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以生普  一般性說法  7年一轉
來看飲用普洱茶的茶齡的分布

7年以上和7年以下的比例約  4 : 6

自行藏茶開始風行的時間也約是 7~8年
對照 自行藏茶的茶品年份分佈
00~03的廠茶或訂製茶  也是目前茶人收藏比例相對比較高的群落

再看喝普茶的相對年齡
聚落比較大的是  35~50歲
以資金的自主性(或可支配性)而言相對的應該也是比較高的

所以藏茶  價值百萬以上的人有那麼高的比例  也就不足為奇了
1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22# 緣投明


   

影響茶轉化的變因太多了,從茶材、製茶工序、到儲存環境等等都會影響茶的轉化。

為啥普遍性要說7年一轉,弟也是莫宰羊,或許這一轉指的是類似人轉大人的那種改變,也可能是早期香港茶樓入倉退倉的週期剛好也是7年,所以有此一說

我來說說個人的經驗:

03年買了一餅大益野生餅茶(大益外包紙上就是寫著大益野生餅茶,小口中的,餅面有埋黃色緞帶,餅面壓的糊糊的,當年問了人,沒人知道這茶,個人一直懷疑買到了B貨。後來看到了大益野生餅茶大中外包紙的這餅,看來很像是雙生兄弟,不過我還是懷疑我的是B)

這茶當初茶湯的口感是滑、苦、澀、甜皆俱,苦、澀皆能化,略有雜味,茶湯與茶乾皆帶蜜香,茶韻集中在舌面後段。

把這茶當是當年的新茶來看好了,購入的前2年內陸續喝了將近半餅,發現它是有在轉化的,但變化不是太大。

到了在我手上的第3年(2005年秋)發現自己真的中槍了,整個茶除了滑與淡淡的茶味與甜味外,那份苦化甘與澀生津的口感都不見了。正好當時市場流行高溫製程的茶會變啞巴茶的說法,心理的XXX
可想而知,於是這茶就讓我打入冷宮,並由花名冊上除名免役。

今年年初拿了一片送給都喝一般市售茶包朋友,心想茶湯滑滑淡淡應該不會比一般市售茶包的茶差才對,沒想到幾天後朋友打電話來直說好喝。

心想這就怪了,於是翻出這片茶開湯檢視一翻,發現湯色已轉橙紅,蜜香還在,當年略有的雜味不見了,飲起來,湯更滑稠,甘韻的持續性與吃入性都有,5泡水後的那份甜也回來了,甜度的持續性更勝過往,而且也能連續喝上個幾天。

由這茶的經驗來看前後約7年是有一個大變化的。

再來談談另一款茶

00年易昌精品,是04年初取得,當年喝來一樣苦、澀、甜皆俱,苦、澀亦皆能化,和上述的茶比起來茶湯細緻些,也溫和些,但茶湯的稠度略遜。

由04年一直到09年喝了幾次,沒有發現有類似上述哪款茶那樣明顯的高底起伏的變化,就只是一路往更醇順的路子在走。

個人看法,03年以前的廠茶(拼配以茶園茶居多)比較容易有類似雲霄飛車般的轉化,轉化的時間要比較長;99年以後一些私人茶廠或是訂製茶(均以有拼配大量野放茶菁的為主)或是時下的大樹茶來看,轉化的會比較快,但少有類似03年以前廠茶那股雲霄飛車般的轉化。

後學生性懶散,沒有針對單一餅新生餅作很持續性與固定性的觀察,上述的看法恐有不周&僅供參考,還望網上資深茶友仙輩們能否就長期觀察單一新生餅的經驗分享給後進。

4

評分人數

  • wangy

  • PUERH92

  • 松柏

  • 布魯斯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