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看了烏兄的引經據典  讓我不覺想問兄 號級茶 兄喝過多少種 ?  有哪幾種是面茶 底茶灑面有潮水發酵的 讓我們 ...
羽身 發表於 2012-12-3 20:32



    您的問題很難回答,就如同我問您>>>
您喝過那麼多種古董茶,但您知道有哪幾種古董茶不是潮水發酵的?

TOP

潮水發酵不代表就是熟茶,他的目的也許只是讓茶不那麼『綠』罷了

TOP

這也是我想請教的問題,喝過很多50年代以前的古董茶,有那些有潮水發酵的?
有那些不使用春茶卻都用夏茶?各家筒票和內飛大都註明使用雨前春蕊,難道都只是寫的好看?
卻一點都不用春茶來製作,在當時茶葉銷量還不大的情況下?
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茶葉採摘次數不若現在頻繁,茶葉是否較為粗壯肥碩,
春茶看成夏茶?
台灣茶人豐 發表於 2012-12-3 21:56


跟上一帖一樣
我也可以請教您>>>
有哪些古董茶是使用純料春茶?

如您所說,各家茶裝內票都著名使用雨前春芯,但是有無注名『純料』?
換句話說,只要有芽頭灑面(1%以上),商家就可以大無畏的註明有使用雨前春芯了

TOP

請周老闆先定義您的春茶
在文中我已經有提到,古董茶也會使用春茶的,只不過那個春茶指的是春尾茶罷了

TOP

請看譚方之先生在1947年所寫的紀錄文字>>>

緊茶製造,分初製與複製,茲將其製造過程分述如下

初製:初製之茶,統稱『散茶』,其品質最列者,名曰『底茶』,『二介茶』又稱高品,較底茶為優,品質最優者,名梭邊,又稱『黑條』

TOP

何為黑條?

請再參考譚方之先生的說法>>>

A 春尖茶:為茶中之上品,採於清明前至榖雨後,分『頭撥』『二撥』『三撥』三等,頭撥茶白毫居多,二撥茶葉肥質濃,三撥茶又稱『春尾』,或謂黑條,較二撥茶更肥大,耐煎熬。

B 二水茶:在芒種至大暑時採摘,細茶稱『細黑條』,為緊茶表層原料,夏茶稱『二介茶』,則粗細均有,為緊茶中層原料,夏尾茶或粗茶,質地粗劣,為緊茶內中所包者,過分粗老者,俗稱滑皮,例需禁採。

TOP

這也是我想請教的問題,喝過很多50年代以前的古董茶,有那些有潮水發酵的?
有那些不使用春茶卻都用夏茶? ...
台灣茶人豐 發表於 2012-12-3 21:56


請參考>>>巧門內的真相-下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 ... 3&l=f&fid=6

TOP

這也是我想請教的問題,喝過很多50年代以前的古董茶,有那些有潮水發酵的?
有那些不使用春茶卻都用夏茶? ...
台灣茶人豐 發表於 2012-12-3 21:56



    古時候的正春茶被拿去作貢了
那麼民初時期的春茶(古董茶時期)到哪裡去了?

根據李拂一先生的考察如下>>>佛海茶葉制法,計分初制、再制兩次手續。土民及茶農將茶葉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復搓揉成茶,曬乾或晾乾即得,是為初制茶。或零星擔入市場售賣,或分別品質裝入竹籃。入籃須得濕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籃四周,範以大竹蘀(俗稱飯筍葉)。一人立籃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搗壓使其盡之緊密,是為“築茶”,然後分口堆存,任其發酵,任其蒸發自行乾燥。李拂一 著《佛海茶區概況》

TOP

正春茶好價!
鮮嫩的正春茶當然是拿到市場當做綠茶賣掉了
賣不掉的,才低價給馬幫收購

這是標準的(先鮮吃,後晒干)

TOP

早期的正春茶就是綠茶,其口感如何?

根據乾隆皇帝讚揚普洱茶的詩,詩中稱「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誇雀舌。點成一碗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可見一斑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