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感謝容爸的邀請,不上來哈拉幾句有點不禮貌說,呵呵。

個人覺得普洱茶有幾個分水嶺。

1、古董茶時代:這時期就是很單純的“做茶“,時至今日仍有很多茶人、茶商在追求所謂的古法工序,但都只能靠著文獻、老人口述…,去猜、去還原…。
2、拚配時代:應該從猛海茶廠開始做的紅印就開始,個人猜想應該是需求量較大的關係,單一茶區已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必需透過不同茶區,不同級數來拚配出茶品。
3、熟茶時代:應該是1973年開始有熟茶的工序出現。
4、大樹茶時代:追求高端大樹茶、單一拚配、古樹…,為現代最hot的題材。

當然中間還有很多改制的細節,但相關的做法仍大同小異,例如92年、99年、05年等…。但小弟認為這些改制並無去改變相關的工序(或許有,但小弟不知,可請了解的說一下),至於口味有變可能只是做的人含慢、可能是茶樹過度開採造成品質下降,可能是用了化肥,可能只是茶品放的不夠久…。

除了茶品的製成之外,小弟覺得普茶存放也有時代之分:
1、自然放置:以前無專業茶商時,大家喝多少買多少,喝剩下的就自然存放。
2、專業茶倉:這香港最多,利用溼倉來縮短茶的霸性,轉化能喝的口感。
3、乾倉時代:經過88青的洗禮,又開始追求純乾倉、自然倉的口感,但相對要放得更久。
4、大樹茶+乾倉:強調可現飲,不需存放…

以上是小弟小小的體認,有錯也請各位前輩指教…
7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