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知之為知之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段話經過幾百上千年,一直被討論著,至今還沒有個定論。
而普遍大家都比較接受並認為,
『子路,我來教你怎樣才叫做知!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是知道。』

但,真有這麼簡單嗎?

很多時候,解釋一句詩詞或是文言文,
都會因為各自的立場或是所處環境以及心態包括個人的修為,
解釋出來的意思必有很大不同。

本文我比較認為,子路因為性情豪爽富俠義精神,做事往往不加深思,
因此,孔子告訴他,你雖然懂得了很多知識和做人道理,但還是有很多不知道的道理,
意思是要告訴他要懂得自己的渺小,不要以眼見或聽聞什麼事而就激動義憤不已,
這樣對自己很不利的,而且孔子也曾在與其他學生談話中提到,子路不得好死這樣的憂慮。

而古書裡的知和智是同義,常見知代表智的用法,類似這樣的很多,例如見也是現的古字用法。
放在其他時空背景之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還有其他種解釋,歡迎大家講講,都來長知識。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若放在相交不深的朋友之間或是其他商場或政治人際關係上,
就是,該知道的就讓你知道,不該讓你知道的就不讓你知道。

也可用來告誡自己,只知道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不要想去知道,安分守己是智也。
許多事情,知道太多無益,故有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6# arthas989


朋友間常有慨嘆:
“跟對了人,可以少走數年冤枉路!”

TOP

可見我們的教育問題大
chen3058 發表於 2020-7-2 06:17

說到教育,我想提供一段影片,大家靜靜評賞

這是半個世紀前,約民國六十年前後,台視最紅的老節目【銀河璇宮】的剪輯。
當時大陸正在搞文化大革命,我們政府正在提倡淨化歌曲。

節目中沒有現代口無遮攔的豪邁開放,可稱是中規中矩,雖是寓教於樂,
但感覺教化比例是重於娛樂,故此能造出我們這一代溫良恭儉讓的最美麗風景人。

台灣人的善良高雅不是自然也不是偶然,完全是被教出來的。
其中,許建吾教授的那段訪談,50年過去了,很是令人深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VmNG_4KBI
1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