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有不少茶友喜歡喝老台茶,也拼命的收茶,無非是希望藏茶能成為未來好的老台茶
這也是台茶賞玩樂趣及價值之一
...


所以我們這帖的討論點如下............
1.您喜歡怎樣的老茶 ?
2.您選擇怎樣的新茶或中古茶來達成這個目標 ?
3.您的倉儲方式如何 ?
4.其他 (凡您能想到能夠契題的想法或方法)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12-12 17:05


我也來分享一下看法
首先個人對灣老茶的定位是陳期約超過 15年以上的臺茶 .
因為臺茶鮮飲期在前2年 . 之後因為茶葉內含5-7%的水分會自行轉化其滋味與香氣讓鮮味逐漸流失 . 之後有一段不短的走味尷尬期 . 多數會呈現青圃味 . 需十年左右方能把此青味轉化成陳梅韻或熟花果韻 . 所以個人認為老茶需先定位其年份 . 特別是原味茶不經過二次烘焙者 .
4

評分人數

  • anliuu

  • 大魚兒

  • 阿ken

  • 射過溪

TOP

我也來分享一下看法
首先個人對灣老茶的定位是陳期約超過 15年以上的臺茶 .
因為臺茶鮮飲期在前2年 . 之 ...
lin146 發表於 2013-4-16 15:02



剛剛有來店客中斷打字 ..
續上帖 ...

1. 您喜歡怎樣的老茶 ?
若論毛料 : 最喜歡無參雜無拼配的高山烏龍 . 雖然高山茶最老不過80"末 . 但毛料決定品質高低的影響力遠比年份多太多 . 北茶(外銷滯銷的北部低海拔四季混拼的茶) 雖然至今40年以上但品飲上不論香氣 醇厚度 甘甜 耐泡 清爽 都遠不及陳期 20年的高山烏龍 .
若論焙火與否則 : 最喜歡無復焙的老茶 . 因為茶香最純正沒有焙火奪其自然氣息 .
其次是有經過低溫覆焙又再陳放 3-5年後的茶品 . 早幾年前台灣老茶在老業者的心中是不復焙不能喝的走味茶 .
最不喜歡的是重焙火的茶 . 炭焦味重過茶味 . 葉底如黑炭 . 喝不出原來滋味
3

評分人數

  • 大魚兒

  • 阿ken

  • 射過溪

TOP

「老茶並不一定好、真正的老茶假不了」...........。

先以普洱茶為例,到底是早期入港倉的茶好,還是標榜純乾倉(或是低濕度之自然倉)轉換的茶好,我想這個問題已爭論多年,兩者各有一片天、各有各的死忠支持者,亦有各的支持論述。

再回頭來說說老台茶,何謂「老台茶」?在喝老茶的人文環境中,普遍大家所認知並能接受的「老茶」認知是........已轉化成老茶特有韻味,而並非以茶的「年紀」來一刀切分;故縱使一款保存了20年,在極低溫、低濕度(3%以下)保存的茶,其開封後所呈現出的茶韻會是老茶嗎?這種茶充其量只能稱之為「陳茶」,故言之是具陳味而非老味之茶。
4

評分人數

  • anliuu

  • 大魚兒

  • 阿ken

  • 射過溪

TOP

再以現今的商業型態觀之,「賣瓜的說瓜田」,這又是怎樣的事實呢?

先來說說早期外銷市場大量滯銷現今的茶,現今陳期在自然倉儲中,基本上都屆40年以上,這些茶的存量非常可觀,少說也有百公噸以上,茶況、茶質好不好,真實的狀況是「好的很好、爛的很爛」,但這些茶最大的優勢是年份都很老,老韻豐富。但有人會推論,當時的這些茶之「茶質」比不上現今之高山茶,若是以齊頭式的比較方式(假設年份陳期均為50年,製程相同來論),我相信多數的高山茶茶質會勝出,但大家別忘記~~

1.早年北仔茶的種植環境是較自然(或許說是落伍)的傳統農耕管理方式,採推肥、少藥、土地較肥沃等優點。
2.早期的製茶手法與現今綠化製成潮流不同,外型更是不同,不可否認的是條狀及半球形的茶轉化的效果較為理想,球狀的高山茶若未經嚴謹、刻意的「足乾」,在保存及陳化過程中將會有不可預期之風險;故若要說40年的北茶一定比20年的高山茶差,真的鹿死誰手還不的而知呢!

所以說,到底老王賣的瓜到底甜不甜,還是得剖開來品嚐後才會知道。
3

評分人數

  • 大魚兒

  • ahating

  • 射過溪

TOP

三論.........「茶行(商)」、「茶農」與早期「外銷茶廠」之滯銷茶熟會勝出????

