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半斤裝葫蘆型錫罐內的重焙老烏龍

只溫壺不洗茶,因為這陳年的重焙火香實在不錯,可別浪費了這香氣
第一沖30秒,很讚的陳年焙火香,比用段泥及紫砂泡的香很多,不過很甜膩
第二沖20秒,此時茶葉全開,蜜甜味也出來了,這陳年的重焙火香氣+蜜甜味+發酵酸
                    融合成一種很不錯的甘梅味,不過還是頗為甜膩,喝來不爽.


整體而言,這茶並非不好,質不錯,火也焙得入骨,香甜度也高
只是對我而言,口味娘了點,就幫她找個會欣賞她的好人家,嫁出去吧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11-25 21:54

本來是想為這娘泡茶找個好人家給嫁了
但後來心想...她也並非不好,只是太過甜膩而已
這樣就把她請出門,也太過沒良心了,畢竟她也默默的陪了我十來年啊

於是心又想...她既然沒有不好,而是太好,甜過頭了
與其把她嫁給別人,不如找個自家藏茶給他們送作堆,拼配一下 ,也許會情投意合也不一定

就這個1219樓,較為粗曠雄渾的重焙老烏龍吧
畢竟他們是被我同時裝入錫罐及併排放在櫥櫃,做了十來年鄰居的,應可凹凸有致的配合不懈.......
http://www.t4u.com.tw/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05149&pid=1110646&fromuid=1869

75cc庚午紅水平,重焙老烏龍 4g + 娘泡茶 2g , 時間30秒起
歐~ 耶~ 果然是英雄難過美人關,這一拼配茶性及茶滋大變
雄渾粗曠的本性變成膠稠棉柔,香甜度大增,又不會過於甜膩
那種滑滑的膠稠感就像喝粥一樣,再加上娘泡茶原本過度的香甜感
居然像極了重焙火的阿里山佛手春茶一樣.有氣勢,有膠稠感又甜而不膩

讚! 今年冬天又多了一款拼配好茶來溫暖一下了
8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小青筆

  • jameshook

  • RTYU

  • anliuu

  • Dior

  • a779471530

  • chinatee

TOP

2011 中焙武夷茶

100cc段泥小呆壺,置茶量7g,時間30秒起
徹底溫壺後,溫潤泡快沖快倒,然後用溫壺及溫潤泡的水慢慢淋壺,等待二分鐘
因為此茶茶乾緊實,又是中焙的,需要讓他溫潤一下,方能於頭泡中釋出茶質茶滋

口感飽滿結實中帶苦蔘味,這茶剛開封時頗苦,經過一年多後,已轉出不錯的苦蔘味
略澀,但澀後會生津回潤,所以這種澀是不會傷胃的,反而帶來不錯的立體感

喉韻適中,不很重也不輕,但持久
花香氣息很隱約柔和內斂,卻能持續又平均的在口中慢慢又持久的釋出
也很甜,但被苦蔘味給中和掉很多,所以剛開始並不顯
第四泡開始苦蔘味降低後,那股蜜甜味方能探出頭來
也因此為這茶帶來耐人尋味的層次感與變化

喉韻的吃入性雖不比高檔的高山茶,但與一般的高山茶相較,卻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體感上,有股綿綿的穿透氣息,慢慢的滲發開來,讓人感覺溫煦舒暢
真是款平價的低海拔好茶.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3-16 16:21

尿尿多 , 冬天喝茶總是尿尿多
還好握住你的依然是我.........

還是喝焙火茶吧,以免利尿過度而體虛

很久沒買茶了,因為茶已夠多了,再買下去會被LPs逐出家門流落街頭的
那就好好靜下心來享用過去辛苦收集而來的成果吧,邊藏邊喝,邊喝邊藏也是很有樂趣的

泡茶條件同上,只是因為今天氣候乾冷,失溫較,所以時間由30秒改為40秒
離上次品飲已經過了8個多月,口感有了很大的不同
苦及火燥感又降了很多,第一沖就出現了迷人的花香蜜甜味
湯色呈蜜黃色,杯底香迷人

收斂感及生津度都很不錯,讓人一直出水
輕重適度的喉韻中,花香蜜甜味伴隨著涼韻不斷的湧出
讓人一泡接一泡不斷的進進出出

心想著.....這麼好的花香蜜甜味,也許下次改用朱泥來表現,應該會更好
也想著.....經過二年多的醒茶,現在正香甜好喝,那就開始經常的品賞她吧,可別辜負了人家的好年華

這茶也沒經過特殊醒茶,只是用原來的鋁箔袋折個幾折後,用長臂夾挟著,所以退火醒茶的時間會比較久
這種很不通風的退火醒茶方式,為的是在退火同時,依然能妥善保留她的花香蜜甜
較通風的方式雖退火較快,但會損失很多香甜氣息,這對重香氣的茶是會得不償失的
5

