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過溪劍法 - 試之訣 [打印本頁]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7 15:21     標題: 過溪劍法 - 試之訣

試茶

我想每個愛茶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試茶方法及標準
但不外乎某固定的茶具,固定的浸泡時間,固定的置茶量

這樣的方式看似標準,但實則未必
例如有的茶因為揉捻的關係,有的茶質釋放的快,有的釋放的很慢
若用一種固定的標準來試不同茶性的茶,那就有可能失寶了

最好的方式是...多用幾種不同的試茶標準來試
在經過一次的固定標準法試茶後,再依這次的試茶茶湯濃淡的結果
調整置茶量或時間再試一次,甚至二次,三次也沒關係
千萬不可一試定輸贏,這樣有可能會錯殺無辜

除非是買到的茶實在爛到可以,一喝就有很明顯的怪味或不好的口感
也完全喝不到認何的優點,那就不用再試第二次了

如果第一次試茶,覺得這茶淡了點,薄了點,濃了點,苦了點,但喉韻覺得還不錯
那就值得我们調整一下浸泡時間或置茶量再試幾次

結論是...........
第一次固定標準法試茶只是在試茶性而不是在試茶質
得知該茶的茶性後,再次的試茶才是真正的在試茶質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7 15:37

一般的試茶評比法應是源自比賽茶的評鑑方式的
所有的茶排排站,一律用相同的茶具,置茶量,水溫,時間........
評審一樣一樣的喝,然後再依評分表上的評分類別,如香氣,喉韻,外觀......等給分
在公平性而言這樣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大家要注意一點...........
使用這種評比方式的前題是.....同茶區,同茶種,同規格,同年同季的茶在互比的
一切條件都是相同的,而且製作上也是以評分重點為製作方向的.

如果把不同條件的茶拿來一起用同樣的方式評比
例如...各種不同年份的,倉儲的,產區的,品種的,發酵度的....拿來一起比,那絕對是亂套的
其結果也是絕對的不客觀,所以類似這種大雜燴式的評比結果,看看就好,別當真.
這種評比法頂多只能評比出個人的喜好而已,是完全沒有合理的公平性.

想想看....如果把短跑選手,游泳選手,射箭選手,舉重選手,散打選手...........
通通叫來,硬性規定比一百公尺短跑,一較高下定輸贏,那當然短跑選手就占便宜了,這會公平嗎 ???


P.S. 事忙 , 細節上有空再慢慢補述..........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7 20:01

一.茶質釋放之快慢

會影響茶質釋放之快慢,大約有以下原因..........
1. 柔捻的輕重,柔的越重的茶質釋放越快
2. 壓得越緊的,也會越快,因為拆茶時會拆碎,所以釋放就快.
3. 茶性使然,有的就是長得這副死樣子,你也沒辦法

我們舉個例.......
A茶揉捻較輕      B茶揉捻較重

在相同的沖泡條件下.......................A茶/香甜好喝,細緻度好     B茶/顯得粗澀,味蕾負擔過重
但減少一半時間或置茶量後可能......A茶/柔弱無力,清清如水     B茶/厚韻生津, 回甘強

那麼....您說哪個茶好,哪個茶不好呢 ???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7 20:04

一.茶質釋放之快慢

2. 壓得越緊的,也會越快,因為拆茶時會拆碎,所以釋放就快.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9-17 20:01


當然.....如果拆得不夠細碎,例如有的人是一小塊的沖泡,那結果一定是相反的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7 20:19

二. 茶質輕重的差異

例如說,A茶的質比B茶重一倍,那麼對試的結果也會如3樓的一樣....會覺得A茶難喝而輸給B茶
這時如果我們把A的置茶量減一半,B不減,也許A會比B好喝,而且只要一半的量
這狀況我們應該偶爾會遇到,但如果您懂得這原理,就不會被現狀所騙了.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7 21:10

三. 茶具之大小

茶具容量之大小,對口感的影響也很大,容量越大的逼熱性及保溫性會比較高
對柔和的茶可強化他的氣韻,但對比較陽剛性的茶,就會增加很多的苦澀度,無法公平表現
所以最好再用小一點的壺具再試一次,才好準確的拿捏.

