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比賽茶" 就有 分級認證的機制 但比賽茶的 傳統製茶法  (有些是 機採 以茶味來論級) 卻不受市場喜愛...  ...
teddysu 發表於 2016-1-12 15:23


應該是類似比賽茶這類的評比方式吧,歐洲的酒類方式套用上來應該可以
至於喝得出來,其實經過一些基本的瞭解和實質比較,大的差異一般人都應該可以分辨的,對照的方式比較差異並不是非常困難的
另外是對茶葉適當知識的瞭解而非商家以銷售當出發點的言語推銷,茶區怎樣的方向找好茶,版上高手是有方向而不是亂槍打鳥的
2

評分人數

TOP

幾年前,茶友常說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電腦上T4U,可現在反都端著手機到FB和LINE哈拉去了,
大家都看到街道任何有人的地方或是捷運列車上盡是低頭族,且每個人手機上划的幾乎都是LINE不然就是FB,
除了看圖看笑話外,未見認真閱讀或發文,啥事都沒能有個結果,充其量只是打發時間。
而此現象的重點並不是FB好用,我認為FB是複雜到太多東西至不知該管哪個,以至於讓大家耗費太多時間翻滾在FB的大浪裡,
而LINE和微信之類就是接替之前我們玩ICQ再到MSN和雅虎即時通以及SKYPE和大陸的QQ,接著會是什麼?也許還沒人能知道。

茶友經常提到論壇的貼圖問題,記得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論壇曾經連續5個月每月都超流數十到幾百G,
致使我們每月要多繳好幾萬元的超流費,因為在2011年之前我們的平均日訪客都未上萬,
所以一直都沒限制過文章內的發圖量,當時也沒有超流量的壓力,一下子可真的是給那次嚇壞了。

之後為了看圖方便,我們建議茶友們直接把要張貼在論壇的圖片預先發到臉書或Flickr,
再將圖片複製貼到論壇,如此熱愛論壇的茶友也就都能把網友留在T4U,而不是把人拉出去瀏覽,
我心裡想,大部份的茶友都會為論壇繼續存在下去而盡力才是。

還有,帖子內張貼連結的問題,一般來講在文章內張貼外部連結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可我們這裡是比較特殊的商業論壇。
就好比您正在做生意,突然有人進來您店裡發名片邀請您的客人到他店裡去光顧,那您會作何感想?何況我們這裡是多商家的平台。

總之,論壇不只是純給打發時間的,我們有很完整的討論區塊和明確的主題和優秀的商家,且有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文章放在這裏,
我們隨時都可以再次查閱,再次閱讀的時候您會發現和上次閱讀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也就是論壇存在的最大價值。
唯時代潮流持續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棄電腦依賴手機上網的茶友陸續在增加,多數茶友都祈望我們論壇暫時還是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短時間內還不至於乏人問津,萬一至經營不下去時不知道是何年後的事。到時我們便會多了一個懷念,我想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8

評分人數

TOP

幾年前,茶友常說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電腦上T4U,可現在反都端著手機到FB和LINE哈拉去了,
大家都 ...我們隨時都可以再次查閱,再次閱讀的時候您會發現和上次閱讀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也就是論壇存在的最大價值。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1 02:06



這裡是茶知識博物館.它處無法替代........
4

評分人數

TOP

2. 價值觀及定位
    我們知道,商業上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小吃攤,能夠永續存在
    必有其中心的價值觀及定位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12 21:02

3. 明確的分級
    這點就如chen3058兄於6樓所說的.....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上如何有個客觀的分級,現在是一團亂"

這也就是成本(cost)與價值(value)的選擇問題了
就茶而言,我是很贊同用價值定價的
也就是英文所說的.."value-pricing (按質訂價)"
而不是以成本(cost)定價


因為茶葉是農產品,品質上有著很多難以人為控制的地方
不若工業產品,可以做很好的標準化品質管控
只能做差異化的定價

因為消費者根本不管你的生產成本是多少
只管口感上的價值值多少
例如..去年四千一斤的茶,在口感價值上他覺得是超值的120分
若今年同樣的價錢,口感價值卻不到60分,那一定會不爽的
但若您按質定價把售價降到50%,那消費者的心裡就會平衡
這點從事茶業生意的人,就要有很好的"質與值的定位"
與市場行情的敏銳度才可得,千萬不能死抓著一時的Cost去定價

當然,利潤也必須用較長的時間去平衡
品質極優的,該多賺的就多賺
品質較差的,該虧的就虧
售價要用品質級數的差異去調整高低及平衡利潤才是
4

評分人數

TOP

3. 明確的分級
    這點就如chen3058兄於6樓所說的.....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25 17:32

4. 良好的服務精神
    就台灣的傳統產業而言,這方面一向是比較缺乏的
    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總是少數,茶的產業更是如此
    這在成熟的商業化時代,將會是個致命傷
    也難怪茶藝館沒落了,咖啡館卻越來越興盛
    但這裡所說的良好服務並非卑躬屈膝
    而是一種應有的精神,及因此而來的服務態度

    精細之處我不講,以免落落長
    有興趣的就從日常各種消費中,去觀察,去理解與體會

    但就網路商業而言
    收到貨款成交後,盡快給客戶一個發貨日及預定到貨日是一定要的
    因為現在是個忙碌的社會,對時間的明確與否是會很計較的
    更別說想盡快收到貨,盡早嘗鮮的渴望心態了
    可惜,很多傳統產業,尤其是茶業,都忽視了這點
    只會讓客戶痴痴的等,然後一邊等,一邊唱著.....
    123456789....你還要讓我等多久..的童謠........