評分人數

TOP

民國60年代,文山焙火鐵觀音

晚上十點多了,不想喝太多茶,就用50cc的二杯紅水平吧
置茶量4g,時間40秒起,氣候乾冷,所以溫壺二次後馬上置茶

約中焙火,雖無重焙火的溫潤圓融的熟感,卻也多了一份活潑的氣息
偏重香甜的做法,雖走過了30幾年,依然有著濃郁的香與甜
韻不深,但陳年熟化的花香蜜甜味持久,伴著適度的果酸,也是別有風味
略微的澀,但不礙胃,依然有不錯的收斂性,可以想像得到他年輕時的艷麗與潑辣了

整體而言,不算什麼很好的老茶,只能說還不錯喝
至少贏過很多不三不四的老茶,但也贏不過很多優質的新茶
不過偶爾體驗一下也不錯啦,也是一種陳韻的體驗與學習,還是有歷史價值的
4

評分人數

TOP

民國60年代,鹿谷凍頂焙火烏龍茶

50cc的二杯紅水平,置茶量4g,時間30秒起
打開鋁箔包就聞到不錯的杏香陳味,所以只溫壺不洗茶,以免浪費頭沖的茶香

不錯的焙火香,焙火比樓上的文山鐵觀音重些,但還屬於中焙火程度
因為還沒熟透,尚保留了相當活潑的茶性

酸香甜涼兼具,極富活性與滲透力的收斂性,為這酸香甜帶來了躍動感
雖已是三十幾年的老茶了,喝來還是活力十足呢
細緻度不是很好,應不是正春茶,但已經算是有質有韻,保存良好,很不錯的老凍頂了
3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知秋

  • Dior

TOP

2010 中焙阿里山烏龍冬片

100cc紅小呆,置茶量8g,因為是冬片,所以時間長一點,60秒起
茶乾緊結,所以溫壺後溫潤泡6秒,並以溫壺及溫潤泡的水淋壺保溫
二分鐘後掀蓋茶乾以有足夠的溫潤度了,於是開泡.............

第一沖焙火的焦酸味略重,第二沖開始就是焙火香與花香的美妙融合
雖是中焙,但火有透,從第一沖透到尾泡,也保留了很好的鮮活性
相較於樓上老凍頂較為剛猛又沒透的火侯,這火文多了,為茶滋帶來了很好的安定感

穿透而不張揚的火與花香,湯滑稠,甜得晶瑩剔透
茶性溫厚,茶滋棉柔中帶有一種清悅感受,好茶.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60秒較長時間的浸泡,雖為茶湯帶來很好的飽滿度
但也把火味逼出的有點太過,多少影響了這茶的美感
下次要嘛等火多退一點再泡,或時間少一點,或換把窯溫較低可降低火味的壺泡
11

評分人數

TOP

2010 中焙阿里山烏龍冬片

100cc紅小呆,置茶量8g,因為是冬片,所以時間長一點,60秒起
茶乾緊結,所以溫壺後溫潤泡6秒,並以溫壺及溫潤泡的水淋壺保溫
二分鐘後掀蓋茶乾以有足夠的溫潤度了,於是開泡.............

第一沖焙火的焦酸味略重,第二沖開始就是焙火香與花香的美妙融合
雖是中焙,但火有透,從第一沖透到尾泡,也保留了很好的鮮活性
相較於樓上老凍頂較為剛猛又沒透的火侯,這火文多了,為茶滋帶來了很好的安定感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12-2 18:15

今天在飲此茶,改用80cc窯溫較低的綠標紅泥神燈,置茶量6.5g
溫潤泡方式同上,第一沖30秒,第二沖40秒,之後一分鐘起..........

Yes! 第一,二沖減少時間後,果然焙火的焦酸味就沒了,當然這早期紅神燈也是因素之一
第三沖開始至少一分鐘,出現的就是冬片的飽滿香甜味,讚!

這種文火中焙的茶也是很有特色的,帶點文火重焙才有的溫熟體性,又保留了相當程度茶的鮮香度
可謂是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而且茶性穩定,頭尾始終如一,這跟火有沒有透是有關係的

不過相較下,還是上次那把紅小呆泡出的香甜度及飽滿度比較好,喝來比較過癮,只是火味重了點而已
那就讓她繼續待在錫罐內吧,等明年火味較退後再用紅小呆來好好的表現她的美
8

評分人數

  • Dior

  • 瑩瑩

  • ericchiang

  • Tiffany

  • 知秋

  • 小神童

  • anliuu

  • 鬼の神

TOP

2011阿里山佛手紅茶

約500cc馬克杯,置茶量...隨便抓,時間....久浸一泡盡其味
注水後,等茶湯變溫熱適口時品飲
香沉而醇,甜而不膩,有點草香味,膠稠度高,適度的酸帶來不錯的生津感與立體性
尤其那膠稠飽滿的口感,喝來很有滿足感,茶性雖溫和但不軟弱,頗有內斂的氣勢