其實試之訣也就是泡之訣,是要因材施教的,不能用一套標準通殺
這點可參考下帖..............909樓...........
http://jft4u.com/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9918&pid=895337&fromuid=1869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7 22:29

四. 口感的記憶能力

口感的記憶能力對評估一款茶來講,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以後發酵為優勢的茶
口感記憶好的人,同一款茶雖很久才試飲一次,但卻可以把不同時點的口感連成一線
這有助於評估這茶轉化的曲線,並據以判斷日後陳化上的優劣

有的人怕記憶靠不住,所以會詳細的用文字寫紀錄,老實講這檔子事我也幹過
但後來卻發現文字紀錄反而不可靠,因為文字是死的,無法連上真實的感覺
後來大部分的茶還是靠口感的記憶,把茶轉化上的口感變化,給連上來了.
而能不能連上來,對試茶時評估是很重要的.

但這種能力是天生的,這點必較麻煩............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8 20:18

五. 置茶量與口感的差異

這方面可先參考此帖 ..............
http://jft4u.com/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6526&pid=110173&fromuid=1869

這樓要講的是,不同時間與置茶量比例搭配對茶滋的影響

舉個例...........
我们用100cc的壺,10公克的置茶量,時間二十秒做為標準來說
也許有人會認為,置茶量減半改為5公克,時間加倍改為四十秒
這樣茶滋的表現應該會一樣.

但事實不然...........
1. 在不同時間高溫的逼熱下,茶湯的化學結構會不同而導致香型不同,甜型不同,苦澀度也不同
2. 時間的長短對茶的內含物質的釋出層次也不同,時間短較表層,時間長較深層

至於那種泡法較好喝,這無法一慨而論,這只能自己多嘗試看看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8 20:41

五. 置茶量與口感的差異

這方面可先參考此帖 ..............


這樓要講的是,不同時間與置茶量比例搭配對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9-18 20:18

上面是寫於台茶版的,但原理相同,所以觀念上是可互相借用的

不同壺與茶的比例,對口感的影響是很大的,這當然對茶的評估就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可以用二種模式來對試一款同樣的茶(壺具條件必須盡量相同).............
1. 壺200cc : 茶10g / 時間20秒
2. 壺100cc : 茶10g / 時間10秒
(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的對比方式)

我保證二者的口感差異會非常的大,結果就請大家自己去試去發現,畢竟自己親自體驗到的才是你的.
但可以參考下帖的實況.............
http://jft4u.com/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79627&pid=898726&fromuid=1869
作者: lcslcs    時間: 2012-9-18 21:28

回復 9# 射過溪


    一直以來看雜誌的評比都有這種疑惑,
尤其是生茶,茶質輕重、存放情形、製作過程差異甚大,以「相同標準」沖泡,
而非以「該茶最適標準」沖泡,如何能有公平的比較。
此外,在同一時間茶葉飲用的順序與對比,似乎因口感的停留或標準的起伏,
會有相當的差異。
最明顯的是,喝完生茶再喝熟茶,都會覺得淡薄無味。
不知前輩對此有何看法或品飲建議。
作者: austin888    時間: 2012-9-18 21:37

想請教射兄如何在口中試茶,例如有需要分熱、溫、涼、冷不同溫度來試嗎?含茶入口約幾秒適合?需要將茶壓在舌下或是含在舌尖部位或是舌頭中段部位嗎?諸如此類的試茶技巧,煩請有教無類!
不是很懂誠意請教。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8 22:19

