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到底什麼是朱泥? [打印本頁]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7 00:14     標題: 到底什麼是朱泥?

會開這主題,主要是小桂子混淆了
因緣在耕心人兄在小桂子泥料辨識一文中的回應

小桂子ㄚ~
此主題3-5樓乃後製紅泥...非朱泥胎.
至於年代要減個80-100年.

耕心人 發表於 2010-7-26 21:12


首先聲明本帖絕無任何惡意,如有冒犯到任何人,小桂子先在此說聲抱歉

到底什麼是朱泥,在傳統上均認為:
1.不養自亮
2.有縮皺紋
3.沖泡後會變得更紅
4.有黑骨(這個好像不是絕對)
這也是小桂子的認知
可是在收藏朱泥壺的過程中,發現朱泥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加上新朱泥的出現,收藏越多,越不清楚到底什麼是朱泥
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
為求答案,小桂子將手上幾大類的朱泥壺都拍照貼上來,煩請各位朋友投票供小桂子參考
這是複選題,也沒有絕對答案,
請各位依著您的見解投票,學有專精的朋友投完票後可以順便回帖,留下您的高見,如有詳細的鑑識說明或斷代,小桂子會給予加分
若您手上有更正確的樣本,請於回帖中跟上,供朋友們參考
另外因為每個人螢幕的色溫不同,朱泥壺在不同光線下的顏色差異又大,這些壺實際的顏色都是很真實的,沒有加色料的可能,若有色差是攝影技術造成的,請多多包涵
您如果覺得這些壺都是現代的仿品,小桂子也會認真的自我反省,但為了能夠說服小桂子跟關心此議題的朋友,煩請貼上您的藏品,這樣會讓您的論點更有說服力
評選的這幾把壺,如有高人需要更詳盡的相片,可以回帖請求,小桂子會盡量滿足各位
第一次發這種投票帖,不知能不能評分,如果可以,小桂子會依權限對有貢獻的朋友加分,若是不行小桂子也會在您曾發表過的帖子中予以支持,請踴躍跟帖

第一號候選壺
[attach]2445[/attach]

[attach]2446[/attach]

第二號候選壺

[attach]2447[/attach]

[attach]2448[/attach]

第三號候選壺

[attach]2449[/attach]

[attach]2457[/attach]

第四號候選壺

[attach]2450[/attach]

[attach]2458[/attach]

第五號候選壺

[attach]2455[/attach]

[attach]2456[/attach]

第六號候選壺

[attach]2453[/attach]

[attach]2454[/attach]

第七號候選壺

[attach]2451[/attach]

[attach]2452[/attach]
作者: 小渣蚱    時間: 2010-7-27 01:31

小桂子  兄安安
您指的老朱泥是指三十年前還是四十年出品的壺
另一則問題紅泥就是朱泥這是可以肯定的
倘若說成紅土就不是朱泥了

看圖說話往往有不確定感
不過在下還是認為全是朱泥料
只有少部份拼配段泥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7 02:23

回復 2# 小渣蚱


    小桂子指的老朱泥是指民初以上的朱泥,真的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不論對與錯,小桂子都欣然接受,至少可以提供大家一個學習的機會
如果可以提供正確的標本,更是幸中大幸
一廠的早期壺,因為歷史上留下的資料比較多,同質性也高,所以比較容易形成共識
朱泥壺因為產製的歷史,及正確標本的歸結,沒有官方資料可尋 ,所以很難做有系統的整理
會發此帖,就是想尋求各位的協助,相信這也是很多藏壺人想知道的事
謹以此拋磚,望能尋得各位前輩的幫助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7 02:29

小桂子  兄安安
看圖說話往往有不確定感

小渣蚱 發表於 2010-7-27 01:31


確實如此,朱泥壺就算拿在手上,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感,,透過螢幕就更難辨別了

諸位但憑直覺去斷無仿,如何透過相片傳達正確的訊息,也是一門學問

發這帖,小桂子就是想改正,資訊錯誤的引導,會讓更多朋友誤入歧途

希望各位能幫小桂子的忙
作者: 張塵    時間: 2010-7-27 19:41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桂兄的設定,小弟看到的是這樣哩.
作者: 好喝茶    時間: 2010-7-27 19:49

請問....要怎麼投票呢???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7 20:44

感謝兩位的回應,
小桂子查了一下,要成為註冊會員才可以發起投票主題或參與投票
成為註冊會員的條件是威望=積分大於50
這是系統的設定,所以兩位暫時還不能參加投票
請各位先忍耐,暫時用回應的方式參與
每回一帖小桂子送兩分威望
請辛苦一下多多打字
這條件同樣適用於參與討論的朋友,這帖小桂子可以加分的權限有15天
請各位多多參與討論,逾時就沒辦法了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7 20:50

回應的方式可以簡短扼要.例如
1.3.5看新
其他看仿
諸如此類+2分

有相片或詳細判斷方式者最高可以+10分
請多多回應
作者: 張塵    時間: 2010-7-27 21:03

提供參考轉載文章(簡體字):

认知红泥(江苏陶艺徐立文章)

