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關於鐵觀音品種和製作方法

曾有資深茶友前輩說:
「鐵觀音作的高山烏龍茶」消費者說:那個不是鐵觀音。

倘若鐵觀音是一種茶葉的製作方式,那麼,高山茶同樣也是一種茶葉的製
作方式。也就是說,除了地區名稱外,無論什麼茶樹品種,都可以用這兩
種製作方式加以分類了。

那麼以金萱為例,金萱茶做的鐵觀音,直接就是鐵觀音,金萱茶做的高山
茶就是高山茶。

也就沒什麼好爭的。

那麼,什麼時候金萱才叫做金萱茶呢?低海拔嗎?
另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鐵觀音品種做的烏龍茶,才可以叫做鐵觀音?

可茶友又說了,茶區、品種,不就得了!?
但還是一大票茶友,依然分不清鐵觀音只是茶樹名稱。
其實也就是一句話,以上都是最最最複雜的青茶。

說到這裡,「青茶」閩南語與「生茶」、「綠茶」都同音,造成誤解的年
歲已久,留下的麻煩問題可還真不小,有機會再請先進大家共同來釐清。
2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布魯斯

之所以會有本題,緣自品種和製作方式的混淆‧‧‧‧

本來,前有烏龍茶是茶樹品種也是製作方式,後有鐵觀音是茶樹品種也是
製作方式在坊間闡述。前者勿庸置疑,然而鐵觀音一說,僅少數台灣茶人
的認為,而一再被引用。因與大陸茶界及古教科書上述說不同,故而造成
一些初學與研究者的困惑與茫然。

其實原因來自咱本身,在茶界一提起木柵,便聯想到鐵觀音,而木柵茶農
種植的茶樹不僅僅只是一個鐵觀音品種,而是包括四季春、金萱、翠玉等
等數個品種,但作法幾乎是完全一模一樣。

為了明確區分品種,因此才出現一個正欉鐵觀音予以正身,於是其他品種
作的茶便為非正欉鐵觀音,同具鐵觀音之名上市。久而久之,茶友們便誤
認 (或公認也罷)鐵觀音是製作方式,而業界也多採默認不語,謂鐵觀音是
一種製作方式開始流傳。有無影響到其他茶區鐵觀音生產,暫且不說,而
今,端正視聽是有其必要。
3

評分人數

TOP

這情況的確很嚴重,甚至有些資深業者也是如此強調,宣導
這之間的成本差異很大,讓不知情的消費者以為買到便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9-9-15 19:56


商人知而不報,大多以利考量,人之本性,奈何。
消費者不知,且無須怪罪。
然而,知之者擅加宣揚,便是「其心可誅」了。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然而市場混亂如何讓消費者容易分辨?
道地的鐵觀音茶湯滋味有一股明顯獨特果香味後學稱似鳳梨(青輩或中輕焙 ...
夢幻茶 發表於 2019-9-15 22:28

不同程度的浪青遇到不同程度的氧化,會產生出非常多樣的花香和青酸果香,
這就是烏龍(青茶)最為迷人的地方,生津也最湧,是其他茶類所不能比的。

羨慕林兄的鳳梨味,在下較常遇到的尾韻則是,百香果和水蜜桃香。
前段香氣以野薑花及國蘭的花香居多,中尾段較常類似不知名的熟甜花蜜香。
2

評分人數

TOP

據在下所知,
木柵鐵觀音製法大致是沿自清朝時期的工序,當然是由安溪人指導。
後來為適應環境不同而漸做調整,經過多次反覆研究才變成近代的做法,
因此有別於目前安溪烏龍而獨樹一格。

而凍頂烏龍茶也是沿用當初安溪人的指導,後來漸做修正而成。
文山和宜蘭茶區,則是引用較多閩北製茶工藝。
1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21# 夢幻茶
因為林兄在19樓第4行已有描述,故在下認為無須再做贅述必要。
我想,這部分留給住在木柵當地的茶友來補註或解釋,應該更為精準。
請林兄見諒~~~

TOP

喝過幾樣木柵鐵仔比賽好像不是這樣製程....
夢幻茶 發表於 2019-9-27 11:24

我想,比賽茶應該老早就不這麼做了,頂多揉三~四天就很費工夫,
要包拆一個多月,老早就比賽完領回賣完了。

每家有每家的特殊技術和工法,只要能做出好喝的茶,我不反對,且會全力支持。
到目前,木柵有多少種工法我沒多做了解和研究,個人也沒能力議論。

以下是我做高山鐵觀音時,幾次較特殊的經驗,願與大家分享,請多指教:
1. 1991年的時候,我有包拆四天的經驗,在家用箱型焙茶機加熱,反覆包揉。
結果,外觀呈現接近鐵鏽的深褐色,聞茶乾也略帶鐵鏽味,茶湯有一股很濃郁的百香果味。
2. 2005年的鐵觀音春茶,我載到翠巒北線揉三天,喝起來的感覺比喝烏龍還順口,
茶湯接近水蜜桃香,完全沒苦澀感,只是揉茶工錢加上廠租,一斤多付了400元。
3. 2019年的春茶,我換一個方式,我延長做青時間,也就是做到隔天的晚上10點才殺青,
採用熱團揉,帶回家用木炭溫火焙到足乾,類似蘭芷香氣,茶湯呈現青蘋果甜味。
4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26# 夢幻茶

天價有的,前幾年網上風傳,大X嶺鐵觀音,一斤毛茶二萬多,
只是茶樹現在已經砍掉,不知曾喝到過的茶友感覺如何?
台X第一等也有,一斤毛茶好像一萬五,有錢也不見得買的到呀!

只可惜,據說,做法與一般高山茶沒啥兩樣。

TOP

茶葉原先是敬天之用,後來才漸漸為貴族所享用,經過數十上百年之後才演
變成農產品,到唐代才在技術上有所追求和研究。在下認為,到近代,製茶
應該被看做是一項創作,說它是美食或是美味工藝都行。

自古以來,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一直都在改變著。不管是怎樣
的變,都離不開以往的經驗,每每都是從中取其精華或長處。因此,製茶也
不能例外,從曬乾到蒸煮炒,我們都知道是辛苦一路走來。唯一不變的是,
都存在一個試圖越來越好的心,無論是從工藝或時間上。在在都是為了要給
消費者提供一個,更貼心的服務和方便性,美味亦在其中。

當然,每個時代都有所謂的念舊者,以為即將失去的才是最好的,都是個人
喜好,這方面我認為不宜太多批評也無須再做討論。
1

評分人數

  • 布魯斯

TOP

我並不認同是往越來越好的方向走
在發展的初期到中期,技術往上走比較常見
但中期到後期不一定是技術上升 ...
chen3058 發表於 2019-10-2 17:58


任何技術的發展是否越來越好,都有幾種情況。
現實情形來說,在商言商,第一是為產品,其次是為利益。
最常見的是,簡化工序,是不是更進步,就是見仁見智了。
目前許多輕重工業產品就是例子。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