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玩壺從認識廠壺開始

宜興紫砂廠是500年來紫砂文化的道統與傳承
玩壺不懂一廠壺 . 事倍功半多糊塗 ...

宜興紫砂廠雷射標商品壺系列

1993 -1997間 一廠壺出廠時皆會貼上圓形的" 雷射標 " . 當然在經過使用後這標籤大體上皆會掉落 .
此一時期的一廠壺其壺型大體上與 1987 - 1993 的" 四角標時期 " 相似 . 皆是廣受歡迎的壺體 . 兩者僅在泥料上有些微的差異 . 相信這是一方面為了因應藏家需求 . 一方面是為了方便生產的考量 .
不過曾己何時 . 放眼現今的紫砂作品 . 可說即使是中上名家的用泥都遠不及老一廠時期的純樸與道地 . 這是因為號稱最佳泥礦的四號井 5 號井皆因過於深度開採而封閉的原故 . 並且聽說礦址現已成為公園與水池 .
所以更不用說現今的廉價商品壺 .其泥料可說大部份是" 陶 "  + 化料 . 卻已非傳統的宜興紫砂陶了 .
此期間的一廠壺精品與普品的比率約30% 比 70% 相較於之前比例大略相反 . 不過一廠精鍊的泥料與特優的窯燒氣氛( 重油窯所造就的壺面油光 ... 該窯在 2002 左右因為污染而拆除 ) .





宜興紫砂廠白標商品壺
1987 -1993 間 一廠壺出廠時皆會貼上四方形的" 方圓標 " . 當然在經過使用後這標籤大體上皆會掉落 .
此時的一廠壺可以說仍全被香港四大公司所掌控 . 而宜興紫砂廠也很明確的將 大小名家壺 與 商品壺 分開 . 不論是在價格與壺型上 ...
此階段的泥料以茄紫(初期1987-1989 )  與特拼紫泥 (1990-1993)為主 . 此與無標期的甲子泥(黑砂+黃顆粒)有明顯的差別 .
所生產的壺型與80"初中期比較幾乎少有創新款式 . 傾向於去繁就簡的素雅感 . 這其中主要原因當然是中小名家多已被調出來生產高單價的作品 .   
1987年是 大陸開放改革的關鍵期 . 企業與人民可以充分的發揮所長並從中獲得合理的收益 . 相信此制度上的改變也是造成廠方以上經營方針的調整因素 .   
不過此時期生產的壺型仍是廣受歡迎 . 並且此階段的窯燒幾乎都相當足溫 . 一般而言壺身與壺蓋互敲的聲響皆較雷射標時期的壺更清脆 . 這點相信發覺的人不多 .
在一廠精鍊的泥料與特優的窯燒氣氛下( 重油窯所造就的壺面油光 ... 該窯在 2002 左右因為污染而拆除 ) . 加上道統技藝與師徒一脈的傳授 . 整體表現上仍是相當精彩 . 泡養上產生油光的速度甚至比甲子泥與雷射標期還快 . 而且因為此時期的壺特色在窯燒氣氛  . 不像甲子泥的特色在泥料的拼配顆粒所以鮮少仿壺也甚易辨識 . 何況多數還有標籤可做參考 .
  
其中有些壺的 做工 外形 初看並不起眼但只要一下水或泡養1-2回後 . 純正紫泥所內含如溫玉般的純樸美感就自然顯現出來 . 記得有句俗諺說 : " 一白掩九醜 " 這是用來形容美女肌膚 " 柔嫩細膩 " 的形容詞 . 一廠的泥料便也如此一般 . 所以如果能再用心選擇器型比例與做工上有不差表現的一廠壺 . 那就更是又白又美的佳器 .
在這些一廠壺中也常能見到如今已成名的名家早期作品 ... 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宜興紫砂一廠壺始終是藏家心中首選的原因 .

茄紫泥 ... 所有一廠泥料中數量最少 . 最具明顯斷代性 . 幾乎見不到仿泥 . 個人認為是最有特色的泥料  .  


以下是回覆一位好友的訊息 . 想來也可提出給其他壺以友參考

廠壺代表的紫砂的正規道統 . 是入門也可以是精粹.
因為是入門所以並不難入 . 但許多想超捷徑的玩家卻常想省略這一步 .
而不知這門階雖好找卻無法一跳而過 . 所以常見有人摔倒在門階前.
或是不想走正門另選側門時走進意外的迷宮 ...  

紫砂壺可以從年代分類 . 也可從壺型分類 .  常見的泥料僅 5 種 ( 紫砂 紅土 段泥 是主要 3種  . 黑鐵砂 綠泥 是 另外 2 種 ) 這較之前兩者 (年代 與 壺型) 好認識 .
小弟曾在 近代紫砂的斷代上 擇重點敘述之 .
在此先介紹些經典的代表性壺型给您參考 ....

