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49# lin146


   
請問秀林兄白標期的周惠君制龍蛋壺一共有幾色阿?

TOP

這種泥真漂亮

TOP

泥 = 千變萬化 本山泥唯質是價


紫泥 = 多到連蒙古也來插一腳
取之不盡用也不竭








































徐立這2003年的原文
最近加上趙莊石黃泥礦
蔣笠的石黃石硬凹與趙莊的石黃泥(朱砂泥)同礦原

1970趙莊硃砂礦絕說成前幾年紅泥停產

1970年 徐立 幾歲 膝蓋想就知

顧景舟的授課筆記本80年代 ...

長樂陶莊 ... 貪的無厭 即使身逾億萬 然錢沒人嫌多的 ...

為了錢

撒謊言

陶藝歷史罪人

香港人 + 台灣人紅了紫砂  = 無言 ...


徐立是徐秀棠的兒子,雖是30歲才開始學習制壺繼承父業,但是有思想,肯鑽研,我個人認為將來必成大器。
平時我很喜歡看徐立寫的技術探討論文,很是受益。


在研究紫砂原料的過程中,一般人很少顧及紫砂五色土中的重要組成之一紅泥。 在眾多歷史文獻中,大多數也只是摘抄《陽羨茗壺系》中提到的“嫩泥,出趙莊山,和以一切色土,乃黏脂可築,蓋陶壺之丞弼也。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硃砂色。”據前輩考證,一般認為石黃泥就是紅泥。

前一段時間,為了驗證書中所記,我分別到蔣笠、紅衛等地採礦現場看了一下,並分別購買了一點樣品,想補充一下紫砂原料的組成,也為研究紅泥作一點鋪墊。

一、紅泥產於何處:

1/ 歷史上產紅泥地趙莊,已不產紅泥。 據採礦人說趙莊曾經產出質量非常好的紅泥。 但前幾年靠近川埠鄉的趙莊嫩紅泥礦也已停產。

2/ 因為趙莊紅泥的產量的減少,在解放後逐漸用川埠紅泥替代:如在六、七十年代,紫砂一廠雕塑車間趙洪生師兄為了開發醮漿紅泥,在川埠、丁山等處尋找礦源; 在川埠煤礦醫院身址處取得一批特別鮮紅漂亮的紅泥。後來紫砂一廠的紅泥也主要用川埠紅泥配製。

目前,紅泥礦主要集中川埠鄉的蔣笠、紅衛等處,一般用來配製所謂的“朱泥”。

3/ 黃龍山礦也產紅泥,且有兩種,產量很小。 其性能也與紫泥相類似顯耐高溫。

4/ 我們實地調查中發現,趙莊礦與川埠蔣笠部分礦實屬同一礦脈。 以山脊為界:山南為趙莊,山北為川埠蔣笠。 我們在蔣笠礦上取到一小樣,如同顧老所講的:“紅泥應不溶與水”一樣,該礦土不溶與水,且成石塊狀,燒出後不結晶,呈鮮紅色,可惜其量很少;但說不定以後能在蔣笠礦開採到真正的“石黃泥”。

5/根據採樣,我做了一些試驗,具體見(附表1) ,從表中性能狀況我們知道川埠紅泥收縮大,燒成溫度低且結晶度高,泥性重,不適合拍打成型。 但黃龍山紅泥適合拍打成型且耐高溫,顏色不是鮮紅。

二、泥樣組成分析: ( 工藝性能分析)

1/可塑性

粘土中其可塑性大小主要取決於固相與液相的性質和數量。 紅泥中紅衛、蔣笠的溶於水,成細膩狀泥糊,由於其顆粒小、少,其成分散程度愈大,比表面積就小,相對可塑性就高於黃龍山紅泥。

另外,粉質岩中的顆粒一般呈菱角狀結構,而頁岩中顆粒一般呈層狀結構的可塑性優於菱角結構的,故黃龍山嫩紅泥可塑性略好於黃龍山紅泥。 紫泥中二氧化矽的含量高於紅泥中的,說明其粘土中除陶粘土礦物外還夾有游離石英,可塑性不會好於紅泥,但收縮小。 故根據以上分析可得出紅泥的出產地的可塑性差異:

紅衛、蔣笠紅泥>黃龍山嫩紅泥>黃龍山紅泥>黃龍山紫泥

2/ 乾燥收縮與燒成收縮

由於紅泥溶於水,其顆粒細,顯顆粒間包圍的水分子多,故其乾燥收縮明顯高於紫泥,在生產實踐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3/ 燒結溫度

