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您認為茶業與蔬菜採摘下來後,其化學物理變化都一樣嗎

樓上杜師傅已經有理有據的講得很清楚了
只是他講的是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6-27 14:15


我實在很不想爭這個問題
我都說了可以來茶園我安排專業的人員有疑問的直接問,讓學校教授、茶農、茶改廠的專業人員來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他們是有做過相關研究的
大同技術學院 茶文化與事業經營學士學位學程是台灣辦得不錯的學術單位,不少師資也來自茶改廠系統,對於茶葉相關的研究也一直進行
不一定要信我說的,可以去詢問這些具備一定權威性的專業單位

我不是茶葉相關工作人員,純自己興趣去跑到茶園去瞭解的,喝的功力我不一定比別人強,但對整體台灣烏龍系列茶葉的瞭解,還是有點自信比一般人深入,何時施肥、怎樣施肥、何時噴藥,我問過也看過,有疑問的可以去詢問有公信力的專業單位

TOP

我實在很不想爭這個問題
我都說了可以來茶園我安排專業的人員有疑問的直接問,讓學校教授、茶農、茶改廠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6-27 15:34

可是你一直在做觀念錯置的爭論啊
樓上杜師傅不是說了 "製茶時味道會散發出來"雖然他說的是肥料,但農藥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對了,這是一位鹿野的茶農告訴我的
也正因為這個因素,他們長期來都會安全用藥
也漸漸改向有機無毒的友善農法發展

這是實際發生的事喔,不是用觀念錯置的邏輯推論出來的........
1

評分人數

TOP

可是你一直在做觀念錯置的爭論啊
樓上杜師傅不是說了 "製茶時味道會散發出來"雖然他說的是肥料,但農藥的道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6-27 15:53


我在13樓就提到了
除非低海拔或不是那樣高海拔的夏天,不然以噴的時間點到採收製茶,殘留量不會多的

而你說的是鹿野,那邊的海拔在台灣種植茶葉中算很低,氣溫高,藥物的量會比較大,當然專業機構都會給用量建議
而我接觸的以阿里山這邊為主,即使是金萱種植的海拔也有1100,烏龍在1500以上,頂湖那邊甚至快到1700
然後我一年上去好幾趟,除了採收完之外,有空就會上去玩,各個時間點都會有,也認識一些製茶師,一些茶園也跟茶改廠有學術上的合作,除了自己看過外,請教的人員也是專業的人員,不是嗎?
至於菜園和果園,我自家有農地,目前給親戚種植,自己吃的菜不是自己種就是回鄉下時去鄰居的菜園採一些,狀況怎樣是有很明確的瞭解的,每一種蔬菜、水果施放不一樣,但距離採收的時間,那是比茶葉短上不少的,沒農藥會小範圍種植自己吃(其實也是有些品種需要藥物,但施放和收成時間自己吃的會刻意拉長,會安全一些,有些則不會施打農藥)

我實在不懂你所謂我說的觀念錯置,我前面也說有疑問可以詢問像是茶改廠這樣的單位,我不少資訊也是向這邊的專業人員問的,不是邏輯推理,想要實際瞭解我也可以安排茶園和人員,這樣我有誤導的問題?

農藥的在每一個階段的狀況,研究機構是有做過測量的,我忘記是茶改廠還是那個學校的研究了,可以去問問看,那是有測試數據的,有數據看難道不是具備科學的說服力嗎?

TOP

我在13樓就提到了
除非低海拔或不是那樣高海拔的夏天,不然以噴的時間點到採收製茶,殘留量不會多的

而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6-27 17:22

兄好
其實我講的東西很單純也很明確
如果有茶葉有農藥殘留,第一個受災殃的是製茶師
因為在製造過程農殘會發散到空氣中,製茶師會吸到
農殘濃度越高,製茶量越大,影響就越大

除非你能證明製茶過程中農殘不會揮發出來,製茶師很安全
才能推翻我這個說法


對了,不要再用蔬菜水果作比喻喔
因為含水量不同,雖同重量但表面面積差很多六
而且您有看過茶葉跟蔬菜水果一樣要經過水洗的嗎 ?
所以這是觀念錯置
1

評分人數

TOP

兄好
其實我講的東西很單純也很明確
如果有茶葉有農藥殘留,第一個受災殃的是製茶師
因為在製造過程農殘會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8-6-27 17:39


