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新聞觀點參考借鏡   將來如何沒人說得準  
《台灣像不像烏克蘭》
聯合報 / 黃年
2022-03-12
台灣像不像烏克蘭?橫看成嶺,不太像;側成峰,很像。
本文仍然主張,不能只從外部的國際地緣政治朝烏克蘭裡面看,也應從烏克蘭的內部政治朝外看。試從三個角度,比較台烏異同。
一、從外向裡看,無疑是俄國侵略烏克蘭。這是台灣多數民意的觀點。烏國被侵略,自當同情共情。
但是,若從烏克蘭內部政治向外看,則基輔政府其實是阻擋種族及地域自決獨立運動的當局,既不承認克里米亞公投回歸俄羅斯,又不承認頓巴斯兩州分離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但簽認明斯克協議接受兩州高度自治(可比一國兩制)。
由是觀之,若從反對獨立運動的視角看烏克蘭,台灣應別有領悟,反而恐應對克里米亞及頓巴斯二州同情共情。且烏國在如此窘迫的內外處境中,尚不容出現獨立分離事件,可想中共會如何面對台獨?
烏國今日情勢,簡化地說,可說是內部政爭的外部化,「出口轉內銷」,終於招來外患。
二○○四年的橙色革命,使「親歐和俄」的路線終結,轉向「脫俄入歐」,並深刻嵌入選舉操作。於是,反俄仇俄的民粹狂飆,逐漸出現「轉型正義」,激進狂熱的街頭運動愈演愈烈,拆紀念碑、推倒銅像,並形成以「去俄羅斯化」為主軸的政治風潮,社會撕裂已不可逆轉。
俄國的回應是在二○一四年製造克里米亞回歸及頓巴斯兩州叛離;這使民間反俄情緒更加激越,政客與民間遂以仇俄恨俄相互綁架,散播納粹化史觀,並將加入歐盟及北約入憲,禁俄羅斯語,又關閉了三家親俄電視台。於是,今日終告攤牌,俄烏開戰,就是這種內因外緣相互激盪的結果。
照理說,烏克蘭與俄羅斯本為同源的民族(這是和平的本錢),而烏克蘭又為獨立的國家(這是自衛的保障)。烏克蘭應當具有「親歐和俄」的最佳條件。但是,在政客與民間激進力量的相互激盪與相互綁架下,再加上俄國操作,竟使國家分裂(克里米亞),且在頓巴斯發生內戰(雙方互控「種族滅絕」,相殘已歷八年,死亡一萬五千人),如今更使國家淪為血腥戰爭砧板。
總結而言,主要原因即在烏國的民粹政治深陷「內殺型的轉型正義」而不能自拔所致,這種「內殺型的轉型正義」,主要是撕裂了國家,扭曲了人民對國家生存戰略的理性認知,結果是國家破碎,又招致外敵侵略。
台烏對照。烏克蘭的「內殺型轉型正義」,與民進黨的「內殺型台獨」堪謂異曲同工。二者皆淪為內部政治鬥爭(內殺)的工具,並因此喪失了對外和平。
二、澤倫斯基是國族英雄或國難製造者?俄烏戰爭剛爆發,傳出美國欲協助澤倫斯基離開基輔,他回答:「我們需要的是彈藥,而不是搭便車。」一句話,為整個情勢落棰定調,澤倫斯基也一夕成為舉世公認的英雄。但是,這只是從外向裡看。
澤倫斯基未在生死關頭落跑,固然使這場悲劇沒有變成鬧劇,這樣的風骨在任何國族皆值得慶幸與肯定。但是,這完全不能抵消他的政府對這場國難的應負罪責。
若從裡向外看,澤倫斯基其實正是這場國難的製造者。在他以政治素人於二○一九年當選總統前,烏國的內外走勢已漸成形,內部以種族仇恨撕開歷史傷口又大把撒鹽,對外亦以民族仇恨升高「脫俄入歐」。澤倫斯基在這種情勢下以七十三%的高票當選總統(二輪投票),他享受了這樣的「民粹便車」,卻或無心、無力、無智、無能引領烏克蘭脫離這個眼看必然翻車的軌轍,以致演成今日下場。亦即,對內玩火,對外自焚。
如今回顧,這場國難只是烏克蘭民粹政治災難的「出口轉內銷」,澤倫斯基作為國家領導人,難辭其咎。
可以這麼說,如今有人視澤倫斯基為英雄,但他其實也是國難製造者。這場國難仍必須從內向外看。
在此,台灣可以思考的是:台獨是國族英雄?或將是對內玩火、對外自焚的國難製造者?
三、就國家生存戰略論,如季辛吉所言,烏克蘭為什麼不能「作東西溝通的橋梁」,而非要「作大國對抗的前沿」?
主要原因是,烏國朝野以「入約入憲」的民粹政治相互捆綁,作繭自縛,而寄望以歐美的外力支援來維持這個民粹泡沫不致破滅。但當俄羅斯要各方提出烏克蘭不入約的「書面保證」時,已是哀的美敦書。
面對戰爭攤牌,澤倫斯基在一月間稱,加入北約不是野心而是國安考慮,這是國家主權的表現。但他也說,當下尚非公投入約的適當時機。(看台灣,主張台獨,但不公投,多麼像)
及至兵燹四起,澤倫斯基說「打了廿七個電話給歐洲領袖,問是否使烏克蘭加入北約,沒人敢回答」,「誰與我們並肩作戰,一個都沒有」。到了戰事延續十餘日後,他又說「我已了解北約不準備接受烏克蘭,烏克蘭也不會下跪乞求」。再隔一日,他又宣示,早已不要求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也願意在烏東兩個親俄地區的地位上「妥協」。至此,烏克蘭不能投降,但已經不能不轉彎。
以上就是整個「對內玩火/對外自焚/出口轉內銷」的全過程因果鏈。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其實,澤倫斯基早知道入約「只是一場夢」,他曾幾度直言,「反對烏克蘭入約者不僅俄羅斯而已」,即是明知北約諸國也有顧忌,只是三不五時藉題離間烏俄而已。但是,澤倫斯基始終不敢戳破這個民粹泡沫,這場自欺欺人的民粹戲法一直要等到美國宣示「不派兵進入烏克蘭」始告穿幫。
1

評分人數

  • 嗜茶士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