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信心,贏家輸家的分界點

信心,贏家輸家的分界點

【楊艾俐】

一襲紅毛衣,臉上充滿書卷氣的羅莎貝絲.摩斯.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教授,是哈佛大學商學院少見的女性教授。她不讓鬚眉,經常來往各地演講、做研究、做顧問,有些企業總裁不但尊她為師,也尊她如姊,有什麼新想法,新成果,往往跟她分享。


但是她也以相同熱情投入公益團體,例如女童軍團,及社區組織。她創作量豐富,也屢屢得獎。在她所出的《Confidence》(中文書名暫譯「信心」)書中,看起來很抽象的名詞卻化成可以激勵、可以管理的工具,不管是對企業或是個人,甚至整個國家和社會都可適用。
「信心」,看起來很抽象的名詞,在哈佛大學教授肯特最近所出的《信心》書中,卻化成可以激勵、可以管理的工具,而且可以用在如何激勵個人信心。《紐約時報》在去年十月間曾以專文介紹。
在這本書裡,肯特強調領導人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建立團隊信心,信心是贏家輸家的分界點。團隊能夠突破困局,每戰必贏,就是在這些團隊有信心,縱使遇到挫折,也能克服,不至一蹶不振。
在哈佛大學任教的肯特,為了這本書,花費三年,訪問了三百多位企業總裁、球隊教練、球員、中階主管、社區領袖。走過美國、亞洲甚至非洲,她在接受《天下雜誌》獨家訪問時說,是「信心」支持她完成這本書,因為她有「信心」這本書會幫助領導人建立有信心的團隊。
輸贏關鍵在信心
肯特運用調查(一二四三家企業在網路經濟破滅後,二○○一到二○○三年的表現,一五一一位球隊教練和運動員)、訪問、面談,分析出贏家、輸家的分水嶺是在「信心」。信心使贏家恆贏,輸家恆輸。要反輸為贏,反敗為勝,領導人必須帶領屬下,建立信心,走出失敗循環。對贏家來說,更要自我更新,保持信心,才能成為常勝軍。
但是過度自信會讓人自我膨脹,企業過度擴張,幻想自己是不倒長城。例如二十年前的光男企業董事長羅光男,以自己在網球製造上打出的優勢,跨足電腦、房地產,終於過度擴張而企業傾頹。
過度自信更會使組織耽於平庸,領導人不再強調基本價值觀,投資人買股票,只想短期發財,如二十世紀末期的新經濟股市狂飆。
但是信心缺乏,也同樣糟糕。會讓人怨天尤人、缺乏創新,也不必嘗試,做了也沒用,流入失敗循環。例如書中所舉例一所德州大學,每年球季都連續輸球,校友不願再捐款,報紙電視譏諷他們。球員對來訪的肯特教授說,再多練習、再多努力還是沒用。如何轉輸為贏?
《信心》一書和一般勵志書不同的是,她把贏家和輸家的行為分類出來,並且提供管理人實際工具:如何贏者常贏,辨別組織轉贏為輸的症狀,一旦輸了,如何從失敗循環脫身,轉輸為贏,扭轉困局。
例如書中舉例,著名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副總裁珍妮特,早在一九九○年就預測凱瑪百貨(Kmart)、塔吉克百貨(Target)輸家贏家面貌。她說,走進塔吉克百貨,辦公室乾淨明亮,色彩鮮豔,工作人員驕傲地介紹自己執掌的範圍,對工作充滿熱情。但走進凱瑪百貨,卻儼若堡壘,會議室黯然無光,公司代表更是面無表情,咖啡和水都不請客人喝,公司成敗跟他們完全無關。
贏家往往會自我循環,不斷打勝仗,因為他們有自信,對彼此有信心,更對公司結構及日常運作有信心。外界對他們期許高,容易募集資金,能夠吸引球迷、客戶、媒體報導、獵人頭公司,更能吸引有才之士加入。
但是肯特在書中也舉例證明,沒有人能一直贏。總統支持度忽高忽低,很多球隊輸了一季,企業各部門有虧有盈。但是領導人必須保持冷靜,與屬下探討失敗原因,坦誠公開,當作問題想辦法解決。
「失敗是十字路口,而不是懸崖,」肯特說,「它累積你克服挫折的能力。」肯特教授接受了《天下雜誌》的獨家專訪:

