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下港兄

雖然是新人
但在網上看個位前輩的論述也有一段時間
也瞭解大家的用心和貢獻
也因此纔會下網海說兩句

有些問題  本來就不可能有共識的答案
而是引發對問題更深入多元的看法或討論
在公開的平台上累積不同觀點的種子
看論壇的人自己可以隨經驗和所好去選擇自已相應的
祇要他得到的答案是真誠心給出來的
即使不是完滿  容或有失誤 都還可以再修正進步
這應該也是論壇力求維持開放多元的目的之一

二十年前雖然不重視廠牌
也沒什麼茶號(一方面沒人在談,一方面有茶號的茶還太年輕 不好喝)
喝茶的人也真的還在開始以少數人的小團體學習喝普洱茶
但已經就有生熟茶和乾倉濕倉的區別
若有朋友要買普洱茶還要建議他先分辨生熟和乾濕倉
除了少數高階的茶文化人外(一段時間後纔有機會知道有那些人的存在)
吃過豬肉卻沒看過豬走路  是頗傳神對那時候多數喝普茶人的描述(包括自己)
坦白說 那時真沒喝過不好喝的普洱(和近十年相比)
濕倉茶嚐一口 不會買
連熟茶都好喝
老鳯凰 老易武  小沱  還比文革磚好(純個人喜好)
真有把紅印沖在保溫壺中讓小孩帶到學校當飲料的朋友(是他事後說的,我相信)

是不是真的在二十年前假茶或劣質普洱就比正常的普洱市占率高
以至讓人多數人祇接觸到臭舖的普洱茶?
祇能說便宜的茶多(熟茶或生熟配)
臭舖茶 比較多是茶文化相衝擊下 不習慣接受的防衛貶抑詞
就像稱 番仔 或黑鬼
今天一般普洱茶人可以接受的熟普
在台灣還是有許多人覺得是臭舖味
這祇能說一般人還不習慣吧

至於此時的所謂正廠價高  而不是同質價等  也算是社會現實的一部份
就等待時間來讓大家回顧這段普洱茶史

TOP

多謝超級板主的指教
很佩服您對普洱茶深入的見地

當您詢問一批或一塊茶時
您是如何決定什麼價格是你覺得買得下手的?
我不是說多少錢是合理(自由市場嘛)
而是您個人判斷價格是否合理的標準或方法
相信您的經驗會讓許多人受恵

TOP

回復 46# ulumochi


    感謝 U 大板主的分享
    終於等到  有前輩願意談談自己買茶時對價格的思考經驗
    十分珍貴
    絕對不是膚淺  
    是高尚的真誠交流
    受益

TOP

謝謝66樓的兄台 提出同款新茶30%與50%價差合理參考範圍的看法

稍有年份的生茶(譬如 七年)
影響價格的變數也許較複雜
如果是新人  且在資料中知道七前年新茶價
是不是有一種方便推估的參考方法 (一般狀況)
估計較合理的價位?
以便在想買多時  心理較有個底!

TOP

回莊主的話
合理價不一定會買(如.同質相似的己有量.口袋不夠深.再等看看.今天祇想詢價不想花錢.....)
買的也不一定自覺合理(如.下手以高價急託找.雖覺價不合理也買來應急.或買小量試試當研究費...)
但心中還是有把尺
若老板開的價偏離那把尺太多(不論高低)
就可能不是產品的問題  而是人的問題

二十年以上的老茶夠喝了,真要買會選擇放了幾年並確定是轉換方向穩定的茶
個人喜歡以茶質論前景
對大廠產品會更保守
天然農產品(簡單加工)要量大又要穩定品質好,再想想,再試試

TOP

開了題,感謝許多於本板發言的普友,當然歡迎再進一步討論,不過先就原先設題的本意做一較完整的陳述

對於普洱茶的合理價格可以做如下的思考:

前提
一.        普洱茶是大眾可以常喝的好茶(不妨害健康,且有助於身心調和)
二.        普洱茶是可以做為投資標的的好對象(從普洱愈放愈好喝,愈老愈希少,並且有人當古董來存放,所以同一批茶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值)

若沒有第一點,則第二點便不可能成立。畢竟產品的高價格行情是要靠多數人的需求,且有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纔有可能形成。

