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縱然幣值不變 工資依然會調整 物價必然調高

TOP

本帖最後由 茶學生阿祥 於 2010-7-29 11:32 編輯
回復  茶學生阿祥

  謝謝樓上朋友建議,末學前不久切實繳了不少學費,茶不怕好茶貴,只怕同樣的茶比別人貴了 ...
南地子 發表於 2010-7-28 19:57



    好茶有很多,不必局限於一款、二款來挑,多試點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穫!   (追明星茶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



    其實,如自己飲用並非大量存茶的茶友,不定時買一些來邊放邊喝也很不錯,如果3年後大漲那就買少點
    說不定5年後大跌呢?  那就5年後多買點吧!




     拍賣中有的賣家新茶利潤已經抓很低了,比價完後,該賺的還是給人賺!

     一片新茶如果買320元,如果不小心買貴了20元~  就算買10餅來藏收,也只是被多賺了200元~

    況且,新茶的網拍價位非常透明!   如果不是大量購買,要在談價錢的空間實在不大!



PS: 僅指那種大家都有在賣的新茶!  
       少見的新茶如果不知到行情亂買的話可能會。。。

TOP

好茶有很多,不必局限於一款、二款來挑,多試點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穫!   (追明星茶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
========================================================================

好茶確實有很多,搞不好抬面下還有很多好茶等著出頭。但追明星茶品個人覺得雖然現階段覺得付出很多,但好處是要跌價很難。這有點像買股票一樣,高價股不動,低價股也別想動,每次的多頭總是要有高價股來爭股王所產出;但差別在於股市有多空,原因在於當空頭市場來臨時,會產生供過於求造成股市下跌(要賣的人多,想買的人少);但茶品不一樣,老茶只會喝一片少一片,新茶會跌價,老茶最多只是盤整,時間到了還是繼續漲。

TOP

認同wkchang 兄所言

TOP

這種說法正確嗎?美國公債是用美元計價,還的時候也是用美元還,怎麼會是借一元還五角?除非美元的實質 ...我知道你的論點是來自哪些蛋頭學者,但是這些蛋頭學者的評論帶著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根本是胡說八道。
根據自由貿易理論,人民幣早該升值。當然,如果你認為自由貿易理論是垃圾,那就另當別論了。
chen6955 發表於 2010-7-29 07:38


小朋友
這個世界確實是有很多蛋頭學者
但是你要罵別人是蛋頭
也要秤秤看自己有沒有料

TOP

以現在全世界對中國的施壓
我怕人民幣要漲!
因為人民幣不漲,美國人不會罷休的,他欠中國太多公債,只能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7-29 04:05


我怕說了貨幣理論
你的肚子沒有料,吸收不了

說一點你看的懂得好了

假設你有一塊紅印(或者古董,或者名畫,反正什麼都可以)
美國人跟你訂契約>>>這塊紅印我跟你買,但是要20年才能給錢,年利息五釐

等到契約成立後,美國人拿到紅印
然後開始大炒紅印
把紅印由一片40萬元炒到80萬元(升值)
等到20年後,美國人只要給你40多萬元(本金加利息)就可以履行契約

這樣的作法是不是用五毛錢換一塊錢??

TOP

本帖最後由 ulumochi 於 2010-7-29 12:38 編輯

目前的中國跟美國人買了全世界最多的美國公債

假設中國人是以八塊人民幣買一塊美金,總共買了一萬元

現在美國人沒有錢,於是動歪腦筋---
把人民幣的幣值由八塊錢對一美元,強迫中國升值到四塊錢兌一美元(增值一倍)
就算公債是以美元計價
美國人20年後只要還中國10000美元就能履行契約了(利息先略)
但是10000美元能夠換回多少人民幣?
不好意思,只能兌換回當年一半的幣值

