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今日品飲河內號原茶
猛緊緊茶
羽身 發表於 2012-12-9 00:28



    港粵奧吃喝玩樂-3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NQlqCHHAJnpewqv66W_w--/article?mid=21469&prev=21487&next=21457&l=a&fid=6


陳寬記,大約跟河內號同級,請看茶面
至於河內號我前兩個月在深圳有喝到,可惜我目前人在國外,沒有照片可貼,但大致也是枝梗比例很高的了
1

評分人數

  • 容爸

TOP

思考號級茶  我們觀念要跳離幾十年來的普洱市場傳統...
當年茶葉不是由一家中茶壟斷的  討論製程也不能只是孟海 下關這麼單純
民初六大茶山茶號錄有46家  茶號要彼此競爭  也要同華南出產的綠茶岩茶六安茶等競爭
這些漢人茶號相信是有市場觀念的 一定也有技術調整製程  做出合乎東南亞漢人消費人口要喝的茶   而市場也證明號級茶成功的興旺了近兩百年   直到共產社會來臨.
...
容爸 發表於 2012-12-8 15:28


今天我在大馬喝到中國普洱茶大收藏家何作如先生的小票敬昌是易武茶區應該沒有問題,從餅面那張圖可見到內層,也是有很大比例的粗老葉的,而紅印的夾層更是粗老業比例極大,請參考

TOP

古董茶和印級茶夾層內的真相/何作如先生在大馬泡茶記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NQlqCHHAJnpewqv66W_w--/article?mid=23378&prev=-1&next=23334


自從我的文章 第43期文章----巧門內的真相-續  在雜誌『普洱壺藝』和我的部落格發表後,引起許多迴響,我又把該文張貼在各大論壇,也引起許多討論,其中尤其在臺灣 T4U 茶藝論壇 和大陸的茶语清心 中迴響比較大.....
t4u>>>巧門內的真相(號級茶真相)
mit>>>巧門內的真相-續(古董茶的真相)
大陸茶語清心>>>巧門內的真相-續
其中,茶語清心甚至有茶友另外發帖討論>>>乌鲁木齐“巧门内的真相”读后有话说

文章中,各地茶有對我文章的質疑和攻擊最大之處是:
一,我說號級茶大多是春尾茶和粗老葉所製。
二,號級茶的製程和現今不同,多了濕水發酵,甚至是三次發酵。



關於第一點,有茶友請我舉證號級茶是否都是粗老葉所製,我一時也拿不出證據來(太貴了,誰要撥開來證明?)....
然事有湊巧,今天我在馬來西亞,與來自中國的普洱茶收藏大師何作如先生一起到大馬的某富豪家作客,該富豪住在新加坡最高級的住宅區,光是傭人司機和警衛就十幾個人,有夠有錢的了


這是大門的玄關



這是客廳,最少一百坪!(手機拍攝,效果很差)
整個別墅最少有三百坪的地坪,四層樓加地下室總共一千多坪,裡面藏著各種珍寶,像個迷宮。


家中的藏茶一角



外面有個大草坪,還有個小游泳池,可以遙望著吉隆坡市區


在該富豪家中吃過了豐富午餐,連飯後甜點也很澎拜,分別是甜酒,現磨藍山咖啡,紅豆湯,高級烏龍茶,法國巧克力,和一瓶2003年香檳王。


午餐過後,重頭戲才開始。
一行人移到大馬紫藤總部,由何作如先生主泡(他已經好幾年沒有親自泡茶,因為他有御用的專業泡茶師,該泡茶師由何先生傳授泡茶技巧,曾受中南海超高級高幹的賞識,受封為『國泡』,因為簽證問題無法陪同,所以這次才由何先生主泡),大家要來享用何先生隨身帶來的好茶。

看到何先生的好茶,我心中一動,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大家請看!


這是紅印正面




這是紅印背面。
由於何先生喜歡圓圓的東西,所以習慣從後面剝下一層底茶,這餅紅印剛好被剝下底層,可以完全的看到紅印的夾層。
大家請看看,這片紅印的夾層大多是由粗老葉和枝梗組成,尤其四點鐘方向更可以看到兩片大大的粗黃葉!




這片是小票敬昌
從餅面就可以發現嫩芽的比例並不高




背面也大多是粗老葉組成(當然也有嫩芽,但是比例並不高)(因為使用手機拍攝,效果很差,大家見諒)



這次總共喝了三泡好茶,分別是藍鐵,紅印,小票敬昌,每泡茶的置茶量都足足有18公克,真是喝到爽!



