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8# 喝茶賞壺
回復 10# Jimmu


    關於台灣包種茶有幾點需要澄清的:

1.包種茶是台灣茶人王水錦、魏靜時的發明,是台灣原創茶款非源於福建:考證福建茶譜實際並無「包種」一款。

2.1873年台灣烏龍茶滯銷,送到福建改製的乃薰花茶,有稱「包花茶」者,並非包種茶。

3.安溪王義程所創者為「包茶」,是茶品四兩裝的包裝法,非「包種茶」。林馥泉書中所提包種來源之說源於《南港志》,日人井上房邦是當時平鎮茶業試驗所的研究員,其所提包種茶的來源是指四兩包裝包入「種子茶」,俗稱「包種子茶」。《南港志》於記錄此事疑有漏字,導致今日對於包種茶來源有非常大的誤解。種子(籽)是青心烏龍的別名,由青心烏龍種所製的就是「種籽茶」。

4.由包種籽茶被簡化成包種茶,乃是日本政府為雅化台灣地名和產業名稱的規定。由於台灣話習慣於字尾加上「仔」字,日本政府認為贅詞,所以規定字尾「仔」字一律去除,包種仔茶方才變成今日通稱之包種茶,約在1920年代左右。
15

評分人數

  • 人一木

  • qq620909

  • 若水

  • 射過溪

  • 鎔陞玉璽

  • 瑩瑩

  • 小神童

  • 煎茶人

  • Jimmu

  • macro

  • 喝茶賞壺

  • 素還真

  • 蔣爵陽

  • 好喝茶

  • 福嫂

TOP

回復 12# idiot


    不是一紙公文,就像「皇民化運動」,包括語言、戶籍、人民生活習慣,不是一張公文紙就決定的。那是整個日治末期10年來的各種「去漢化」政治措施的總稱謂。

192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就開始推行台灣語言的修飾,很多台灣老地名都是1920年代陸陸續續被修改的。地名、產業的語詞雅化和修飾,是很長時間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5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2# idiot


    製於第一點.............

  包種茶本來就是烏龍茶大體系的一款茶品,用的又是「青心烏龍」種。台灣烏龍源於武夷岩茶,包種又是從台灣烏龍系統演變,當然會有武夷岩茶的影子。
5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5# 素還真


   
「包種茶」不是茶樹種名,它是由傳統的台灣烏龍茶改變發酵焙火等工序的茶品,包種茶之名是逐漸演變而成的,1911年日本政府對台灣的民俗調查資料,尚稱魏靜時製作之茶品為「南港種籽茶」。

台灣的青心烏龍源於福建武夷,吳振鐸先生考證,判斷福建建甌的百年矮腳烏龍老茶樹當是台灣青心烏龍的母樹,並於1990年公佈考證資料。
4

評分人數

  • 若水

  • 素還真

  • Jimmu

  • 煎茶人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