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云南永德的茶厂把老茶头叫作自然沱有道理吗?

南省临沧市,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渊源的人文情怀,孕育了临沧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临沧是云南普洱茶三大产区(临沧 版纳 思茅)之一,而永德又是临沧主要的产茶县。茶叶是永德的传统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永德不仅拥有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55万亩、至今仍保持原始生态风貌的野生茶树群,还拥有两个国家级和省级的优良茶种: 鸣凤山大叶种和忙肺大叶群体种,其品质位居云南大叶茶之首,绿色环保。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县现有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7万余亩,野生茶树群15万余亩,造就了“天池品茗”、“青青子衿”、“达禹”、“秀林”、“格香”“兰庭”“永丰”“雄峰”“紫玉”、“银竹”、“新文”、“古源”等一批名优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

        永德当地的茶厂把“老茶头”叫作“自然沱‘,让人匪夷所思。带着这个问题,我去当地名气很高的永丰茶厂进行咨询了解。原永德县国营茶厂末任厂长杨老板说:“自然沱当然是熟普洱啦,它是渥堆发酵熟茶时自然纠结的块状茶,是由茶叶中等级较高,最柔嬾的部分自然纠结形成的,也可说是熟茶中的精华。为什么当地人要称它为“自然沱”呢?是取其在发酵渥堆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块状熟普洱沱是自然形成的,因此就称其为“自然沱”。


杨老板这样解释,您认为这样有道理吗?


        喝自然沱(老茶头)是要嚼着喝的,茶汤入口每嚼一口陈香就慢慢的满口散开,特别是到喉部茶汤似乎更加顺滑。还有淡淡的幽香,越喝越浓,饮后回甘生津。每个厂家生产的自然沱(老茶头)口感均会有略微差别,或枣香,或沉香,或醇香,或樟香,就似厨师们做的菜各有所长。用明前春茶发酵渥堆形成的自然沱是沱中之精品,果胶多,馥郁芬芳, 回甘好。

      好的老茶头可遇而不可求,每次熟茶发酵渥堆的过程都是一次漫长的等待,不可预计会有多少自然沱出现(老茶头)。或惊喜,或惆怅,其实也是一次妙趣横生的漫长经历
      专家解释:
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典型的1-5级晒青毛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吸收水分后,受自身植物特性制约,在湿热、微生物等作用下,自然卷曲或结团,经翻堆等外力的物理作用下,形成稍大的团块,陈年茶头发酵充分,为茶中精华,甘浓爽滑,滋味最酽!      “ 紧结”是味道之源!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就谈到:“疙瘩茶,味最酽”这里的疙瘩茶,就是所说的茶头!











好文章!

TOP

每個賣老茶頭的都愛引用“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就谈到:“疙瘩茶,味最酽”这里的疙瘩茶,就是所说的茶头“,這有啥依據?

TOP

老茶頭我是沒喝過好喝的,大都霉味重,渥堆臭味更重
這應該是因發霉而黏在一起的,就像發霉的米也會糾成一團一樣

TOP

請問清朝就有渥堆发酵熟茶製程了嗎?

另想請教〝喝自然沱(老茶头)是要嚼着喝的...〞。所謂〝嚼著喝〞,是邊喝茶湯邊嚼茶葉嗎?

TOP

反駁到不想反駁了!
「老茶頭」是何時開始有的?
普洱「渥堆」技術是何時開始的?
還可以扯到清朝去!
乾脆扯到唐朝的團茶!

TOP

參考一下:雲南民間對於茶葉料理,有一種方式叫做醃茶,跟現代的渥堆方式有些類似


思茅民間奇技茶飲

大凡提到飲茶,想到的方式大都是或“泡”或“煮”,然而在茶鄉思茅的少數民族村寨裏,卻可以感受到讓你意想不到的品茶方式。

早在1200多年前,唐人樊綽就曾在《蠻書》中記載:“茶出銀生城諸山……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裏的“銀生城”指的就是今天的思茅、西雙版納等滇西南一帶,而“蒙舍蠻”(唐時對現彝族等少數民族的稱謂)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的古老飲茶習俗,至今仍然可以在思茅看到。這裏,就給你介紹幾種當地少數民族獨具特色的飲茶方式。

醃茶。醃茶的製作方法有點像民間醃鹹菜。傣族“醃茶”是將新鮮茶葉放在陶缸裏,壓緊,加蓋密封保存,幾個月後醃好,即可取出涼拌而食。而布朗族的“醃茶”,則要于每年冬初采來老茶葉蒸熟,晾乾水分後裝入龍竹筒中,埋入土裏數月,待遇到喜慶之事或有貴客嘉賓,才取出撒上辣椒、鹽以資款待,也可直接嚼食,別有一番風味。

清香四溢的竹筒茶。拉祜族、傣族都有竹筒茶,方法類似。先將幹青毛茶裝入新鮮香竹筒,並用橄欖樹枝在竹筒內舂壓,一邊舂一邊放進茶葉,直到填滿壓緊為止,爾後置於火上烘烤,烤時要不停翻動,待聞到陣陣香味,便將竹筒冷卻剖開,取出已成圓柱形的茶柱,掰下少許沖泡。沖出來的茶水芬芳沁香,爽口清涼。

充當飯菜的茶:“八寶油茶”和“涼拌茶”。

苗族的“八寶油茶”是將茶葉與玉米、黃豆、花生、團散、豆腐乾、粉條、茶油、花椒、生薑等料拌在一起,經過炒熟加水煮泡而成,可以算作茶湯,既可解渴,又能飽腹。

而基諾族的“涼拌茶”更是最原始的食用方法。將採摘來的新鮮茶葉象拌涼菜一樣加入各種調料即可食用,鮮美可口,又可清涼解暑。

茶菜混合的茶:菜包茶。

苗族菜包茶是用幾片寬大的新鮮白菜葉或青菜葉,將茶嚴嚴實實地包好,置於火塘內熱灰中捂燜,待菜葉乾枯後取出,棄掉菜葉,將冒著熱氣的茶用水浸泡,立即散發出菜茶混合的香味。

此外,還有彝族的“火焯茶”,拉祜族的“罐罐茶”,佤族的“鐵板烤茶”,景頗族的“酒筒茶”,哈尼族的“土鍋茶”等。

雖然這些飲茶方式稀奇古怪、形式多樣,沒有功夫茶、碧螺春、龍井等聲名遠播,但是卻令人感受到別樣滋味。

 

來源:鄧鳳飛(春城晚報)

TOP

有關永德當地的茶廠把老茶頭叫作自然沱一事,在中國普洱茶網好像有不少的討論

另外

雲南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留著以茶當菜的原始方式。醃茶一般在雨季,鮮葉采下後立即放入灰泥缸內,壓滿為止,然後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月後將茶取出,與其它香料相拌後食用。也有用陶缸醃茶的,將采回的鮮嫩茶葉洗淨,加上辣椒,鹽巴拌和後,故入陶缸內壓緊蓋嚴,存放幾個月後,即成為“醃茶”,取出當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醃製的過程,是可能讓茶葉結成沱,像疙瘩一樣,
這裡指出對茶葉的吃法,是將茶葉當作醃菜吃進肚子的.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