根據表中我們看到紅泥的A1203含量高於紫泥,其耐火度燒溫度應高於紫泥,但實際生產中紅燒結溫度低於紫泥。

其實,燒成溫度的高低除了坯料成份外,還與坯料的細度有關,其顆粒的影響是最大的,坯料顆粒細,則表面大,能量高,燒結活性大,易於燒結,若坯料顆粒粒度大,則堆積密度小,顆粒的接觸界面小,不利於傳質的傳熱,不利於燒結,故而沙性越重燒結溫度越高。

另外,表中也反映出紅泥中含鐵氧化物較多時,說明粘土中含的雜質越較多,則其耐火度就較低,燒結溫度也較低。

同時,黃龍山紅泥中A1203的含量高於其它紅泥,其耐火度與燒結溫度也高。

燒結溫度比較:

川埠紅泥<黃龍山紅泥≤紫泥

總的來說,由於紅泥的高可塑性反而影響了紫砂泥的成型的工藝中的拍打力,故而不適宜於製作略大的紅泥茶壺。 同樣其燒成過程中容易燒結,影響其透氣性,泡茶養壺的時間過程就長。

三、 關於石黃,石紅

現今所稱的石黃與古人所稱的已有區別,根據潘持平老師《天青、石黃泥中極品》一文,現在的石黃就是顧景舟老師所指的“煙癟只”,其實它的學名為黃鐵礦結核,常見於頁岩和泥岩,通常以圓形、葡萄狀或圓柱狀結核產出;其形狀多變化,板狀或蛋形,甚至接近有機體的表面,形成於富含黃鐵礦的頁岩、粘土和其它泥質岩中。現在一般採礦人把球狀、圓柱狀、蛋狀叫“石黃”,麻將塊狀的、片狀的叫“石紅”。 一般球狀的,類似雞蛋的石黃,外表呈暗紅色、黑色,如雞蛋殼一般。 內部類似蛋核,有一層土黃色泥包裹或呈暗紅色狀剖開後,有些仍有多層組成;一層土黃泥包裹一層暗紅色“石紅”,甚至蛋核中心有烏泥與水或全是土黃泥。 一般其產於嫩泥礦中,一層一層,產量很少;有些蛋形、塊狀的、其形狀、結構也是千變萬化。 在蔣笠紅泥礦層中我們也採集到類似蛋形石黃。

在試驗中我們也煅燒了“石黃“中土黃色泥與暗紅色蛋核。 土黃色泥呈紅色,而暗紅色核呈黑色,這也試驗證了父輩講的一則故事:據說汪寅春老師說到紅泥,常說類似:煙癟只”的石黃的核內泥是好紅泥,而顧老則反駁他,認為“煙癟只”不是紅泥,燒出來是黑的。其實兩位老人都是對的,只是自然界與他們開了個玩笑,王老拿到的一批蛋核全是泥的“煙癟只”而已,燒出來同樣非常紅。

所謂小紅泥:是採礦人根據經驗區別於一般塊狀紅泥的一種叫法。

黃龍山嫩紅泥是為了區別黃龍山紅泥的一種叫法,其介於粉質岩和頁岩間,而黃龍山紅泥屬於粉質岩。


參考就好

有許多出入

另一則石墨說更是離譜

他跟他老爸前後不搭

去看看他輔編的珍賞中紅泥紫泥綠泥一說

前後說法不一
以上 插花




TOP

真是好壺連聯
1

評分人數

  • ccr

TOP



再上把

TOP

早期商品壺,現在怎麼看、怎麼漂亮。

TOP

哇~每一支都很特別,好看
1

評分人數

  • lin146

TOP

美壺,感謝分享!!!
1

評分人數

  • lin146

TOP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感謝壺友把此舊帖被翻出來 . 那小弟就再抽空分享一些壺圖的心得了 ...

此十色壺之前曾貼過雷射標期
但完整的 1987年四角紙標更是難得 .
本在前幾天有上過 . 但不知為何一些資料都消失
正好在此帖繼續 ...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壺名 : 十色壺 新加坡
底款 : 刻詩句 作者包括 毛映紅等老技師
泥料 : 各式泥料 . 紫砂 黑鐵 紅土 綠泥 ...
出水 : 單孔為多
容量 : 約90cc
備註 : 四角標(白標期)中以紙標最早在1986-7年間 . 此套是由早期新加坡回流 . 全部都是紙標 .
其中 黑魚罩( 秤錘)表面有約1公分平方的磨痕判斷最初出廠時表面有顆粒之後想用砂布磨除 . 此黑魚罩另有一把是塑膠白標 .
都未泡養 .

TOP

欣賞十色壺~水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