至於10000美元怎麼生出來?
很簡單
只要央行買一些紙來印就好了
就跟上市公司印股票一樣簡單

TOP

透视美日贸易摩擦:日元升值

贸易争端如何打出汇率这张牌?迫使日元升值,背后用意何在?——透视美日贸易摩擦。
   
    关注美日贸易摩擦当中关于汇率的博弈。二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成为了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并且在日美的贸易当中拥有巨额的贸易顺差,为了纠正这种贸易的不平衡的状态,美国多次使用了汇率手段,希望以此来达到减少对日贸易赤字和增强出口竞争力的双重目的。日美两国关于汇率的博弈到底是如何来进行的?日元的升值又为日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此来展开评论。

    现场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霍德明和何帆。

    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来看一看,日美贸易摩擦当中两国汇率的变化。



美国如何对待日元汇率的历史回顾,日本经济学家吉野俊彦在其《日元的历史》一书中写道,“日元的历史无异于日元的悲剧史”。上世纪5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逐步升温,日本实行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在经济上创造了高速增长奇迹,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印有日本生产字样的工业产品,犹如洪水一般,充斥着国际市场。这其中,美国是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占其外贸约40%的份额,1965 年,美日贸易发生逆转,1968年,日方同美国出现贸易顺差5.59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穿的毛衣、衬衣,1/4以上来自日本。

    为减少美方的贸易赤字,美国决定降低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希望以此达到减少对日贸易赤字和增强出口竞争力的双重目的,这就是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日本兑美元升值幅度达16.88%,达到1美元兑换308日元,但这一系列对日元汇率施压的措施并未减少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1973年,日元转向浮动汇率制,值得注意的是,浮动汇率制下的日本汇率本来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但美国并没有放弃影响日元汇率的走势,其手段仍然是迫使日元直接升值和金融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不是简单的通过协议迫使日元升值,而是当美国存在着巨额贸易逆差时,采取向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手段。1985年,美日等五国财长会议达成广场协议,决定日元兑美元升值,年底,日元兑美元汇率由250:1升至200:1,第二年再升至120:1。
   
    主持人:在刚才的这个短片当中,我们看到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日美两国的之间的贸易摩擦,霍教授在您的观察当中美国到底是使用了什么样的办法让日元升值的?

    霍德明:在二战以后,你刚刚说的,日本的确是新兴经济体里面涨得最快的,于是他大部分的商品输出到美国去,70年代也是一个多事的年代,尤其是石油危机造成油价上涨,这个事情使得原来日本的小车在美国就大受欢迎,当然这个事也是增加了贸易逆差了。

    主持人:对,这个油耗比较低的车大受欢迎。

    霍德明:美国车又大,所以到了70年末期的时候,这个美国就要嚷着要用贸易制裁的方式针对日本的所谓的车子,这是一个最具体的,车子还不仅影响到美国人的行,还影响到美国人的就业,日本在这么一个贸易制裁的威胁之下,在1981年,他采取了一个所谓自愿限制出口的一个措施,也就是说我的车子,我尽量不卖到美国去,没想到这个措施实行了以后,第二年日本车还继续输出了600万台,美国人很火了,日本人也没办法就说,我这个车是你美国人喜欢的,于是干脆美国人继续贸易制裁的威胁之下,这个在“广场协议”之前,日本人说,好吧,我到你美国去设厂,设车厂,增加你美国的就业,所以我们看到了,不管是自愿的限制,还是日本人自愿到美国投资设车厂的事情,其实都是在美国受不了这个贸易逆差,他本身的政治压力之下,所做的一个决策,美国对于他当时的贸易伙伴,日本最重要的伙伴他都会采取这样的一个所谓比较不理智的政治上的一种压迫。

    主持人:何帆那你从学者的角度如何来解读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在当年?