思考:
1.        對於第一點的前提,應該還要再問普洱茶要熟化到什麼程度纔是可以讓大眾常喝?熟茶一出廠便可以喝;少數人或常住乾燥環境區域的人可以常喝年輕的生茶或高山大樹茶;若不特別要求,對所有的喝普洱的人,十五年陳化程度的生普估算是可以常喝了。
2.        既然是要眾人可以常喝的茶,就要有眾人可以接受的穩定價格。以現前的普洱茶市場來看,新出廠質佳的熟茶,一片(357G或500G)五百到一千台幣,算是一般人可以常喝的價格。
3.        可以喝的年輕生茶在台灣,恐怕要三千元以上一餅的純料高山大樹茶。或許大陸乾燥地區也有人可以常喝年輕的生態茶,但目前大陸的普洱生態茶價格恐價也要四五百RMB以上(多數人可以買到的價格).
4.        現在十五年或以上的老生普,可以常喝,但由於量少或早已入收藏家之手,零售價格最少一餅也要四千起跳(磚、陀或散茶平均也要一斤約三千元以上),多數價更高。一斤三千元以上的普洱茶,在台灣中等以上經濟收入者或可常飲(普洱相對耐泡,以量與質來算,約等於買一斤四千五左右的台灣茶)。一餅五千的普洱就比大禹嶺茶更高價了。這樣的茶價已經不能算是大眾可以常喝得起了。也許現今大陸沿海地區消費力提高,人數也不少,算可以消費得起,但這些茶可能多在台灣,大陸沿海能喝到的人不會多。
5.        再高年份的生普(超過二十年)已喊價到超過一萬五新台弊以上;若以普洱論品茗,陳度尚仍稍嫌不足(不論入不入港倉),是價格和飲者最尷尬的年份。二十五年以上的老生普若倉儲佳好喝了,現今市價要二萬五以上,能常喝的算是經濟貴族了。(有這個年份以上存量的茶人,常喝這樣的普洱茶不一定是很有錢的人)
6.        還有一類是年輕待後發酵陳化的的傳統拼配生緊茶,一般第一年新茶的零售約在三~五百新台幣。這類茶,最少過去的七八十年是由香港技術倉存放八年至十年以上再上市流通;過去十年來,十年左右的港倉茶零售價一餅約從一千五到四千(品質品牌),在台灣北中南的零售價有一至四成的價差。

以上是就現況普洱市場的價格觀察;接下來進一步分析加上投資的觀點,普洱茶茶質和各年代的合理價。

1.        以紅印為標杆,假設滿六十年的頂級老普洱,理想價是五十萬新台幣。
2.        六十年到一百年之間的茶是五十萬到二百萬不等。(四十年後現今紅印一百年了,是不是可以漲到200萬?祇漲四倍!還是要再漲三千二百倍)
3.        從八十年以上號字茶和紅印相比,年份的增值率已遞減。
4.        二十年前,四十年陳期的紅印一餅約五千元,二十年的時間漲了一百倍;三十年前三十年陳期的紅印約一千五百元,從十年內漲了三倍多。紅印最早的出倉零售價,還沒看到資料;但若仍以十年的香港倉儲為參考,五十年前若在香港看到當時新上市的十年陳期紅印價不會應該超過二十元台幣(純推算)。從二十元到五十萬,五十年二萬五仟倍。不可不說是超高投報率。(當然其中應該扣除總體經濟的起飛和物價平均提高的因素)平均每十年漲約七倍半多,年增值率約為1.225。
5.        若以此年增值率來估算,現今3000元一片的新大樹茶或3000元一片的十年港倉茶,五十年後可值七千五百萬NT,以現在市價行情叫到約三萬五的純乾倉88青,若以相同的增值率計算,四十年後就要超過一億一片(可能嗎?除非台幣大幅貶值!)。
6.        要解決這個問題,便要下修對年增值率的期待,同時降低生茶出廠價和第一手的零售價。
7.        在下修年增值率的同時,也要考慮喝普洱茶人口的市場普遍性和接受度;因為若一些老生普沒有在可喝的年份內逐漸被消耗,以致形成市場稀少性。再老再好的茶,一但不稀少,便不可能創造高價。
8.        原則:年輕新茶的增值率不可太高;在十五陳期以前若價太高,則將失去常態喝生茶的人口;加上新的生茶多數不能常喝,各地存量必大,屆時必然導至二十年左右的普洱茶,有行無市。這會是以為投資為目標藏茶者的經濟危機。台灣現今的普洱茶生茶市場已發現,十來年的生普,被新生茶頂上高價後,買茶喝的人變少了;投資考量的人也發現投報率看似不低但成功賣出的機會不高。
9.        若十年或十五年以上陳期的生茶有在消耗,則二十年以上陳期的生普,其年增值率可以開始有較高的預期。
10.        例如,以現在的貨幣水準,十年陳期的生普零售價約一千元(若出廠零售價三百漲起十年就有三倍多),二十年的生普約四千元(十年四倍),三十年的普洱二萬(十年五倍),五十年的十二萬(十年六倍),六十年的約一百萬(十年八倍),其中若有物價或經濟波動則由大勢帶動。
11.        當然這是指茶質好,可以久放的常態正品;若是特殊神品絕品,多人喜喝消耗地快,有其特殊的價格表現,當然市場會決定。
12.        普洱生茶每年以一定比例增值是市場共識(倉儲管理成本、風險成本、資金利率成本、茶轉好喝的價格增值以及合理的期望獲利…),但這一切必須建購在喝茶的需求量上纔是健康合理的市場(消費兼投資)。否則若祇有儲存增值,但沒有增加喝茶人口,普洱茶市場必會再洗一次牌。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種市場診斷的警訊。
13.        若根據以上價格行情假設,六十年增值3300倍,平均年增值約 1.19倍
等於是全複利19%;即使前三年祇增值三倍多,每年有也約13%的增值;確實比任何投資都來得高且穩定。

