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將浪菁完的茶葉先經過甲種乾燥>>>>你要不要解釋一下這個說法…很奇怪
陳三 發表於 2012-8-27 15:54



   那個先生是說,他本來要將廠房設計一條線流程,因為人力成本昂貴,又怕人工突然減少他原先本意是將浪菁結束後,走輸送帶後送進炒鍋,在調整炒鍋溫度。
但是後來發現水份會常常走的不過,他就懷疑輸送帶作太長,又因有時濕氣重,茶多少吸了一些水份
後來在輸送代末端加裝轉入一台老舊的甲式乾燥機,利用稍微熱風將這些水份去除後,在送入炒鍋會比較穩定
因為他很得意的說:反正這台是免錢的...
後來聽說那台加熱失效,變成單純輸送機了

TOP

我再問你下去就會如同黑茶說的…與不識者爭論…其德安在乎?老身雲遊去了…你繼續掰

TOP

或許在你眼中,對方的行為並非主流
說簡單~他高興怎麼作就怎麼作阿
每個人想法不一樣,作茶都會有出入
茶,文章,風水~~沒人能了解至精通
或許在你眼中,只要一個錯誤就可以質疑別人為"不識者"或是"新手"
或可以輕易稱呼茶農們為"沒有心智的農民真是比比皆是"
竟然你那麼厲害,認為自己所知都是對的~~
那為何沒見過你為這些農民們幫助?
為我們這些在迷霧中指引?
而只是在這邊批評來批評去~
彷彿以鄙視批評人去囂張的張揚自己
資料是我看到,我問的,對方回答的,我整理的
我也不敢說裡面是全對,或是全錯~我只是將整理好的PO上來
我只是回覆你想知道的,這些都是我親身去詢問的
至於信不信完全在於個人觀感,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或許
那些在農地裡面80多歲的老農民對於農藥或是茶園管理不懂,但是他們出生的年代就是如此,可能一輩子都沒寫過字,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也有
或許
在製茶部分,我或是那個北部蔣先生沒有你懂,但是他至少有嘗試去做好事情,或許在別人眼中蔣先生是很天馬行空,但是我覺得他堅持他自己的想法,這是令人蠻值得去尊敬的。
或許
你可以從烏龍茶作到紅茶就可以說自己功夫很瞭不起,或是自己有機茶園都快到3~4甲地,甚至還要拓展發展到其他農作物,年收益好幾千萬。
但是,這並不代表甚麼,福壽山上黃老太太他家本身就有3甲多自己的高山茶園,她老人家還是一樣和藹可親,不會像你盛氣凌人。
或許我的資料與解釋你覺得無法入耳~說我在掰??

在"香味與雜味香味"中回覆:雜味喔,保証他們說不出所以然來,因為要是他們懂了,他們就是高手了咩。不過可惜,還是少數人才知道事…不然怎叫茶ㄋㄟ"

那為何沒看你站出來過?
只是會在這邊批評,沒聽你在教導其他後學

TOP

慢走~不送

TOP

個人較贊同本題殺青之方法為普遍綠茶工序:
一直以來坊間都有販售樓主題到的
(一)炒青綠茶、(二)蒸青綠茶、(三)曬青綠茶、(四)烘青綠茶

目前台製烏龍茶僅以炒青為主

TOP

個人較贊同本題殺青之方法為普遍綠茶工序:
一直以來坊間都有販售樓主題到的
(一)炒青綠茶、(二)蒸青綠 ...
花乳齋 發表於 2012-8-27 17:39



    請你搞清楚,晒青,烘青不是你認知的殺青,不要竹篙倒菜刀

TOP

以往滇青是你鍋炒後日晒,鍋炒為殺青,日晒為乾燥,但是隨著大量生產後就變成炒青後乾燥,晒青綠茶意指滇青,也就是以往普洱生餅

TOP

以往滇青是你鍋炒後日晒,鍋炒為殺青,日晒為乾燥,但是隨著大量生產後就變成炒青後乾燥,晒青綠茶意指滇青 ...
陳三 發表於 2012-8-27 17:48



    改正為普洱散茶…後壓製成餅為普洱生餅,如散茶渥堆,長時間渥堆則有堆味,此時才叫熟茶,這種堆茶會有堆味。

TOP

請你搞清楚,晒青,烘青不是你認知的殺青,不要竹篙倒菜刀
陳三 發表於 2012-8-27 17:41


黃山毛峰:
安徽綠茶的代表,產於世界遺產黃山。特徵是帶黃白色毛的烘青綠茶
帶有透明黃金色的茶色,散發著栗子的氣味。
以一芯二葉方式摘取的特級品被稱為「雀舌」。

1955年被認定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TOP

黃山毛峰:
安徽綠茶的代表,產於世界遺產黃山。特徵是帶黃白色毛的烘青綠茶,
帶有透明黃金色的茶色,散 ...
花乳齋 發表於 2012-8-27 18:02



    烘青喔,不會吧,看來看去還是乾燥,你先弄清楚再說喔…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