    何帆:我们看到日元在“广场协议”之后的升值,可以说是,一个是来得太晚,另外一个来得太猛。来得太晚,因为日本从70年代之后,日本的出口就已经开始在增加,所以呢按照道理来说,它应该逐渐地出现一个升值,但是日本一直迟迟没有让日元升值,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就比较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一个国家面临的升值的压力,那么我们看到德国其实情况跟日本比较相似,但是德国一直是在小步快跑,他一直在让他的这个马克在不断的升值,但日本呢就做得就比较晚,那这个时候又加上美国自己出了问题,美国一开始的时候是在战后,一开始的时候是贸易顺差,然后呢是对外去投资,那后来的时候突然美国出现了贸易逆差,所以美国也开始改变他的美元的汇率的政策,他不再认为强势美元是他的立国之本,而要推行美国贬值,那么在1985年的时候,在美国纽约的这个叫广场宾馆开了一个会,那个会上其实有5个国家,除了美国、日本,还有英国、法国、德国,但是那几个国家其实都不太听美国的话,只有日本在这次广场协议,只有改变了日本的货币政策。所以在这之后,日元开始出现了急剧的升值,但是这里头有一个细节,其实在广场协议的时候,当时日本的谈判代表是竹下登,他提出来的日元升值的幅度,比美国的谈判代表要求日元升值的幅度还要高,这个原因其实也是霍老师刚刚讲的,因为日本人害怕,如果他要升值的不够美国人的要价的话。

    主持人:幅度不够的话。

    何帆:对,那么美国可能会对他进行贸易制裁,他认为他自己可能就会亏得更大了。

   主持人:其实对于历史上因为日美两国的贸易摩擦而引发的汇率变化,我们也针对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一番梳理,我们一块来看看下面这个短片。



日元升值,石油危机等原因,迫使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技术革新,实现由重、厚、长、大型到轻薄、短小型的转变,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因此降低,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日本对美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空前增加,如半导体元器件、机床、家用录像机等。美方贸易赤字在1985年增加到了460亿美元,1983年开始,美国要求日本开放金融,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服务性产业,美国希望以其高利率反映出的高预期投资收益率,诱导日元向美国投资,从而解决日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日本国内,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很多企业盲目扩张规模,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投资飙升,导致房地产价格飞涨,东京商业街银座的地价两年间猛涨2倍,股市直线上扬,日均平均股票指数1989年底逼近4万点大关,日本企业大局走向海外,或投资建厂,并购企业,或认购有价证券或买断房地产,日本认购巨额美国国债,多年占到30%到40%的比例,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大厦,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等一批美国的象征符号相继落入日本企业之手,这被美国业界视为经济侵略。以1988年制定一揽子贸易和竞争立法为标志,美国开始对日本实行敌对性通商法规,但美对日贸易赤字于1985年约400亿美元相比,仍有增无减,贸易不平衡状态没有得到明显纠正。

    随着日元升值,热钱流入,股市,房价正是飙到了高峰,此后,房地产股票一路下滑,在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制定积极而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采取了降低利率和宽松的财政措施,银行大量增发股票,自1991年到2000年初期,在这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由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骤然减速,经济几乎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学家们称为“失去的十年”。
   
    主持人:其实看完了刚才的这个短片,也许很多观众会问,究竟日元兑美元的升值之后,美国是不是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那么日本又从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或者他们因此失去了一些什么,我们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霍德明:1985年9月20号“广场协议”签订以后,第二天日元就升值了百分之四点多,然后我告诉你,接下来的事情才真的有趣了,从1986年1月份开始到1987年的2月份,日本的利率从原来所谓5%,大概降到了2.5%左右,这是五次下调利率,为什么?后面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政客怕由于日本升值,对外出口不好,于是他把利润下降,因为还要鼓励国内的消费,鼓励国内的投资,这完全是一个GDP政策之下,他的一个直觉的反应,当然,这么一个低利率,2.5%的政策一直维持到1989年的5月份,然后从2.5%升到将近6%,这已经是1990年的8月份了,在这个1987年的2月份到1989年的 5月份,这中间两年多,都是相当低的利率,于是在日本的这么一个多货币供给的这个客观条件之下,日经指数从一万三千点一下就蹦到三万九千点。

