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近十多年來,尤其高山茶區,為了要因應不可預期的天候因素,製茶廠紛紛加裝恆定溫濕控制,
同時也節省了不少人力和時間,製茶師傅的技術便無需太大要求,一切按表操課根本無需經驗,
做出來的茶是穩定了很多,可也使茶葉失去了人味,取而代之是十足的工業味道。

我們都知道製茶是一種臨場的即興工藝,絕對不可能比照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式
而大家都做了,消費者也買了,也喝了,但誰能分辨得出來何者是工業味?
我個人認為,茶友們分不出來才是台茶真正的隱憂。
3

評分人數

TOP

我們做茶是全家總動員,這裡面有很多的無奈,因為大部份用心做茶的都不懂得行銷。
產量少倒是無所謂,只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9 20:01


種茶的也大多這樣的現象,會種植的大多不會賣
2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嗜茶士

TOP

"比賽茶" 就有 分級認證的機制 但比賽茶的 傳統製茶法  (有些是 機採 以茶味來論級) 卻不受市場喜愛...  ...
teddysu 發表於 2016-1-12 15:23


據傳台灣首次大規模的辦比賽茶是1975年,及更早在坪林小規模和試辦。
沿革和方式是採用英國紅茶的鑑定方式,目前還在沿用,裡面存在著許多無奈之因素!
1. 只評出當時當前茶樣的表現
2. 限定火候,過與不及皆不取
3. 限定3%~5%乾燥度
4. 憑主審個人感官裁決
5. 限定日期交茶,許多茶都未能焙妥
其實,所有的比賽都一樣,不只以上等等,還有很多因素皆可造成遺珠之憾。
3

評分人數

TOP

社會的發展是一直往前走的,沒有停留
早期的台灣,您只要勤勞肯做就有飯吃
但隨著發展與競爭,您必須有技術(與品質相關)才能生存,不能只憑勞力
接著稍有規模後,您必須有管理的能力才能生存
等這些大家都有了,接下來拚的就是產品差異化的市場認同及行銷能力
規模較大的產業還會將行銷細分成...廣告,業務,公關,市調,客服...等部門
再將所得訊息回饋給生產及研發部門,如此循環不息
最後拚的就是服務,其實服務也是行銷,且是行銷的最終點,也是最重點


就台灣的茶業來講,先天上就無法有較大的經濟生產
大都是小規模的家族生產與銷售
自是無法與能夠大規模生產的國家拚產量與價格
更無法如大企業般,細分及設立各種精細的行銷部門

但台灣有台灣地理位置的獨特性
小規模也有小規模.小而精小而美的產品差異化與優勢
若能做到精美獨特,就算量小,也是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這時服務品質與精神就更顯重要了
只有好的服務品質與精神,才能襯托出產品的獨特與精美
不然長得再美,沒有優雅的態度與氣質,也是枉然



3

評分人數

TOP

社會的發展是一直往前走的,沒有停留
早期的台灣,您只要勤勞肯做就有飯吃
但隨著發展與競爭,您必須有技術(與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30 22:21
其實...現在台灣的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
都在服務品質上下足了功夫,絕不敢輕忽
就連路邊的小吃攤,也在拚這個
2

評分人數

TOP

其實...現在台灣的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
都在服務品質上下足了功夫,絕不敢輕忽
就連路邊的小吃攤,也在拚這個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30 22:29


在小規模的商業行為來講
所謂的服務其實也隱含了廣告,行銷,業務,市調,公關,客服...等行為
就看您有沒有這樣的精神與服務技巧而已
而這點龜毛的日本人就做得很好,很極致,可供借鏡與學習效法
2

評分人數

TOP

近十多年來,尤其高山茶區,為了要因應不可預期的天候因素,製茶廠紛紛加裝恆定溫濕控制,
同時也節省了不少人力和時間,製茶師傅的技術便無需太大要求,一切按表操課根本無需經驗,
做出來的茶是穩定了很多,可也使茶葉失去了人味,取而代之是十足的工業味道。

我們都知道製茶是一種臨場的即興工藝,絕對不可能比照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式
而大家都做了,消費者也買了,也喝了,但誰能分辨得出來何者是工業味?
我個人認為,茶友們分不出來才是台茶真正的隱憂。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9 20:48