所以我說的是測試的含量阿
製茶時製茶師會影響,但真的影響最大的那個是噴藥的那個人,他是直接暴露近距離接觸的,且是沒一段時間衰退的,噴藥的人自己都包很緊怕接觸,製茶師風險不會比他高
我前面已經說過了,一定海拔以上安全度會高不少,殘留是一定有的,但在一段時間衰退後,製茶時的安全其實還好


這個是杜老師說的殺青,這個會有高溫,所以會有強烈味道的揮發,製茶時製茶師一般都會一直在旁邊,如果有農藥殘留且量大,這個程序的風險會高

這個是我前面說的現在大多採用的烘焙設備,茶葉放進去,關起來,人離的距離可以走開的,如果是杜老師家那種龍眼木炭炭焙,那如果有農藥殘留且量大,那風險也會高

我已經很清楚說了,在一定海拔以上,施打的量是不同的,季節因為溫度不同,量也不同,但有一定的海拔,安全性其實對製茶師還好,我不會說一定沒有或0檢出,因為真的檢驗是有,但含量對人體傷害會還好
但你說的鹿野地區,那邊以我的認知就真的屬於風險高的茶葉產區,氣溫高,農藥的量會不低,但一樣施打農藥的人風險還是高於製茶師,施打的人通常把自己包很緊,口罩那些都是必備的,噴出去有時風一吹回來是往人身上的,且是同時的,製茶師製茶以經是有一段不短的日子了,中間會經過衰退,會相對比較安全,但這樣低的海拔地區,風險會高不少是真的

蔬菜和水果我前面就說還得看每一種的特性,有些也是很危險的,噴的時候我根本不敢靠近,有的真的噴沒幾天就收,那風險真的不會很低的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茶湯的澀感及收斂感,一般來講都是來自茶鹼及單寧
但其實還有氧化酸(或稱發酵酸)及芳香物質的影響.....

1. 氧化酸(或稱發酵酸)
    我們知道"酸"帶有收斂性,適度的酸可帶來很好的收斂性生津感
    但如果過酸,則會感覺很澀且利,喝來並不舒服
    這現象在一些老台茶常見,不過這是過渡期,慢慢醒茶就會降低很多
    (這期間也可用60cc左右的小壺沖泡,可將酸澀感降低很多,喝來就會很爽口)


2. 芳香物質的影響
    茶的芳香物質可帶來美好的品茗感受及涼喉感
    但如果含量很高,在未完全醒過來前,會造成口腔粘膜一定程度的揮發性刺激
    讓舌面有脫水性的粗澀感,茶香茶滋也會較淡,但醒茶完全後就會變得非常香甜細滑
    (這現象在重著蜒台茶及其他特殊品種的野生普洱也有發現)  
    這類芳香物質奇高的茶,最好採取密封式的醒茶方式,好保住迷人的香甜氣息及馨竄力道
    可以用塑膠袋,密封度很好的錫罐,瓷罐,玻璃罐,白鐵罐,裝茶1/3~1/2
    然後每天或幾天開封或開罐換新鮮空氣再封好或蓋好
    如此一段時間後,就會給您最好的回報






TOP

2. 芳香物質的影響
    茶的芳香物質可帶來美好的品茗感受及涼喉感
    但如果含量很高,在未完全醒過來前,會造成口腔粘膜一定程度的揮發性刺激
    讓舌面有脫水性的粗澀感,茶香茶滋也會較淡,但醒茶完全後就會變得非常香甜細滑
    (這現象在重著蜒台茶及其他特殊品種的野生普洱也有發現)  
    這類芳香物質奇高的茶,最好採取密封式的醒茶方式,好保住迷人的香甜氣息及馨竄力道
    可以用塑膠袋,密封度很好的錫罐,瓷罐,玻璃罐,白鐵罐,裝茶1/3~1/2
    然後每天或幾天開封或開罐換新鮮空氣再封好或蓋好
    如此一段時間後,就會給您最好的回報
射過溪 發表於 2021-1-31 19:29

另外....

這類芳香物質高的茶雖然在未完全醒過來前
除了茶香茶滋會較淡外,也會造成口腔及舌面的粗澀感
但吞下一口茶湯後立即深吸一口氣
您會感受到喉間及呼吸道有股深涼的氣息
這是區別茶質粗還是芳香物質重的初步方法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