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4# ulumochi
   
各家內票上所寫的『春尖』『雨前』『細蕊』『茗芽』跟現存的實際茶品比對有點不太搭軋
(實際看來,號級茶使用的毛料大多是以中壯粗老葉為主體,而非春尖嫩芽),

既然如此....
那同一張紙上的"湯色紅濃"也不能拿來證據阿
畢竟都只是當年做生意的廣告詞嘛...
1

評分人數

  • ulumochi

TOP

1.緊壓茶最高級的用料是春尾茶(三撥茶/又稱梭邊/又稱黑條),頭撥和二撥茶應該是貢茶及高級散茶的原料,不用來緊壓。緊壓茶的原料除了少數春尾茶(三撥茶)外,其他原料為高品(夏暑茶)和底茶(粗老葉)

烏兄整理資料功力深厚   此文是有貢獻的  感謝烏兄一向的指教
在下希望在提出異見時  也能對此文未來的調整有益
蘇格蘭諺語云...倒洗澡水的時候不要把洗澡的嬰兒也一起倒掉...

回應1.普洱壺藝42期p149有李拂一先生文....製造圓茶及磚茶用春茶
..谷花茶及黑條茶.....緊茶用....
資料說法有異  不足為奇  當時是私人製茶隨人賣價有高低  怎會有統一規格呢?
回應2.最好的春芽當然是做成綠茶的..現在也還是如此...同意
只是當成貢茶應是很小部份吧...雲南茶樹這麼多...
傳統滇綠茶的做法和普洱不一樣..他是在鐵鍋直接一次炒成的..不晒...
少數民族應該不會做

先醬子
8

評分人數

  • 若水

  • 台灣茶人豐

  • 老陳

  • gm03isme

  • sigma31415

  • 下港人

  • 圓仔花

  • 羽身

TOP

回復 37# ulumochi
   
4.因為運輸不便,早期製法會有『築茶』的過程,效果類似『濕水』。何為築茶?根據李拂一先生的考察如下>>>佛海茶葉制法,計分初制、再制兩次手續。土民及茶農將茶葉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復搓揉成茶,曬乾或晾乾即得,是為初制茶。或零星擔入市場售賣,或分別品質裝入竹籃。入籃須得濕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籃四周,範以大竹蘀(俗稱飯筍葉)。一人立籃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搗壓使其盡之緊密,是為“築茶”,然後分口堆存,任其發酵,任其蒸發自行乾燥。李拂一 著《佛海茶區概況》


回應3. 此段引用未完  之後還有...
"所以遵綠茶方法製造之普洱茶葉  結果反變為不規則發酵之暗褐色紅茶矣"
(引用自詹英佩著《普洱茶原產地:西双版纳》P.57)
此段明確說明發酵後鮮葉之顏色是像紅茶的...
若是如此製成的茶   百年後應該還是容易看出來的

同書亦有范和鈞之文:
"...灶蒸壓後...積壓成心形  然後放置屋角約40天後  布袋發為熱約40度左右"
此段說明緊茶發酵  確是佛海茶廠當時的標準工序..
但40天40度應該很"熟"了
若是如此製成的茶   百年後也應該還是容易看出來的
3

評分人數

  • 圓仔花

  • 素還真

  • weberdece

TOP

繼續提供一些觀點
回應4. 烏兄引用的資料是否能涵蓋當年號級茶的產區--易武
也是要加以探究的...
清代阮福的資料所述的內容是在思茅採集的...
李拂一..譚方之先生所述是佛海現象..
范和鈞先生到達時間更晚  其活動範圍在思茅鳳慶佛海...
以上諸人所述資料能否涵蓋最偏遠  而卻產出眾多的號級茶的產區--易武呢?

六大茶山/易武的茶業發展比孟海早了兩百年
上萬石屏漢人早在乾隆年間就湧進易武種茶
咸豐年起   易武茶的主銷地已不是傳統的藏區  而是東南亞/港澳等地
六大茶山/易武茶的消費對象不同於已往   

百年前的發酵普洱茶   我相信一定存在   
但是六大茶山製作的餅茶製程   和思茅傳統製程不一定要一致.

說得直接一點.....  
百年前的號級茶有無經過不同程度的發酵   
或許有部份可能...畢竟是私人茶號可以各顯神通做給不同的客戶
史料考證提供了這些線索(烏大的貢獻)
但是目前沒有看到直接具體的證據   
是不是大家也幫烏大找一找
7

評分人數

  • Mic

  • 瑩瑩

  • sigma31415

  • 台灣茶人豐

  • 圓仔花

  • 老陳

  • 羽身

TOP

回復 142# 容爸

   
想請教容爸 放於屋角 40 天的中間 要維持 4 ... 金錢 + 200 T元

我沒法代范和鈞先生回答技術問題...
他的陳述雖是簡略的   但他是當年佛海茶廠負責人   只是在回憶自己廠裡的歷史
談的又是廠裡的製程   應有其客觀及權威性
1

評分人數

  • weberdece

TOP

回復 145# 容爸
   
六大茶山/易武的茶業發展比孟海早了兩百年
上萬石屏漢人早在乾隆年間就湧進易武種茶
咸豐年起 易武茶的主銷地已不是傳統的藏區 而是東南亞/港澳等地
六大茶山/易武茶的消費對象不同於已往