在研究紫砂原料的过程中,一般人很少顾及紫砂五色土中的重要组成之一红泥。在众多历史文献中,大多数只是摘抄《阳羡茗壶系》中提到的“嫩泥,出赵庄山,和以一切色土,乃黏脂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泥。”据前辈考证,一般认为石黄泥就是红泥。
  前一段时间,为了验证一下,我分别到蒋笠、红卫等采矿现场看了一下,并分别购买了一点样品,想补充一下紫砂原料的组成,也为后来者作一点铺垫。
一、 红泥产于何处:
1、 历史上产红泥地——赵庄,已不产红泥。据采矿人说赵庄曾经产出质量非常好的红泥。但前几年靠近川埠乡的赵庄嫩红泥矿也已停产。
2、 因为赵庄红泥产量的减少,在解放后逐渐用川埠红泥替代:如在六、七十年代,紫砂一厂雕塑车间赵洪生师兄为了开发灌浆红泥,在川埠、丁山等处寻找矿源。后在川埠煤矿医院身址处取得一批特别鲜红漂亮的红泥。后来紫砂一厂的红泥也主要用川埠红泥配制。
目前,红泥矿主要集中川埠乡的蒋笠、红卫等处,一般用来配制所谓的“朱泥”。
3、 黄龙山矿也产红泥,且有两种,产量很小。其性能也与紫泥想类似且耐高温。
4、 我们实地调查中发现,赵庄矿与川埠蒋笠部分矿实属同一矿脉。以山脊为界:山南为赵庄,山北为川埠蒋笠。我们在蒋笠矿上取道一小样,如同顾景舟所讲的“红泥应不溶于水”,该矿土不溶于水,且成石块状,烧出后不结晶,呈鲜红色,可惜其量很少;但说不定以后能在蒋笠矿开采到真正的“石黄泥”。
5、 根据采样,我做了一些实验,具体见(附表1),从表中性能状况我们知道川埠红泥收缩大,烧成温度低且结晶度高,泥性重,不适合拍打成型。但黄龙山红泥适合拍打成型且耐高温,颜色不是鲜红色。
二、 泥样组成分析:(工艺性能分析)
1、 可塑性
粘土中其可塑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固相与液相的性质和数量。红卫、蒋笠的红泥溶于水,成细腻状泥糊,由于其颗粒小、少,其分散程度大,比表面积就小,相对可塑性就高于黄龙山红泥。
另外,粉质岩中的颗粒一般呈棱角状结构,而页岩中颗粒一般呈层状结构的可塑性优于棱角结构的,故黄龙山嫩红泥可塑性略好于黄龙山红泥。紫泥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红泥,但收缩小。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红泥出产地的可塑性差异:
红卫、蒋笠红泥>黄龙山嫩红泥>黄龙山红泥>黄龙山紫泥
2、 干燥收缩
由于红泥溶于水,其颗粒细,且颗粒间包围的水分子多,故其干燥收缩明显高于紫泥,在生产实践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3、 烧结温度
根据表中我们看到红泥的AL2O3含量高于紫泥,其耐火度烧温度应高于紫泥,但实际生产中红泥烧结温度低于紫泥。
其实,烧成温度的高低除了坯料成分外,还与坯料的细度有关,其颗粒的影响是最大的,坯料颗粒细,则比表面大、能量高,烧结活性大,易于烧结;若坯料颗粒度大,则堆积密度小,颗粒的接触界面小,不利于传质的传热,不利于烧结,故而沙性越重烧结温度越高。
另外,表中也反映出红泥中含铁氧化物较多时,说明粘土中含的杂质越多,则耐火度就越低,烧结温度也较低。
同时,黄龙山红泥中AL2O3的含量高于其它红泥,其耐火度与烧结温度也高。
烧结温度比较:川埠红泥<黄龙山红泥≤紫泥
总的来说,由于红泥的高可塑性反而影响了紫砂泥的成型工艺中的拍打承力,故而不适宜于制作略大的红泥茶壶。同样其烧成过程中容易烧结,影响其透气性,泡茶养壶的时间过程就长。
三、 关于石黄、石红
现今所称的石黄与古人所称的已有区别,根据潘持平老师《天青、石黄坭中极品》一文,现在的石黄就是所指的“烟瘪只”,其实它的学名为黄铁矿结核,常见于页岩和泥岩,通常以圆形、葡萄状或圆柱状结核产出;其形状多变化,板状或蛋形,甚至全近有机体的外表。形成于富含黄铁矿的页岩、粘土和其它泥质岩中。现在一般采矿人把球状、圆柱状、蛋状叫“石黄”,麻将块状的、片状的叫“石红”。一般球状的,类似鸡蛋的石黄,外表成暗红色、黑色,如蛋壳一般。内部类似蛋核,有一层土黄色泥包裹或成暗红色状剖开后,有些仍有多层组成:一层土黄泥包裹一层暗红色“石红”,甚至蛋核中心有乌泥与水或全是土黄泥。一般其产于嫩泥矿中,一层一层,产量很少;有蛋形、块状的,其形状、结构也是千变万化。在蒋笠红泥矿层中我们也采集到类似的蛋形石黄。
在实验中我们也锻炼了“石黄”中土黄色泥与暗红色蛋核。土黄色泥呈红色,而暗红色核呈黑色,这也验证了父辈一则故事:据说王寅“烟瘪只”春老师说到红泥,常说类似“烟瘪只”的石黄的核内泥;而顾老则反驳他,认为“烟瘪只”不是红泥,烧出来是黑的。其实两位老人都是对的,只是自然界与他们开了一个玩笑,王老拿到的一批蛋核全是泥的“烟瘪只”而已,烧出来同样非常红。

  


附表1:不同产地红泥的各项性能指标比较

所谓小红泥:是采矿人根据经验区别于一般块状红泥的一种叫法。黄龙山嫩红泥是为了区别黄龙山红泥的一种叫法,其介于粉质岩与页岩间,而黄龙山红泥属于粉砂岩。

附表2


注:1、分析实验由重庆师范大学化学系孙进元教授协助。
2、红泥矿样由台西矿陈伟先生协助采集。
作者: 張塵    時間: 2010-7-27 21:05

抱歉,附表無法貼上.
作者: 茶學生阿祥    時間: 2010-7-27 22:39

小弟看不懂!

坐板凳學習了~  

謝謝各位的分享   
作者: 劍痞    時間: 2010-7-27 23:06

小弟認為是2;3;4及最後一把是真朱泥,其餘皆仿,或許不能稱作仿,因該說純度不足.小弟有編號三級最後一把同款,之所以認為.成品在燒製完成後所散出的光澤,因為稱之泥,本身原料的材質雜質的比例會很低很低,他的光則就應該會越自然.以上是小弟的看法.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7 23:17

回復 12# 劍痞


    若是可以提供相片就更好了

本來想多給分,但是今天的分數用光,若能提供相片小桂子再加分
作者: 好喝茶    時間: 2010-7-27 23:30

看圖斷壺.....不是能力所及的....大膽胡言一番

一.仿清的紅泥....整體的感受...沒原因
二.泰線的紅泥上朱泥漿......那個時期的特色
三.有柴燒朱泥的特色...煙勳的窯燒氛圍.圖的色調接近豬肝紅.
四.有老朱的特色感受...認為是入清件.
五.調泥紅泥....朱泥要製作幾何形器有點難度...故需調泥.
六.日線的調砂朱泥.
七.算是早期的朱泥....40-60年代吧.

