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8.類似的內容不只李佛一先生描述過,民國時期范和鈞先生的調查文字中同樣可以得到佐證>>>
潮 茶,高品,梭邊蓋須潮水使其發酵,生香且柔軟便與揉製,潮時將撿好茶三四藍(約150斤)鋪地板上,成團者揉散之,取水三噴壺勻灑葉上,然後用耙用腳翻轉 勻拌,又再鋪平,灑水攪拌至三次為止。大約每百斤茶用水三十餘斤,潮畢則堆積一偶,使其發酵,皮面易被風乾,故須時加以水,曰被單水,水量為一壺半。如為 細茶,則所需水量較少。

TOP

9.范和鈞先生在文中又說>>>潮工非熟練不能勝任,水量過多,則茶麵易於粘帶破爛,且乾後收縮,茶身變小不合賣相,過少則揉時傷手,且份量太重,不適包裝運輸。底茶絕不能潮水,潮水者內起黑黴,曰中心黴,不堪食用。勞資糾紛時,工人時用此法,為報復資方之計。

TOP

10.范和鈞先生顯然是個很仔細的學者,他把民國時期,也就是目前所見大部分號級茶的製作方法說的一清二楚>>>
a:號級茶使用的毛料為高品/梭邊/底茶,也就是春尾茶到夏暑茶的等級,沒有使用正春茶

TOP

b:高品和梭邊,也就是面/底茶,必須潮水。將撿好茶三四藍(約150斤)鋪地板上,成團者揉散之,取水三噴壺勻灑葉上,然後用耙用腳翻轉勻拌,又再鋪平,灑水攪拌至三次為止。大約每百斤茶用水三十餘斤,潮畢則堆積一偶,使其發酵,皮面易被風乾,故須時加以水,曰被單水,水量為一壺半。如為細茶,則所需水量較少。

TOP

c:潮水太多,茶會糊,潮水太少,茶會乾縮,所以操作潮水的工人必須很有經驗方能勝任

TOP

d:底茶,也就是粗老葉,也就是包在茶中心的『餡』,不能潮水,要不然緊壓後無法乾透,會長黑黴。

TOP

e:最後一段很好笑,如果老闆太苛刻,員工會使怪招,偷偷地把底茶潮水,讓茶餅外觀正常,裡面卻發霉不堪食用,以為報復。這是標準的『包藏禍心』。看來勞資之間的矛盾,古今皆然。

(全文完)
38

評分人數

  • youcanoldman

  • m51219

  • foucault

  • 蔣爵陽

  • 天夜

  • 一頁書

  • chai1101

  • jaguar

  • idiot

  • 小楊在這

  • 煙雲舒捲

  • 布魯斯

  • 小余

  • 大頭球王

  • charlene62

  • chenpin

  • 小肥羊

  • Mic

  • 容爸

  • 瑩瑩

  • 素還真

  • 信錩

  • 來自高雄

  • sigma31415

  • asimon

  • etsac

  • 千尋

  • ccglove

  • 茶E館

  • 下港人

  • teddysu

  • ASSAM

  • 雲普

  • minca

  • 黃大俠

  • 045045045

  • thisway0625

  • tedin5313

TOP

e:最後一段很好笑,如果老闆太苛刻,員工會使怪招,偷偷地把底茶潮水,讓茶餅外觀正常,裡面卻發霉不堪食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12-2 21:57



    這跟我當兵時  拿機車連長的牙刷去刷馬桶 簡直異曲同工

TOP

看了烏兄的引經據典  讓我不覺想問兄 號級茶 兄喝過多少種 ?  有哪幾種是面茶 底茶灑面有潮水發酵的 讓我們開開眼界 介紹一下吧  

TOP

這也是我想請教的問題,喝過很多50年代以前的古董茶,有那些有潮水發酵的?
有那些不使用春茶卻都用夏茶?各家筒票和內飛大都註明使用雨前春蕊,難道都只是寫的好看?
卻一點都不用春茶來製作,在當時茶葉銷量還不大的情況下?
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茶葉採摘次數不若現在頻繁,茶葉是否較為粗壯肥碩,
春茶看成夏茶?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