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取古農真壺岩心老朱泥180cc將全部茶樣沏飲2 m" ^; F% o) L! V( N

8 k( P3 {! M# u( r& R5 {% B& B

4 F2 T9 ^! \/ G) G/ i. H+ v: b$ ]/ T前半段,湯色略濁,揚香不強但茶水香且濃,口腔感受澀味明顯,化的較慢生津不強。感覺就像老包種,又有些說不上來,雖有茶友懷疑是岩茶,但我推測他不是正統的武夷岩茶,因為感覺不到武夷岩茶獨有的岩骨與依附岩骨而生的茶香,
. ^; t$ ^# Y8 k3 P2 y/ H$ u要亂猜一通的話實在想猜她是武夷名欉移植到別處種植後製作而成,但是依照以往喝老包的經驗,這種感覺與氛圍,www.t4u.com.tw- u# V' z; ]0 P" ~
實在是很像20年以上的老茶。
: @, B4 ^% ]% D# G, I; r% N
# R4 x" k. O3 D2 I4 E% A
www.t4u.com.tw- K+ [) ^/ c% h+ S& V$ x
第三泡後湯色轉為油亮,茶香轉弱,原先停留在杯底的清涼藥草氣息開始能在茶湯察覺,或許是因慢慢啜飲的關係,+ @$ j$ c( r7 J2 Z" f- ]
茶湯雖轉淡,喉韻卻逐漸增強。
9 m  V( _7 Y9 V2 |: _4 F! X8 c
: `6 F6 r: z6 L- V# U0 x
第五泡以後茶湯仍然有Q感,但滋味已薄,可惜!: [3 D* q. ^$ I, \

1 C5 ^# I+ q" u; n( t

! y2 P8 a8 q: M$ Y6 g) ]% Cwww.t4u.com.tw我常想:一款製作良好的茶是不是應該要在沏泡的整個過程中達到最完整的釋放,像這款茶,在最後雖然感覺還有茶質
- S8 o3 q9 g$ v+ o+ f. W2 ]但是可以嚐到的滋味卻釋放不出來了(或者釋放光了),我想,要是這茶能遇上更好的製茶師傅,應該會有更美妙的滋味。
. b- |. q% S; Q+ S. {( uwww.t4u.com.tw# W, \' W2 b9 y) F0 |! J0 I$ I7 n
www.t4u.com.tw) n6 s' Z; U3 N/ x, Q& _
臺灣 T4U 茶藝論壇' r0 R9 `8 e7 Y5 q! g

2 V$ E5 t7 e. I0 |% d  {% A9 Q( n6 F9 |2 [; [. F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