別小看這些細節,因為這是一種fu,而現代人是很重視fu的
不管交貨日的快慢,一定要給個別客戶一個明確的預期時間
因為這也是一種尊重,在重視服務的現在,是很重要的
2

評分人數

TOP

但就網路商業而言
    收到貨款成交後,盡快給客戶一個發貨日及預定到貨日是一定要的
    因為現在是個忙碌的社會,對時間的明確與否是會很計較的
    更別說想盡快收到貨,盡早嘗鮮的渴望心態了
    可惜,很多傳統產業,尤其是茶業,都忽視了這點
    只會讓客戶痴痴的等,然後一邊等,一邊唱著.....
    123456789....你還要讓我等多久..的童謠........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27 20:47

就滿足客戶想盡早嘗鮮或想盡快知道我花錢消費的是什麼東西
的渴望及好奇心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應盡速地給予滿足
不然以後的購買意願是會降低很多的
除非您有蘋果的能耐,可以做飢餓行銷,不然免談

就個人的消費經驗,有些商家就做得很好
例如收的是郵局的運費,但收到貨款時剛好遇到隔1~2天是例假日
若用郵局寄的話,客戶的收貨日就會延遲好幾天,若是遇到長假就更久了
這時客戶的渴望及不耐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於是他們就會用宅配寄送,雖多花幾十元的運費
但換來客戶的感心與即時的滿足,後續效應之大,是難以想像的
而這也是優質口碑的一種,也是一種優質的服務精神
有無這種隨時放在心裡的服務精神,在商務上是極其重要的
良好的口碑往往因此而來
2

評分人數

TOP

4. 良好的服務精神
    .....
    精細之處我不講,以免落落長
    有興趣的就從日常各種消費中,去觀察,去理解與體會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27 20:47

會這麼說,是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
真正的學習是來自生活上的體驗,而不是學堂

你去餐廳甚至小吃店消費
店員的服務方式,周遭的環境,食客的表情....
在在都提供了您,珍貴的課程與各種資訊
只看您會不會去體會與學習而已
而同理心會是各種學習的根本所在
若無同理心,啥也別談了.....真的 !
3

評分人數

TOP

台灣有用的土地有限,茶葉的栽作方式完全無法與大陸及印度或東南亞一些國家相提並論,
唯有往精製再精緻的方向才能爭得一席之地。

二十多年前,連續數年我一直都在為自己製焙的茶品銷路而擔憂著,
大家買回去都捨不得喝,當然那也是我自己的喜好。
大部份茶友都是偷偷的泡來喝,或偶爾想到了再拿出來回味,且因泡水特別的長,
自從改喝我們的茶後便可一斤抵數斤用。此後我便為自己的創作動機和行為銘下註記,
我們販賣的是一種回憶,於是便為店號取個別名「販賣回憶的店」。

當初之所以會在茶葉的製焙上花很長時間做研究,是因為我有一段時間經常在茶友家中傾聽受教,
最常發現且讓茶友困擾的是,一包茶葉拆開都會剩下一大半擱著不想再泡來喝。
回家後我就潛心思考著一連串的這些問題,一定要在我們的茶品上根除這種現象,
於是確定唯有從烘焙工法和茶葉初製上做完全的通盤改變,才可能辦到.....

回想起那時適巧台灣茶正受到普洱來襲,一群老茶愛好者也奔紛沓至,
於是我的根除想法得到最有利的驗證,我的茶一定是能“藏越久越好喝”,
如今很多茶友常常對我說,我們的茶能泡到一粒不剩,茶末也還能泡,
並且剩越少越好喝,實是給了我們一直以來的辛苦做了最大的鼓勵和最佳的安慰!。
5

評分人數

TOP

台灣有用的土地有限,茶葉的栽作方式完全無法與大陸及印度或東南亞一些國家相提並論,
唯有往精製再精緻的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9 10:51


我會擔心製茶經驗的傳承未來可能有問題,製茶收入不是平均穩定的,在製茶季節又忙碌且耗費體力,年輕一代願意加入的比例讓人憂慮阿
2

評分人數

TOP

我會擔心製茶經驗的傳承未來可能有問題,製茶收入不是平均穩定的,在製茶季節又忙碌且耗費體力,年輕一代 ...
chen3058 發表於 2016-1-29 16:25


我們做茶是全家總動員,這裡面有很多的無奈,因為大部份用心做茶的都不懂得行銷。
產量少倒是無所謂,只會得不到溫飽,但若做多了就是會面臨生產過剩的問題。
因此許多茶農也都不鼓勵下一代承繼家業,自己老了便把茶園出租出去。
2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chen3058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