上次我已經有介紹過何先生泡茶的龜毛,你看他的水質硬度測劑和hp值測試劑一應齊全,可見一斑。



要喝他一泡茶要有絕對的耐心,除了『水烘法』是一定要的之外,連水也要拼配,務必要把水質調到最適合的境界。(圖左是水烘法,圖後陳先生正在調整水質)




這茶經過精心的水烘和沖泡後,,滋味當然不用說了




每泡18公克的置茶量,三泡茶大約花了幾十萬元的茶資,但見何先生眼皮動都不動,夠大氣了。
7

評分人數

  • 瑩瑩

  • 一頁書

  • Jason688

  • 容爸

  • 圓仔花

  • 素還真

  • weberdece

TOP







今日品飲河內號原茶
猛緊緊茶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9

評分人數

  • 瑩瑩

  • 射過溪

  • Jason688

  • 容爸

  • 圓仔花

  • 素還真

  • weberdece

  • 老陳

  • idiot

TOP

思考號級茶  我們觀念要跳離幾十年來的普洱市場傳統...
當年茶葉不是由一家中茶壟斷的  討論製程也不能只是孟海 下關這麼單純
民初六大茶山茶號錄有46家  茶號要彼此競爭  也要同華南出產的綠茶岩茶六安茶等競爭
這些漢人茶號相信是有市場觀念的 一定也有技術調整製程  做出合乎東南亞漢人消費人口要喝的茶   而市場也證明號級茶成功的興旺了近兩百年   直到共產社會來臨.
若無技術調整製程  沒有一個產業可以在競爭市場存在超過兩百年
可惜歷史沒有為號級茶產業留下多少記錄   清代阮福的資料所述的內容是寫思茅的...
李拂一..范和鈞.譚方之等先生是新一代知識份子  可惜活動在佛海..未能替號級茶產業留下記錄..
感嘆我們今天  只能從那少許殘片的隻言片語   以及它迷人的茶湯
來追尋他們的功業
13

評分人數

TOP

不管  生 熟茶 製茶工序如何  氧化的過程都有一定的軌跡可以判斷 經驗 技術 是要靠不斷訓練累積 才可能精進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壺藝14期對  號級茶也有相當詳細的介紹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號級茶已不是一般人可追的  也沒有必要  歷史是可研究 作為日後改進參考的  當下你要喝的是什麼茶才是重點   新手不要急 多看  多聽 多喝 喜歡的少量買 有一天你也會長大的
8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67# october

       我也無法斷定是否為近代所定義的生茶  不過如果茶保存得良好 總是還可以判斷茶菁的等級 再者由茶捨還可以大致判斷是否跟現代渥堆工藝是否師出同門吧?
2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羽身

TOP

有乾淨的生茶喝幹嘛喝熟茶呢???
這種渥堆就像堆肥
看起來就不想喝了

TOP

我這麼說好了,有些人看不懂,如果看個茶乾,茶捨,喝起來就像生茶韻,雜誌也如此,就能斷言生茶工序無誤,這是亳 ...
october 發表於 2012-12-7 21:39

學習是需要時間需要花錢的
對葉底 口感 茶韻 的判斷都是經過極為長時間的實務經驗累積
還有前輩無私的教導傳承才有可能對老普洱有一點基本的認識
若看不懂葉底 看茶湯又有多少幫助?
說真的只有自己喝過了 才能真真正正的感受 學到東西
若能與懂得人一起喝更能精進
兄若有興趣 可向站上有茶的贊助商買一些茶樣不用多每種2公克
用草堂兄的泡茶祕笈來泡 茶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 人更可以喝得很開心很過癮
對了 並非骨董茶就一定天價 有些相對是便宜的

在本站上有豐富經驗的老茶人非常非常多
自己跟這些前輩比起來只能算小朋友 所能提供的資料也實在有限
若有不足之處懇請前輩們多多上來補充 指導
4

評分人數

  • 容爸

  • 瑩瑩

  • 賴虎

  • 射過溪

TOP

回復 145# 容爸
   
六大茶山/易武的茶業發展比孟海早了兩百年
上萬石屏漢人早在乾隆年間就湧進易武種茶
咸豐年起 易武茶的主銷地已不是傳統的藏區 而是東南亞/港澳等地
六大茶山/易武茶的消費對象不同於已往

補充資料....
號級茶大量產出於六大茶山/易武  並非偶然
原因是
1.六大茶山於雍正年間就改土歸流  導致大量漢人很早就帶著製茶技術進入
2.茶區最靠近東南亞/港澳   主銷地區不是千年來傳統的藏區

民國初年倚邦有10多家茶號  易武有20多家  而孟海才剛開始第一家茶號的設立
東南亞/港澳等地的消費人口是華南沿海移民的漢人
對茶的需求..泡法等   和傳統的藏區需求  差別甚大
相信他們是喝不慣銷藏的磚茶緊茶等粗茶
這些漢人茶號是有市場觀念的  也有技術做出合乎東南亞漢人消費人口要喝的茶
因此...
號級茶大量產出於六大茶山/易武  並非偶然  是有其大時代的意義
號級茶是當年的僑銷茶   是專供漢人喝的茶
清朝咸豐時改成銷至東南亞/港澳   而開始的號級茶     
其口感與製程    與千年傳統銷藏的普洱茶就已逐漸分家了
9

評分人數

  • sigma31415

  • chai1101

  • 賴虎

  • 老陳

  • 布魯斯

  • Mic

  • 普普人

  • 瑩瑩

  • 圓仔花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