一直以來看雜誌的評比都有這種疑惑,
尤其是生茶,茶質輕重、存放情形、製作過程差異甚大,以「相同標準」沖泡,
而非以「該茶最適標準」沖泡,如何能有公平的比較。
此外,在同一時間茶葉飲用的順序與對比,似乎因口感的停留或標準的起伏,
會有相當的差異。
最明顯的是,喝完生茶再喝熟茶,都會覺得淡薄無味。
不知前輩對此有何看法或品飲建議。
lcslcs 發表於 2012-9-18 21:28

六. 前後順序的問題

如果同時要對試較多的茶,那品飲順序對實際口感的影響的確很大
您可參考下帖實例...........119樓.........
http://jft4u.com/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79627&pid=898783&fromuid=1869

另一個實例........
不久前我參加一個大樹茶盲飲茶敘,茶品共有 A,B,C,D,E,F 六款
結果B得分最高排第一, E我記得是第四名
後來我要求加碼來個A與E的PK賽,結果不論是香氣,口感,穿透力,續航力.....都是E茶大勝
原因有二....1. E茶前面的茶太苦了,結果把E茶的茶滋給巴得死死的
                 2. 人的味覺是會堆壘及麻痺的,所以排越後面的就會越失準

因此之故,若要精準的尬茶,同一時間最好不要尬太多種,約2~3款就好了
然後也要在另一個時間,順序對調的在尬一次會比較好.

若是日常品飲的話....口感越柔的要先喝,口感較重或較強勢的放後面喝
生熟茶也是如此,一般都是先喝熟茶再喝生茶,不然熟茶會被較為強勢的生茶巴死

柔及強勢只是茶性的不同而已,並不代表茶之好壞,若茶性較柔的茶因品飲順序的前後差異
味覺給較強勢的茶給暫時霸住了,那馬上接後面柔性的茶就會死得很冤.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18 22:45

想請教射兄如何在口中試茶,例如有需要分熱、溫、涼、冷不同溫度來試嗎?含茶入口約幾秒適合?需要將茶壓在舌下或是含在舌尖部位或是舌頭中段部位嗎?諸如此類的試茶技巧,煩請有教無類!
不是很懂誠意請教。
austin888 發表於 2012-9-18 21:37

七. 茶湯溫度與口感

通常剛出水的熱湯,因溫度高的關系,口感上是會觸覺大於味覺的
因此觸覺上的澀度會比較明顯,而味覺上的香甜度就會差很多
所以略為降溫後再喝會比較準

放涼或放冷之後再飲,對茶質的評估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要知道嗅覺對味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所感受到的味覺,其實是二種感覺的綜合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某茶溫熱時很好喝,但放冷了就無滋無味的,也不知道在喝啥小
這是因為香氣會隨著熱度揮發,等揮發到茶湯變冷時,香氣也大部分不見了,這時喝來口感就會淡掉
也就是說這茶的大部分口感是香氣在支撐的,本身的質並不重,所以一冷就完了
但好的茶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茶湯入口略微含個三,五秒,然後細細的去感覺,就夠了
不要太久,不然味蕾會受影響而影響後面茶湯的感受

茶湯入口自然就好,不必刻意把茶湯集中在某處,畢竟品茗是一種綜合的感受
太過強調某些極細微之處,反而會影響對茶的整體性評估而失準.
這點兄可參考下帖5~6樓的觀念.............
http://jft4u.com/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4232&pid=50923&fromuid=1869
作者: austin888    時間: 2012-9-19 00:53

感謝射兄細心指導,小弟再來慢慢體會品茗的奧妙
作者: SFG    時間: 2012-9-19 08:45

回復 10# lcslcs


評茶試茶,茶品以內含物質輕重取其泡飲的優先順序,理論上生茶保留較多且完整的內含物質;但是有些例外,個人倒是常用優質的熟茶"技壓"生茶品 !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20 11:11

