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貪心與願心

聖嚴師父開示-10101~02-1


               貪心與願心


今天早上我接受華視新聞的採訪,記者問我:「人的貪心從那裡來?人的
貪心對我們的世界、社會有什麼不好?因為貪,所以才會努力,因為貪,
所以需要不斷成長,為了貪,所以必須爭取,才能成功,貪為什麼不
好?」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道理。我回答說:「『貪』的意義要看是否有『私我』在
其中?若有,便會為自己製造困擾,也為社會大眾帶來麻煩。如果沒有私
我的成分,那不但會為自己帶來智慧、福報、功德,同時也會為社會、眾
生帶來幸福、光明、祥和,那是非常好的。」
因此,有自我中心的貪,叫作「煩惱」;沒有自我中心的求,叫作「悲
願」,而不是貪了;願眾生都能離苦,願眾生都能得樂,願眾生都能離煩
惱而成佛,已不是貪心而是悲願。更進一步說,為了眾生的「需要」而努
力經營製造、取得,那叫作願心;為了個人的「想要」而巧取豪奪,那就
叫作貪心。
「想要」的東西是無止盡的,而「需要」的東西是有限的;為了眾生的需
要不是貪,為了個人的需要則是帶著貪的成分,因為涉及自我的利益。
因此,貪可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有我的,叫作貪心;第二個層次
是無我的,叫作悲願。如果是貪心,則不能明心見性;如果是悲願,則與
明心見性相應;如果願心中帶有私心,便是不清淨的,還是貪心而不是明
心。
想要立刻把貪心去掉,是很困難的;要立刻明心見性也很不容易。但話說
回來,明心見性也並不是難事,就看你的心能不能轉貪心為願心。例如,
人人都是貪生怕死的,那便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煩惱心;但是,地藏菩薩卻
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雖也有個「我」在那裡,但那是悲願心
的我,而凡夫貪生怕死的我便不是悲願心了。
如果提得起悲願心,就不會貪生怕死,生死的問題就不存在了。可是要凡
夫一下子就不貪生、不怕死,是很不容易的。歷史上記載,文天祥寫〈正
氣歌〉時充滿浩然正氣,隨時都可以為國家、民族而死,但真正上刑場
時,也是相當痛苦的。英雄豪傑口中說捨生取義,但真正付出這麼大的代
價時,仍以為是非常悲愴、悽苦的事。
如果是一位菩薩,為了救千萬的眾生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是不會有煩惱
的。為什麼?因為他很清楚,這件事是非常值得的,而且死了以後並不是
什麼都沒有了,那樣的死亡,只是成佛之道的一個過程、一個階段,因此
能夠心平氣和,而不會產生對生的貪戀、對死的恐懼。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動靜皆自在」








聖嚴師父開示-10101~02-2


                生一棵樹的氣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人在掃院子,一邊掃,一邊抬頭看看樹上的葉子,最
後將掃把一丟,坐在地上歎氣。
我問他在做什麼?他說:「我剛剛才把地掃過,可是風一吹,葉子還是掉
下來,根本就掃不完,我還要掃嗎?」
我問他:「你早上吃過飯沒有?」
「吃過了。」
「等一下要不要再吃中飯?」
「肚子餓了當然要吃。」
「既然吃了以後肚子還是會餓,為什麼又要吃?」
他想一想,拿起掃把,悶不吭聲地又去掃了。
這個掃地的人竟然在生一棵樹的氣,這就說明,人的情緒會受到波動,並
不限於對象與事件,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動情緒。
當我們發現自己快要動情緒時,要趕快提醒自己將心念轉移,換另一個角
度看事情,不要執著一念不放,否則就會煩惱痛苦不已。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做好情緒管理」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