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怎麼操,隨個人習慣,喝茶感受本來就是主觀的,實難以客觀尺度表示,
若您問林志玲美在哪裏?弟猜每個人 ...
下港人 發表於 2011-6-20 00:10


哎哎……下港兄又把小弟提抬出來了
就依弟個人品普的經驗來分辨自己所喜愛的茶品方式,具體提出供大家參考
純粹以”品飲”角度
好茶,不外茶質好,製做精良
茶質好:
簡單說就是茶的內含物豐富,質地好
茶的內含物可以用科學方法去驗出,是生化課題,估且不論
質地好 不外是性質優、厚、強
何謂性質優?以大家熟悉的品飲察覺的物質來說:
香,要細緻、優雅,深沉、悠遠為佳,以鼻聞之能直透後腦,杯底掛香持久更好,一些炒菜香或烘乾的高香儘量避之
苦,要化得快,而且能迅速轉化出甜、甘的內容來,否則不就白受苦了?
澀,要能愉悅接受,不可有銷駐感,且能快速有生津的表現
何謂厚?簡單就以留存度辨別,留存越久者質地越厚
何謂強?口腔的擴展感大(飽滿度),能臉脥微憻,稍壓即有津液擠出,而且能入喉深,甚至直至胃丹,擴散至全身產生暖感或微汗感
品飲,要用鼻、口腔、喉,食道管和整個身體的感官來體會,要心靜才能專注體驗
其它的微涼感,湯水圓潤度,細膩度……也都表現出茶內含物性質,可以更多的去察覺
製做精良,因製茶的工藝細節影響茶飲太過繁複,要一一指出,可能要專論才行!就以最簡單而最高標準,就是“協調度”了!整體茶的內含物和諧溶為一體者為最高境界,除去茶區、茶種特性以外,苦、澀、香若單一突顯,都要在製做上再講究
這些感觀要以文筆來敘述,實在很難,簡約點到為止,詞不達意,大家諒解!
 
16

評分人數

  • 若水

  • 鄭小任

  • pighouse1207

  • 千尋

  • 我愛大沱茶

  • SFG

  • fffink1689

  • 容爸

  • 頑童

  • a779471530

  • 普普人

  • 瑩瑩

  • 茶海

  • 布魯斯

  • 下港人

  • 射過溪

TOP

兄好
是指毛茶的發酵度而言,當然跟製前發酵時間長短也會有關聯的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1-6-20 17:07



    會產生前發酵的情形
1.攤晾過久 適度攤晾(萎凋)可以降低茶的苦澀度,並增加香氣,但若攤晾過久,因茶葉脫水過程加劇了茶葉內部酶促反應,產生前發酵,而導致黃片增多的耗損,,若為減少此耗損,一些茶農會在殺菁時噴水,而影響品質
2.揉捻後未即時乾燥,水份多而讓外部的微生物繁殖產生輕發酵,茶葉會紅變甚至變黒
3.毛茶存放過程是在濕度較高的環境下,也會生前發酵
4.茶餅壓製後未完全乾燥,更會發酵甚致霉變
這些前發酵的茶品,在品飲時都會失去“鮮爽”的感覺
10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香巖

   
請教兄,我的認知是:殺青是破壞鈍化了葉內外的酵素活性,
因此殺青前的發酵變化應快於之 ...
容爸 發表於 2011-6-28 11:23



茶葉的變化或陳化,宜先把概念及機理搞清楚,買茶或存茶就能無往不利
所謂“發酵”,是指來自外部的微生物對動植物機體的分解過程
而茶壓製成餅後的陳化,是屬於茶內部酶促(催化)的自行裂解及揮發現象
相對低溫“殺菁”及毛茶日晒乾燥,一面中止外部的發酵進行,一面鈍化內部的酶促作用
若高溫的烘菁或成餅後高溫的乾燥,而導致中止茶葉內部酶的活性,茶的變化會減緩或中止
先瞭解這個機理,就可預測,怎樣製作的茶品,會怎樣變化;怎樣存放會有怎樣陳化的效果
3

評分人數

TOP

>> 我害怕它太過精製。 平衡(協調度)應是關鍵,但是不應從製程得到,應從好的拼配得到。近10年, 臺灣人製 ...
addd 發表於 2011-6-30 08:32



   兄的說法我也看得一頭霧水
『臺灣人製做普洱茶』,想知道你看過那些台灣人“製做”普洱茶?
接下來『太過精製』,是那些製程工序太過精緻?要怎樣才不會太過精製?願聞其詳!
2

評分人數

  • fffink1689

  • 容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