胡猜胡說.......拍謝....
作者: 劍痞    時間: 2010-7-27 23:38

看圖斷壺.....不是能力所及的....大膽胡言一番

一.仿清的紅泥....整體的感受...沒原因
二.泰線的紅泥上朱 ...
好喝茶 發表於 2010-7-27 23:30



    大師上來發表!小弟已經泡好茶等候你
作者: 劍痞    時間: 2010-7-27 23:39

回復  劍痞


    若是可以提供相片就更好了

本來想多給分,但是今天的分數用光,若能提供相片 ...
jihlong 發表於 2010-7-27 23:17



    要過幾天小弟回老家把它翻出來,提供一下.之前老爸有把我摔壞一把一直痛.......
作者: 好喝茶    時間: 2010-7-27 23:54

回復 15# 劍痞


    拍謝啦........大師昰小桂子兄啦!!

胡說我會....評斷....能力不及啦!!

等版大ˇ說明啦!!!兄才是行家啦.....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8 00:23

回復  劍痞


    拍謝啦........大師昰小桂子兄啦!!

胡說我會....評斷....能力不及啦!!  ...
好喝茶 發表於 2010-7-27 23:54


小桂子不要當大師啦
相傳武林中的大師,因為會成為被挑戰的對象,死很快

小桂子發這帖是想聽聽各家之言
這帖也沒有標準答案
之前傳說中的泡茶神器,只要確實好喝就行了
這可不行,除非出生的年代"到代"
多提供意見大家參考,或許由討論中可以發現真正的大師
因為對朱泥壺的喜愛,所以想釐清真相

好喝茶兄的積分先欠著,本想過12點就有新積分可以加了,可是看來似乎是24小時制的,目前沒有分數加
作者: 好喝茶    時間: 2010-7-28 10:32

小桂子不要當大師啦
相傳武林中的大師,因為會成為被挑戰的對象,死很快

小桂子發這帖是想聽聽各家 ...
jihlong 發表於 2010-7-28 00:23



    後學也經常到小桂子兄的部落格偷師.......先自首!!

還有許多前輩先進.....潛藏未發表意見呢.....

後學可是在他們的部落格中.....見識過不少好東西呢!!
作者: 好喝茶    時間: 2010-7-28 10:36

喔.......忘了介紹我家的大師!!!

後學家的茶.....都是經過大師檢驗的!!

[attach]2864[/attach]
大師試茶的風采

[attach]2863[/attach]
作者: 劍痞    時間: 2010-7-28 10:46

喔.......忘了介紹我家的大師!!!

後學家的茶.....都是經過大師檢驗的!!


大師試茶的風采

...
好喝茶 發表於 2010-7-28 10:36



   
莫非你就是鼎鼎大名的迷途小白兔..........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8 18:33

喔.......忘了介紹我家的大師!!!

後學家的茶.....都是經過大師檢驗的!!


大師試茶的風采

...
好喝茶 發表於 2010-7-28 10:36



    好厲害的小白兔~~讚啦
作者: minnan    時間: 2010-7-28 20:26

回復 20# 好喝茶


    真的好厲害  
 他有特別的愛好茶種嗎 
作者: 好喝茶    時間: 2010-7-28 20:47

回復  好喝茶


    真的好厲害  
 他有特別的愛好茶種嗎 



    有ㄚ.......大師很挑的......

鍾愛輕發酵的茶品,有苦澀感的不行....如高山烏龍,普洱大樹茶等....

紅茶,鉄觀音,碰風茶等......偶而嚐一下.

入倉生普洱,熟普洱等......不喜......有時還會......翻桌!!!

minnan 發表於 2010-7-28 20:26


大師翻桌的傑作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8 20:53

回復 24# 好喝茶


    哇哩~~可惜了

要是我一定要它吞下去......

ㄟ.....沒有啦,這麼可愛的傢伙,愛護他都來不及了....
作者: 好喝茶    時間: 2010-7-28 20:58

回復  好喝茶


    哇哩~~可惜了

要是我一定要它吞下去......

ㄟ.....沒有啦,這麼可愛的傢伙,愛護他 ...
jihlong 發表於 2010-7-28 20:53


後學也很想[attach]2984[/attach]

不過大師的護法.......[attach]2985[/attach]後學的下場
作者: 小渣蚱    時間: 2010-7-28 21:29

看嗎知道大師多可愛
兇手不是大師的錯
都是餵養烏龍惹得禍
搞得大師還在茶醉
作者: 小渣蚱    時間: 2010-7-28 21:39

小桂子   安安

您的部落格我算是偷窺狂之一
所以喜歡看您說故事
那可精彩極了

您先說說什麼是泥料
泥料又是有哪些
如何分辨泥料....
有沒有黃朱泥和黑朱泥

板凳就位...茶水預備.....畫面定格.....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8 23:22

回復 28# 小渣蚱


    說實在話,這問題小桂子不敢果斷,所以會開這主題
至於早期壺小桂子是比較有信心不會出大錯,因為小桂子生在那個年代,
有相對比較正確些的樣本可以參考,配合上歷史記錄的驗證,可以還原出比較接近的資訊
可是朱泥壺沒有,他生產的歷史跟正確的樣本,在官方記錄上是很缺乏的
當然仿間有很多書可以參考,那些都是前人的研究心得,但是總沒有官方資料來的正確
有了早期壺的經驗,要去判斷朱泥壺似乎比較容易些
可是事實不然,小桂子收藏的朱泥或類朱泥壺約有40把
幾乎把把泥胎工法都有細微的差異,所以很難像大量生產的廠壺有脈絡可循
沒有正確標本,做出來的結論都只是臆測
近年,有些人拿銷外回流的朱泥壺,歸納出一些辨識技巧,
這是正確的路線,所以小桂子也找到一位早期親自到泰國帶壺的老友,收了他幾把當時由泰國帶回的壺
原本想說可以由這些樣本,歸納出民初大量生產朱泥壺的相關資訊
可是越研究卻越混淆,這些早期銷泰的壺,居然跟小桂子手裡的朱泥有些差異
不知是泡養的關係還是挑選的關係,他這些壺的工都很細緻
一些接胎痕跡修的幾乎看不到,要用手才可以分辨出還是手工生產的
加上又看不到煙燻痕跡,所以很難去判斷是什麼窯燒製的(因為朱泥的音頻都高, 想要用聲音去判斷燒結度很難)
所以在朱泥壺年代的研究上,小桂子承認失敗了