    主持人:这给它的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霍德明:这个就是个泡沫经济,在这段的泡沫的过程中间,日本人觉得洋洋得意,沾沾自喜,毕竟他觉得他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了。

    主持人:就是那种虚假的繁荣一下让大家蒙上了双眼。

    霍德明:对,在东京的房地产,我这还有个资料,商用的房地产从1985年到1990年,这五年中间,它涨了3.4倍,一般的自用的,就是居住的房地产,大概涨了2.5倍,日本全国平均地价大概涨了一倍,有人比喻,把东京的一个城市就可以换美国一个加州,所以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之下,我们说日元的升值,1985年的“广场协议”它直接导致的是日本政府接下来一连串的怕GDP萎缩,他把这个利率降下来,但是利率一降的时候,就造成国内的所谓的泡沫经济,而1989年到1990年这段时间,把利率一提高的时候,就把这个泡沫戳破了,是泡沫戳破了以后,才使得日本的经济有所谓“十年的失落”。所以整个故事应该是说汇率的上升,“广场协议”呢,它是造成泡沫经济,但是泡沫经济其实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推手,是日本政府在后面怕GDP下滑,于是他把利率下降了,这应该讲日本政府的政策错误得负很大的责任。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谓“失落的十年”,一直是日本人心头之痛,也是他们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阴影,那你刚才提到了,其实造成这个“失落十年”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汇率的变化,但是汇率的变化是不是这“失落十年”的主要的因素?对日本来说,对美国来说,大家是如何来看这个汇率变化的?何帆你的看法?

    何帆:对美国来说,其实美国原来的如意算盘是想让日元升值之后,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就会少,那么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会减少,可是我们看两组数字,在 1970年的时候,日元兑美元还是360日元兑一美元,这个比例其实也是战后的时候,美国人给他定下来的,因为美国人说你是日元嘛,既然你是元就360度吧,就360日元比一美元嘛,那1970年的时候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12亿美元,到1995年3月份的时候,日元已经涨到90日元兑一美元,不可谓说它升值的幅度不大吧,那到1995年的时候,日本兑美国的贸易顺差是660亿美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大幅度增加。所以这个基本上,汇率对影响日美之间的贸易失衡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那在这之后,在这个不断扩大的贸易失衡的背后,实际上当然因素有很多,实际上有一个因素就是日本和美国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在这段时间在不断扩大,日元的升值不仅没有打垮日本的企业,反而让他们更有斗志。我们看日本有一项研究,表明日本的企业在“广场协议”之后的20多年时间,平均每年,他能够把他的生产的成本下降5%,就是说这样的话,他的竞争力比美国的企业要越来越强。我们看到日元升值是在1985年之后出现的,但一大批日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突然变得非常有竞争力,是在80年代后期,在1989年的时候,美国哈佛大学有个学者叫傅高义,专门研究东亚经济的,他写了一本书,当时在美国非常轰动,名字就叫《日本第一》,那时候哈佛商学院的很多案例都在讲,日本的企业如何如何成功,包括媒体上也有很多这个耸人听闻的报道,说日本要买下美国,日本要报复原来在太平洋战争上失败,现在要卷土重来,其实都是发生在日元升值之后出现的事情。

    主持人:刚才我们探讨了在日本的贸易摩擦当中,汇率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变化,我想关于汇率的争论,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个升或者是一个降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当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再来看历史上日美贸易顺差所引来的汇率变化,会给我们今天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稍候的节目继续和您关注。
   
    日元升值双刃剑,让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汇率调整如何冷静分析?《今日观察》系列节目——透视美日贸易摩擦。
   
    主持人:欢迎回到我们的节目现场,今天的《今日观察》我们和各位关注的是日美在贸易摩擦当中所引发的汇率变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其实不少专家和学者也发表了他们自己的看法,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美日之间的汇率争端,媒体和学者在各抒己见。

