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聊一下較不為人知的小茶事

昨天晚上和一位資深茶友在網上聊了許久,節錄一段關於茶的一些小道話題,請看:
起先是.......
她突然問:一個外行的問題,會讓您思考思考,好不好?
隨即我說:其實自稱內行人問的白癡問題才多,我若是遇到走火入魔的製茶大師,我便會裝
     傻問他一些更傻的問題讓他講講笑話,但我大多一旁聽他們對消費者胡扯較多。

以下以Q&A表示

Q:我今天下午就在朋友的茶老師那喝茶,他獨自一人很久以前就到武夷山待了10年,然後
  遵循傳統,很會焙茶。
A:我遇到最好笑的是把發酵味當異味的,也把重發酵高山茶說成低海拔或是凍頂茶,凍頂
  輕發酵茶喝成阿里山茶,這都是我親身遇到的。

Q:有可能喔!
A:一次,我在鹿谷永隆炒一天的茶,結果第二天找不到揉茶的師傅,我載到石桌去揉,當
  天被當成石桌茶賣給台北一家知名的老茶店。另一次,我也是做永隆的茶,拿到一家茶
  行去試泡,當場一個自稱很厲害的消費者,把我這茶喝成阿里山,也有一個我店裡的常
  客把阿里山喝成梨山。後來呢,我就告訴茶友,不問山頭只認茶質才是最聰明的,而且
  我也是以茶質在賣茶,我曾把凍頂茶一斤賣到8000元。因為那個凍頂茶採很少,我一個
  人獨力完成,從曬青到殺青都是我自己來,當然啦,茶湯有梨山的水準才敢賣那個價。

Q:茶友就是喜歡逞能,覺得喝幾年茶,認識茶農,就懂很多了
  其實有基本能力就好,選自己喜歡的風味買茶就好!
  您要好好把本事傳給小孩
A:若是有機會又想玩的話,今年我可以自己玩一手,只搞100斤左右的茶菁,這一斤至少也
  能賣超過5000,但茶乾大約只能有22~23斤,所以啦,行家的話裡,假他人之手不會有好
  作品

Q:您要有可以賣5000的市場呀!
A:妳想想看啊,五雙手一起浪青,手勁能一樣嗎?茶喝起來在舌上就像路沒鋪平,能感動
  人就見鬼了

Q:有些人很難搞的
A:所以特別的東西就是需要配上神話,不然老實話賣不到好價錢

Q:春茶嗎?我去幫您!
A:就是不能幫才可以做出好茶

Q:掃地????
A:哈哈....妳搶別人工作不行的

Q:做出來,取一個名字賣茶
A:其實啦,我自己一個人可以做到200斤茶菁,有一次做翠巒茶,採得非常嫩,真的是一芯
  兩葉,數量118斤,只有我一個人做,做完不見茶梗,茶乾18斤全當奇萊山(奇怪的來)賣
  ,一斤一萬二,賣到用搶的,妳真要說是翠巒茶,一斤五千人家都說妳搶錢。

Q:可是翠巒不是更好嗎?
A:我有附帶說這茶海拔2700,妳不賣一萬以上人家也不信
  現在稱為奇萊山茶海拔最低1300,最高不到2100,就是南投X原部落那邊,可當初並沒
  種茶,名稱是我瞎掰的,後來竟真有稱為奇萊的茶,根本不在我意料之中。

Q:X原的茶風味很讚
A:其實是因為茶太好,沒有神話不知道要怎麼開口,算是善意的謊言罷

Q:是啊,花錢要有哏
A:現在我家在高雄的老客戶還念念不忘奇萊山呢
  最早之前我在翠巒幫茶農代工的時候,每次春茶都會獨力做二十幾斤或三十多斤,賣特別
  好價

Q:一個人做的,風味真的不同
A:其實道理很簡單,早期凍頂茶很出名,原因是自己家人採茶自己做,家裡權當工廠,每天
  茶菁最多一百來斤,男主人一個人搞出來的。後來擴大生產量,品質跟著下降就是必然,
  這只是其中的一傷,幸好當時也沒造成多大傷害,重點阿里山高山茶才是另一真正傷到凍
  頂的茶。最早上去阿里山種茶和指導茶農做茶的是名間人,他們做輕發酵基本上已成型且
  技術堪稱一流,同時也是他們在家鄉的一貫作法,致使阿里山受到好評自然就是輕發酵清
  香型的如松柏長青之類,隨著流行趨勢當時凍頂也就跟著走清香型,這才使凍頂茶失去競
  爭力而一歇不振的最大原由。

Q:最早名間不是傳統路線的埔中茶嗎?
A:沒錯,埔中村位置是在名間鄉的最高處,那邊通風日照都是最好,當然有出好茶的理由,
  但這不重要。主要是他們的做茶手法是導入閩北的技術,而鹿谷的是閩南安溪手法,本來
  就是各有所屬互不相干,從土地特性說也相當符合,哪知道他們硬要這麼搞,當初我說了
  也沒人有感覺他們這樣不對,把我的話當成是商人利益,耳旁風罷了。名間的做青比較像
  台北文山茶,只是多了團揉做成半球型,鹿谷就應該更像安溪的作法,早期鹿谷茶風評會
  更勝木柵鐵觀音自然有其一定的道理,可是鹿谷從來沒人會去想為什麼烏龍怎會贏過鐵觀
  音?我認識一個文山區的茶農兼茶行老闆,他就常常上阿里山做一些文山式的茶回去和他
  們家的茶做拼堆,價格可多賣數百上千,利潤不斐!

以上,就是談了一下過往不為人知的傻事,當然後來也聊了一些雜七雜八的,在此不表。
2

評分人數

  • 布魯斯

  • 射過溪

Q:一個人做的,風味真的不同
A:其實道理很簡單,早期凍頂茶很出名,原因是自己家人採茶自己做,家裡權當工廠,每天
  茶菁最多一百來斤,男主人一個人搞出來的。後來擴大生產量,品質跟著下降就是必然,
  這只是其中的一傷,幸好當時也沒造成多大傷害,重點阿里山高山茶才是另一真正傷到凍
  頂的茶。最早上去阿里山種茶和指導茶農做茶的是名間人,他們做輕發酵基本上已成型且
  技術堪稱一流,同時也是他們在家鄉的一貫作法,致使阿里山受到好評自然就是輕發酵清
  香型的如松柏長青之類,隨著流行趨勢當時凍頂也就跟著走清香型,這才使凍頂茶失去競
  爭力而一歇不振的最大原由。
嗜茶士 發表於 2019-2-14 09:55

嘿啊! 我民國70年退伍時,剛好見證這段歷史
1

評分人數

  • 嗜茶士

TOP

嘿啊! 我民國70年退伍時,剛好見證這段歷史
射過溪 發表於 2019-2-14 14:17

此時不只阿里山茶,也有梅山、霧社、廬山、水里等等,後來才有信義以及杉林溪
茶區,金萱茶剛上市正當紅,售價也比烏龍還要貴些,最貴的當指X仁的天X金萱
茶,一兩硬是400元台幣才能買得。

茶友們也正流行泡茶藝館聊天,隔後二三年茶價不比現在便宜,可大家買得熱忽熱
忽的,也因當時景氣好,大家生活都好過,花錢大方利索,大吃大喝全不手軟。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