的摘採應該不會「看到葉子」就採啦....
樹是有生命循環的,茶農也不會笨到害死生財工具,摘採其實還是有季節性的,
頂多為了提高產量,多施點肥、多打點藥......
作者: 羽身    時間: 2011-12-13 12:05

樹需要落葉  適當的修剪  有助成長  但是修剪 是以老葉枝幹為主  並非嫩芽  所謂開枝散葉 新枝越多  新芽越多(老人化的社會是很危險的)
作者: 來自高雄    時間: 2011-12-13 13:15


季節不到.........想採都沒得採
茶樹還是講求節氣的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3 13:44

茶樹的摘採應該不會「看到葉子」就採啦....
樹是有生命循環的,茶農也不會笨到害死生財工具,摘採其實還是 ...
下港人 發表於 2011-12-13 11:06



    嗯嗯嗯........   2006-2007年  普洱在內地大崩盤  台灣視為畏途  韓人聞風喪膽   所為何也.....拼命施化肥  施藥目的為何   .... 竭澤而漁(看到葉子就採  只是生動描寫採紅眼的用詞)  最主要產量嚇死人   一時半刻  誰也消化不了 大量留在內地壓垮市場  其實  從茶質  茶氣便可見一班    連續數年 本人每月去大陸  去必找普洱專賣店喝茶 在內地普洱茶店最明顯  2005前年可賣500-1000人民幣  一過2005到2006只剩80-100人民幣  這兩年品質稍有回穩  但仍須努力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3 13:47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2006  後  我在台灣朋友家喝茶   說是大葉喬木壓製的磚  沒錯  葉斗大  一喝  嗎啊  沒茶氣
連台地茶都不如   慘
作者: weberdece    時間: 2011-12-13 16:36

台地茶未必沒茶氣吧 強幹新枝管理好應該還是有一定品質 末學淺見
作者: ccr    時間: 2011-12-13 23:05

改制前雖封閉卻創造奇蹟
改制後的
人的管理導致差異變大
作者: ccr    時間: 2011-12-13 23:13

改制後過於商業化管理茶業
數據成了指標
單純的製茶人文如今不復見
這也是今日茶商寧願自辦或訂製茶
也不想代理大廠茶的原因
作者: oyang678    時間: 2011-12-14 01:00

回復 17# asimon


    大大會不會是喝到黃片磚?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4 09:39

之前茶商出了幾本茶書  把訂製茶打入黑五類   甚至說七子沒問題  訂製有勐海飛的都可能是假的 賣茶賣到這樣  真令人搖頭  其實那個年代  訂製反而會去要求茶菁  製程  也是省公司接單   五大廠製茶 (80-90)也沒啥人敢內貼中茶飛(利潤低也沒啥人幹)  一直到了最近  沒茶了  才又被正視  至於大家不賣大廠貨  是因2000年後中茶拿商標賣錢  到處都是代理商   真假代理一堆  假茶開始泛濫充斥  仿大票  內飛ㄧ堆  最具代表性的  就是連香鋪都買的到有內飛的假綠大樹(仿的粗慥  茶菁也非易武茶區 真吐血).........  近來2000紅鐵也出現近2010薄紙仿品 眼看逐漸荒腔走板  政府才收回中茶商標  不給一般人代理  這兩年還在電視打中茶商標的廣告(亡羊補牢)........
作者: 龍馬    時間: 2011-12-14 13:16

以前是炒改制前後的差距
現在是炒大樹台地的差異
未來我猜測是炒新明星茶區的發現
因為創造差異才能創造價格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4 14:46