這問題就較尖銳了:
1.茶行會說茶行的茶保存乾淨,滯銷的茶長年庫存適度通風,外套兩層塑膠袋,更者置放於馬口鐵桶或不鏽鋼桶中、乾燥的庫存陳化,乃屬乾倉老茶、不可多得之極品佳茗。
2.茶農說:茶因管理栽植良好,工序按部就班,不偷工減料,故庫存量少,捨不得出售、加上奇種,故顯尊貴。
3.早期外銷茶廠的老人家則說:茶山金山,因逢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造就現今之「美麗的錯誤」,什麼是寶........老茶就是要夠老,不夠老哪來蔘香、藥韻。

以上三者又是賣瓜者!!喝茶的消費者,您到底要選那顆瓜呢??
2

評分人數

  • 大魚兒

  • 射過溪

TOP

外篇:

小弟近期拜讀了多位名家對於台灣老茶之大作,諸如茶書、雜誌、期刊或特約撰稿........等等,在我對老茶的認知與接觸成長過程中,我想說台灣老茶的水深程度不亞於普洱茶,並非一翻兩瞪眼的事,茶畢竟是喝進肚子裡的,茶人若要以比賽茶的評選標準建立一套老茶的SOP,未免顯出狹隘,建議可多方面探詢、求證,如茶品之時空背景(如:為何合堆、拼配,高山茶一定好、又如外銷茶真的沒好茶等等)、老茶人、老師傅、茶界史料等等做翻研究,別老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東抄一點、西抄一段,真的別把奉獻給台灣茶業的前輩們的努力與付出給抹滅了。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回復 20# idiot


    二、發酵成度要足,茶葉本身要足乾。
我想這個問題已經有人回答了,重點在於除了本身的地理環境好已外(本質),發酵成度要足,茶葉本身要足乾,才會有利已後來的轉化,清明龍井要喝新鮮
   三、不管老台茶將來的味道轉化如何,其實自己喜歡才是重點,店家每個人都會有一套論點,在於大家的立足點不一樣,但是好東西也要有良好的存放環境,所以香氣的保存便成為重點,
細緻厚實的香氣及水路是我現在已經在作實驗,就如同我用8年的時間濃縮vsop,試飲結果vsop的酒精濃度沒有下降,香氣口感厚實了,可是並沒有像xo那樣擁有多重的香味,實驗的變因在於xo存放在橡木桶內,
而vsop就像金門高梁玻璃瓶內的酒揮發,酒體變的厚實,其實任何的主張,皆會有不同的意見,重點在於自己是否有分辨的能力,東西好時間會帶出口感,而茶葉容易吸附環境氣味,所以我才將香氣保存列為重點。
        我必需強調,我的主張不是重點,而是你自己找茶存茶飲茶,從這過程中找的樂趣,因為好茶得之不易,足已安慰心靈
                                                                                                     怪物一隻      靜德
2

評分人數

  • 阿ken

  • 射過溪

TOP

引言先進   煎茶人 -----茶人若要以比賽茶的評選標準建立一套老茶的SOP,未免顯出狹隘,建議可多方面探詢、求證,如茶品之時空背景(如:為何合堆、拼配,高山茶一定好、又如外銷茶真的沒好茶等等)、老茶人、老師傅、茶界史料等等做翻研究,別老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東抄一點、西抄一段,真的別把奉獻給台灣茶業的前輩們的努力與付出給抹滅了。
這個問題我曾想過,目前的老台茶比賽評選標準好像有點怪怪的,先進另開一個話題來討論茶人若要以比賽茶的評選標準建立一套老茶的SOP[color=Red],可以聽聽大家理想中的評選標準,如果建立標準後,未來在推
廣或認證的機制上才可行
                                           這個因該給先進來發表 ----------終於有人講到重點了                       靜德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我也來分享一下看法
有不少茶友喜歡喝老台茶,也拼命的收茶,無非是希望藏茶能成為未來好的老台茶
這也是台茶賞玩樂趣及價值之一
...


所以我們這帖的討論點如下............
1.您喜歡怎樣的老茶 ?
2.您選擇怎樣的新茶或中古茶來達成這個目標 ?
3.您的倉儲方式如何 ?
4.其他 (凡您能想到能夠契題的想法或方法)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12-12 17:05





lin146 發表於 2013-4-16 15:02


題目 2 您選擇怎樣的新茶或中古茶來達成這個目標  ?   

個人是不選新茶來放老而是直接找陳期15年以上的中古茶或老茶來繼續陳放
原因是 :
現今陳期 15 年的茶還很多 . 多數已轉化出定向的陳韻 . 在選擇上可少去許多不可預知的誤點 . 目前這類陳茶的價格上與當季新茶相差不大 .
時間最是珍貴 . 15年往前看往後看都是漫漫長路 . 用多幾成的價格買到15年歲月的醇香是很划算的事 . 相較於同時期的普洱茶更知台灣老茶的價值被低估到可憐 . 這是因為過去一直把臺灣茶定位在鮮飲的位置 . 殊不知臺灣老茶特別是高山老烏龍的質量在普洱生茶之上 . 不在下 ...
2

評分人數

  • 大魚兒

  • 射過溪

TOP


有不少茶友喜歡喝老台茶,也拼命的收茶,無非是希望藏茶能成為未來好的老台茶
這也是台茶賞玩樂趣及價值之一
...


所以我們這帖的討論點如下............
1.您喜歡怎樣的老茶 ?
2.您選擇怎樣的新茶或中古茶來達成這個目標 ?
3.您的倉儲方式如何 ?
4.其他 (凡您能想到能夠契題的想法或方法)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12-12 17:05


lin146 發表於 2013-4-17 10:56



避光 . 防溼 . 乾淨 . 無異味 . 裝茶的裝置 ( 罐 袋 ... ) 雖不需抽真空但避免太透氣仍是必要 .
臺灣濕氣較重 . 一樓地面不太適合放茶 . 即使有使用高棧板隔離底面 . 但瀰漫在一樓公氣中的溼氣仍遠高過 2 樓以上 . 建議若是要長期放茶應放置在高樓層 .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