不過對於泥料小桂子大概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供參考
這些所謂的甲泥,其實就是台灣說的"Q土"
甲泥的數量其實不少,生產地點也不限於宜興,台灣其實也有
只是宜興拿去燒壺,台灣拿去燒磚
這樣說又好像變得很另類
不談台灣,繼續談宜興
在小桂子的認知裡朱泥並不是挖出來就是朱泥
依據記載50年代之前練泥是工人在河邊踩踏練泥
也就是不管如何取得泥料,還是要經過精練
必須經過洗泥的程序,來分級取得粗細不同的材料
為何真正的朱泥在60年代後就幾乎絕種了?
其實跟大水缸的停燒有關係
龍窯因為溫控的關係,所以可以燒壺的區段有限制
早期是水缸跟壺一起燒,溫度低不穩定的部分用來燒水缸,高溫區才用來燒壺
這跟景德鎮早期官窯官搭民燒是同一道理
所以海祿堂前輩說火沒有了是因素之一
可是小桂子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
其實還有一點是想恢復朱泥壺燒製的難題
那就是泥料的取得
(如果單純的只是火沒有了1980年代還有龍窯,但是那時燒出來的"朱泥"根本不像是傳統認知裡的朱泥)
有篇文章上有寫過,早期泥其實是製作水缸的料提煉出來的(忘了在哪裡看到的)
小桂子認為這是可能性很高的
民初正因為有搭燒的習慣,相同的這些水缸使用的大量陶土就可以提煉出大量的泥料
所以才能進行大規模的朱泥壺製作,才有那麼多的外銷朱泥壺遺留下來
建廠後用機械輔助練泥後,想取得朱泥純料就很困難
一起粉碎後的成果,就出現了所謂的紅土
紅土其實就是朱泥,只是沒有經過精練
就跟台灣燒磚的土一樣,只是宜興區的含鐵量比較高,燒出來比較紅
那在沒有大量生產外銷壺的年代,朱泥的原礦由何而來?
少量生產就真的有可能是所謂的"石黃朱泥"
依據各名家不同的傳承,選料燒製各有各的方式

【陽羨砂壺考】"壺質辨別"中提到


< 由明以迄清初 >
1.凡紫砂製者胎骨硬而堅色潤而光和
2.紅泥所製者胎骨雖不如紫砂之堅溫潤透明則一也
3.至白泥黃泥胎骨之堅硬與紫砂無異唯溫潤透明則不如

<雍乾之世>
1.紫砂製者胎骨仍屬堅硬而溫潤透明已遜
2.至硃泥所製者胎骨鬆而不結色枯而不澤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膩已非本質之美矣
3.惟黃泥白砂所製者胎骨之堅色澤之溫潤與清初製品彷彿相似

<降及嘉道>
1.紫砂壺胎骨之堅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溫潤殊為遜色
2.白泥亦復如是
3.獨硃泥製者胎骨堅硬勝於雍乾傳器而略遜於明且與清初相較色仍溫潤僅透明不如耳

<遞至咸同光宣>
1.紫砂製器胎骨之堅尚與嘉道傳器相伯仲惟色澤枯燥未脫砂土之氣
2.白泥所製者亦同
3.硃泥壺則胎骨乾而色寡。

這篇裡其實有提到一些朱泥年代辨別特徵,大家可以研究研究



以上亂七八糟的不成熟言論,先參考著
有些部分小桂子還在研究中
所以這是很不成熟的部分
改天有更完善的資料再發表

另外關於黑及各色朱泥小桂子比較傾向窯燒影響一部分,泥料影響一部分,這還沒辦法做結論
作者: 小渣蚱    時間: 2010-7-29 00:53

小桂子   兄參祥

先分類砂、泥、土的關聯性
詞彙註解泥的黏性最高其次是土最後是砂
何以紫砂的砂本該沒有黏性而卻能做壺,是何道理?思維一下
田裡的泥巴土夠黏吧!注意一下他可是泥ㄡ!為什麼燒結起來卻是鬆散不堪

正面思考一下【陽羨砂壺考】"壺質辨別"中提到,指的是什麼?當然指的是宜興紫砂土
宜興紫砂土又稱五色土,所以紫砂土有紅色就不足為奇了
再看一下< 由明以迄清初 >對於紫砂土的看法

1.凡紫砂製者胎骨硬而堅色潤而光和
如此一說:舉凡紫砂特徵質地堅實,鏗鏘有聲,色如玉潤,光可明鑑。

2.紅泥所製者胎骨雖不如紫砂之堅溫潤透明則一也
此處說的紅泥,指的是中原紅田泥土,所以他會沒有紫砂的堅實,自然色暈無光澤。
(這裡沒有說出紅泥燒結之後是什麼顏色,想像一下可能就是比較光滑的磚頭罷了)

