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茶藝與茶道

台灣茶文化的主流目前仍是以茶藝為重

日本於唐朝傳入禪茶後,於德川家康時代發揚光大,逐漸發展成為現今的茶道

茶藝和茶道什麼不同?

區區非茶藝與茶道中人,但自以為還算是喜喝茶的文化人(關心文化之事)

故淺說兩者之別,或可引來高人進一步指點

茶藝──以人如何喝到一泡心目中的好茶為核心目標,而發展出來的一系列作為

茶道──如何藉飲一泡好茶的過程,讓參與者接近或體會流佈於天地的道,而達到精神的昇華

茶藝是發展或推展一種集體感受性的價值,茶是媒介,也是重點。從沖一泡茶的道具到茶席的擺設,乃至整體氛維的營造(場域、音樂、動態情境…。)目的在傳達 :

「“喝茶”這件事,對各種感官暨對人們而言如何的好,如何有價值」

因為價值是創造出來的,是集體文化的產物,所以台灣的茶藝活動的內容,算是豐富有創意變化的。唯不論怎麼變,“喝到好茶”仍是真正的重點。至於什麼是好茶,又回到集體價值文化塑造的問題。

茶道──是 茶 人 道 三者的互動關係的拿捏和融入。茶道也講器具情境甚至泡茶的程序,這些過程雖以人為中心,但過程中卻要把個“人之情”擺得最低,而把整個喝茶的過程置於“大化流行之道”的層次。喝到茶時不論是什麼覺受,一切圓滿美好。喝完茶時,法喜充滿,心中感恩。

茶藝和茶道兩者的出發點和目標各異,雖然都是以茶為媒,一個發展“自我”,一個企圖經驗“無我”。自我怡情,無我養心;沒有優劣高下,祇是著重點不同。至於是什麼樣的情,什麼樣的心,那是飲者境界的問題了!

在台灣有新近發展的人文茶道一路,區區尚未實際接觸,是否已經完全跳脫台灣茶藝的基本核心和位格;仍有待觀察。

區區也常與出家師父對飲!

若水友所言之文化,是從文化一詞之源頭而言.
區區也關心文化
區區對文化一詞的觀點是從社區或社會(小到一條街或集合住宅,大到一個地球村)生命體的位格看
文化是社區或社會的生命體的"染色體",由群體中所有角色的倫理意識 生存意識與價值意識所組構而成
因此社會(區)的文化,決定一個社會是什麼樣的社會(社區)
就象貓的染色體,決定貓長得貓樣,具有貓的特質......
從這個角度看社群,纔有機會"人文化成"
社會中的英雄賢聖,正是進化突變的基因(不論從生存意識.倫理意識.或價值意識的那一個點的提昇或轉換),若能風起雲湧影響天下,則形成一新的文化,創造一新的社會(群.區)
台灣茶文化,也是生存.倫理 價值的有機組合體,但若要進化或提昇仍要有高度自覺者的出現

如您所言,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是文化之一環,祇是容易因為太基本了而被忽略
例如,當一般民眾的生活中沒有了茶,還會是中華文化社區的一員嗎?

TOP

一般在談茶文化時,常容易祇談流行精緻文化表現的層次;當然就茶文化的範疇和層面而言是還有許多面向的觀察。唯在大眾傳媒足以操控流行文化的現代,一般民眾多祇能跟著潮流走,似乎少有能避免。除非是流行文化的領銜者,或是超立於傳媒文化之外的隱者──直接面對古人或真人。
在鋤草修枝環境整理後汗流夾背,稍加清洗更衣;此時,一泡適時的茶湯,伴著亭中四面輪流襲來的涼風,這是老農的天然享受;但對現代人而言,卻是侈奢。這時的茶,並不是所謂的流行文化茶,祇是開門七件事的茶,但箇中滋味,恐怕不是坐在茶席中的茶人之感官,所能項背其一二。
此時獨飲為最!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