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五六零年代ㄟ紅土罐ㄚ  真的很貴
偶寧願選清末民初之紫砂壺 一些X(XX)溪價格都可以買早期七老作品了

TOP

我一直有個想法....
50年前大量製造的一廠壺已經那麼稀少
為何100年前的入清壺反而不太少?{:1_120 ...
ulumochi 發表於 2011-2-21 02:53



    一廠大量生產 可以說是1960 後的事 之前合作社到後來的一廠製壺坯者真的不多 經常百名不到 1958 大陸推行"大躍進"才招募了近千人
民初直到1937 宜興紫砂業者多 燒窯也多 有數據但沒查證 不敢亂說 不過絕對遠遠超過千人
茶壺不像茶葉 會被"吃掉" 雖然偶會打破在所難免 但"消耗量"不應太高 茶壺不怕泡水 不畏火燒 更不怕蟲吃
1

評分人數

  • 下港人

TOP

留存在台灣的入清壺跟早期壺的比例到底合不合理?
這是個值得討論也是很有趣的問題 ...
ulumochi 發表於 2011-2-21 10:48



    沒有比例合不合理的問題 事實上托款佔九成以上
民初真品整個來說比50年代一廠(包括合作社) 多那應該是沒疑問的
至於入清 到代清朝紫砂壺 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TOP

獨到見解

話說回來;紫砂壺好玩也是因為仿品多於真

那種追求真品的衝動欲罷不能!!就算中 ...
易言 發表於 2011-2-22 03:28



   
說獨到見解真的不敢當 小不努力學習小心求證
1955 年合作社(湯渡陶業蜀山工廠之一部分) 可認定為一廠前身
成立時 59 人 同年收學徒35名 隔年又收26名 製壺者人數不到此 因為還要扣掉燒窯的 刻字的 瓶盆的 練土的
1958 "大躍進"開始人數倍增 不過這兩年新進學徒能有多少產量 ?

反觀民國的1911 -1937 年間
1919 年窯場40餘座 一路發展到 1936 年76座
以當時雇用人數計算 一窯少則 四五十人 多則上百 20多年下來生產了多少東西 ?
從業人員數十倍 生產年間大約五倍 數十倍乘五等於多少

許多人的經驗認為 民初紫砂少見 一部分原因是台灣人愛小壺 愛紅土 台灣商人愛賺錢 跑單幫者資金周轉期短 瘋壺時間點剛好為一廠生產復甦時 ... .. 種種原因....
3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