    宋鸿兵(《环球财经》杂志社):1985年的“广场协议”的一个主要背景就是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特别是日本的工业竞争能力越来越强,所形成的巨大贸易逆差,为了平衡这种逆差,美国是强迫日元升值,由于汇率变化对整个日本的资产价格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重公;第二点就是日本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高度繁荣,使得日本可以大规模的,低利息的,或者说非常低成本的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

    新华社文章,日元兑美元汇率升高,对日本来说,从一开始就是一把双刃剑,恰如其分的评价其利弊,采取正确的对策,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

    日本经济之所以在1985年以后产生泡沫,此后,陷入长期低迷,就是过分的看重日元升值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它的负作用。

    《华夏时报》文章说,汇率是美国转嫁经济危险的惯用手法,美国经常利用他国经济的脆弱性,迫使这些国家调整其本币兑美元的汇率,或放任美元贬值,以替其背经济不振的黑锅,这种汇率武器曾经在美元的潜在对手欧元诞生之时使用过,也曾经在一度强大到令美国恐慌的日本经济身上使用过,迫使日本放弃了紧盯美元汇率政策,并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停滞。


   
    主持人:虽然贸易摩擦是出现在日美两国之间,但是因为这样的贸易摩擦引发的汇率变化却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其实这样的一些声音带给各国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反思,你们怎么来看它带给各国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霍德明:这得区分一下,汇率问题,如果是在发达国家跟发达国家之间,比如说美国跟英国,或者美国跟德国,包括现在美国对日本,都属于发达国家的,它应该是说理性的用市场的方式去解决,也就是说我们实际看到的汇率,每天这个日元兑美元的波动非常大,但是对不起,大概都是市场上面,不管是投资的需求,还是一般贸易的需求,他就是有这么多个需求吧,对于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这个汇率问题,就比较有趣了,它不是完全是市场的。

    主持人:不完全是市场所左右的。

    霍德明:对,你想想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个产业结构就不一样,比如讲咱们中国好了,中国输出到美国的商品,其实都是美国人不生产的,所以即使中国东西卖给到美国去以后,并不意味着抢掉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因为这玩意不在你家里生产。
    主持人:本来就不是你在生产的,你也没有机器,也没有人员在做这一类的事情。
    霍德明:是,当然了,在发达国家来看这件事情,他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对于外面他就有一大堆所谓贸易的赤字,这个贸易赤字很多都是从发展中国家过来的,而这个贸易赤字呢很显然就是大部分商品卖到我们美国来的话,那么我这个国民的就业问题,就变成他们的这个议员,或者他这个行政政府上面一个主要考虑的这个思路了。
    主持人:也是他们的政治诉求有的时候。

    霍德明:没有工作怎么办呢?所以就业问题是发达国家里面,他针对贸易赤字这件事情,他第一个就会想到,到底谁该是“替罪羊”,而中国可能是现在发展中国家里最大的,最受瞩目的一个国家。

    主持人:对。

    霍德明:这点上面,我们得说汇率问题本来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是呢它往往被很多政客把它用来政治化,或者居心叵测的用它来指控某一些发展中国家,他又必须对汇率问题负一些责任,我想这就是原来由经济问题慢慢衍生出来的一个政治问题。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的这一点,在之前我们关注到的日美贸易摩擦所引发的汇率变化当中也都有所体现,现在我们再来回看这段历史上的汇率变化,其实今天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一些借鉴和启示?

