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2011春 原味佛手

140cc薄胎老朱泥,置茶量10g,時間30秒
喔~ 入口濃醇香,香噴噴又甜滋滋的,香而不俗豔,甜而不膩喉
香中帶甜,甜中帶苦,苦後回甘,熱湯輕澀,溫則滑潤,冷而凝香,溫熱冷涼皆適飲
很讚的啦 !

想不到還有這包漏網之茶,就喝了吧,明年再買新的
6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Dior

  • anliuu

  • ko001

  • jameshook

  • 瑩瑩

TOP

林師分享的貳箭 (二水烏龍毛茶)

80cc紅泥小呆壺,置茶量7g,時間20秒
很不錯的野薑花香,略帶著蜒的馨香蜜甜味
苦澀味有點重,但澀感化得快,不會澀很久,且胃也不會不舒服
氣韻剛猛有勁,但有點化不開,會鬱結在喉頭胸腔間,同時胃會有溫熱感
不過喝了幾沖後,喉頭胸胃間有股很舒服的馨涼氣息隨著呼吸流動著,這時鬱結感就化掉了
這些跟芳香物質在體內的揮發及產生的刺激之變化是有關的

此茶質也頗重,同樣的20秒,口感在第四沖開始緩慢的下降及略顯粗澀
但到第七沖還是相當有味道,延長時間後繼續來幾泡,應該沒問題

二水茶雖不若頭水細緻有潤度,但多了個剛猛的氣韻及較為溫熱的茶性,也是可以很有好的特色
此茶會讓人很期待醒茶幾天後及焙火的表現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7-10 15:50

醒茶九天了,再來喝看看有何變化............

泡茶條件同上
香氣: 變得較為內斂,先前那種化不開的鬱結感降低了很多,馨涼感也降了些許
苦澀: 也降了不少,口感較有潤度,但還喝得出苦底的底性     
茶性: 原本剛猛的氣息也降了不少,但還維持著剛猛較硬的基調不變,溫熱性也還在
泡水: 與上次同,在第四沖開始緩慢的下降及略顯粗澀,但香甜度還相當不錯

整體而言,是款調性較硬的茶,口感略顯粗澀,甜度不錯,馨涼氣息也不錯
但那種化不開的鬱結感,喝來不怎麼愉悅,很期待焙火調教後的結果
謝謝分享學習
5

評分人數

  • Dior

  • 瑩瑩

  • vindi

  • anliuu

  • 夢幻茶

TOP

2011春 原味佛手

140cc薄胎老朱泥,置茶量10g,時間30秒
喔~ 入口濃醇香,香噴噴又甜滋滋的,香而不俗豔,甜而不膩喉
香中帶甜,甜中帶苦,苦後回甘,熱湯輕澀,溫則滑潤,冷而凝香,溫熱冷涼皆適飲
很讚的啦 !

想不到還有這包漏網之茶,就喝了吧,明年再買新的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7-18 11:29

2011春 重焙佛手

今天就喝重焙的來對照一下吧............

75cc段泥菊瓣臥獅,置茶量6g,時間40秒起
內斂而濃的花香氣,初入口雖感覺不突出,卻能在口腔內幽幽蕩蕩且不斷的散發出來
伴隨內斂花香而來的持久的涼韻,從口腔涼到咽喉,很是舒服

茶湯入口,在膠質感稠滑的口腔觸覺中隨後而來的是重重的苦甜韻
這樣的香氣,膠稠感,涼韻,重重的苦甜韻,交織融合成一股持久的美妙喉韻且生津不斷
也因此這樣的一杯茶,讓人喝得特別的慢,常常由熱湯喝到變成冷湯,也還沒喝完
因為在濃郁,溫厚,生津的喉韻留存下,自然而然的不會想馬上續喝下一口

這樣的茶湯覺受,自然而然的可讓人心緒沉澱及愉悅,有助於思維
這也正是為甚麼我泡佛手茶及有相同特性的茶,浸泡時間總是會長一點
當然也不是每種茶都可以久浸,這必須是澀度低,苦韻圓潤不死硬的才行,不然是無法入口的

印象中這茶買了十斤,雖不是很多,但慢慢的喝可以享受很久了
因為我也不可能每天都喝同一款茶,還有其他好茶及不同年份的佛手可輪流喝呢
6

評分人數

TOP

2012 重焙火佛手春茶

這把土胎乾枯的太監,經過上次的使用後已經有了溫潤感
今天就再泡同樣的茶,看看有沒有進步...........

嗯....喉韻的厚度重了許多,但層次感及圓潤度還是很差,茶滋感覺較為死硬,澀感也明顯
幾沖後壺身更見溫潤了,一種由內而外的光澤也慢慢出現了
可見此壺飢渴的程度了,依然快速的吸取著茶湯的精華,讓茶滋失去了平衡感
就繼續給他泡養下去,直至餵飽她為止

早期壺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尤其是紫砂的乾枯程度最高,近代壺就少有這現象了
練土與燒窯方式不同也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6-21 18:47

後來這把綠標紫太監我決定放棄,等遇到適合它的茶後再來使用
因為之後又泡養了很多次,茶壺的油潤度都出來了,但茶湯的表現還是死性不改
So 就先把它打入冷宮.