以前是炒改制前後的差距
現在是炒大樹台地的差異
未來我猜測是炒新明星茶區的發現
因為創造差異才能創造價 ...
龍馬 發表於 2011-12-14 13:16


其實   不管炒啥  都要回歸基本面   就是茶要夠好  之前強調廠內七子  冷落訂製茶  隨著茶大多入港倉或溼倉
乾倉老茶的不斷減少  加之內地要乾倉生茶  導致乾倉老茶炙手可熱  業者大嘆昨夜今昔  在一片驚異  改變聲中
乾倉的訂製茶才又站在囑目區  新的茶區  如果質  氣    型具佳  是有可能成為話題
作者: october    時間: 2011-12-15 00:18

這幾年的大廠茶,茶湯稀薄,喝不出有茶質,跟90年代入倉茶仍帶有苦澀味相比差很多,早期茶10泡以上沒問題,現在能泡5泡以上還有味道就不錯了,未來轉化如何,很大的未知數。
作者: 羽身    時間: 2011-12-15 09:15

喝茶要選自己喜歡  喜歡的定義有些因人而異  口感對 價錢也ok  口袋也可以 大概就成交了
但是很多人喝茶 沒有方向  也不知道如何設定(見黑就殺)  喝茶還是要忠於自己的口感  也就是說要有自己選茶的一個基調  從價錢到口感  認清自己喜歡的調性  循序漸進
當你喝到一款茶很喜歡 不仿作較長期的觀察 比對  建立一個系統 作較深入的探討 慢慢會找到自己的路
如果以目前茶葉的多樣性 新手的選擇 變多 同樣也變困難  個人認為 應該以出廠品質的穩定性  價錢  延續性 來作考量
記得剛接觸茶的時候 是烏龍茶  剛開始 是價錢考量  慢慢喝多了 開始找茶 嘴變刁了 價格茶質就要兼顧了  到後來喜歡一個基調後  茶質臨架價格之上  考量的 就是以口感為主了  相對的時間讓你對市場生態 價格 慢慢離解 就是以口感為主了  相對的時間讓你對市場生態 價格 慢慢理解  也就不會常花冤妄錢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5 09:42

這幾年的大廠茶,茶湯稀薄,喝不出有茶質,跟90年代入倉茶仍帶有苦澀味相比差很多,早期茶10泡以上沒問題,現在 ...
october 發表於 2011-12-15 00:18

沒辦法  縱欲過度  菁盡茶亡
作者: willion    時間: 2011-12-15 17:14

改制后的大厂茶和配方改革:适应多数人的口感,偏软偏甜;茶质改变:茶气偏弱,茶底偏薄;原材料制约:没有那么多库存老茶可以拼,没有那么多古树可以收。这三大因素有关。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6 10:00

改制后的大厂茶和配方改革:适应多数人的口感,偏软偏甜;茶质改变:茶气偏弱,茶底偏薄;原材料制约:没有 ...
willion 發表於 2011-12-15 17:14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說穿了
為了加大  加快  產量和營銷   放肥放藥  採收過度導致氣.質具弱   氣.質具耗後  又不能適度減產  以涵養茶樹生機又
導致惡性循環  李時珍.本草綱目  :普洱味苦性刻薄 括腸搜胃也  也因此不能馬上喝   故壓製成各種形狀  以利存放  藏族甚至加牛奶以緩其刻.利之性  新茶馬上喝  除了搞成紅茶(滇紅)及熟普外   當地人也不敢拿新茶馬上天天喝  工廠為了加大營銷改變配方  讓甜蓋過其利  十年不到  內地一定一堆人看腸胃科  真是內地普洱茶樹及內地愛茶人民的浩劫  因此新茶宜存  真不得已  熟普也可選擇

ps:發現  新茶農藥有些下重了   真暈   浩劫  耗竭
作者: willion    時間: 2011-12-16 11:40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asimon 發表於 2011-12-16 10:00



    现在新大益的量是越来越大了
作者: 茶E館    時間: 2011-12-16 19:33

普洱茶的特色物以稀為貴'當然首先'茶質'倉儲'條件是主要畢竟最後還是要進入體質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7 12:34