3.至白泥黃泥胎骨之堅硬與紫砂無異唯溫潤透明則不如
可見得明末以前,除了宜興之外,上好的泥料還有景德鎮的白泥又稱白瓷,至於黃泥還要查一下。

這裡還沒有提到綠泥尤其是南京綠泥
下回\繼續參祥
作者: 小渣蚱    時間: 2010-7-29 13:29

小桂子   兄參祥

先研究先人對於泥料下的註解
【陽羨砂壺考】"壺質辨別"
<雍乾之世>
1.紫砂製者,胎骨仍屬堅硬,而溫潤透明已遜。
2.至硃泥所製者,胎骨鬆而不結,色枯而不澤,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膩,已非本質之美矣 。
3.惟黃泥、白砂所製者胎骨之堅,色澤之溫潤,與清初製品彷彿相似。
<降及嘉道>
1.紫砂壺胎骨之堅,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溫潤殊為遜色 。
2.白泥亦復如是
3.獨硃泥製者胎骨堅硬,勝於雍乾傳器,而略遜於明,且與清初相較,色仍溫潤,僅透明不如耳。
<遞至咸同光宣>
1.紫砂製器胎骨之堅,尚與嘉道傳器相伯仲,惟色澤枯燥,未脫砂土之氣 。
2.白泥所製者亦同
3.硃泥壺則胎骨乾,而色寡。

到了清.宣統年間
紫砂製器不知道是何原故色澤枯燥未脫砂土之氣
然而白泥.黃泥.朱泥依舊如故

黃泥全球到處都有
這裡指的黃泥又是什麼東東
燒結起來又是什麼顏色

回頭看下黃泥的出處
【陽羨砂壺考】這本書的第五十二頁壺土類別題到
胎骨 嫩黃泥出趙莊山以和一切色土乃粘脂可築蓋陶壺之丞弼也。
註解:嫩黃泥為調和泥來增加各色土的可塑性。丞弼為支撐坏體架構的意思。

原來黃泥的出處還是在宜興
但可不是開採紫砂的礦區"黃龍山"
反而宜興西邊的趙莊山出產一種"石黃泥"
"石黃泥"燒結之後呈現黃紅色

兄  參祥之後有點眉目吧!
也就是說以前黃紅色的朱泥並不是今日所謂〝朱泥壺〞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9 18:42

小桂子   兄參祥

可見得明末以前,除了宜興之外,上好的泥料還有景德鎮的白泥又稱白瓷,至於黃泥還要查一下。
小渣蚱 發表於 2010-7-29 00:53


感謝兄的回應,請多提一些您的看法供參..
這黃泥不知會不會是段泥

會扯上台灣的磚頭,是因為發現民居的磚頭因為窯燒,堅硬度跟呈色都有差異
使用年久後,又可分破皮與不破皮,風化會破皮,有的吹不到風曬不到太陽就會比較完整
靠近地面常接觸水氣者,靠近屋簷處長期乾燥者
這些都會影響呈色,小桂子最近把重心轉移到研究磚頭上
很多古民宅要確定建築年代,比較正確,再配上台灣製磚業使用窯燒時代去考證
或許可以推論出比較正確該有的"皮相"及顏色變化
再把這些套用至朱泥壺的辨識上
不知您認為這研究方向可行嗎?
作者: 耕心人    時間: 2010-7-29 19:03

小桂子ㄚ~
就你首樓所問的問題...
"第?候選壺是真正老朱泥."
樓上你貼的都非老朱泥....
因為你問的主題內涵...並不是只有胎是否是朱泥
而是問它們是否為...朱泥老壺

一把壺的胎色或許會因照片光線而失真.
但搭配 「形制」、「修整」、「工序」、「火候」、「落款」
這答案就粉清楚囉.

舉例而言...
樓上你貼的第3&4號候選壺...若只有看個別壺第2張底胚圖.
覺得胎色有點老泥味道.
但看到這兩壺個別的第1張側視圖.
就看出它們非很老.

老泥...非老工序...老形制.
年代往後推個100-200年粉正常.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9 19:23

小桂子ㄚ~
老泥...非老工序...老形制.
年代往後推個100-200年粉正常.

耕心人 發表於 2010-7-29 19:03


不要後推那麼久啦,民初至今也不過100年
作者: 耕心人    時間: 2010-7-29 20:33

不要後推那麼久啦,民初至今也不過100年
jihlong 發表於 2010-7-29 19:23


拙本也不想推晚太多.
那三把壺以兄推的高年代(清中)迄今
嘉慶元年(1792)至今確有超過215年.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29 21:40

不要管那些了,請大家繼續分享對朱泥壺的看法
作者: 小渣蚱    時間: 2010-7-29 23:45

小桂子    兄安安
小渣蚱說真個兒的我對朱泥也是霧剎沙
就好像您說磚頭的燒結也很霧

小時候常去濱江街看磚窯廠
當時還是材燒窯
燒結出的磚塊除了外緣較多材灰之外
內裡的磚塊和現再的電窯燒結沒多大的分別
有一回問磚窯廠的師父
黃橙橙的泥巴燒出來為什麼是紅的
師父說那是火跑到泥土裡
當時的我就像二楞子一樣開心以為找到答案
後來又問這磚塊為什麼會變黑
師父又說那是木炭跑進磚塊裡
現在我會霧剎沙就像當時的師父一樣歐嘎浪

據資料記載對於朱泥的礦料有很多層級
一般朱泥壺的泥料,是從宜興本山甲泥礦中精選而得
以前大部份以紅泥為主,再按一定比例添加石黃泥調配練製而成
現在任墅趙莊山 ( 西山 ) 、黃龍山、紅衛小煤窯、查林、茗嶺、浙江 等處
仍有極少量朱泥出現。
至於有人說:黃龍山開產的朱泥不能稱為朱泥
只能歸於好的紅泥類
還有一些是由宜興市洑東鄉東面的礦區所開採的嫩泥
因含大量的氧化鐵經過窯燒會變成朱紅色 ( 又稱小紅泥 )
是自古以來即是壺藝製作名家最愛使用的原料

小桂子     兄現在有人說黃龍山的朱泥不叫朱泥我能不霧嗎?
所以才會搬個板凳圍過來一起參祥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30 01:23