而這也正是業者必須費心及用心的地方
如何讓某部分的消費者產生真實的感動與價值認同
就看如何真實且有效的服務顧客了

以前可以用教育的精神去服務顧客
但現在必須用服務的精神去教育顧客
時代不同了,用心也必須不同

我不是業者,但就我身邊共同喝茶幾十年的老朋友身上,倒也學到了不少
一些一開始感覺不出一斤幾百元~幾千元~上萬元的茶葉有何不同的人
到現在懂得分辨,欣賞與認同,這過程常常花了我十幾年的時間去"服務"
這裡面牽扯到很多的心理因素,價值觀,品味.....
往往必須用尊重包容,同理心,去慢慢地"服務"
這必須誠懇有心,有服務精神,同時尊重包容....才有蛻變的可能,且不勉強
3

評分人數

TOP

而這也正是業者必須費心及用心的地方
如何讓某部分的消費者產生真實的感動與價值認同
就看如何真實且有效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30 23:15


推廣認同度跟廣告類似,那是需要不斷持續進行的
3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嗜茶士

  • 夢幻茶

TOP

許多年來,很多人看著普洱茶的興盛與發展

也希望台茶能依照普洱茶的模式,大放光明

但個人卻深深不以為然.......
1.普洱茶的興起,有其歷史因素
   a.90年代台茶的製作普遍偏向青綠且高價,也因此而傷胃而少韻,為人所詬病
      而90中低價便宜又醇和厚重的陳年老普洱大量引進台灣,剛好切中時機
      這是當時老普洱能在台灣颳起旋風的原因之一


  b.那時剛好香港97大限將至,很多人將老普洱清倉,低價售出換現金
     讓台灣茶商有了很大的利潤空間,因此大力的推廣


  c.鄧時海的普洱茶書上有關茶氣...的健康訴求
     在當時健康狀況普遍不佳的國人(尤其是企業家)
     在對普洱茶成分及實際功效的證驗,普遍缺乏時
     於無知迷信的心態下,更是一大說服帖
     因此在ㄧ些知名大企業家盲目的推寵下
     因盲從或好奇者眾


  d.如b點所言,因為利潤空間很大,因此介入推廣者眾
     為了獲利及強化日後的增值空間,不實的神話越來越多
     也因厚利而盲從跟進的也越來越多,終於堆壘成一時的氣候與泡沫


  e.但這種泡沫應該不會太持久的,就如過去的荷蘭鬱金香與台灣蘭花一樣
     可是陰錯陽差,大陸的經濟起飛,在一切向錢看的氛圍下接棒
     把這00初~00中,應該破滅的泡沫,硬是給吹得更大了


但時至今日,隨著普洱的產量大增,資訊的透明,醫學常識的普遍
這普洱大泡沫,漸漸的消風...消風.....到現今二岸市場幾近停頓,倒店潮湧現
且最壞的時刻還沒到來呢


所以別羨慕他人快速起高樓,應看他的地基實不實,穩不穩,才是正步
還好台灣茶業,雖然在有心人推波助瀾下,有點步上普洱茶發展的路程
但因為生產型態不同,而無法成為氣候,也因此躲過了此一浩劫


台茶雖然2015年因為整體經濟的因素,銷售量普遍下滑一些
但這是隨著經濟的好壞,正常起伏的
跟普洱茶民失去投資信心的狀態不一樣


台茶是正常的消費與消耗
而普洱茶卻是不正常,幻想致富的大量堆積
而這麼大量的不正常堆積,必造成長時間的市場停頓
這對一個產業的發展是很致命的大傷害,甚至毀滅
還好台灣茶沒步上這個後塵
但面對世界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TOP

許多年來,很多人看著普洱茶的興盛與發展
也希望台茶能依照普洱茶的模式,大放光明

但個人卻深深不以為然.......
1.普洱茶的興起,有其歷史因素
   a.90年代台茶的製作普遍偏向青綠且高價,也因此而傷胃而少韻,為人所詬病
      而90中低價便宜又醇和厚重的陳年老普洱大量引進台灣,剛好切中時機
      這是當時老普洱能在台灣颳起旋風的原因之一
....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2-2 00:35

2. 藏茶致富的投資效益,迷失了人們的理性
    以我97年購入的一些茶品而言,20年間增幅了百倍以上
    如果量夠多的話,也是一筆巨大的金額了
    也因此讓人不知停止,不知風險的勇往直前,直至......

但我想這也是人的本性啦,以小小台灣島的過去歷史來看....
十姊妹,螺類,蘭花,沉香,檀香,天珠天鐵,股票,到這20年來的普洱,都是一個個的發財夢
有發財夢不是壞事,我也想致富,到處走路有風
但也要記得風險,最好能夠築夢踏實,才能穩健的發展.





1

評分人數

  • teddysu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