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375# ko001


    不是说台地茶就怎么不好喝,但相比较之下,大树转化下来是比台地要好的。我家祖辈世代以茶为生,这么多年还是作过一些比较。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TOP

古樹、大樹並不都是不苦不澀的。又苦又澀的多的是。只是按照我們的選茶原則這種茶沒有被選中。市場上不易見到罷了!
3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 SFG

  • 射過溪

TOP

2003 買了 2001 的紅帶大益 100 g青沱
當時青苦澀
近日喝還是青 BB
但苦澀退了七八成了
當時HK$ 10 粒,都不平
1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TOP

有料的舊帖,又符合最夯的"大樹茶"話題
唇槍舌戰激辯之間,帶出許多豐富的茶識
值得推薦給新手後學們學習~
1

評分人數

  • 容爸

TOP

常有人強調不苦不澀不是茶
又苦又澀是好茶
但是人好像很奇怪
較苦澀的夏茶比春茶低價
較苦澀的台地茶比喬木茶低價
較苦澀的小樹茶比大樹茶低價
較苦澀的古茶園茶比荒山群落茶低價
較苦澀的低海拔茶比高海拔茶低價
所以最苦澀的低海拔、台地、夏茶是最低價的茶
感覺有點不合常理

有些人認為苦澀度對等於茶質
也就是最苦澀的低海拔台地夏茶是最最高品質
相信很多二,三十年陳期的七子餅都還很苦澀吧!!!!!
不過我也認識有些茶友特別偏愛苦澀
而且一直強調苦澀的茶質厚茶質好適合存放
2

評分人數

TOP

苦澀度高不是茶質好壞的絕對標準(就存放為老茶而言)
還需茶甜,茶膠質,茶香,耐泡.....相輔相成才行
不然只會變成單調又讓人討厭的茶

茶苦日後能轉為厚重的喉韻
茶澀日後能轉為不錯的收斂感
這二者對日後體感的影響很大,爽不爽就靠這個了
但等候時間很長就是了

不過茶各有所好,我們不能說苦澀重的才能成為日後的好茶
還是有很多人只喜歡柔柔順順,稠稠甜甜的口感,而不喜歡口味過重,體感過強及有收斂感的茶
畢竟高粱與清酒各自都有不同喜好的族群.
1

評分人數

  • 容爸

TOP

唐人陸羽雖說「不苦不澀不為茶」
然亦有明人張源指「(茶)味以甘潤為上,苦澀為下」

純粹拋磚引玉~
1

評分人數

TOP

我把文頂上來
關於嫩採與苦澀
----------------------------------------
其實
澀味並不屬於味覺的一種
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口腔中的唾液蛋白
接觸到多酚類的物質時
會與多酚類物質聚合
形成難溶於水的大分子聚合物
沉澱於口腔內阻隔唾液
於舌頭上則會形成一種包覆感
就是「收斂性」
他跟植物生長的海拔日照溫度有非常大的關聯
平均日照短....溫度低....
芽葉中所含酯型兒茶素分降低
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成分會提高
所以澀度也隨種植海拔高度的提升而遞減
他是必要條件但非絕對條件
所以有兒茶素必有收斂感
兒茶素轉化後的物質
就是各種茶滋風味
如轉換到茶黃或茶紅(紅茶製成)
澀味還是存在
5

評分人數

  • 圓仔花

  • 小神童

  • 射過溪

  • troko999

  • 普普人

TOP

拜台灣種茶製茶工藝精湛的茶農及製茶師所賜
苦澀已經不是雲南當地茶農的迷思
工藝之下,沒什麼不可能的........

TOP

拜台灣種茶製茶工藝精湛的茶農及製茶師所賜
苦澀已經不是雲南當地茶農的迷思
工藝之下,沒什麼不可能的.....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5-26 00:34



   工艺仅在口感的表面上做文章。茶体本质并未改变。
茶体表现真正的内涵在韵。
口感是表,韵是内涵。
选择是表或内涵就看个人抉择了。
如工艺将涩优化为入口的不涩,但质仍涩的话,回味上
还是残留涩的问题。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