問:一般商學教授都集中在談策略,信心好像很抽象,是一種精神層次。你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寫成這本書?
答:信心,是一種組織行為。領導人管理員工,不是管理策略。策略必須要靠人、設備、資源來執行。所以領導人重要的是了解組織行為──員工行為不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而是態度、感情、慾望、願望綜合而成,領導人必須創造一個文化,讓員工可以高效率工作,而且成果斐然。
員工需要被鼓勵
尤其今天是知識經濟時代,專業人員的來源靠創造力,他們需要鼓勵。通常策略成功與否,不是策略本身好壞,而在是否有效執行策略,策略尤其必須靠一個有信心的團隊執行。
策略執行過程裡常出現問題、困難,這就是考驗人們是否有信心的時候,有信心的團隊會認為這是挑戰,意氣風發去解決問題。沒信心的人就互相推諉,互相指責,或去和主管說,這個策略不可能成功,我們還是放棄吧。問題就放在那裡,永遠不能解決。
問:你的書也可用於個人,例如你說,一次失敗還好,兩次失敗就很糟糕。
答:你第一次失敗,很容易東山再起,第二次失敗就困難得多。沒有企業或團隊可以每戰必贏,但是贏家會從失敗中學習。贏家和輸家的分野在是否能處理挫折,解決問題。我常請失敗的人想想,你要如何解決難題。他們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看清局勢,採取行動,再度站起來。他們需要別人點醒如何解決問題。每個公司都應該有一個機制來解決問題。公司整體能面對問題,不是掩蓋,從各部門徵調人才,一起討論,解決問題,以免滑入輸家軌道。當個人面對挫折時,不可能一下子全盤轉敗為勝,這時你要開始做一些事,讓你得到小勝利,迅速累積你的信心。例如一位讀者寫信給我,說他的姊姊得了不治之症,本來很沮喪,讀了我的書後,她去學畫,做輕微運動,每天看到自己有點進展,雖然病沒有好,但是她自己感覺沒有像以前那麼痛苦。就是她逐漸建立對自己身體的信心。
問:信心和自大、傲慢有什麼不同?
答:信心建立在厚實基礎上。每個人都想成功,但你是覺得自己要努力不懈,才能成功,或是覺得成功本來就應該歸於你,因為你的地位或者才能,甚至過去的經歷。有信心的人,是有信心自己要付出精力、謙虛為懷,成功才會來。
問:你剛剛說,信心在知識經濟時代特別重要,為什麼?
答:知識經濟裡,不能靠主管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員工必須創新,有新想法、新做法。如果你沒有信心,就不敢去提案。所以在失敗組織裡,員工膽怯、心虛、自我懷疑,他們寧願等主管指示,也不願意提新想法。縱使他們看到不對的地方,也不願意提醒主管和同僚,很多計劃就因此功敗垂成。
知識工作者大部份時候是在從事看不見的工作,不像組裝工人,也不像以前的白領階級,工作可以量化。員工在思考時,你不知道他在思考什麼,也不知道他思考的品質如何,對公司到底有多少貢獻。
信心,讓人充滿鬥志
既然沒有人做過,你就要對自己創新有信心,才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持續下去。很多企業沒有信心,員工提出創新時,主管往往會說,大概不可能成功,如果這麼容易,別家企業早就做了。
很多人輕易就放棄,不是有句話,成功來自一○%的靈感,九○%的努力。
問:贏家有些什麼特徵?
答:他們充滿鬥志,生氣盎然,速度快,專注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問題。員工間彼此尊重,同事間會稱讚彼此的成就,縱使是小成就,彼此稱讚,會提高士氣。

問:輸家有什麼特徵?
答:看他的員工及外界關係人就可知道。員工總是怒氣沖沖、爭論、諉過,各部門本位主義。員工被動,不願提創新方案,不願解決問題,怪競爭者有不公平優勢。
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力挽狂瀾。領導人總是強調節流、削減支出,而不是開源、增加收入。總在替換經理人,而不想組織或結構上有什麼問題。在輸家企業,很少人願意解決困難,互相指責推諉,領導人必須改變這種動能,需要強人領導才行。
轉危為安,最能考驗領導人
問:在三種型態(常勝軍,輸家,轉危為安)中,轉危為安大概是最困難吧。
答:這是考驗領導人的最好時機。在成功企業裡,領導人可以依賴公司動力,也有足夠的人才,願意承擔責任。所謂強人並不是事必躬親,而是在困難時期,指點方向,確定人們不會故態復萌。所以領導人必須有堅強信念,和大家一起打拚,而不是下了命令,就避而不見。他要使員工以他為榜樣。
問:有公司可以一直成功不墜嗎?
答:有,例如奇異公司一百多年來,一直很成功。但是今天的奇異絕不是一百多年前的奇異,他們必須不斷自我更新,因為市場改變,技術變化,客戶變化。他們不斷有小型反敗為勝的做法,外界看不見。
我要說的是,贏家還是好得多,贏家可以有足夠資源和時間應變,客戶對你較寬容,新聞記者也不會緊盯著你一舉一動。總之,成功能夠買時間,但是不要錯過太多時間。你可以趕緊定計劃、定策略,因應競爭。
只有當領導人擁抱改變,才可能成功下去。

謝謝喬哥分享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