回復  lcslcs


評茶試茶,茶品以內含物質輕重取其泡飲的優先順序,理論上生茶保留較多且完整的內含物質 ...
SFG 發表於 2012-9-19 08:45

的確,有些非常優質的熟茶,其品飲享受並不輸一些知名的老青餅呢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20 11:38

八. 取樣部位的問題

老茶友們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一餅茶的邊緣,邊緣內的餅身,窩底,口感都會有差異
若以入倉及自然倉的茶來講,邊緣受潮及氧化最重,其次是餅身,而窩底最輕,這都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口感差異
乾倉茶來講,也是越外緣的,氧化程度越高(濕度也是多少有差異的),不過口感差異不若入倉茶那麼大就是了
甚至一筒茶的每一餅,口感都會有差異,這也是因為濕度及氧化程度不同造成的.
陳期越老的,差異越大 (越新的差異越小)

所以取樣的部位不同,對一個茶的評價,有時也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如果某茶被取樣的部位是受潮或氧化過度的餅緣,或氧化不足的窩底,那就冤死了

另外拿倉儲狀況不同的茶來同時評比,也會造成同樣不公平的狀況,這道理是一樣的.
作者: 圓仔花    時間: 2012-9-22 07:19

試一餅茶比較理想的方式:
1.一餅茶的面、背、緣、窩底、......等等,各個部位
2.很少、稍少、適中、稍多、很多、......等等,各種茶量
2.春、夏、秋、冬、晴時多雲偶陣雨、......等等,各種溫、溼度狀況
3.陶、瓷、金屬、....等等,各種泡茶壺器
4.陶、金屬、玻璃、....等等,各種煮水器
5.山泉水、純水、逆滲透水、......等等,各種用水
6.喜、怒、哀、樂、.......等等,各種心情
......................
各種因素逐項調整試之,得以很公平的試、評出一餅茶的好壞....就只那一餅
但要評一款茶,又要考慮一桶中的第幾餅的差異,乾倉、濕倉、自然倉...........................
試茶好累.....而且很難公平啊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22 11:14

試一餅茶比較理想的方式:
1.一餅茶的面、背、緣、窩底、......等等,各個部位
2.很少、稍少、適中、稍多、 ...
圓仔花 發表於 2012-9-22 07:19

如果只是要試出一些自己喜歡喝的茶,不難的,也很單純
若想要用大鍋炒的方式評名次,那是絕無公平及客觀可言的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24 13:02

九. 醒茶與未醒茶的口感差異

眾所皆知,醒茶前後的口感差異甚大,年份越老的越是如此
若取樣上有著醒茶的差異,那評比結果當然也是無法公平的
未適度醒茶或通風醒茶過度的就很吃虧了.
而這些是無法在評比名次上看出來的.

平常我們在找茶試茶時,這些因素也是要考慮在內的,不然無法試出真茶質
多花點時間醒醒茶,多試個幾次絕對值得的

當然,經驗老到的,通常一喝就知道大概情況了,也許不用再試第二次
但這是長時間累積出來的經驗,新手還是要透過實際的醒茶動作,才能抓住茶性的變化.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24 17:16

十. 族群的差異

有道是......人種種,茶也種種,種種人喝種種茶.............

為茶在評分定名次,並以之作為市場權威或威權之導引者,通常都是一些臭男生
包括各論壇的知名茶人也是如此.

這些人通常是專業茶人,資深茶友或收藏家,對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其言論也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就整個茶葉市場來講,就顯得偏頗及狹隘了,因為受限於過往經驗所形成的觀念.
(當然,這部份也算是某種特定的消費族群)

不信 ???
阿不然你泡壺老紅印及當年的滇紅,到 SOGO 請那些千金及貴婦們盲飲並投票看看就知道.
其結果絕對會讓你跌破眼鏡
作者: chinatee    時間: 2012-9-24 17:32

十. 族群的差異

有道是......人種種,茶也種種,種種人喝種種茶.............