    何帆:有一个研究国际金融的很有名的学者叫W.Max Corden,他有一本书就是写汇率制度的,书名叫《Too  Sensational》,就是说太耸人听闻,他这个是引用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句话,就是谈到汇率的时候,说不要太耸人听闻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关于汇率的讨论都是有点太耸人听闻,汇率重要不重要呢,重要,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在我们讨论,今天讨论的这个贸易失衡,贸易失衡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个宏观的现象,就很多这个原因呢,你得从基本面去找,你比如说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突然很快,当然它的内需就会增加了,他就会进口更多的东西,他就有可能会出现贸易逆差,另外来说,比如说一个国家的储蓄率的高低也会影响到你的贸易的顺差,你像日本,日本就是一个很奇特的一个例子,你看日元也升值了,日本也实施了对出口自愿的限制,他什么招都用了,但是日本长达几十年时间他一直是个贸易顺差的国家。

    主持人:始终没改变。

    何帆:对,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储蓄率一直是比较高的,所以呢,就是我们看到在决定贸易失衡中,其实价格本身就是一个次要的因素,那么汇率又只是影响价格的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汇率看得太重要,那为什么现在汇率变成了大家讨论的一个焦点呢?其实是因为它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光彩的东西,实际上是他的背后是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因为现在发达国家也知道贸易保护主义不光彩,所以他呢现在用一个冠冕堂皇……

    主持人:找个借口。

    何帆:看起来似乎是冠冕堂皇的,就是我们来讨论讨论汇率问题了,所以我想我们在这样的国际谈判,这样的国际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去看,他的背后的利益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主持人:确实像你所说,其实多元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问题的实质,所以接下来我们看看特约评论员对于我们今天的话题他们有着什么样的观点。
   
    石原享一(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日元升值是“广场协议”以后,给日本经济带来的最大的影响,以前固定汇率一美元等于360日元,现在一美元等于90日元,升值四倍,但是美国的进口没有减少,是日本企业追求质优价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日元升值让日本进口原材料价格也下降,1989年丰田在美国开工,制造业上在美国也成功了,美国应当发展制造业,培训技术工人,形成良好的职业文化,这方面的努力美国太不够。
   
    陈平(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教授):日本实际上是可以日元不升值的,但是在美国压力下升值以后,他怎么办呢?就是靠努力的提高质量,改进技术来弥补他的成本上升,比如说日本的丰田汽车;第二条应付的政策就是日本受到美国的汇率升值压力以后,不得不把日本出口的主要对象,从日本移到其他国家,出口到亚洲,拉丁美洲,把差不多一半的制造业,移到东亚和中国,日本现在的出口顺差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这条经验分散你的出口市场。

    关志雄(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汇率跟产品国家的竞争力,是有正(比)的关系,就是说生产竞争能力不高的国家的货币,基本上是不会上升的,日本在60年代还是那个情况,可是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它的汇率就有上升的压力,这个不但是因为美国政府给日本压力,市场也是给日币升值创造了一个条件,怎么解决日币升值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日本企业把它的不再有竞争能力的行业转移到海外,单看这方面觉得是不是日本,因为日币升值,所以带来产业的空洞化,其实也没有那么简单,移到海外对它来讲就是衰退产业,很多都是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附加值比较低的,所以另外一方面日币升值,对日本的企业增加了提高技术水平的一个压力,所以也是作为日本整个产业升值的一个契机。

TOP

個人認為,不用想太多,市面上有很多好的茶,把握當下,哪怕沒好茶喝!
純屬個人的觀點

TOP

本帖最後由 茶E館 於 2010-7-29 20:50 編輯
個人認為,不用想太多,市面上有很多好的茶,把握當下,哪怕沒好茶喝!
純屬個人的觀點 ...
HTH 發表於 2010-7-29 13:45



    80'''90'年'前的古董茶穩定成長'因真正被消耗了
       2003年改製前的廠茶是指標'專家投資首選
     如今當總統大家都有機會'廣家新茶都有機會竄出'
     現今質量好的茶質'開始引領趨勢'也是考驗茶友功力的時代ㄌ'只要好的茶質價位合理我都會出手
     資訊發達的時代來臨'可讓用心專研的新茶友訊速成長'才是公平'
     選好茶就是啦'不懂的就不要臉的請教'' 因為'不要臉才會有頭有臉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