普洱茶的特色物以稀為貴'當然首先'茶質'倉儲'條件是主要畢竟最後還是要進入體質 ...
茶E館 發表於 2011-12-16 19:33



   恩  台灣的老茶  主要來自97大限香港倒入  因此絕大多數是入港倉  或輕港倉(此兩者與內地的濕倉不同)   內地確要喝完全的乾倉..........只能說  近十餘年的茶品全乾倉會多些  老茶全乾倉那算希有了(20年乾倉會是輕倉兩倍價  超過20年  那....有些業者說不知如何開價....真是物以稀為貴了)
作者: 茶E館    時間: 2011-12-17 14:11

恩  台灣的老茶  主要來自97大限香港倒入  因此絕大多數是入港倉  或輕港倉(此兩者與內地的濕倉不同) ...
asimon 發表於 2011-12-17 12:34



    完全認同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18 21:55

完全認同
茶E館 發表於 2011-12-17 14:11


幸好  台灣和內地及香港各有所好  不然會打架

台灣除印級茶  對拼配茶(7542-8582...........)˙港倉及後發酵工序(中茶鐵)接受度很高
廣東等內地  則獨鍾 印級茶及純生工序{如無紙乾倉中茶鐵及80年代石頭茶(早期店家在80-90都有販售 其為單一茶菁綠印.黃印)  這兩片 在廣東都比88青貴}
真是鍾鼎  山林各有所好  .......
作者: 茶E館    時間: 2011-12-19 03:05

幸好  台灣和內地及香港各有所好  不然會打架

台灣除印級茶  對拼配茶(7542-8582...........)˙港倉及後 ...
asimon 發表於 2011-12-18 21:55



    印級'7582''8582''7542''
作者: asimon    時間: 2011-12-20 14:32

印級'7582''8582''7542''
茶E館 發表於 2011-12-19 03:05



    哈 哈哈  沒注意順序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4-10 16:13

改制前後最大的差異是自己的年齡改變, 不是茶改變, 年紀漸長, 很多東西變的不能吃不敢吃不好吃, 喝茶也一樣


茶就是茶,但是年紀變大,對食物飲料的喜歡及感受度也是會退化的


撇除喝茶的年齡不同之外,第2個差異是陳期不同,若再撇除陳期不同的因素

以陳期相同時的表現作比較,或許用料的山頭氣及樹齡會不同,但只要茶廠製茶的地點相同,差異應不大

因為裡面包的自己喝的都是茶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4-4-11 12:07

勐海茶廠改制前後的茶品茶質差異是很大的
因為改制後茶有加裝"光觸媒"促轉化功能,改制後則無
所以新茶就很好喝,不若改制前的大部分都要20年以上才好入口

這改制後具有光觸媒功能的外包也可吸取宇宙能量,加速茶的循環代謝
乃至可以顧胃排毒去煞消業障

不信請看............
http://www.t4u.com.tw/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14913&pid=1190149&fromuid=1869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4-4-11 12:12

勐海茶廠改制前後的茶品茶質差異是很大的
因為改制後茶有加裝"光觸媒"促轉化功能,改制則無
所以新茶就很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4-4-11 12:07

Sorry! 糾錯 !
應是....改制則無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4-11 12:48

回復 39# 射過溪


    哈哈, 改制前後都有啦!

只是在您家的改制前海廠茶,因為一直在過溪,所以較潮濕 ,而且有其他的廠外茶,海廠茶的特殊功能就暫時退化

不過只要擅於轉倉的人,還是可以慢慢喚醒其光觸媒的淨化功能


只是如何判斷淨化功能是否發揮?只要廠內茶的重量佔所有茶重量的(大約)75-85%以上,
而且剛進入屋內便能嗅到滿茶香,就是倉儲良好,已經讓廠內茶發揮了淨化環境的功能

至於下關茶不僅無此功能,還會狠狠的降低廠內茶的光觸媒功能,這些現象對於改制前後都是一樣的

當然有關茶葉及製程,在不同年代會有所差異,但瑕不掩瑜,真正的茶性,受茶廠地理環境影響較大,

故海廠及下關一正一邪,至今仍對比明顯,反差極大,改制前後的茶品及茶氣,一路走來,都始終如一,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4-4-11 13:16

回復  射過溪


    哈哈, 改制前後都有啦!

