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參考一下:雲南民間對於茶葉料理,有一種方式叫做醃茶,跟現代的渥堆方式有些類似


思茅民間奇技茶飲

大凡提到飲茶,想到的方式大都是或“泡”或“煮”,然而在茶鄉思茅的少數民族村寨裏,卻可以感受到讓你意想不到的品茶方式。

早在1200多年前,唐人樊綽就曾在《蠻書》中記載:“茶出銀生城諸山……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裏的“銀生城”指的就是今天的思茅、西雙版納等滇西南一帶,而“蒙舍蠻”(唐時對現彝族等少數民族的稱謂)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的古老飲茶習俗,至今仍然可以在思茅看到。這裏,就給你介紹幾種當地少數民族獨具特色的飲茶方式。

醃茶。醃茶的製作方法有點像民間醃鹹菜。傣族“醃茶”是將新鮮茶葉放在陶缸裏,壓緊,加蓋密封保存,幾個月後醃好,即可取出涼拌而食。而布朗族的“醃茶”,則要于每年冬初采來老茶葉蒸熟,晾乾水分後裝入龍竹筒中,埋入土裏數月,待遇到喜慶之事或有貴客嘉賓,才取出撒上辣椒、鹽以資款待,也可直接嚼食,別有一番風味。

清香四溢的竹筒茶。拉祜族、傣族都有竹筒茶,方法類似。先將幹青毛茶裝入新鮮香竹筒,並用橄欖樹枝在竹筒內舂壓,一邊舂一邊放進茶葉,直到填滿壓緊為止,爾後置於火上烘烤,烤時要不停翻動,待聞到陣陣香味,便將竹筒冷卻剖開,取出已成圓柱形的茶柱,掰下少許沖泡。沖出來的茶水芬芳沁香,爽口清涼。

充當飯菜的茶:“八寶油茶”和“涼拌茶”。

苗族的“八寶油茶”是將茶葉與玉米、黃豆、花生、團散、豆腐乾、粉條、茶油、花椒、生薑等料拌在一起,經過炒熟加水煮泡而成,可以算作茶湯,既可解渴,又能飽腹。

而基諾族的“涼拌茶”更是最原始的食用方法。將採摘來的新鮮茶葉象拌涼菜一樣加入各種調料即可食用,鮮美可口,又可清涼解暑。

茶菜混合的茶:菜包茶。

苗族菜包茶是用幾片寬大的新鮮白菜葉或青菜葉,將茶嚴嚴實實地包好,置於火塘內熱灰中捂燜,待菜葉乾枯後取出,棄掉菜葉,將冒著熱氣的茶用水浸泡,立即散發出菜茶混合的香味。

此外,還有彝族的“火焯茶”,拉祜族的“罐罐茶”,佤族的“鐵板烤茶”,景頗族的“酒筒茶”,哈尼族的“土鍋茶”等。

雖然這些飲茶方式稀奇古怪、形式多樣,沒有功夫茶、碧螺春、龍井等聲名遠播,但是卻令人感受到別樣滋味。

 

來源:鄧鳳飛(春城晚報)

TOP

有關永德當地的茶廠把老茶頭叫作自然沱一事,在中國普洱茶網好像有不少的討論

另外

雲南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留著以茶當菜的原始方式。醃茶一般在雨季,鮮葉采下後立即放入灰泥缸內,壓滿為止,然後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月後將茶取出,與其它香料相拌後食用。也有用陶缸醃茶的,將采回的鮮嫩茶葉洗淨,加上辣椒,鹽巴拌和後,故入陶缸內壓緊蓋嚴,存放幾個月後,即成為“醃茶”,取出當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醃製的過程,是可能讓茶葉結成沱,像疙瘩一樣,
這裡指出對茶葉的吃法,是將茶葉當作醃菜吃進肚子的.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