2011購入後,拿掉塑膠袋包裝,置於雙層蓋的馬口鐵茶罐至今,已有了相當醇和的轉化了
這樣的口感喝來並不輸陳期十年左右,香甜柔美的大樹茶呢
7

評分人數

  • Dior

  • 小神童

  • 瑩瑩

  • ericchiang

  • anliuu

  • 知秋

  • 鬼の神

TOP

09 重焙紅水烏龍

7/30  50cc吐黑段泥小水平,置茶量5g,時間50秒
著蜒的馨香蜜甜味,溫和,涼喉,輕澀回潤快,有收斂感,韻持久,氣韻不錯,有衝腦感
這茶喝來是很爽的,柔和中帶陽剛氣息,這樣的馨香甜及涼喉感,是很讓人舒服的
尤其放溫了後再飲,口中那種膠稠感很是迷人
不過尾韻略帶燥澀感,炭火味也略重,就放小錫罐醒茶吧
這茶雖是重焙的,但感覺用紅泥或朱泥來泡會更好,更能表現出她的香甜氣息及細緻感


7/31 改用120cc朱泥水平,置茶量10g,時間30秒
因為壺容量大了一倍多,加上土胎細緻,逼熱性會比50cc吐黑段泥小水平高很多
所以置茶比例略少,時間也減少

果然香甜度及細緻度增加了不少,讚 !
當然,尾韻的燥澀感還是會有,這是需要醒茶才能解決的,畢竟也只開封一天而已
就放錫罐內,等秋冬季再來服用好了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7-31 20:03


今天再飲此茶,看看醒茶的變化.............

100cc紅泥蓮子壺,置茶量不到1/3,時間30秒起
Yes! 炭火味及燥澀感都不見了,迷人的馨香蜜甜味更為明顯
且穿陽氣息及活潑性都相當好,不似一般重焙茶的穩重個性,這是另一種不同的表現
好茶,現在已經可以開始服用了.

就重焙茶來講,這茶的醒茶速度算很快了,有的要一,二年,甚至更久才能醒得適當呢
可見雖同為重焙的,程度上是個各有別的

每年夏天我都會預先為冬季茶飲做準備,畢竟焙火茶的退火及醒茶是要時間的
如果到了冬天已適飲,就給他喝了,還不適飲的就放到明年或後年再見
中醫有冬病夏治的說法,而我則有冬茶夏備的做法,也算是異曲同工之妙
9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anliuu

  • Tiffany

  • 知秋

  • 瑩瑩

  • chinatee

  • 鬼の神

  • Dior

  • 小神童

TOP

2012 輕發酵高冷烏龍毛茶

120cc薄胎老朱泥,置茶量約1/4,時間60秒以上
香噴噴甜滋滋,高冷茶葉特有的晶甜度很高,口中觸覺細緻綿柔而滑
沒感覺到苦澀感,一路細滑到底,香氣的穿揚氣息很不錯
喝來很是舒服,好茶 !

有些高冷輕發酵毛茶,放一年後開封,並經過適度的醒茶後再品飲,會比當年現飲更加香甜細緻
當然這要因茶而定,有些製作較差的放不到一年就走味了

還有二斤,很好喝就趁鮮喝了吧,這類茶我還是愛喝她的鮮香爽甜感,放老了反而沒意思.
6

評分人數

  • 瑩瑩

  • ericchiang

  • anliuu

  • Dior

  • 知秋

  • jameshook

TOP

不知年重焙火老鐵

打開包裝就聞到一股重焙老茶特有的杏仁香,但不是很重
這是重焙火老茶常見的焙火陳香,經過裝罐醒茶
在一定濕度下就會慢慢轉化出來,太乾就轉不出來
也會隨著時間由濃轉淡,而這罐茶的杏仁味已經轉淡了
可見是一罐老掉牙的茶了

100cc銀壺,置茶量2/3,時間30秒起
茶湯稠滑油潤飽滿,茶酸圓潤生津,隱約的花香蜜甜味在口中緩緩而出,然後留下一層涼感
這茶已經老到完全沒有了亢奮與激情,就像老僧入定般,盡管是用銀壺也挑不起他絲毫的情慾
有的只是溫厚而不動的內涵,但殘留的花香蜜甜味與些許的收斂感,訴說著它也曾經三八過
只是老漢再也難話當年勇,老娘亦難顯當年嬌俏,有的只是老邁的身軀裡模糊的回憶.

這樣的茶算是好與否,我也很難敘說
老是夠老,也是有質有香有韻且乾淨
只是讓飲者服用後的感覺,也一如它性味般,難起絲毫的亢奮與激情,只知道它以前也很三八
也許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意境,一種繁華過後心如止水的意境
但也可以說是一種不起作用力的死水,至於是哪一種,就看飲者當下的心境吧........
10

評分人數

  • 瑩瑩

  • chinatee

  • RTYU

  • 知秋

  • jameshook

  • ericchiang

  • anliuu

  • Dior

  • 鬼の神

  • 夢幻茶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