花貨的 報春  葡萄松鼠  竹器類 ... 是可以先留意的部份
方貨部份 六方龍鳳 六方布紋 ( 但這兩款我已無有了) 六方井欄 四方如意 ... 都是不錯的壺型
筋紋器的部份 菱瓣蓮子 直條菊瓣 春葵 ... 也可以留意
光貨的部份 標準壺 仿古(鼓) 玉笠  掇球  ... 也都不錯

以上的壺型分類 是紫紗器型的大綱 . 兄可從此參考 . 而壺型是介紹不完的 . 好壺更是多不勝數 . 小弟僅是略提出幾款給您參考 .

謝謝 !

TOP

本帖最後由 lin146 於 2010-9-24 11:16 編輯

幾把一廠的代表性花貨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回復 4# lin146


    幾把代表性的方壺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本帖最後由 lin146 於 2010-9-24 16:41 編輯
林兄,
   请问这几把是否市场称谓的“猪肝紫”?谢谢。
tiger 發表於 2010-9-24 14:08



TIGER兄好

小弟沒聽過 豬肝紫 如此形容紫泥 . 可能是各地壺友的形容詞不同吧 !
一般我會把 一廠的紫砂以年代特色大分為
1. 開廠初期的精練紫砂
2. 文革時期 - 80"初 的 原礦清水泥 (手工槌泥練泥)
3. 80" 中 的甲子泥 黑星砂
4. 87- 89 " 茄紫泥 這期間也有 普紫 與 特拼紫泥 .
5. 90"- 97" 普紫 與 特拼紫泥

80"中以後開始有 調砂 與 鋪砂 .
此帖所貼上紫砂 白標期特別找出茄紫泥 . 最後一把寶方 也是 .
其他都屬於 普紫 與 特拼  ...  
特拼的泥質較細密 泥色較深色些
以上請  兄參考

TOP

繼續此帖的介紹

宜興紫砂廠是戰亂之後 . 匯聚所有紫砂人才與技藝的中心 .
人民公社的年代 . 那還有各自的發展的空間 . 所以
五百年紫砂文化在此得到延續與匯聚 .


一廠的光貨 ...
商品壺都是擋胚成型 . 講究實用為主 . 做工雖不精細但泥料一樣是經過精過精練的好泥 .
在探訪丁山諸多陶藝大師時 . 常見家中的櫥櫃除了放自家的作品之外 . 都會有幾把一廠的早期商品壺 .
問到為何 ? 常得到的答案是 : 這等好泥料與窯燒氣氛現在有錢都買不到了 .
最近也聽到業界有句話流傳著 : 現場大陸的業者把一廠壺當成是國寶  ... 這話雖是誇張些 .但再過  3-5 年  . 又何嘗不會像改制前的勐海茶廠的茶品一樣 ...
-----[ 龍蛋 ]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壺名 : 龍蛋
年代 : 1987-1989 白標期
作者 : 周惠君
泥料 : 一廠深紫泥
容量 : 180cc
出水 : 單孔
備註 : 作者:周惠君 . 是老一廠高檔商品壺的代表者之一 . 原因是其做工嚴謹 . 龍蛋壺則是很受歡迎的泡茶利器 . 不論是泡茶中茶葉的舒展或泡完後的容易去渣 ... 此期的泥料變化也很能令玩家喜悅 ...

TOP

回復 11# lin146


   

TOP

回復 12# lin146


    -----[ 龍旦 ]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TOP

能否介紹俗稱鯊魚皮的泥料
大雪山 發表於 2010-11-9 12:48



兄好 :

所謂俗稱的鯊魚皮 是指 清中末到民初 一塊砂粒感比較重的青灰砂 .
或許說 : 含砂重一點的青灰砂就可歸類於此範圍 .
這是 俗稱 也就是 老壺玩家给有此特色的泥料付予的特別稱呼 .

以下直這把是青末青灰泥  . 尚不足歸類於鯊魚皮 . 請先加減參考 .
清末 - 民初古壺系列-----[ 獅球壺 ]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壺名 : 獅球壺
作者 : 石泉
年代 : 清末
泥料 : 青灰泥
容量 : 約 400cc
出水 : 圓型 5 孔
備註 : 蓋牆 有 一小磕 約 0.2 公分 . 壺蓋與壺身有點蹺蹺板無修整 ...

TOP

筋紋器的部份 菱瓣蓮子 與 紅半菱

有時特意貼上有標籤的壺 . 主要用意是 : 提供比較客觀的參考 . 評鑑一把壺當然每個玩家各有心法 . 認定上有時相當主觀甚至對立 . 所以如果保留有最原始的客觀佐證資料也是多一層保障 .

廠壺不貴也不粗 . 泥 工 型  都是正統又規矩 ... 早期因為量大又普遍 . 進價透明曾有一段時間業者很不喜歡經營 . 如同現今剛出廠的大廠茶 .
現在呢 ? 如改製前的茶品一樣 是市場爭搶的主流 . 但又有許多人因為沒在低檔收購但心裡老想著低檔時的價格而果足不前 ...


-----[ 菱瓣 ]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菱瓣

-----[ 紅半菱 ]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壺名 : 紅半菱
作者 : 華小其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