為茶在評分定名次,並以之作為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9-24 17:16



  這是因喝普洱的好像是男的多,所以評論是以男生意見為主導?
想想也是的。若女的一個走到茶行,老闆自發介紹的首是花茶、龍井,清香鐵觀音••••••••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24 17:42

這是因喝普洱的好像是男的多,所以評論是以男生意見為主導?
想想也是的。若女的一個走到茶行,老闆自 ...
chinatee 發表於 2012-9-24 17:32

台灣喝普洱的女性消費者也不少,而且消費能力驚人,絕不亞於這些臭男生們.
只是她們都屬默默消費型的,單純的把茶當作日常飲品而已.
另外女性消費者喜歡送禮,光這茶葉禮品的消費就很驚人.
這是論壇討論及定名次的茶評,所無法看到的一塊大餅.
作者: 黃蓉    時間: 2012-9-26 12:51

台灣喝普洱的女性消費者也不少,而且消費能力驚人,絕不亞於這些臭男生們.
只是她們都屬默默消費型的,單純的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9-24 17:42



    所言極是!按一個讚!!!!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2-9-26 17:30

十. 族群的差異

有道是......人種種,茶也種種,種種人喝種種茶.............

為茶在評分定名次,並以之作為市場權威或威權之導引者,通常都是一些臭男生
包括各論壇的知名茶人也是如此.

這些人通常是專業茶人,資深茶友或收藏家,對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其言論也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就整個茶葉市場來講,就顯得偏頗及狹隘了,因為受限於過往經驗所形成的觀念.
(當然,這部份也算是某種特定的消費族群)

不信 ???
阿不然你泡壺老紅印及當年的滇紅,到 SOGO 請那些千金及貴婦們盲飲並投票看看就知道.
其結果絕對會讓你跌破眼鏡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9-24 17:16

十. 族群的差異之二

上面提到男女消費族群的口感差異,主要是想說別忽略了女性的消費能力
女生購物的氣勢可是很殺的,不信看看Sogo周年慶的業績就知道,百萬殺手很多的.
但她們喜好的口感,卻常被以男性為主導的茶評給輕視過去了
所以這種茶評根本無法真正反應出市場的需求及未來性.

族群的差異除了男女外,還有乾倉派,入倉派,自然倉派,台地廠茶派,大樹派,拼配派,純料派.......
若評茶員的結構偏重於哪一派,那麼那一派的茶就穩操勝算了.

這也就是說,在看似公平的表象下........是可以人為操作的................
作者: 射過溪    時間: 2013-1-28 20:30

試茶

我想每個愛茶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試茶方法及標準
但不外乎某固定的茶具,固定的浸泡時間,固定的置茶量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9-17 15:21

另外還有一種茶人所愛用的同時PK對試法,對尬彼此的強弱優劣
但個人發現這也是有很大的盲點,也是需要非常注意的.........

http://jft4u.com/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9918&pid=1008065&fromuid=1869

1317樓.......
剛剛PK時,第一沖是同時出湯,一口對一口的同時對尬比試,感覺回韻不錯,留存度亦佳
但這時突然警覺到.......這是哪個茶的回韻及留存度 ???

因為一口對一口的同時對尬,舌面及喉嚨的味覺及觸覺是會累加的,會分不出這回韻及留存度是誰的.
這也算是看似公平的試茶法下很大的一個盲點

後來就馬上改為個別二沖合飲,一款喝完味覺也較為恢復後,再品另一款的二沖合飲
這樣就不會打架了.

1318樓............
不過這也不是說,同時對尬的試茶法是不對的
這種對尬法,對喉韻的輕重,質的強弱,倉儲的優劣,及彼此不同特性差異的發現,有立竿見影之效
但一遇到同質性高的茶類及要去分別回韻及留存度的優劣,就顯得模糊不清了
因此試茶不能一試定生死就是這樣,要用不同的方法試個幾次才不會誤殺無辜
所以對尬要對尬,分別品飲也是很重要的,這才能消除一些盲點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