其實在螢幕裡很難呈現朱泥跟紅土的差異
在小桂子的樣本裡
紅土跟朱泥(紅泥)是有差異的
朱泥會有一層皮
紅土是沒有的
那層皮在陽光下,是有透明感的
那個不是泡養出來的,洗乾淨後仍然存在
所謂的皮並不是透明的,而是表皮顏色會比胎身顏色淡一些
這是簡單分辨是否是龍窯燒朱泥的方式
接下來是所謂的黑骨
這是小桂子比較覺得奇怪的項目
黑骨似乎有三種
一種是跟胎身一樣的質感,跟外皮不一樣
顏色只比皮深一些,小桂子懷疑這是破皮後,茶汁吸到胎骨裡造成的
一種是夾在胎骨裡一層,跟胎骨燒結在一起的
最後一種是皮下就是黑骨,根本看不到胎質的,只有由壺內才可以看到胎
似乎外面那層皮是抹上去的
小桂子相信這三種一定跟年代有關,
只是如何去分類,現在卻還搞不清楚

有沒有人要幫小桂子想想看
作者: 頑童    時間: 2010-7-30 01:44

本帖最後由 頑童 於 2010-7-30 01:53 編輯

小桂子兄...
文革期紅泥壺與紅土壺比對~
上者紅泥下者紅土...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30 02:18

回復 39# 頑童


    頑童兄,你這是用啥像機拍的,我那台NIKON D70或許太舊了,
拍出來色差很嚴重,(每一張都很紅 )都要用軟體調整老半天
你這顏色在我的螢幕裡看起來很正常
[attach]3310[/attach]

你看紫砂拍起來變這樣

我已經拍一張白色的當成基準色溫了,還是無法校正回來
作者: 頑童    時間: 2010-7-30 02:27

弟是用NIKON5200拍的..先用台燈照...然後調近拍打閃光燈...就OK了~
作者: 下港人    時間: 2010-7-30 10:51

回復 40# jihlong
小桂子兄
是否有試調整過「白平衡」設定及使用燈光的種類(日光燈、電子燈...)?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30 11:21

回復 42# 下港人


    都試過了,很慘,這已經是最好的狀況了
主要是不敢用閃光燈,內建閃光燈拍了後畫質慘不忍睹
我是用日光燈配合腳架慢速曝光而成
拍其他顏色還好,拍到紅色佔主體的畫面就變這樣了
我懷疑是50F1.4這顆鏡頭造成的
這顆是有名的人像鏡,拍起來膚色比一般鏡頭紅潤,顏色飽和度高
所以拿來做商品攝影並不適當,再上去的80~200F2.8小黑,成像在X1.5後不適用
另一顆騰龍90mm微距也不適用
可是又不想多花錢在攝影設備了,所以只好靠軟體調整
軟體又不能設自動,自動調反差會變很大,細節看不清
手動調很累,色差又總是不能調的很好
我想我的設備需要更新了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7-30 11:27

回復 41# 頑童


    感謝頑童兄的解說,
我這台用閃燈一拍顏色是正常了,可是畫質會慘不忍睹
壺的反光會很嚴重,高亮低暗落差很大
改天再來找一台比較適合商品攝影的相機
感謝您的分享
作者: brian_0215    時間: 2010-8-4 09:09

4號,土胎與一般書上介紹的朱泥古壺很接近
作者: 就是小緯    時間: 2010-8-9 20:28

小弟是剛入門
進來裡面學習學習
吸收知識的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8-9 20:49

回復 46# 就是小緯


    在朱泥壺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學生
連王寅春跟顧景洲兩位大師對朱泥都有不同的看法
更不要說相隔數十年的我們
作者: 22705660    時間: 2010-8-20 23:40

個人看法,有的有朱泥味,但全不是老朱泥
作者: 22705660    時間: 2010-8-20 23:40

個人看法,有的有朱泥味,但全不是老朱泥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8-21 21:50

回復 49# 22705660

小桂子不會很固執,每個人的看法都有他值得參考之處
要小桂子支持您的看法也可以,麻煩您貼幾把朱泥來解說一下
不想拍照麻煩也可以,麻煩您說說真的朱泥應該是什麼樣
總是要能說出問題出在何處,這樣才有學習的空間
感謝您的知見
作者: 22705660    時間: 2010-8-22 00:01

出土有出土的樣子,海撈有海撈的樣子,傳是有傳世的樣子!
歷史走過必留下痕跡,參考!參考! 善哉!善哉!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8-22 01:09

出土有出土的樣子,海撈有海撈的樣子,傳是有傳世的樣子!
歷史走過必留下痕跡,參考!參考! 善哉!善哉! ...
22705660 發表於 2010-8-22 00:01

出土該是什麼樣?泡飲後入土包漿如何?收藏品入土包漿如何?南方出土如何?北方出土如何?乾坑出土如何?地氣浸潤下出土如何?
海撈該是如何?南方沿海少量出土海撈如何?境外海撈如何?
傳世原包漿如何?洗淨泡飲過如何?玩賞品如何?實際用品如何?原狀況保存如何?泡飲過保存如何?泡飲過洗淨再泡飲又如何?
名師工法如何?民初大量生產品如何?30年代如何?50年代如何?清末工法如何?清中工法如何?
宜興工法泥胎如何?汕頭泥胎工法如何?江浙小品工法泥胎如何?
清中汕頭跟清末汕頭泥胎差異?工法差異?清末汕頭跟宜興朱泥有何差異?工法有何差異?