結論:以上粗略的分析,前提是普洱茶的喝茶人口,有隨著新茶的年增產量而比例增加。當然這種一廂情願的假設和分析,和現在普洱茶的價格事實有差距。唯若以上的分析是合情理的,也較符合普洱市場健康的發展,那麼現在仍以投資為重的普洱茶人,除非是走短線,否則愈往後面投資報酬率將會愈低;但多人走短線的結果,誰會是最大最後的老鼠呢?
   為了讓更多的人進入喝普洱茶的行列,整個市場,熟茶和生茶比例的調控是生產製造者責任。熟茶的製作工序和技術比生茶的成本高,若茶質相當,以新茶而論,熟茶高於生茶應是可接受的。陳年的熟茶,韻雖不如同質的陳年的生茶,仍有愈陳愈好的事實(四十年內是如此),合理比例的增值,也是可期。兩者的價格成長的交义點會產生在那個陳期年份,有待市場檢證。普洱老茶的成交行情價格是有頂的,這是產品特質,若硬將百年老普洱真比做文化骨董炒作,以為可以無限增值,那是受催眠的假象。
   年輕茶的投報率要高,還是老茶的投報率高,有一市場合理的看不見的手在調控著,若太違背這個合理性的規則,就表示不市場已不健康;不健康就會有發燒感冒或痛苦的反應。總是希望普洱茶市場不要再有前五年的不正常忽冷忽熱的震盪,讓喜愛喝普洱茶的人,愈喝愈有味道,愈喝愈富裕。
3

評分人數

TOP

感謝秀林兄的分享  入情入理

我的一位朋友完全不認識普洱 ,
四年前受邀一口氣每個人出五百萬人民幣和其他人共同買一一批普洱,
有生有熟,都是新茶.但質好的祇占其中不到十分之一的量,
還好他沒有想要靠這投資賺錢,祇是朋友邀了就配合一下,
這一配合的結果,就是他又多花了幾百萬買了個小公寓來放那些茶
有錢人也許不太再乎這些,
也可以慢慢地當禮物送人
但當初跟他一起投資的朋友,可就煩惱了(幫他們策略投資的中間茶人應該賺了不少)
普洱茶是可以投資,
唯若太把過去經濟快速起飛時的投資報酬率當做常態,多數商家也做催眠式的教育
便導致普洱茶價格除了品質價格之外,灌入了期待價格
喊出來的老茶價格或名牌價格,其背後的目的為何?
現在市場上還少一個較公開的"收藏者交易平台"(網拍也許是一種方式,但也還是容易操控)
沒有這個平台,普洱茶的投資骨子裡是不健康的,
05年以前有聽說因普洱茶賺到錢的收藏家(知道或識識的幾位,都是因為喜歡普洱,早年多買了70年以上的茶)
最近這幾年,五年以上的普洱茶價仍是連年高漲,
卻沒有聽說)週邊)有新加入的收藏者賣掉過普洱茶
現在的普洱茶價格感覺起來是流通者之間相互交替產生的行情
而一旦炒高了就回不來(最少要撐一陣子)
表面上可以成為另外品牌的標桿參考價
但真想喝茶的人看久了會因而怯步了
區區認為比較好或健康的情況是  
多數消費者買得起 同時可以喝又可以收藏的茶
若從這個角度看,祇有熟茶符合這樣的價格條件
被灌入以投資為取向的普洱生茶價格(尤其是2000以後到2006年)
恐怕還有較大的震盪

TOP

每個人心中的尺度不同,衡量價值性也不同。
翰翔 發表於 2010-9-17 20:01



    同意翰翔兄的觀點,
可否分享一下由您心中的尺,衡量出來的不同價值,
讓有需要的人受益?

TOP

200層樓花了點時間從頭看過一遍
各種立論都很有看頭
討論理性
含金量高

加精!!


感謝 超級板主  加精!
請各位普茶網友  加蓋!

TOP

什么叫合理?对市场来说,成交就是合理。对商品来说,一段时间的平均成交价就是该时期该商品的合理价。 ...
xlqxx 發表於 2011-4-23 04:14



    您的意思是"行情價就是合理價"
    但行情價就一定合理嗎?
    股票不論行情高低,每天都有人進行交易
    不管指數高低 ,股市的行情價或各股平均走勢就是合理價 ?
 如果行情價都是合理的,應不會出現”最後一隻老鼠”的問題
 普洱茶的總體市場,有這個單純嗎?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