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其中揮發性物質,由原來生葉的20種左右增加到300種以上,
這300多種揮發物從葉肉裡釋放出來,而這些氣體就是茶多酚類的主要成分,是香氣的主要來源。

請問杜師傅,
之前的發酵對香氣的促增影响為何?
原來生葉的20種左右增加到300種以上的這個過程, 是否己包含了發酵?
又, 香氣是由發酵來得多,或來自烘焙多呢?
謝謝
1

評分人數

TOP

原來80%香氣遺失掉了,真可惜,
若在製程中出現最多香氣時定型,
是否能得到最佳效果,不必一定是輕中重焙,
製茶努力從20種香提到30種就很成功了!
1

評分人數

TOP

昨天喝到二款製作中的木栅鐵觀音六月白,
同茶園同茶种,A款前一天上午採青,B款前一天中午採青,
各只有半斤多,手工揉捻中(鍋炒殺青完,布包炭火烘揉),未完成半乾的毛茶,
好玩的在這裡....
A款有草菁味,花香系,略甜,
B款果香系,滿口持續的回甜,爽甘,明顯香甜好喝
差別只在...
A款揉捻中烘乾較快(茶捨綠葉紅釀邊),
B款揉捻中烘乾較慢,(茶捨葉為均勻的紅色),
分享的心得是....
原來揉捻,對茶的表現可以這麼大
問题是....
這是正常的後發酵速度變化嗎?
懇請製茶人前輩賜教
2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