只是在您家的改制前海廠茶,因為一直在過溪,所以較潮濕 ,而且 ...
huangfafo 發表於 2014-4-11 12:48

您又幻想錯誤了
我這裡很乾燥喔,長年溼度不會超過60%,而且滿室生香呢

唉 !
真可憐,連光觸媒這種東西都幻想得出來,而且還把幻想當真
業障啊...業障 !

改制前後的茶品茶質有何差異這就別論了,因為老茶友們自有定論

從你那瘦弱無力,差到一個不行的身心狀況,告訴了我們.........
一天到晚在那邊茶氣來茶氣去的人,身心的健康狀況都很差且常會起幻想,幻覺
謝謝您為我們證實了這點.
作者: huangfafo    時間: 2014-4-11 14:36

回復 41# 射過溪


    可見您老老到忘記及幻想很多事了

這裡的前輩都喝過改制前後的茶,可是同樣陳期3年的譬如2000年及2008年的茶
卻是分別在2003年及2011年喝,這期間是已經老了八歲


味覺及身體健康狀況會因為喝大樹茶及下關茶而退化的更快

因此會覺得改制後的茶比不上改制前的


不然市場不會對改制後的茶一樣投以贊成票,投資報酬率還是如此之高,您買的起嗎?
如果您盡速認錯或許還能在最近大益回檔時逢低承接

否則您胡亂喝茶,讓您的口感退化至極,也讓您看錯大益茶, 還讓個性變化成如此,很喜歡找碴, 更誤導了市場大眾,
讓許多茶友失去在低價買大益茶並獲得身心健康的機會,讓新茶友情何以堪!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4-4-11 14:56

味覺及身體健康狀況會因為喝大樹茶及下關茶而退化的更快
因此會覺得改制後的茶比不上改制前的

不然市場不會對改制後的茶一樣投以贊成票,投資報酬率還是如此之高,您買的起嗎?
如果您盡速認錯或許還能在最近大益回檔時逢低承接

huangfafo 發表於 2014-4-11 14:36

哈哈....真的喔
那為和你喝大益茶會衰老的這麼快啊
我沒亂講喔,看過你的茶友都知道

難道是你買的大益茶,都有光觸媒的功能
所以產生了氫氧自由基讓你中毒 ???
不然怎會老得如此的快???

勐海廠的茶我不用買啊
我的茶倉裡還有很多70~90年代的,喝都喝不完幹嘛買
更不會去誤導茶友,只是對你哪幻想式的言亂感覺很有趣而已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4-4-11 16:47

味覺及身體健康狀況會因為喝大樹茶及下關茶而退化的更快
huangfafo 發表於 2014-4-11 14:36

你會這麼說,我相信你也是如此體驗過來的
你的身體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是因為你的身體太弱了
受不了茶性稍微強一點的茶,尤其是心臟還有胃

說真的,我見過很多T4U的茶友
但像你那麼黑乾瘦,健康狀況又這麼差的,還真的很難找到
尤其是這種把身體差當作氣感強來強作解的,更是罕見的極品吶
可惜...你自己的健康狀況就狠狠的打了你自己一個耳光.......

我不是羞辱你喔,我是想敲醒你.....
別再如此繼續糟蹋自己身心的健康,也讓別人看你笑話
有病要看醫生才是正道,靠大益茶不但沒用反而更糟
僅此 !
作者: fategod    時間: 2014-5-15 19:27

本是更好的話題...
哎,感覺有茶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是非恩怨。
哪裡才能找到茶本源的,真正的清靜樂土?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