有些痕跡不上手看,由攝影技術很難表達
壺的大小不同,光線不同,攝影器材不同
反應在泥胎上,拍出來的相片也有很大的不同
由於標準不同,透過網路傳遞誤差更大

先來討論甚麼是朱泥?朱泥的特徵?洗淨跟不洗淨,壺內壺外有何差異?
感謝您的分享,善哉~善哉~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0-8-22 22:53

發表一下個人淺見
先聲明其實小不對是不是朱泥 朱泥是什麼這問題並不是很感興趣 朱壺紫壺能泡好茶的就是好壺
所以以下純屬聊天  
如果先人有知 取名有依據 那朱泥是泥 紅土是土 泥細土粗 差異猶如瓷與陶之別
瓷有粗瓷 陶有細陶 但陶顆粒粗顏色不均 瓷顆粒細 質又均勻
何謂泥 土泡水久了 被分解分離 浮到上面來的那層細土好像就叫做泥
能浮的上來 顆粒一定細 才能由砂石的隙縫中被水洗出來
一細一粗 敲一下 聲音一高一低 大約是這樣分吧 ~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8-23 02:59

何謂泥 土泡水久了 被分解分離 浮到上面來的那層細土好像就叫做泥
能浮的上來 顆粒一定細 才能由砂石的隙縫中被水洗出來
一細一粗 敲一下 聲音一高一低 大約是這樣分吧 ~
小不 發表於 2010-8-22 22:53


觀念很正確
如果泥太軟爛無法成型怎麼辦?
一個是加入土
一個是調入砂
一個是先用土低溫燒一個模子,再將泥抹在外面
最後一個是等泥慢慢乾燥,在半軟硬的狀態下成型
泥的乾燥過程中,表層的水分會先發散
所以要常常去翻翻它,揉揉他,表層才不會凝結成塊,
(凝結成塊後再揉,就會變成泥中的顆粒,這樣就不漂亮了)
經過很長的歲月才能得到暨可以成型又Q潤的泥胎
所以真品朱泥純料是很難得的,只能用來做小壺,也只能做成薄胎
如果胎厚一些,窯燒時胎骨就會缺氧,因為泥的毛細孔很細密
所以燒結時,表層受火燒結後,胎骨因為得不到氧氣,就會燒成黑骨
先用土成形素燒後外面抹泥再燒,一樣會形成黑骨
不過這兩種黑骨的型態不同
抹泥那種黑骨跟朱皮間的顏色是黑朱分明,有的只抹外面那層,有的壺內壺外都會抹
朱泥純料的黑骨是漸進式的,由朱皮漸層變黑再漸層變朱
至於大量生產時,沒有時間慢慢鍊土怎麼辦?
一是調入土,一是調入砂,這兩種因為泥胎中有間隙,所以燒結時黑骨不明顯,但是他還是朱泥(只是朱泥比例比較低)
而且縮皺紋也不明顯,調入土的燒結後,跟紅土比較像,但是又不像紅土的顆粒那麼明顯
現代人看朱泥,很多都用紅土的角度去看,那是錯誤的


先寫到這裡

有沒有人要嘗試回答,朱泥洗淨後壺內壺外的皮殼是啥狀態?
電窯(瓦斯窯)燒朱泥跟龍窯燒朱泥如果是純料,有何不同?
現代新朱泥是真的朱泥嗎?
迪星號沈船海撈的那些壺是朱泥嗎?
同樣浸在海裡或埋在土裡,朱泥跟紫砂(或紅土)會有何不同?
作者: san    時間: 2010-8-23 03:24

發表一下個人淺見
先聲明其實小不對是不是朱泥 朱泥是什麼這問題並不是很感興趣 朱壺紫壺能泡好茶的就是好 ...
小不 發表於 2010-8-22 22:53


”何謂泥 土泡水久了 被分解分離 浮到上面來的那層細土好像就叫做泥
能浮的上來 顆粒一定細 才能由砂石的隙縫中被水洗出來”

礦料加工過程,土泡於水中,浮到上面的應該是比重較輕的雜質(如雲母的碎屑)吧?這是水簸提純法
泥會浮於水面嗎?不解,虛心請教!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0-8-23 12:45

本帖最後由 小不 於 2010-8-23 13:05 編輯

回復 54# jihlong


"   如果泥太軟爛無法成型怎麼辦?
一個是加入土
一個是調入砂 ....  ."




小不個人看法基本上宜興土沒有無法成型這個問題 頂多是降低窯燒溫度
以宜興之拍片成型手法 土越做越乾 越做塑型越容易 不會立不起來 土砂不多時變數在窯燒狀況 龜裂 起泡 變型 扭皺...
之所以早期朱泥燒結程度都不高 即在避免其不良率過高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0-8-23 12:54

回復 55# san


    小不用詞不夠嚴謹 不該用"浮"這個字
泥來自於水 無水則無泥 水化土成泥 風化石成沙
水有分靜態與動態 靜態如小湖如水桶爛泥沉底
動態如河流如溪 一沖泥就被洗出來 泥在岸邊
以宜興的地理環境與土質的多樣性來看 泥的來源比較像是後者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0-8-23 13:15

機器打造出來的細泥在濕潤的狀態下會像橡皮 易扭曲 延展 而不易豎立
可以想像成 多片玻璃沾水 疊在一起 一推就滑動 一立就往下看齊
這種特性拍片手法是最適合的
無砂不紫砂 但從某個程度來看 無泥也不紫砂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0-8-23 16:48

沒睡午覺
黑骨是什麼 還原燒是什麼 窯燒缺氧會怎樣 ?
還原燒 reduction firing 在窯燒最後階段使其缺氧 燃燒中的窯缺乏了必需的氧氣 開始到處"搶氧" 胎土 釉中的氧氣皆被火吸取 胎土與釉中的金屬被"還原"到無氧時的狀態 比如銅 經還原稍後變成亮紅 反之如果在最後階段補入大量的氧氣 胎釉內金屬快速氧化後 銅就變銅綠 鐵就變黑
黑骨 裡面黑 外面不黑 以理論上來說 應該是先採oxidation firing 之後封窯降溫時將表皮還原到黃紅
作者: san    時間: 2010-8-23 17:38

回復  san


    小不用詞不夠嚴謹 不該用"浮"這個字
泥來自於水 無水則無泥 水化土成泥 風化石成沙
水有 ...
小不 發表於 2010-8-23 12:54

是的!宜興地處湖泊邊,他處堅硬的岩石經過風化後,借著風力或水力的搬移,一次又一次地漂移沉積,周而復始千萬年,而形成宜興的陶礦,這些陶礦地形呈層狀,板狀..
去開挖這些層狀的紫砂礦料,采出時大多是呈堅硬或半堅硬的石塊狀,這裡面有單層泥,岩中岩,泥中泥,夾脂泥,共生團泥..
正因為各種泥礦特性不同,才去區分所謂的朱泥或紫砂
若宜興的陶礦廣義都叫紫砂,那朱泥就是紫砂其中的一部份
既要特別區分出朱泥,就有必要分出,那些特性的泥礦是目前我們所認為的朱泥!否則就所有的宜興礦都叫紫砂就好了,朱泥成為沒有意義的名詞了!
當然宜壺的製做,泥料很多都是經過調配的,純朱泥,拼配朱泥,朱泥發色,能弄得更清楚,玩壺也能較踏實點!一些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0-8-23 18:48