補充資料....
號級茶大量產出於六大茶山/易武  並非偶然
原因是
1.六大茶山於雍正年間就改土歸流  導致大量漢人很早就帶著製茶技術進入
2.茶區最靠近東南亞/港澳   主銷地區不是千年來傳統的藏區

民國初年倚邦有10多家茶號  易武有20多家  而孟海才剛開始第一家茶號的設立
東南亞/港澳等地的消費人口是華南沿海移民的漢人
對茶的需求..泡法等   和傳統的藏區需求  差別甚大
相信他們是喝不慣銷藏的磚茶緊茶等粗茶
這些漢人茶號是有市場觀念的  也有技術做出合乎東南亞漢人消費人口要喝的茶
因此...
號級茶大量產出於六大茶山/易武  並非偶然  是有其大時代的意義
號級茶是當年的僑銷茶   是專供漢人喝的茶
清朝咸豐時改成銷至東南亞/港澳   而開始的號級茶     
其口感與製程    與千年傳統銷藏的普洱茶就已逐漸分家了
9

評分人數

  • sigma31415

  • chai1101

  • 賴虎

  • 老陳

  • 布魯斯

  • Mic

  • 普普人

  • 瑩瑩

  • 圓仔花

TOP

思考號級茶  我們觀念要跳離幾十年來的普洱市場傳統...
當年茶葉不是由一家中茶壟斷的  討論製程也不能只是孟海 下關這麼單純
民初六大茶山茶號錄有46家  茶號要彼此競爭  也要同華南出產的綠茶岩茶六安茶等競爭
這些漢人茶號相信是有市場觀念的 一定也有技術調整製程  做出合乎東南亞漢人消費人口要喝的茶   而市場也證明號級茶成功的興旺了近兩百年   直到共產社會來臨.
若無技術調整製程  沒有一個產業可以在競爭市場存在超過兩百年
可惜歷史沒有為號級茶產業留下多少記錄   清代阮福的資料所述的內容是寫思茅的...
李拂一..范和鈞.譚方之等先生是新一代知識份子  可惜活動在佛海..未能替號級茶產業留下記錄..
感嘆我們今天  只能從那少許殘片的隻言片語   以及它迷人的茶湯
來追尋他們的功業
1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2# ulumochi


   
怎麼早期緊壓茶並不使用春茶(頭撥茶/二撥茶/春尾茶),而是使用夏暑茶(細黑條/二介茶/夏尾茶)?是不是史料搞錯了??

沒有人反對號級茶有拼配吧?
而是...
1.烏兄引用上述資料把話說的太絕對了----早期緊壓茶並不使用春茶
   您引用的都是銷藏區的資料   銷藏茶是作奶茶的茶料  是粗料、也很可能是要發酵的  
2.號級茶有拼配很合理啊   不然六大茶山的夏秋茶要怎麼辦?
   又不能餵豬養雞....當然上鍋下蓋的依次拼進去銷掉
   但是當時是市場經濟   茶號有競爭的  也要其他的綠茶岩茶六安茶等競爭
   不把好料放上去   客戶能接受嗎?(當時是現喝的  沒什麼愈陳愈香觀念)


你說都沒用春茶   實在太不合理了....
茶山產量春夏秋茶比例約為   4:4:2
六大茶山每年數百噸的春茶都只能進貢?
5

評分人數

TOP



貼上幾張今春和幾位茶友到易武一游照片---麻黑村    為烏兄此帖上點色彩

麻黑村內也見得到老式的柴火殺青機



更老的手動揉茶機---聽說超過四十年了



路邊最常見的矮化大樹茶園



矮化大樹茶近照  較大的樹應該有百年以上



茶農帶我們去到一區沒有矮化的茶園----茶樹一般有一人高   在麻黑是少見的   但在孟海只能算未成年




坡頂有幾棵老樹---它們見證了茶號的輝煌過去



因為不是表演秀  所以採茶的是歐八尚



回程的袋子內就是鮮葉了   前頭那胖的是羽身兄、頂上稍平一點的是鐵爺



祝各位身體健康  可以周遊天下
8

評分人數

  • 圓仔花

  • sigma31415

  • 素還真

  • 老陳

  • tedin5313

  • 台灣茶人豐

  • 瑩瑩

  • 羽身

TOP

回復 193# ulumochi


   
自古以來,綠茶本來就比較貴
品質最好的當然是做綠茶賣掉
賣不掉的才屯起來當做『罐頭』,也就是普洱緊壓茶

我同意春茶做綠茶賣掉是價格最好的....現在雲南台地茶園仍是如此
但是春茶全是作成綠茶與全當做『罐頭』,兩者之間不會非黑即白
農產品每年依照價格.收成的變動   兩者產品比例也會變動   這是做生意的基本狀況吧...
做生意的最大利潤  是把所有存貨賣出去  
不把春茶拼進夏秋茶做出來的是緊茶   是銷藏區的---是六大茶山之外產茶區的主力市場
緊茶有賣多少到東南亞的?

春茶拼夏秋茶一起製作   給漢人移民喝   是號級茶最合理的做法
4

評分人數

  • tedin5313

  • ulumochi

  • 台灣茶人豐

  • 老陳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