今天改用75cc的段泥臥獅泡,置茶量6g,時間50秒
Yes! 這就對了,整體的香甜度表現較佳,也比較均衡,氣韻較強,也出現了不錯的馨涼感
可見壺對茶滋的表現,影響是很大的.

就2011與2012佛手春茶的比較,個人比較喜歡2011的
2012的比較秀氣,而2011的則是較為厚實穩重,我比較喜歡這種感覺的重火茶
當然,這是就個人的喜好而言啦.
5

評分人數

TOP

2011春 原味佛手

140cc薄胎老朱泥,置茶量10g,時間30秒
喔~ 入口濃醇香,香噴噴又甜滋滋的,香而不俗豔,甜而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7-18 11:29

最近事情很忙,沒啥時間泡茶,都是用大馬克杯泡這原味佛手
這種茶不怕浸,寬容度也很高,濃一點,淡一點都好喝
就算浸到後來真的太濃了,就加點冷開水給他稀釋一下,就可大口喝了
在大量流汗後,來一大杯佛手毛茶是很讚的,又香又甜,生津止渴且不刮胃
6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anliuu

  • fmyang

  • Dior

  • 瑩瑩

  • chinatee

TOP

2005 重焙佛手六月白

十來天沒能好好的為自己泡壺好茶了
今天剛好翻到這包茶,炎炎夏日那就來個應景的六月白唄
剪開真空包後,先聞一下茶乾,一股厚重的氣息及醇香味透鼻而來
聞來極爽,開泡了.........

50cc吐黑的段泥小水平,置茶量5g,時間第一沖50秒
焦苦味,炒麥香頗重,甜水,膠稠,口腔乾澀不回潤,暗香流動

第一沖慢慢的喝,約分鐘後打開壺蓋,茶葉已全開了,決定把時間降為30秒
熟香甜水,更加香醇了,乾澀感也不見了,口腔回潤很快
焦苦味轉為圓潤的厚重苦韻,留存度佳,可見這短時間的濕醒茶也是很有用的
不過整體而言,溫潤圓融度還不夠,尾韻還是略感燥澀

就重焙火的茶而言,這茶比一般的重焙更重一些,這樣的茶,含水量略高一些反而更為溫潤好喝
就先置於錫罐內,冬天再來泡吧

另外聽說窯溫較低的段泥壺,等吐黑完全,不會在吐黑後,就會開始亮起來了
就拿這把當實驗品,給他不斷的操下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
3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Dior

  • anliuu

TOP

另外聽說窯溫較低的段泥壺,等吐黑完全,不會在吐黑後,就會開始亮起來了
就拿這把當實驗品,給他不斷的操下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7-29 22:16

其實不只窯溫不足的段泥會吐黑,窯溫不足的紅土及紫砂也同樣會吐黑呢
只是淡色系的段泥看起來比較明顯而已
6

評分人數

TOP

09 重焙紅水烏龍

50cc吐黑段泥小水平,置茶量5g,時間50秒
著蜒的馨香蜜甜味,溫和,涼喉,輕澀回潤快,有收斂感,韻持久,氣韻不錯,有衝腦感
這茶喝來是很爽的,柔和中帶陽剛氣息,這樣的馨香甜及涼喉感,是很讓人舒服的
尤其放溫了後再飲,口中那種膠稠感很是迷人
不過尾韻略帶燥澀感,炭火味也略重,就放小錫罐醒茶吧

這茶雖是重焙的,但感覺用紅泥或朱泥來泡會更好,更能表現出她的香甜氣息及細緻感
下次就來試試看
5

評分人數

TOP

09 重焙紅水烏龍

50cc吐黑段泥小水平,置茶量5g,時間50秒
著蜒的馨香蜜甜味,溫和,涼喉,輕澀回潤快,有收斂感,韻持久,氣韻不錯,有衝腦感
這茶喝來是很爽的,柔和中帶陽剛氣息,這樣的馨香甜及涼喉感,是很讓人舒服的
尤其放溫了後再飲,口中那種膠稠感很是迷人
不過尾韻略帶燥澀感,炭火味也略重,就放小錫罐醒茶吧

這茶雖是重焙的,但感覺用紅泥或朱泥來泡會更好,更能表現出她的香甜氣息及細緻感
下次就來試試看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7-30 20:57

今天改用120cc朱泥水平,置茶量10g,時間30秒
因為壺容量大了一倍多,加上土胎細緻,逼熱性會比50cc吐黑段泥小水平高很多
所以置茶比例略少,時間也減少

果然香甜度及細緻度增加了不少,讚 !
當然,尾韻的燥澀感還是會有,這是需要醒茶才能解決的,畢竟也只開封一天而已
就放錫罐內,等秋冬季再來服用好了
7

評分人數

TOP

其實一些老原茶放到有醬菜味是很不錯的
像我就會刻意把一些民國60~70年代香甜的老原茶,置於朱泥罐中
放個一~二年,等它發酸後出現醬菜味時再喝,那可真是夠味呢

不過醬菜味也是有好壞之分的
有的是滋味鮮爽夠勁的醬菜味
有的是滋味悶膩噁爛的醬菜味

這有點像在肉羹中加點醋的那種鮮爽感
及悶壞掉的噁爛感之間的差別
1

評分人數

  • Dior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