回復 60# san


    個人見過最像純朱泥的一隻壺 是個無款思亭 怎麼形容呢 ?
整體看起來很皺 ..  也不是皺 比較像很多紋重疊 表面好似凹凸不平 像很多塊口香糖黏在壺上再推平一樣 奇怪的是 當上手時 又覺得平滑工整 眼睛閉起來摸感覺工真的很棒 完全摸不出紋的存在
可惜當初所愛非朱泥 回家想了兩夜 再回頭美女已經被娶走了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8-23 20:06

回復 59# 小不


材燒龍窯,重油窯屬於氧化焰
倒焰窯,電窯屬於還原焰
瓦斯窯受制於燃燒時燃助比中燃氣的比例,這種火焰溫度最高,但火焰本身不具有氧化還原特性。
古時候不會有人故意用材燒龍窯去燒還原焰
所以您說的黑骨成因,要再釐清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0-8-23 20:12

回復 62# jihlong


    請教一下 小桂子大大
"....表層受火燒結後,胎骨因為得不到氧氣,就會燒成黑骨
先用土成形素燒後外面抹泥再燒,一樣會形成黑骨...."

如可以解釋得更詳細一點 大家都受益 感謝 ~
作者: san    時間: 2010-8-23 20:36

本帖最後由 san 於 2010-8-23 20:38 編輯

個人認為黑胎骨的形成,是土胎所含氧化鐵質在窯燒氣氛,氧化還原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
燃料在有氧氣下完全燃燒--氧化焰燒
在氧氣供應不足時,燃料不完全燃燒---還原焰燒
以前的龍窯隧道窯,以松枝或煤作燃料,一般在添煤或柴後,有一段時間,窯內濃煙彌漫,稍後漸淡,而後才是火淨,在這個燃燒過程,火焰的性質變化為:還原---弱還原---氧化
壺胎的變化,則是氧化鐵呈黑色狀,再氧化焰高溫燒成,壺表又呈現朱紅色
因對窯燒沒有實際參與和研究,只以知性簡略概述,是對或是錯,不敢保證,僅作為參考!
作者: 小不    時間: 2010-8-23 21:03

回復 63# 小不


    小桂子可能在忙 小不回一下小不
溫度高時 氧氣一多 物質就開始燃燒 燒得夠快夠狠的話 物質就燒光了
窯燒 怎麼燒會黑 ? 樂燒幾乎每一隻都黑 ..  樂燒是還原燒 缺氧燒法 照理說是回復未氧化狀態 除非 .. ..
可燃物一下增加太多 (樂燒加稻草梗) 急火快燒 太急鐵不及還原 直接燒成銹灰 ...
或許吧 ~ 偶不是火 不住窯裡
作者: jihlong    時間: 2010-8-24 01:57

回復  jihlong


    "....表層受火燒結後,胎骨因為得不到氧氣,就會燒成黑骨
先用土成形素燒後外面抹泥再燒,一樣會形成黑骨...."

如可以解釋得更詳細一點 大家都受益 感謝 ~

小不 發表於 2010-8-23 20:12


你們先聊一聊,小桂子有些累了
這陣子在討論區裡耗太多時間,影響正常作息,需要多休息
很多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的
小桂子開這題,主要還是想看看大家的看法
黑骨並不是朱泥最重要的部分
主要需釐清的是朱泥的定義
到底是篩目細的就是朱泥還是成分,還是有哪些特徵
這部分大概問100個人至少會有10種答案
沒有釐清什麼是朱泥,其他討論起來意義不大
作者: 耕心人    時間: 2010-8-26 22:50

小不兄提到一項朱泥黑骨之重點...還原燒.
拙在舊論壇提過還原燒乃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之轉換.
那與加稻草表面焐灰有差.

胎內黑骨是多數"老"朱泥重要部分
但非必要成分.
因為(小龍窯...煤炭窯)新朱泥也可能有黑骨.
其道理與
一葉知秋...但春天夏天也可能看到落葉黃葉道理般...
作者: 煎茶人    時間: 2010-9-27 12:25

頂上來................
作者: stevie    時間: 2010-9-27 23:20

7把都不是"老"朱泥
作者: kimi1019    時間: 2010-11-30 03:54

學習了
作者: 小神童    時間: 2010-12-4 18:05

那幾把壺都很讚  尤其   一鳴思亭壺   泡茶來喝  一定很享受    讚..
作者: brucechen    時間: 2010-12-10 10:08

學習
作者: 蚊子    時間: 2010-12-12 22:29

小弟看不懂! 學習了~ 謝謝各位的分享
作者: 骯咕桂    時間: 2010-12-14 19:40

學習了~ 謝謝各位的分享
作者: swl168000    時間: 2010-12-18 06:32

非常感謝
作者: 飛天神龜    時間: 2010-12-24 21:36

我猜四號
朱泥的原礦石是黃色
作者: lee6325    時間: 2010-12-26 10:16

沒蓋內圖,少了重要的判斷依據
作者: stf6208g    時間: 2010-12-28 11:46

好玩的遊戲。
作者: qoo    時間: 2011-1-11 15:02

均是漂亮的新朱泥壺
作者: 小蜜蜂    時間: 2011-1-28 10:17

說真的我不懂

我只是瞎矇的

不過討論裡讓我學到很多
作者: 开心一刻    時間: 2011-2-6 01:04

学习了!
作者: 蔡小賢    時間: 2011-2-13 04:00

哇!!!這真的好難分的清楚,以後一定要多做功課
作者: 北極雄    時間: 2011-2-20 07:30

路過~學習~




歡迎光臨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http://www.t4u.com.tw/chat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